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河上游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本文在对黄河上游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进行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进行了以县(市)为单元的危险性评价。评价区共包括116个单元,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共分为5级,高危险单元5个,较高危险单元7个,中等危险单元11个,较低危险单元47个,低危险单元46个。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黄河上游龙羊峡-青铜峡河段主要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技术的发展、管理体制变革、工程建设业绩简要介绍,回顾了黄河上游水资源从开发利用方案规划到工程项目建设实施的辉煌历程。  相似文献   

3.
孙於春 《甘肃地质》2016,25(4):69-73
作为"黄河蓄水池"的黄河上游甘南地区,为整个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区域内的地质环境条件直接影响着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区内发育地质灾害点346处,威胁人口6.79万人,财产21.42亿元,已成为区内威胁较为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的调查分析,在充分了解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地质灾害治理的防治对策,为地方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存在严重的干旱、洪捞和水土流失等多种地质灾害。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来黄河下游断流日趋严重,引起各方关注。正确分析黄河下游断流的原因及缓解黄河断流的对策,尤其从地质作用角度正确认识黄河的水资源和泥沙问题,为黄河综合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亚行移民监督政策的介绍并就其在山东黄河亚行贷款项目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亚行移民监督政策在山东黄河亚行贷款项目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为今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移民政策的执行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6.
宜居黄河科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问题表象于河,形成于域,根植于地。针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地球科学问题特点及挑战,本文提出了“宜居黄河”科学构想,旨在构建一个包括“安全黄河”、“绿色黄河”、“生态黄河”、“和谐黄河”和“智慧黄河”5大核心内容的体系完善的宜居黄河研究科学架构,并对这5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和关键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其中,(1)安全黄河立足于工程地质学,研究黄河流域地质地表过程及其灾害效应,以保障地质安全需求,构建安全黄河体系;(2)绿色黄河立足于水文地质学,研究黄河流域水循环过程及其水土环境变化效应,构建绿色黄河体系;(3)生态黄河立足于环境地质学,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演化规律及其生态屏障效应,构建生态黄河体系;(4)和谐黄河立足于资源地质学,研究黄河流域资源开发与人地协调的发展模式,构建和谐黄河体系;(5)智慧黄河立足于大数据及信息科学,研究黄河流域地学信息集成与智慧决策平台,构建智慧黄河体系。这5个部分相互支撑融合,共同解决宜居黄河的核心关键问题,从而为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最终形成造福中华民族的“幸福黄河”起到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治黄河断流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影响河流造福或致灾的因素,分析了黄河致灾的原因,指出了根治黄河断流的基本途径在于提高黄河的流域调节功能,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8月2日下午,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召开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紧急视频会议.传达学习温家宝总理在我省考察黄河防汛工作时的重要指示和郭庚茂省长在省政府防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并就做好当前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9.
黄河上游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黄河上游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确定了灾害风险评价的主要影响要素和指标体系,进行了以县(市、旗)为单元的风险评价。评价单元共116个。研究区地质灾害风险共分为5级,高风险单元3个,较高风险单元8个,中等风险单元24个,较低风险单元54个,低风险单元27个。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内不同地区崩滑流灾害风险程度相对差异较大,总体分布特点是中部地区较高,北部和南部较低。从风险指数的结果来看,有些风评价单元的风险指数非常接近临界值,一旦危险性条件和易损性条件发生改变,将会引起地质灾害的风险级别发生变化。因此,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无论是在开发资源还是进行各种工程活动,都应注意保护环境,避免地质灾害向着严重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凌源市翅冀矿业有限公司项目生产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确定了评估范围、评估级别、预测可能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程度,并提出了工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河段断流对沿黄地区生态环境影响严重。以1999年为基准年,利用黄河下游侧渗补给影响带地下水系统模拟模型研究了黄河断流对黄河侧渗量及地下水循环的影响。花园口-河口断流300d,黄河侧渗量减少53.8%。夹河滩-河口全年断流,黄河侧渗量减少75.2%;断流300d,黄河侧渗量减少46.3%。泺口-河口全年断流,黄河侧渗量减少25.1%;断流300d,黄河侧渗量减少19.8%。利津-河口全年断流,黄河侧渗量减少4.7%。断流对黄河侧渗补给影响带地下水流场的形态影响较小,浅层地下水系统边界的水力性质没有改变。断流对黄河下游傍河水源地开采动态水位影响较大,但宏观上对侧渗补给影响带地下水资源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上游地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区划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上游地区是中国地质灾害特别发育的地区之一。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黄土湿陷、融冻等,除了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各种工程设施安全外,还严重破坏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阻碍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地质、地貌以及气候等条件控制,各地区地质灾害发育情况有很大差异,可划分为3个地质灾害类型区:以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和地震为主的北部区;以地震、崩滑流和水土流失灾害为主的中部区和以融冻为主的西南部及西北部区,3个灾害区又可进一步划分为13个亚区。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黄河断代工程这一全新的研究黄河的学术问题,强调通过对黄河生命发展演化过程中自然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河流断代界面上、下中沉积物记录的某些重要信息的对比研究,可以获得河道发展、演化、河流行水规律(包括黄河下游环境演变)等方面的重要结论、重大启示,以更好地为当代治河服务,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对南充—万州四川段500 kV送电线路工程建设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工程建设本身遭受的地质灾害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作了评价,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上游贵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我国地质灾害最发育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的巨型滑坡因其方量大、危害严重、机制复杂等特点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以贵德盆地黄河左岸的席芨滩巨型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野外精细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和测年数据,分析了该巨型滑坡的发育期次和诱发因素,认为滑坡发育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1全新世早期温度升高引发冰雪融水增多导致黄河侵蚀作用加强而引发的Ⅰ期滑坡;2由全新世适宜期暖湿气候条件下降水触发的Ⅱ期滑坡;3由1872年历史地震诱发的Ⅲ期滑坡;4由降雨和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Ⅳ期滑坡。文章最后讨论了席芨滩巨型滑坡对贵德盆地黄河河谷地貌演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余志山 《地下水》2010,32(3):149-151
黄河三峡系指黄河上游甘肃省永靖县境内的刘家峡、盐锅峡和八盘峡,其中盐锅峡移民区共安置移民986户,5527人,主要分布在永靖县盐锅峡镇所辖的黑方台台塬上下的10余个村庄中。黄河三峡移民区地质灾害主要为大规模群发性滑坡灾害,集中分布在黑方台台塬边坡地带。黑方台台塬面积约13.7 km2,台塬地面高出周围地形约100~133 m,自1968年上水灌溉以来,已累计发生滑坡灾害100余次,已造成4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5.00亿元。台塬长期大水漫灌是诱发本区大规模群发性滑坡反复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部瑞梅 《陕西地质》2009,27(2):89-96
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增建第二线工程作为青藏铁路的一部分,线路全长约763.2km,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和地层岩性岩相变化大,线路穿越多个构造单元,地质灾害发育;本文对沿线区域内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了详细论述,对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进行了阐述,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了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上游地区滑坡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是我国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文章以不同分辨率的多元遥感数据QuickBird(QB)、GeoEye、ZY-3、ZY-1 02C、Google earth等为数据源,结合野外现场实地调查和遥感验证等手段,开展了黄河上游地区滑坡发育的空间形态、展布特征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研究区滑坡遥感影像特征明显,共发现各种类型的滑坡体508处,以群科尖扎盆地分布数量最多; (2)滑坡的空间宏观展布形态主要有8种,岩土体类型主要有4类,并以泥岩滑坡发育数量最多; (3)滑体堆积体的长、宽主要集中在550~1500m和600~1500m,且长、宽呈两极化方向延展; (4)滑坡体的长度与前后缘的相对高程差和滑体平均坡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研究成果将为该地区严重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及工程建设活动密切相关,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地质灾害类型相对较多,对工程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加强地质灾害的预防对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在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灾害进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综合预防与地质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例分析,研究其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以及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进而提出相宜的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减少经济损失,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