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做好广州亚运会人工消(减)雨的气象保障服务,确保亚运消雨工作的顺利进行,广东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利用新研发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管理平台对广州亚运人工消(减)雨的作业、演练工作进行了应用,证实其结构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利用DMT(Droplet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机载粒子探测系统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日期间进行飞机观测,了解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日期间云的宏微观结构特征,为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及时制定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消云减雨方案并组织实施消云减雨作业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州亚运开幕日人工消(减)雨作业的物理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1月12日广州亚运会开幕日当天对广州西部降水云系实施了飞机人工消(减)雨作业。对实施人工消(减)雨作业前后FY-2C/D静止卫星资料反演的云顶高度、云顶温度、云粒子有效半径、液水路径等4个云参量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初步明确了此次飞机人工消(减)雨作业的物理响应,结果显示:作业后,云顶高度高的云系面积减小,整个目标云系迅速收缩;针对冷暖云层分别采用冷暖云催化剂进行催化,作业后冷云层很快消散;作业目标云系的云粒子有效半径在母云系的云粒子有效半径增加时出现不断减小的情况,这与催化后降水提前产生,大粒子从云体落至地面,使得目标云中大粒子越来越少有关;云中垂直液水含量在作业后迅速减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十一运会"开幕式期间天气背景和人工消(减)雨作业防线设计,分析了实施区域人工消(减)雨火箭、高炮过量催化作业对监测预报、空域保障、指令下达、发射操作、弹药供给等技术保障要求及对策,明确了人工影响天气应急服务关键时间节点的主要工作内容,介绍了作业决策、作业实施、跨区作业等流程的技术要点和任务要求。经过全运会开幕式前期作业试验和应急服务检验,各项技术流程设计符合人工消(减)雨作业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一次飞机人工消雨作业试验中的两次截流作业飞行分析表明,截流效应以及过量播撒凝结核可争食云中水汽,对改变局地降水有明显效果,以达到人工消雨或人工减雨的目的可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西利  王俊  盛日锋 《气象科技》2010,38(Z1):83-87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结合雷达、卫星及自动站资料对2009年9月19-20日十一运会人工消(减)雨地面作业演练进行了分析。这次过程是一次比较稳定的小到中雨天气过程,为人工消(减)雨作业试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9月19日晚系统前期和20日上午消(减)雨作业过量催化试验,对比分析作业前后的资料特别是直观的雷达探测资料,进行人工影响天气效果的物理检验,取得了比较明显的作业效果,为以后的消(减)雨作业催化试验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人工消减雨作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自2002年6月起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依托北京市科委重点课题"奥运期间人工防雹、消雨作业试验研究"进行了人工消(减)雨的研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人工消减雨作业技术方案和实施流程,针对北京8、9月份天气的特点和云系影响北京的来向,设计奥运会开闭幕式消减雨18个作业区,并分析了前期试验结果.重点分析了8月8日天气特点,及相应的飞机、地面火箭作业情况,并对作业效果进行分析.地面火箭大规模消云减雨作业后,雷达回波强度明显减弱,雷达回波趋于消散,尤其是在21:48-22:00作业阶段,雷达回波出现一个明显的缺口.对雷达回波按强度分档,从各档强度的雷达回波面积变化可以看出,回波变化的明显的特征是强回波面积逐渐减少,而弱回波面积则在逐渐增加.卫星资料反演的云顶高度和云粒子有效半径也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大规模作业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车载X波段雷达对人工消云减雨作业效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消云减雨是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延伸和发展。主要手段是在影响本地保护区的降水云系的上风方,对其进行大规模、连续的催化作业以改变其降水分布,使保护区无雨或小雨。在介绍车载X波段双通道双线偏振全相参多普勒天气雷达的系统组成、主要参数、观测原理的基础上,简要概述了人工消云减雨原理,阐述了2008年8月8日天气过程和奥运会开幕式人工消云减雨作业,并利用车载X波段雷达产品对开幕式人工消云减雨作业进行了实例分析和效果检验。  相似文献   

9.
作业时机的选择对人工消雨作业效果至关重要,火箭作业指挥要求迅速、高效、统一、准确.介绍一种实现人工消雨火箭作业区域性指挥的方法.在现有网络通信平台上申清专业用户,搭建用户专属的单方对多方通话平台.根据具体作业部署方案,建立相应联系人列表,并按照作业区域划分,构建与之对应的会议组.此平台除即时会议外还具有预约会议、呼入式会议和短信提醒功能,这些功能在人工消(减)雨火箭作业的区域性统一指挥过程中能发挥重要作用.该方法在以抗旱、增雨、水库蓄水等为目的的大规模、跨区域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具有很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人工影响天气外场作业短信平台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游积平  冯永基  赵博  肖伟生 《广东气象》2010,32(4):F0002-F0002,F0003
在SP短信方式连接的基础上进行短信收发的二次开发,利用VB和C++Builder等计算机编程语言共同构建我省地面人工影响天气外场作业短信平台,结合广州亚运人工消(减)雨的演练工作对我省基于Socket技术的短信平台进行短信群发、接收等测试,经检验证实短信平台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根据天气情况,进行了奥运消云减雨试验。2005年9月和2006年8月,使用FY-2C卫星资料对北京区域的云层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主要是描述了在多次消云减雨试验中,卫星反演数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科院大气所开发并发展的三维对流云模式对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当天影响山东的对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过量催化试验。结果表明模拟自然云与观测事实吻合较好;设计96组催化方案对该个例进行消(减)雨模拟试验、催化试验表明,在模拟云3.5km高度的最大过冷水含量中心引入3600.0g碘化银催化剂,连续催化消(减)雨效果较好(地面降水总量减少97.5%),此次模拟对比分析了模拟自然云与催化云,从微观上探讨了消(减)雨的基本原理,模拟所用催化剂量、催化部位与当天山东人影办的作业实际基本一致,对指导实际作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北京市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婉  姚展予 《高原气象》2009,28(1):195-202
利用区域历史回归方案对北京市2006年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统计评估,选择区域平均日雨量作为统计变量,北京市2006年共有43个催化作业日,其中41个为增雨作业日,作业区域位于北京市北部,面积大约为100 km×50 km.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2006年人工作业相对增雨13%,绝对增雨39 mm,但增雨效果不显著.本文根据催化技术状况对作业日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得到21个地面催化充分作业日相对增雨34%,显著度较高,u检验达0.019;29个地面和飞机催化充分作业日相对增雨37%,u检验显著度为0.022;8个飞机作业日相对增雨48%,增雨显著度较低;12个催化不充分作业日相对减雨49%;2个过量播撒消雨作业日相对减雨12%,结果也不显著.分类统计分析表明,对目标区进行充分催化是获得好的催化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准确获取人工消雨所需催化剂量极其困难,本文试着从另一种角度估算人工消雨催化剂量,即利用天气雷达探测的低于-5℃以下的回波,将其等价为等量的液态水,并将液态水分解为若干个小直径雨滴(如直径为100μm雨滴)视为起到消雨作用,进而计算出消雨所需AgI催化剂量最大和最小值。利用该方法,将北京南郊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半径230km探测范围内划分为不同网格大小的若干个网格,并给出每个网格消雨所需催化剂量的最大和最小值,供消雨作业指挥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资料对一次人工消减雨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的探测的回波强度(Z)和差分反射率(Zdr),分析了2008年8月8日18:45至18:51时段,在北京房山火箭作业点进行的一次人工消雨作业前后回波强度(Z)和差分反射率(Zdr)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作业后回波强度减弱,偏振参量Zdr减小,人工消雨作业有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从而达到增加降水,防御冰雹灾害和消雨、消雾、防霜冻的目的。内蒙古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已经开展多年,重点是利用飞机、地面火箭进行人工增雨,缓解旱情,开展高炮防御冰雹灾害的工作。近年来,全区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发展很快,不断拓展人工影响天气服务的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南京青奥会开幕式期间人工减雨作业对雨滴谱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南京青奥会开幕式期间的OTT雨滴谱仪观测资料、探空数据和地面降雨及雷达等资料,结合火箭减雨作业的时间和地点,通过人工减雨作业对雨滴谱的影响分析来评估开幕式期间人工减雨作业的效果。首先以奥体中心为目标区域,利用探空数据分析火箭减雨作业的最佳高度和作业点与奥体中心的最佳距离,所得结果与实际作业情况一致。然后,利用实测雨滴谱拟合滴谱廓线,计算雨滴粒子平均直径、中数直径等特征直径,对比南京站点人工减雨作业前后时刻的雨滴谱变化;再拟合各时刻的雨滴粒子总数浓度、雨滴谱谱型参数γ(反映雨滴粒子尺度分布),将人工减雨作业后同时段内的南京站点与芜湖站点的雨滴谱作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人工减雨作业后,南京站点的雨滴谱较作业前谱宽变窄,直径小于1 mm的小滴粒子占比增加,大于1 mm的大滴粒子减少,雨滴粒子各特征直径均小于作业前;同时段内南京站点雨滴粒子总数浓度、质量加权平均直径在减雨作业影响时段内均小于芜湖站点,而谱型参数γ总体大于芜湖,且随时间变化趋势与芜湖站点相反。这些特征表明人工减雨作业明显改变了雨滴谱分布,有效减小了雨滴群中的大粒子,从而抑制了降雨的发展,起到减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十一运会人工消(减)雨卫星反演产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  盛日锋  陈西利 《气象科技》2010,38(Z1):56-59
利用2009年10月16日MODIS和FY-2卫星资料以及Rosenfeld的卫星微物理反演分析方法对云的微物理特征进行反演,通过对云中粒子有效半径、过冷水含量等微物理特征以及消(减)雨作业情况的研究,初步分析了开幕式当日影响山东中西部地区天气系统的发展、变化特征以及作业效果。研究表明:蒙古气旋后部扩散南下的冷空气在东移过程中呈现出由初生到发展的变化过程;消减雨作业后,云顶高度持续下降,而未进行催化作业的云系则出现发展增强的现象,消(减)雨作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流云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有5名专家参与了奥运会及残奥会开闭幕式消减雨技术保障工作,提供现场技术指导。专家们应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奥运人工消雨提供卫星、雷达和数值模式模拟等技术产品,为奥运会及残奥会开闭幕式的人工消减雨工作的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因在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20.
2008年8月8日,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举行之际,北京及周边地区出现了较强对流云团,给国家体育场内开幕式活动的顺利进行带来了极大威胁。根据云系的发展状况,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了大规模地面火箭人工消减雨作业,对抑制云、降水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的Reisner2方案中引入了AgI粒子与云相互作用的过程,在MM5中实现了催化功能。参照2008年8月8日20:05至20:12进行的消减雨作业情况,利用加入催化方案的中尺度数值模式对该作业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就不同的播撒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的微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gI播撒率对降水量改变影响很明显,当以5g·s-1的速率持续播撒AgI7min,在播撒作业后2h,催化区域内均表现为减雨,2h后为增雨。对于减雨的微物理机制主要是由于大量播撒AgI后导致空中云水大量减少,进一步导致霰减少,霰的减少导致雨水的减少;而2h后的增雨机制则是由于在雨水、云水、霰以及温度之间形成了正反馈,最终导致地面降水的增加。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单参数方案的局限性,模拟的最大减雨率仅为8%~12%,离消雨的要求尚有差距,应利用双参数云方案作进一步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