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平流层大气动力学及其与对流层大气相互作用动力过程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回顾了近年来关于平流层大气环流和行星波动力学、热带平流层大气波动及其与基本气流相互作用、平流层大气环流变异对对流层环流和气候变异的影响及其动力过程、平流层大气数值模拟以及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平流层大气的长期演变趋势预估等的研究进展。最近的研究揭示了大气准定常行星波传播波导的振荡现象、重力波在热带平流层准两年振荡和全球物质输送中的作用、平流层长期的变冷趋势变化、平流层在对流层天气和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现象,表明了平流层大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性。平流层大气动力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数值模式中平流层模拟性能的提高,最终都会推动整个大气科学和气候变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1985年3月23—29日,中国气象学会委托动力气象和数值天气予报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全国大气环流及异常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继1959年和1963年以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规模的大气环流学术讨论会,也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动力气象专业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气象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气象学院等二十三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和部队系统的气象科学工作者共180人,其中教授级的气象  相似文献   

3.
1989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学首次举行了“全国持续性异常气象现象动力学研讨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专业委员会发起,并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数值模拟开放实验室、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和南京气象学院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会议邀请国内知名的大尺度动力学专家以及在这领域中颇有成就的一些中青年气象学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信息动态     
2016年2月是我国现代大气科学奠基人之一、国际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先生的百年诞辰.为纪念叶笃正先生对我国和国际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发展的重大贡献,我们特此出版《叶笃正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刊》. 叶笃正先生的一生是为现代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努力奋斗的一生.他在国际上首先创立了大气长波的频散理论和东亚大气环流理论,不仅为大气动力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为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提出大气运动适应过程的尺度理论,推动了大气中大尺度环流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开辟了中、小尺度环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新途径;他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特别是东亚季风)产生和变异的热力和动力作用,从而奠定了青藏高原气象学基础,开辟了青藏高原气象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5.
多普勒雷达四维变分分析系统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气象学报》是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由气象出版社出版;其前身是《热带气象》,创刊于1984年,已经连续出版20年了。《热带气象学报》主要刊登热带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方面的论文、热带地区天气预报的先进方法和成功的经验、推动学科发展的综合评述和学术动态。当前一段时间的刊登重点是:海气相互作用,中低纬大气环流相互作用,低频振荡及遥相关,低纬大气环流异常及其机制,热带大气环流异常对全球天气、气候的影响以及季风动力学、热带气旋动力学与运动学等的学术成果。由于国家重视气象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徐尔灏 《气象学报》1959,30(3):243-250
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为科学发展开辟了无限宽广的道路,我国动力气象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解放以前底子是十分薄弱的,而在解放以后才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十年来动力气象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大气环流方面,近几年来在数值预报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按照气象学报编委的按排,这两方面的工作将另有专题总结,这里不再重复,这里讲的并不是动力气象方面的全面总结,只是一部分。下面预备分三部分讲:第一部分讲有关自由大气动力学的问题,第二部分讲有关大气边界层(包括贴地面层)动力学的问题,第三部分讲学习苏联的先进气象科学,及其他。  相似文献   

7.
《热带气象学报》2018,(6):866-866
《热带气象学报》主要刊登热带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方面的论文、热带地区天气预报的先进方法和成功的经验、推动学科发展的综合评述和学术动态。当前一段时间的刊登重点是:海-气相互作用、中低纬相互作用、低频振荡及遥相关、低纬大气环流异常及其机制、热带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季风动力学、热带气旋动力学与运动学、热带应用气象、热带大气探测、热带大气物理、热带大气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个基于流体静力平衡的动力学诊断模式对大亚湾核电站厂址区域的气象场进行实际模拟,研究了复杂地形和下垫面对流场的动力和热力作用。数值实验表明:模式能很好地模拟中尺度局地环流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在模拟气象场的基础上,利用Monte Carlo多源模式计算了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和干湿沉积量。模拟结果显示:模式很好地反映在海陆风和山谷风环流及排牙山影响下大气参数的非均匀性和非平稳性。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气象学会热带气象学委员会主办的全国热带环流系统研讨会,于10月15日至23日在桂林市科技中心召开。来自部队、民航、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气象系统的科技人员54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进行了热带大气动力学、热带环流系统及其研究进展,1988年澳大利亚国际热带气象会议述评,客观分析及其软件应用、热带数值预报及其应用等五个专题的研讨。中国气象  相似文献   

10.
一、大气环流与大尺度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近几十年来,国际上关于大气环流与大尺度动力学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一方面由于观测技术的提高使得全球大气环流的观测资料不断增多,不断揭示出许多大气环流规律;另一方面由于数学、物理学,特别是计算机与计算数学的蓬勃发展,使得大气环流与大尺度动力学从一种简单、定性论述的学科变成一种比较严格的数理学科。大气环流与大尺度动力学是气象学上一对孪生兄弟,大气环流的发展不断提出动力学问题,而动力学的重大突破加深了人们对大气环流的认识。大气环流应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从整体来看全球大气的运动形态、运动特征及其物理机制;二是它的各个组  相似文献   

11.
学术访问     
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皮尔克(pielpoe)教授应我所的邀请,于9月28——30日到我区进行学术访问,皮尔克教授作关于中尺度数值模式的学术报告(下图)。为促进我区气象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9月25——30日同时举办热带天气学术讲座,请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主任罗会邦教授和广东省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所长施永年高级工程师作了动力天气与动力  相似文献   

12.
余鹤书  仇永炎 《气象》1987,13(4):43-45
1986年11月25—29日,中国气象学会天气专业委员会在广州召开大气环流和中期天气预报学术交流会,研讨了自1979年全国中长期预报会议以来,我国中期环流研究和中期预报应用技术工作及所取得的成果。从参加交流的近百篇论文中,可以看到,我国中期预报的发展是健康的,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大气环流中期过程的研究正朝着纵深方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气象学会于今年七月在兰州市召开了全国天气与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是天气与动力气象专业第一次学术会议。 会议收到的论文有二百篇左右,内容涉及到天气分析和预报、大气环流以及动力气象  相似文献   

14.
周秀骥  丁一汇 《气象》1989,15(10):10-20
本文简要回顾和评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40年间,我国气象科学研究在大气探测、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大气物理和大气化学、大气环流及其数值模拟、东亚季风和热带大气动力学、中尺度气象学、气候和气候变化、农业气象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此书是美国气象学会气象丛书第十五卷,华盛顿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J·R·霍尔顿(Holton)著,1975年8月波土顿出版。内容有探测基础、动力模式的发展、平流层和中间层的斜压不稳定、受迫波动和波—带流动的相互作用以及平流层与中间层大气环流数值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气象科技》1975,(3):26-27
我国关于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影响的研究,过去大多限于较大范围的动力作用和冬季情况。近年来对于夏季情况和高原热力作用的影响的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夏季高原的近地面是个低压环流,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下部是个大高压,整个对流层是个高温区。夏季青藏高原上的环流另一特点是对流活动广泛而强度也比较大。近年来国外的气象工作者从卫星云图上发现在高原腹地夏季对流云占总云量的80%以上,每10万平方公里内有20—50个发展很好的积雨云,这是一个很可观的密度。  相似文献   

17.
《热带气象学报》是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前身为《热带气象》,创刊于1984年。主要刊登:海-气相互作用、中低纬相互作用、低频振荡及遥相关、低纬大气环流异常及其机制、热带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季风动力学、热带气旋动力学与运动学、热带应用气象、热带大气探测、热带大气物理、热带大气环境与化学、热带气候变化及其与全球变化的联系、热带大气科学试验、以及相关方面等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8.
引言 用大气加热场研究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问题,已有众多的工作。但由于各自工作的研究目的不同,对于大气加热场的计算与分析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利用气象出版社出版的1956—1975年北半球逐月平均大气加热场资料,探讨一月东亚地区平均大气加热场与同期500hpa大气环流的关系及其对后期盛夏副热带地区环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92年11月29日到12月4日,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学委员会、大气物理学委员会在中国科学 院大气物理所一室、五室的资助下联合在广州召开了“中层大气物理动力学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得到了广东省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学会和广东科协的大力协助,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学部委员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气环流异常现象接连不断地发生,造成世界上大范围的严寒酷暑、干旱洪涝,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已引起各国政府和气象科学家们的注意。世界各国科学家们正进一步分析全球范围的观测事实,研究大气环流过程的动力和热力机制和数值模拟,深入探讨环流异常的规律。随着世界气候变化研究计划(WCRP)的实施,这些研究将会得到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