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质灾害问题比较突出。传统的监测手段无法做到长时间、大范围精细监测,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监测范围广、精度高的优势,广泛应用与地质灾害监测中。利用时序InSAR技术,使用Sentinel-1A数据监测了清镇市2018-2019年的地表沉降。结果显示,清镇市整体比较稳定,在部分地区存在明显的形变,主要集中在清镇市的西部和中部区域(犁倭镇、麦格苗族布依族乡),最大的形变量达到了-44 mm·a~(-1),并结合高分辨率光学图像对可能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识别,分析了可能导致的形变因素。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通讯》2014,(14):19-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目前,我国已进人主汛期,暴雨、台风等持续性大范围灾害性天气增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持续性大范围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工作,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切实做好应对灾害叠加的预案,全面排查隐患,严加防范引发的洪涝、地质灾害以及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2017-08-08九寨沟Ms7.0地震给当地人民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灾后重建成为当地的一项重要任务。文中选取九寨沟地震区震后2017-08-14—2018-07-01的Sentinel-1A数据作为SAR影像,采用小基线集技术监测该地区时间序列形变。研究结果基本查明该区域的整体形变情况,并从中找到下沉较为明显和形变规律异常的区域,为震区灾后重建、地表形变监测和地质灾害预防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那静 《测绘工程》2021,30(4):53-58
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随着近年来的自然环境演变和人类活动发展,以及迪庆州北部地质土壤岩层不稳定,青藏高原伸延部分南北纵向排列的横断山脉周围地表形变时而发生,进而导致了崩塌、碎石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文中通过SBAS监测技术对迪庆州北部大面积区域进行地表形变监测,监测周期覆盖2018年1月12日至2020年2月19日.通过对重点监测区域的划分管理和分析监测结果,排查形变危险点和灾害易发区域,发挥预警抗灾作用,结果可在今后类似环境的监测研究中进行技术参考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滑坡是全球发生最为频繁、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滑坡表面形变测量对于滑坡的早期识别、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雷达遥感具有非接触式大范围空间连续覆盖和高精度形变测量等优势,在滑坡地质灾害领域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概述武汉大学干涉雷达遥感团队近几年在利用雷达遥感监测滑坡形变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雷达遥感在滑坡形变监测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分析、大范围滑坡隐患识别、复杂山区滑坡形变测量、大梯度滑坡形变测量、滑坡三维形变提取等。  相似文献   

6.
川东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对管道的安全运营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有必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识别管道沿线地质灾害隐患。本文以达州市某油气管线为例,利用InSAR开展区域形变监测,并结合高精度光学遥感初步识别管道沿线地质灾害隐患;同时运用机载LiDAR技术获取重点区域坡体形变精细化特征及迹象,对地质灾害隐患进一步确认。结合调查资料成功识别出1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管线附近有4处历史滑坡或不稳定斜坡,3处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研究表明,该方法体系能有效识别油气管道沿线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可为管道沿线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精度的数据处理软件对CORS基准站不间断、实时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结合大气、地表水及海平面变化等观测资料,研究地面水平和垂直形变、地面重力的变化.通过挖掘CORS基准站网监测地质灾害灾变过程的潜力,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推进地质灾害预警向定量化、实用化方向发展,为浙江省重大工程建设和形变安全运营等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且大多地处高位并被植被覆盖,传统的人工调查排查在一些地区进行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已显得无能为力,这也是近年来绝大多数灾难性地质灾害事件都不在预案点范围内的主要原因。提出通过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三查”体系进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再通过专业监测,在掌握地质灾害动态发展规律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的实时预警预报,以此破解“隐患点在哪里”“什么时候可能发生”这一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难题和国家急切需求。“三查”体系首先通过光学遥感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实现区域扫面性地质灾害隐患的普查,随后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light 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和无人机摄影测量实现高地质灾害风险区段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详查,最后采用现场调查、地面与坡体内部监(探)测等手段,实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复核确认和排除,即核查。监测预警则是通过InSAR和地面观测手段(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裂缝计等),在掌握滑坡崩塌的变形规律和阶段以及时间-空间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分级综合预警体系,并利用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逐步实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实用化和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9.
提取滑坡形变数据、分析形变趋势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精确获取地表形变数据的能力,是当前形变监测的重要手段.分别利用DInSAR和SBAS-InSAR技术处理了22景哨兵一号(Sentinel-1)C波段数据,得到了四川省安州区高川乡大光包滑坡2018年3月-2020年2月的形变数据特征.结果表明,大光包滑坡点共有3个相对明显的形变区域;近两年的平均形变速率最高不超过100 mm/a,其形变时间序列随降雨量变化具有周期性;总体地表形变趋于稳定,周边地区中小型地震的发生没有造成地质灾害隐患.  相似文献   

10.
利用GPS形变监测、一机多天线(GMS)及CORS等技术,探讨基于GDCORS的GPS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灾害因子分析、灾害趋势分析等关键技术,用于高精度滑坡形变在线监测研究和应用。通过系统设计与集成,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滑坡地表形变远程动态监测示范站建设,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分析与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