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海沟金矿28#脉单脉储量在30 t以上。矿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与Au有关的12个元素可划分为5个矿化因子。F1、F2和F4因子同时存在的高值区表明成矿晕在空间上迭加,成矿具多阶段性。深部有成矿远景;单一F4高值区代表矿体根部位置;F3和F5高值同时出现表明高值部位属无矿间隔,近距离内无隐伏矿体出现。综合研究表明,28#脉39~7l线之间14中段以下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不仅已知矿体向下有进一步的延深,深部还可能出现新的隐伏矿体。15-29线之间10中段以下的部位也有成矿显示,有必要开展新一轮的地质探矿工作。  相似文献   

2.
内蒙东风金矿勘查地球化学特征与深部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风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赤峰-朝阳金矿化集中区中部老哈河拗断带内的局部断块隆起中。矿化类型主要是少硫化物的蚀变岩型。矿脉中Hg、Ba、As、Sb、(As Hg)/(Mo Pb)、(Hg/Mo)100、F2因子得分值等参数的高值和Mo、Co、Ni、Fl因子得分值等参数的低值存在是矿体上部或前缘标志。反之,则是矿体下部或无矿的标志。根据上述标志,8^#脉63800-64200线之间的十中段以下深部可能有新的工业矿化存在;8^#脉63700线附近的金矿体的勘探重点应放在六、七中段;2^#脉的工业矿化在64000线以西向三中段以下有进一步延深,但由于被主成矿期后的断所切,其深部的规模不大。  相似文献   

3.
石门雄黄矿一号窿矿体构造及深部找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熊先孝 《矿床地质》1998,17(3):277-284
通过对湖南石门雄黄矿一号窿矿区构造研究 ,雄黄矿床赋存于燕山期形成的背斜核部 ,背斜与断裂、断裂与断裂的交汇部位。在多种手段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了矿区导矿构造为 EW向的 F1、F3 断裂 ,容矿构造为次级的 NEE、NE、NW、SN向断裂构造 ;提出了本区中生代的三期主要构造应力场 ,其中 SN向主压应力的构造应力场共轭角高值区为雄黄矿体富集地带。矿床受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奥陶系灰岩和构造的双重控制。认为在一号窿主矿体 NW、SW方向可能存在有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4.
洪江市大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建光 《湖南地质》2001,20(3):171-176
大坪金矿床产于黄茅园与中华山花岗岩体之间外接触带,赋矿地层为上元古界及震旦系浅变质绿片岩相碎屑岩系,金源物质丰富,区域构造变形强烈,褶皱断裂发育,矿床总体受NE向大型韧脆性剪切带(F8)控制,矿化明显分为NW向和NE向两组,以NW向矿脉蚀变强,矿物组合复杂,金含量较高,富矿体产于两者交叉处,主要矿体均分布于变形强带内部及附近,矿化与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毒砂关系密切,目前发现含放脉37条,矿体近30个,找矿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5.
仲文斌 《地质与勘探》2014,50(4):649-658
上成金矿位于张八岭构造带北部,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通过研究厘定出一条近SN向断裂破碎带—其为管店-龙王尖断裂的北段分支管店-下马断裂—以及F1、F2、F3三条近NW向顺层滑动断裂。石英脉型金矿化受近NW向的顺层滑动断裂构造控制,矿体空间展布上具有平行似等距特征,蚀变岩型金矿化受近SN向断裂破碎带控制。上成金矿床2种不同金矿化类型是同一成矿作用在不同性质的控矿断裂构造下的具体表现,空间结构具有上部石英脉型金矿化下部蚀变岩型金矿化的关系。断裂构造产状变化部位有利于形成矿化弱的厚矿体,反映断裂构造局部地段的高引张空间有利于形成第Ⅰ阶段厚石英脉;而矿脉的分支复合、膨大缩小部位有利于矿化富集,反映断裂构造多期活动强烈地段则有利于Ⅱ、Ⅲ阶段矿化叠加富集。矿化的局部富集与矿体的厚度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结合矿化特征、构造控矿规律总结分析,对上成金矿床深部和外围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6.
辽宁五龙金矿为大型石英脉型矿床,主要是断裂构造控矿;其矿体主要赋存于近SN、NW向断裂组成的格子状构造中。随着开采量的增加,该矿步入危机矿山行列,如何解决五龙金矿找矿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两个方向构造所控制的矿体实例,论述辽宁五龙金矿近SN向与NW向控矿构造的特征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总结出近SN向构造控矿规律是平...  相似文献   

7.
小秦岭金(钼)矿省发育大量脉状金(钼)矿床,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本次研究选择大湖、灵湖和金渠金(钼)矿床,通过系统的构造-蚀变-矿化研究和金相关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分析,拟查明小秦岭金和钼矿化基础地质异同和硫同位素组成及其控制因素。构造-蚀变-矿化研究表明上述金(钼)矿脉赋矿围岩均为前寒武太华群变质岩,控矿构造主要为近EW向(局部为NW向)剪切带,金和钼矿体发育在同一剪切带不同部位或局部叠加。钼矿脉通常发育钾化和硅化蚀变和辉钼矿和黄铁矿等矿石矿物组合,而金矿脉以绢英岩化蚀变为主,主要发育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和碲化物等矿石矿物。原位S同位素结果显示大湖矿床钼矿脉中黄铁矿δ34S值为-3.3‰~+3.3‰,而大湖、灵湖和金渠金矿脉中黄铁矿δ34S值为-7.8‰~+8.9‰。大湖和灵湖近EW金矿脉中黄铁矿δ34S值分别为-2.8‰~+0.4‰和-7.8‰~+8.2‰,与大湖金矿脉相比,灵湖金矿脉倾向较缓且发育大量围岩角砾表明上述硫同位素组成可能由差异水力破裂和水岩反应控制。金渠金矿脉近EW和NW向矿脉中黄铁矿δ34  相似文献   

8.
内蒙红花沟金矿控矿断裂构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花沟金矿床属岩浆热液型脉状金矿。从构造与矿脉关系入手,分析已知矿脉分布规律,强调矿脉产出的构造部位,提出导矿构造,交汇构造和派生构造三种控矿构造。矿区内Ⅱ级断裂构造为导矿构造,北北西向或北西西向导矿断裂与东西向韧性剪切带相交汇区为有利的成矿区间,导矿构造的派生构造是赋存的最有利部位。据此规律预测了重点找太靶区并已为矿山找到了新的隐伏矿体,是矿山地质探矿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1矿床地质特征凤山铜矿床位于昆阳裂谷中段近SN向的易门裂陷盆地西侧,绿汁江深断裂东侧。矿区主要出露中元古界昆阳群绿汁江组(Pt2lz),为一套厚大的碳酸盐岩建造。受多期构造地质作用影响,矿床严格受刺穿构造控制(如:21#矿体、10#矿体,59#矿体),59#矿体受南部刺穿体控制,F10断裂走向NW,倾向SW,倾角陡,控制了该刺穿体  相似文献   

10.
张二法 《黄金地质》2002,8(3):43-46
小秦岭地区不同矿化类型的含Au石英脉Au/Ag值有不同的特点,多金属硫化物型一般小于0.8,黄铁矿型介于0.8-2.0之间,少黄铁矿型一般大于2.0。利用Au/Ag值可以大致确定矿脉的矿化类型,判断矿脉的水平,垂向分带和剥蚀深度,预测深部矿脉的矿化类型,东闯金矿床深部Au/Ag值为1.39,预示其深部有可能出现黄铁矿型矿化,深部探矿仍有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甘肃枣子沟金矿的矿化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枣子沟(又称早子沟)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南缘与松潘-甘孜构造结的过渡部位,金矿化主要赋存于中三叠统古浪堤组钙质、硅质板岩和闪长岩岩脉中.矿体主要受NE、NW和近SN向断裂构造控制,其中NE向矿体为主要矿体.根据容矿岩石不同将枣子沟金矿的矿石分为蚀变板岩型矿石、蚀变脉岩型矿石和石英-辉锑矿型矿石.主要的金属矿物包括黄铁...  相似文献   

12.
金天尚 《黄金地质》2003,9(4):19-22
河北峪耳崖金矿位于冀东NE向构造带中,矿区出露的地层为中元古界的一套沉积岩系,以高于庄组石灰岩为主,产于其中的峪耳崖岩株为主要岩浆岩,构造以断裂为主并较为发育,矿区90%的矿脉受其控制。利用地质力学的观点对其控矿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按照断裂与矿脉的空间关系,可划分出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3种类型。成矿期断裂一般与矿脉同时生成并对其具有控制作用,主要呈NE、近EW、NNE、NW向。矿脉一般赋存于NE、NNE向断裂中,在其转折处以及倾向上由陡变缓处矿体变富。另外,矿脉还具有等间距、沿倾向斜列排布及复合控矿等规律。利用上述控矿规律对矿区50—150m标高处金矿体的空间位置、赋存状态及富矿部位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3.
党飞鹏 《地质与勘探》2017,53(4):624-631
上窖地段位于NE向桃山-诸广花岗岩型铀成矿带中段黄沙矿区的南部。近EW向F黄、F上断裂与NE向良伞寨断裂带构成该矿区基本构造格架,控制了良伞寨、上窖、鹅公塘三个铀矿床和多个矿(化)点的定位,显示优越的铀成矿地质背景。近几年在上窖地段实施的调查评价和预查工作,新发现了受近SN向F青断裂控制的青山铀矿点,丰富了"NE向断裂控矿和近SN向、NE向次级断裂容矿"的成矿规律。本文以前期找矿勘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前人资料,简述研究区铀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特征,浅析NE向断裂的控矿作用和近SN向断裂的容矿特征,探讨深部找矿方向,认为研究区南西部F青断裂发育延伸的地段是寻找受NE向断裂控制的赋存于近SN向F青断裂内铀矿化的有利地段,标高100m~350m是下一步钻探查证的重点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14.
沂水县王家庄子金矿处于沂水汤头断裂带中段东侧,矿体赋存于其次级EW向和近SN向断裂构造中,赋矿围岩为紫苏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重熔岩浆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15.
对小秦岭金矿田东闯、出岔、杨砦峪3个矿区的研究表明,小秦岭地区黄铁矿热电性特征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典型金矿床有所不同,即矿脉和围岩中的黄铁矿绝大多数为N型,混合导型出现在矿体的中心部位。通过黄铁矿热电性与矿脉金含量、黄铁矿晶形、黄铁矿中的微量元素等关系研究,总结出小秦岭地区黄铁矿的找矿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对小秦岭金矿田东闯,出岔,杨砦峪3个矿区研究表明,小秦岭地区黄铁矿热电性特征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典型金矿床有所不同,即矿脉和围岩中的黄铁矿绝大多数为N型,混合导型出现在矿体的中心部位。通过黄铁矿热电性与矿脉金含量,黄矿物晶形,黄铁矿中的微量元素等关系研究,总结出小秦岭地区黄铁矿的找矿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山东玲珑矿田九曲矿段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玲珑金矿田九曲矿段属典型石英脉成矿,矿体在平面上大都呈雁列式,并且具有较强的分带性,在剖面上呈反S型,倾向NW,在纵投影图上向NE侧伏,矿石矿物成分以黄铁矿、黄铜矿、石英为主,同一矿体中上部矿化较下部好,特别是在黄铁矿和黄铜矿较为发育的部位更加富集,金大多数以与黄铁矿、黄铜矿相伴生的方式存在。探矿工程显示,该矿段南东部发育较大规模的硅化、黄铁矿化带,可以预测矿段南东部-200m标高以下和北东部15线以东-150m标高以下部位是重要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Shoga金矿区NW向断裂构的造特征及其与金矿的空间关系,认为NW向断裂构造是该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NW向糜棱岩化韧性剪切带是金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  相似文献   

19.
广西金秀地区有大量的断裂带型铜矿,这些矿床虽然规模小,但数量多,品位高,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质特征。对赋存在SN向断裂内几个石英脉型铜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这些矿体在水平面上具有串珠状和深部具有连续分布的特征,在垂向上具有上部氧化矿深部原生矿的结构模式。矿石中铜和其他金属矿物含量丰富、在垂向上具分带现象。综合区域地质研究认为,该区地层至少经历了加里东期和燕山期的熔融,使得金属元素逐渐富集。在燕山晚期分馏出的成矿热液沿SN向断裂充填成矿。在喜山运动时,NW和少量EW向断裂左行走滑破坏了前期矿脉。  相似文献   

20.
大水金矿田由大水、贡北、格尔托3处大、中型金矿床组成,经过30年巨量探矿工程的投入和持续有效的勘查与研究,整体达到了详查程度,累计查明金资源量约130 t,为典型矿床对比研究提供了理想基地。通过大水金矿田赋矿地层岩性、控矿断裂构造、成矿侵入岩等控矿因素的对比分析认为:大水金矿田赋矿地层岩性以中三叠统马热松多组灰岩为主;控矿断裂、成矿容矿脉岩及其所赋存矿体的规模,以大水特大型金矿明显优于贡北、格尔托中型金矿,大水金矿主要以NWW向压扭性主干断裂与近SN向放射状张性断裂的交汇部位控制厚富主矿体,贡北以EW向、格尔托以NNW与NE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控制主矿体的分布;中酸性岩体及其派生的酸性岩脉与金成矿关系密切,容矿花岗闪长岩(斑)岩脉及其蚀变方解石大脉在陡倾断裂破碎带中的集中分布,往往指示厚富金矿体的赋存地段。通过3个矿区主矿体的规模、品位、资源量分布等特征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主矿体的规模、品位以大水较贡北、格尔托为大、为富,大水、贡北、格尔托金矿的主矿体资源量分别占矿区的75. 62%、78. 51%和79. 58%,且由普查到详查,主矿体资源量占比有所变化,如大水金矿由70. 59%增加到75. 63%,贡北金矿则由88. 24%降低为84. 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