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地球物理学报》2005,48(1):234-234
第五次空间天气学研讨会暨“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学研讨会”,也是第一次国际日地系统气候和天气计划空间天气主题研讨会(The First Chinese Space Weather/CAWSES Symposium),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和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具体组织、承办.出席会议的人数为161人,其中院士7人.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全国空间天气学研讨会于1998年8月7日至13日在黄山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信息产业部22所和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日球物理数值研究开放实验室"联合主办,来自总参气象局、总参通信部、航天部、信息产业部、高校、地震局、海洋局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所属20余个单位8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科技部基础司邵立勤副司长到会作重要讲话,他指出,空间天气学是一门跨世纪的新学科,从现在起应予重视,好好策划.空间天气是指太阳表面、太阳风、磁层、电离层和热层中影响空间、地面技术系统的运行和…  相似文献   

3.
《地球物理学报》2006,49(1):233-233
首届全球华人空间/太空天气科学大会由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主办澳门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与会者共计200余人.会议期间,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先生会见了与会的主要代表,并就空间天气科学的意义和发展澳门的科技事业与代表们进行了亲切交谈.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吴季先生在大会开幕式上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给大会的贺信.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明确湖泊及流域科学学科发展方向 ,研讨“十五”及 2 0 1 0年湖泊及流域科学优先资助领域及重点研究方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于 2 0 0 2年 3月 2 6 - 2 8日在南京召开了“湖泊及流域科学学科发展与优先领域学术研讨会” .来自中国科学院、水利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 1 5个单位的专家、学者 6 5人参加了会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柴育成副主任、宋长青处长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秦伯强常务副所…  相似文献   

5.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倡议和主持的环境地球物理研讨会于1997年10月28一刀日在成都理工学院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局、地质矿产部、国家地震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长春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学院等20个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刘光鼎院士和陈颗院土出席会议并主持大会发言,有17位专家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涉及环境地球物理的有关问题包括:环境保护中的地学问题;环境与地球物理;地球内部物质与环境地球物理;空间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球物理与生态环…  相似文献   

6.
1999年 1 0月 2 0~ 2 4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 1 5届年会在安徽省合肥市隆重召开。来自地质矿产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水利、国土资源、有关高等院校等部门的专家、教授、学者共 393人参加了会议。本届年会主题是面向 2 1世纪的中国地球物理。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禺页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刘光鼎致开幕词 ,并作了“2 1世纪中国地球物理的研究”的报告。德国地球物理研究中心鲍曼教授作了“研究中心在德国地球物理研究中的作用”的报告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黄庭芳教授…  相似文献   

7.
徐锡伟 《地震地质》2004,26(3):404-404
为促进科学交流和追踪国内外地球科学研究热点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宗晋先生提议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联合发起成立了北郊地球科学论坛 ,第 1次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4年 4月 2 8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中国新生代构造和气候环境变化。刘东生院士对北郊地球科学论坛的成立和第 1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给予了高度关注 ,丁国瑜院士、马宗晋院士和钟大赉院士参加了研讨会 ,北京大学、国土资源部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一些学者也参加了研讨会 (共计 12 0多人 ) ,与会者大部分为中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丁仲礼研究员主持了会议。在研讨会上 ,马宗晋院士就突变事件与系统科学、丁仲礼研究员就中国新生代构造尺度气候和环境演化问题、张培震研究员就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的扩展与隆升 (晚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及相关的沉积问题 )、王二七研究员就青藏高原的高原面成因问题、徐锡伟研究员就青藏高原北缘阶地形成期与气候变迁的研究、孔屏研究员就宇宙成因核素定年原理以及应用于青藏高原气  相似文献   

8.
《地球物理学报》2004,47(3):513-513
20 0 4年3月1 4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大陆地球深部结构与动力学研讨会”,暨庆贺滕吉文院士从事地球物理学研究5 0周年.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石油、地质、核工业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高校等部门近2 5 0位代表参加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我国著名地球科学家刘东生、曾融生、孙鸿烈、孙枢、陈运泰等2 0位院士到会,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大学等1 0多个单位和徐世浙院士、林学钰院士等2 3位个人发来贺电.会议共收到论文1 0 2篇,内容涉及地壳与上地幔结构、板块与板缘构造、理论…  相似文献   

9.
王辉 《地球物理学报》2005,48(4):946-946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京都大学地球物理实验室共同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第9届勘探地球物理学新进展国际研讨会暨城市地球物理和活动构造中日双边会议(RAEG2005)于2005年3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举行.本次研讨会共有15位日方代表和30位中方代表参加,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以及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京都都立大学、大阪天然气集团公司等研究机构和组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D辑》2009,(5):677-680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中文版)和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地球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力求及时报道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气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高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够在地球科学相关学科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月刊,中文版每月20日出版,英文版每月1日出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 EarthSciences(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地球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旨在报道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和空间科学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高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够在地球科学相关学科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月刊,每月1日出版.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及其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召开的“灾害性事件和空间科学”研讨会于1992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航天部、水电部、机电部、国家地震局、海军等所属近20个单位的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减灾委员会的  相似文献   

13.
简介:《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力求及时报道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气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重要科学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月刊,中文版每月20日出版,英文版每月1日出版.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石油大学 (北京 )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承办的 2 1世纪中国地球物理发展战略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 2月 2 6日至 2 7日在位于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的北京昌平区的石油大学翠宫举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石油大学 (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石油集团、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地球物理勘探局等 9个单位 2 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石油大学 (北京 )副校长金之钧教授以及在校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 2 0余人列席了会议。会议上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3):I0001-I0004
正《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地球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旨在报道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和空间科学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高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够在地球科学相关学科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月刊,中文版每月20日出版,英文版每月1日出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9,(7):I0001-I0002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和SCIENCECHINA Earth Sciences(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地球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杂志社岀版.旨在报道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和空间科学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高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够在地球科学相关学科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月刊,中文版每月20日出版,英文版每月1日出版.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月8日-12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海峡两岸汶川地震专题研讨会”。中国地震局刘玉辰副局长、科学技术(国际合作)司赵明副司长、徐志忠处长,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局白鸽副局长、港澳台办公室王逸处长、地球科学部地质学科姚玉鹏博士等,中国科学院滕吉文、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京都大学地球物理实验室共同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第9届勘探地球物理学新近展国际研讨会暨城市地球物理和活动构造中日双边会议(RAEG2005)于2005年3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举行.本次研讨会共有15位日方代表和30位中方代表参加,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9.
第四届海峡两岸地震科技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 0月 1 5日至 1 6日在台湾召开。会议由台湾地球物理学会主办。大陆方面由中国地震局局长陈章立 (海峡两岸地震科技交流中心名誉主任 )为团长 ,代表团由中国地震局系统、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 2 2人组成。台湾方面参加会议的有气象局、中研院地球科学所、台湾大学、中正大学、中央大学、成功大学、中兴大学、逢甲大学、地震工程中心等单位约 5 0余人参加了会议。旅美著名学者邓大量、吴大铭、邱哲明应邀参加了会议。大会共交流论文 49篇。其中 ,大会演讲四篇 ,陈章…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11):2687-2690
<正>《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地球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旨在报道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和空间科学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高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够在地球科学相关学科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月刊,每月1日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