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四川省凉山州为列,利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评价计算了资源承载力的差异并以此划分出轻载区,中载区,重载区和超载区四个承载类型,提出了为消除贫困和 困区内部重载区和超载区人口对资源的压力,通过调整生产力布局、农业、人口和劳动力、政府为四个主要环节合理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2.
申元村 《地理学报》1992,47(6):489-498
本文以土地资源结构类型研究为基础,探讨了不同结构类型的功能,并以宁夏、甘肃干旱区为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3.
河西地区黑河流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张勃  李吉均 《中国沙漠》2000,20(4):383-388
根据大量野外调查资料和前人研究基础,运用现代自然地理系统研究方法,研究了黑河绿洲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五条原则;并根据水、土、光、热等资源组合特点,将黑河流域划分为四大土地开发利用区:①上游祁连山区以保护、抚育水源涵养林为重点,以水养林,合理开发利用天然草场资源,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②高位绿洲区,充分利用光、热优势,发挥现有土地潜力,以大宗粮食及油料生产为主,粗放畜牧业与精细畜牧业结合。③中位绿洲区以发展节水、节地、节粮农牧业为主,扩大经济作物和饲料/草种植,发展舍饲畜牧业。④下游低位绿洲以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为重点。总之,抚育、保护上游,调整、发展中游,恢复、保护下游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土地开发利用模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刘亚男  吴克宁  李晓亮  李潇 《地理科学》2022,42(8):1348-1359
为提升对土地资源的质的了解程度,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和方向,实现黑土地保护目标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以黑龙江省作为典型研究区域,考虑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需求,并借鉴地球关键带理念,从气候影响、地貌条件、地质条件、土壤特性、水文分布5个维度构建三级分类,基于GIS平台采用空间叠置法对主导因素中级分类进行叠加和综合,进行省级尺度土地类型划分。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共划分为39个土地类,2 121个土地型和4 945个土地组。黑龙江省土地类型单元较丰富,类型单元面积分布不均衡,低级单元相比高级单元属性更丰富,黑土区的土地类型单元呈现出不同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类型单元可反映区域的自然地理规律。空间组合结构上主要有对称式空间组合结构、重复式空间组合结构、镶嵌式空间组合结构3种结构形式。土地类型数量和结构呈现的规律性分布可为黑土地的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东北平原农田防护林网区土地资源系统结构及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柏 《地理学报》1992,47(4):324-343
本文在对东北平原农田防护林网区土地资源系统基本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典型区域的数据对该土地资源系统动态进行分析。本区的土地资源系统进入广泛的农业开发时间仅五、六十年,但经过强人工作用,已从垦殖期转入衰竭期。只有以人工再生(高投入)的方式才能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维持系统的良性循环。否则,仅仅依赖自然再生(低投入)为主要的物质能量返回形式,必然导致粮畜生产带走物质能量,造成土地肥力得不到必要补充,形成土地资源日益衰竭的恶性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6.
中国煤矿区的土地复垦*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和资料综合分析,阐明了煤炭资源开发及其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总结和归纳了我国煤矿区主要被破坏土地的类型、数量及分布;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指出了煤矿区土地复垦的原则、方向、程序模式以及相应的主要技术措施;评估了煤矿区土地复垦的效益;并对我国不同地区煤矿土地破坏的特征及其复垦途径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以省(区)为单元进行西部旅游资源丰度与区位度组合研究.以2002年和2003年西部12省(区)A级以上景区(点)为样本,计算旅游供给丰度与区位度及其排序.结合聚类与位序分析,发现其呈现出两种类型:低区位、低丰度类型和高区位、高丰度类型.基于二维组合,给出对应的旅游创新开发模式与转化策略.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对旅游资源丰度和区位的定量分析,可理性地提出准确的开发思路;2)西部旅游资源创新开发必须进行旅游生产力布局与建设.  相似文献   

8.
江河源区的草地资源特征与草地生态变化   总被引:83,自引:12,他引:83  
王根绪 《中国沙漠》2001,21(2):101-107
通过对江河源区草地生态类型与分布、草地资源特征及其利用现状的研究和生产力的评价,并根据70年代以来3期遥感资料和区域调查结果,分析了江河源区草地生态变化态势,结果表明:现状江河源区草地以高寒草原化草甸为主要草地类型,其分布面积占江河源区总草地面积的53.78%。组成草地牧草的主要植物种类的粗蛋白含量超过10%,粗脂肪含量在2%以上,能值储量在9.34KJ.g^-1以上;自70年代以来,由于区域畜牧业的迅速发展,江河源区冷季草场严重过牧,超载牲畜量达理论载畜量的1-5倍,大部分地区夏季草场亦超载,导致江河源区草地生态严重退化,年退化速度达6.64%-34.35%。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保护该区域脆弱生态环境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利用斑块大小、丰度指数、斑块方度指数、景观集中度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以及耕作半径作为土地资源规模化潜力评价的指标设置方法,结合DTM提取的地形坡度因子,以喀斯特山区为例,应用GIS技术定量分析了不同地形区包括喀斯特河谷区和喀斯特峰丛峰林区、不同坡度区土地资源的规模化潜力.结果表明,土地资源规模化潜力受到土地资源空间格局和地形格局的严重制约,且严格受控于土地资源空间格局与地形的组合形态,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丰度较低,虽有向低缓坡度区域聚集的效应,但受地形限制严重,从土地规模化趋势的角度看,喀斯特山区的移民也不可避免,政府应有相应的规划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 中国典型地区沿海滩涂资源开发 》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康 《地理学报》2005,60(5):879-879
《中国典型地区沿海滩涂资源开发》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沿海滩涂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专著。它是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翔实的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资料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沿海滩涂土地资源的不同类型、数量、分布、利用结构、利用水平、利用潜力、存在问题以及战略对策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同时,根据人口、资源、环境条件的发展变化预测与土地利用约束条件分析,提出了滩涂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方案,展示了发展利用前景。为充分合理利用我国沿海滩涂土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概括起来该书具有以下主要…  相似文献   

11.
关中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人口承载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立华 《地理研究》1989,8(4):16-27
本文阐述了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人口承载量的估算方法,以自然小区为单位,对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及土地人口承载最作了估算,并对估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论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含义以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结合新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出了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正确处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2)正确处理土地供应与土地需求的关系。(3)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耕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快速城市化中耕地非农化的社会学解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土地资源社会价值内涵及其定量分析方法,揭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机理,采用文献分析和归纳演绎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资源社会功能包括土地资源的权属关系、土地利用管理模式、土地资源的社会稳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采用耕地安全指数、粮食安全指数及劳动力流转指数可进行土地资源社会价值的定量化研究;目前,我国在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着国家一省(市)一农户三级管理体制,由于它们价值标准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行动准则,这是当前耕地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农户土地利用活动很难自发杜绝耕地流失,必须借助于政府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与宏观监控手段.最后,尝试构建了耕地非农化的多层推拉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4.
多智能体城市土地扩张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传统的城市土地扩张模型多为静态模型,无法呈现空间上每一时间点的土地利用状况,以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模型为代表的新型城市土地扩张模型虽然具有动态特性,但其无法描述影响城市土地扩张的智能体(Agent)之间所产生的多元变化结果。以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理论为基础,建立城市土地资源时间和空间配置规则,构建了动态且能描述影响城市土地扩张的智能体(Agent)间互动关系的城市土地扩张模型,并以长沙市区为例,应用所构建之模型进行了城市土地扩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反映城市土地扩张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对于解释城市土地扩张的成因、理解智能体行为对城市土地扩张过程的影响是合适的。并且将模拟结果与遥感土地利用解译结果对比.1998年、2001年、2005年城市土地扩张模拟的点对点精度均达到68%以上,从而能够为政府和城市规划者制定用地政策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包括土地数量变化、质量变化和空间变化.土地利用空间变化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了解一个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有着深刻意义.广州市属于我国发达地区,研究广州市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发达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了解.利用1990,2000年广州市土地利用数据,并结合ArcGis 的分析功能,分析了广州市10年间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状况,发现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有一定方向性,并且不同辖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不同.10年间全市和各辖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和信息熵都有所增加.但除了番禺,各辖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组合却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6.
玉溪市红塔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红塔区面临着人多地少、耕地减少过速、土地利用率高、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等严峻的现实。要实现红塔区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必须采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成为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 用研究的前沿课题。文章诠释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 并且对当前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的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提出了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机理研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 评价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设计研究整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的体系框架, 即在系统分析土地资源 生态安全影响机理的基础上, 构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进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 价, 识别生态危机和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模式, 设计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和 土地利用安全格局, 这种整合研究将成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趋势。其中土地资源生 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生态安全标准的判定以及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仍是非常具 有探索性的工作, 也是未来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论陕北黄土高原土地类型系列制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胤汉 《地理研究》1987,6(4):45-53
通过陕北黄土高原土地类型系列图的编制,本文讨论上地类型系列图的制图对象与特点,制图程序与方法,并指出土地类型系列图的特性,制图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相似文献   

19.
Although traditional urban expansion simulation models can simulate dynamic features, these models fail to address complex changes produced by different agents' behaviors. The paper has built up a set of spatial-temporal land resource allocation rules and developed a dynamic urban expansion model based on a multi-agent system, which can simulate the interaction among different agents, such as residents, peasants, and governments. This model is applied to simulate urban expansion process taking Changsha City, in China as a study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odel can not only reflect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expansion, but also help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urban expansion process and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agents' behavior on the expansion process, and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causing factors behind the expansion. In addition, in contrast to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map from remote sensing images, the precision of the simulation reached over 68% with higher precision than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according to the cell-by-cell comparis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odel can help to provide land use decision making support to government and urban planners.  相似文献   

20.
长沙城市土地扩张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lthough traditional urban expansion simulation models can simulate dynamic features, these models fail to address complex changes produced by different agents’ behaviors. The paper has built up a set of spatial-temporal land resource allocation rules and developed a dynamic urban expansion model based on a multi-agent system, which can simulate the interaction among different agents, such as residents, peasants, and governments. This model is applied to simulate urban expansion process taking Changsha City, in China as a study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odel can not only reflect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expansion, but also help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urban expansion process and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agents’ behavior on the expansion process, and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causing factors behind the expansion. In addition, in contrast to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map from remote sensing images, the precision of the simulation reached over 68% with higher precision than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according to the cell-by-cell comparis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odel can help to provide land use decision making support to government and urban plann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