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东海捕虾桁拖网选择性能不佳,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渔业的合理管理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刚性栅栏是实现拖网渔具种类选择性捕捞的主要装置,本文根据在吕四渔场开展刚性栅栏海上生产试验,结合SELECT模型分析不同栅条间距(15、20和25mm)的刚性栅栏对短吻舌鳎、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的分隔效率.结果表明,随着栅条间距的增大,栅栏对鱼类的重量分隔率逐渐减小,分隔栅栏对鱼类的50%选择体长(L50S))逐渐增大;对于短吻舌鳎,个体接触分隔栅栏的概率可使用常数来表示,即接触概率与个体尺寸无关,接触概率在0.2-0.4之间,并随着栅条间距的增大而增大(不显著,P>0.05):对于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所有进入网囊的个体都将接触刚性栅栏;不同鱼类接触栅栏概率的显著差异说明不同鱼类在网囊中的不同行为习性.  相似文献   

2.
1983年夏季渤海上层鱼类生物量的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项工作是渤海水产资源增殖研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1982年4月至1983年5月对该海区底层所进行的鱼类调查结束后,接着于6月和7月开展了上层的鱼类调查。调查工具为185马力双船上层拖网。网口周长为800目,目大100毫米。网囊部为20毫米目。拖网时,两船间距平均为94.5米,网袖间距平均为17.8米,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虾渔业中,捕捞效率最高的是虾拖网。因此国外不断改进虾拖网渔具渔法或设计新型虾拖网。在我国南海,现有的虾渔具为拖网、流刺网、张网、敷网等,也以拖网渔获量占居优势。长期以来,鱼虾混获成为世界虾拖网渔业者迫切希望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我国南海虾拖网渔业中,鱼虾混获问题也十分突出。 (1)南海现用的虾拖网主要是扒罟网,这些网的网目尺寸比鱼拖网小得多,尤其是  相似文献   

4.
杨吝 《海洋信息》1997,(5):20-21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河口对虾拖网作业遍及5个渔港,年产值约700万澳元,与世界大多数对虾拖网渔业一样,大量非目标生物,即副渔获,与目标对虾一起被附带捕获。 80年代中期,虾拖网渔业的副渔获成为各国家日趋担忧的问题。1990年~1992年为期3  相似文献   

5.
捕虾是美国重要的渔业之一,而海龟和幼鱼又是国家保护的海洋动物和鱼类资源,但拖网渔业导致海龟和幼鱼死亡的数量很大。据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NMFS)的统计,美国虾渔业每年附带捕获海龟45000多只,其中约有12000只死于虾拖网渔业。美国虾拖网渔业混获幼鱼的数量也相当可观,据报道,虾与幼鱼的产量之比为1∶3~1∶20,仅墨西哥湾北部捕虾船队每年混获幼鱼就多达51万吨。由此可见,常规虾拖网导致海龟和幼鱼死亡的数量实足惊人。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计算确定双拖网曳纲的空间形状与张力,估算在一定拖速下两船间距、水深与网具水平扩张的关系。根据模型试验测出的水平与垂直扩张值,换算出双拖网网口高度并与实测结果比较。可针对各级渔轮和生产条件,广泛计算并列出图表,以便在生产中用于双拖网调整。  相似文献   

7.
从6月1日零时开始,我国南海海域将首次实行伏季休渔制度。南海休渔的时间将历时2个月,在北纬12度以北的南海海域(含北部湾),禁止所有拖网(含拖虾、拖贝)、围网以及掺缯作业。自1988年我国在渤海全年禁止实行拖网作业(即两船之间拉一张网,从海面到海底一扫而过,网扫过的海域,大鱼小鱼无一能幸免于难。这是对渔业资源破坏最大、捕捞率最高的一种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南海北部虾拖网副渔获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和幼鱼比例等情况,2012年8月1~5日作者于湛江近海进行了虾拖网副渔获调查。结果表明:湛江近海虾拖网副渔获种类极多,副渔获物与虾类的质量比为3.9:1;副渔获物的主要种类为蟹类和鱼类;蟹类副渔获物的优势种类分别为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其相对重要性(IRI)分别为7558.72、6540.72和2826.41;鱼类优势副渔获物的种类分别为褐斑三线舌鳎(Cynoglossus trigrammus)、少鳞鱚(Sillago japonica)、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和六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xfasciatus),其IRI分别为3158.94、1755.57、1294.44和1058.46;副渔获物的幼鱼比极高。最后,作者结合相关研究,对如何从技术层面解决南海区虾拖网严重的副渔获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南海区虾拖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南极磷虾年龄组成的体长频数分布混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依据1989/1990和1990/1991两个南极夏季在普里兹湾以北海域所获的拖网样品,应用分布混合分析方法,研究大磷虾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表明,种群内最多可能包括6个年龄:发年幼体,1^+,2^+,3^+,4^+和^5+龄虾。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区虾拖网方目与菱目混合网囊渔获性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拖网是南海区常见的作业方式,由于其网囊网目选择性差,虾拖网作业常产生大量的副渔获物。为了优化虾拖网网囊结构,提高其选择性,2015年8月在南海北部渔场用方形网目与菱形网目混合网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虾拖网的渔获种类有34种;渔获种类中,康氏小公鱼(Anchoviella commersoni)、黑尾吻鳗(Rhynchoconger ectenurus)、中线天竺鲷(Apogon kiensis)和杂食豆齿鳗(Pisoodonophis boro)的尾数逃逸率均超过80%;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和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affinis的尾数逃逸率最低,仅为6.18%和2.07%;周氏新对虾和刀额新对虾的50%选择体长(L50)分别为50.79 mm和53.858 mm;脊突猛虾姑(Harpiosquilla raphidea)的L50为62.51 mm;丽叶鲹(Caranx kalla)、中华青鳞鱼(Harengula nymphaea)、中线天竺鲷(Apogon kiensis)、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和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的L50分别为53.77、78.87、47.17、60.92和60.55 mm;混合网囊对鱼类副渔获的释放率较高,但对幼虾的释放率较低。建议今后放大网囊菱目段的网目尺寸进行相应的试验,提高混合网囊对目标种类的L50值,使其在释放鱼类副渔获物的同时释放幼虾,达到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1.
蓝色新事     
<正>动物加州海岸发现新物种骷髅虾近日科学家在美国南加州卡特琳娜岛岸边洞穴里收集的试管样本中发现了一个新的骷髅虾物种——它实际上是端足目麦杆虫科的甲壳纲动物,而非虾。这两个试管里一个包含雄性排骨虾,一个包含雌性骷髅虾,目前都收藏于加拿大渥太华的自然博物馆。端足目生物一般选择生活在浅水潮汐区,依附在岩石和植物上,以水流冲来的小型水藻和幼虫为食。它们拉长的身体类似于行走的竹节虫。这种骷髅虾体积微小,成年雄性个体只有3.3毫米,它们生活在海面下9米深地峡礁的洞穴里,即卡特琳娜岛闻名的潜水地点。  相似文献   

12.
杨吝 《海洋信息》1997,(1):22-22
近年来,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已研制了各种副渔获减少装置(BRDs)来减少通常在虾拖网副渔获中占优势的小鱼渔获量。这些BRDs有许多(如“鱼眼”、方形网目窗等)是根据鱼的游泳能力比虾强这一特点来帮助鱼类排出拖刚的。这些BRZDs安装在网囊的上部,泳力较强的鱼游过逃逸口,虾被动地落入网囊之中。  相似文献   

13.
裤式拖网法是渔具选择性研究方法之一 ,其网形和校核试验于 2 0 0 2年 1月在挪威特鲁姆瑟海湾进行。在 1 1 5~ 2 70 m的水深范围内 ,测量的裤式拖网网口的水平扩张平均为 (2 3.2 7± 0 .2 6) m,网口高度为 (6.53± 0 .1 2 ) m;右网囊对左网囊的虾渔获物重量之比为 1 .0 0± 0 .0 4 ,右网囊对左网囊的渔获物尾数之比为 1 .0 8± 0 .0 9,渔获物种类及体长频率分布相似 ,基本符合用裤式拖网法进行选择性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桁杆虾拖网40 mm方目分离网片对渔获物的分隔效果和选择性,作者采用"套网法"于2015年8月在南海北部近海渔场进行了试验。计算分离网片对主要渔获物的尾数分隔率和质量分隔率,使用Logistic曲线作为选择性模型,运用极大似然估算法估算选择性参数。结果表明:虾拖网的目标种类为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和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优势副渔获为丽叶鲹(Caranx(Atule)kalla);刀额新对虾和周氏新对虾的尾数分隔率和质量分隔率均大于90%;尾数分隔率和质量分隔率均大于80%的种类有:杂食豆齿鳗(Pisoodonophis boro)、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高体若鲹(Carangoides equula)和卵鳎(Solea ovata Richardson);丽叶鲹和脊突猛虾姑(Harpiosquilla raphidea)的尾数分隔率和质量分隔率均大于60%;周氏新对虾、脊突猛虾姑、丽叶鲹和黄斑蓝子鱼对分离网片的接触率分别为0.51、0.69、0.41和0.39,其50%选择体长(L50)分别为57.96±2.07、69.62±2.13、68.19±0.49和73.12 mm±1.26 mm。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南海桁杆虾拖网的选择性积累数据,为缓解其对渔业资源补充群体的不良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林野 《台湾海峡》2000,19(4):529-533
本试验包含:对2种电拖网现场所获日本对早班的短期表现效应的对照观测、作业所获日本对虾的正常和病弱个体的存活实验,对对虾正常个体的模拟电击存活实验以及对试验池对虾生长情况的中长期观测。结果表明,HS型电拖网作业对养殖日本对虾未构成可见伤害。同时发现某些捕获作业的伤害效应可能促成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鼓虾Alpheus主要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浅海,以印度-西太平洋区的种类最为丰富。这类虾体型不大(有的种体长还不到10毫米,最大的也不超过100毫米),多为穴居或与其他无脊椎动物共栖,在潮间带或潮下带的泥沙底、碎石下、珊瑚礁的洞穴、海藻管内、某些海绵动物和腔肠动物的体内或体外,都可以找到它们。特别在珊瑚礁环境中,鼓虾不仅种类多,而且数量常常较大,是珊瑚礁生物群落的主要成员,因此成为珊瑚礁生态研究者特别注意的一个类群。 鼓虾及其近缘类群,如假鼓虾属Synalpheus,第一对步足特化成独特的螯足,左右一大一小,构造不同。大螯两指有特殊的发声结构,两指骤然合拢时,可动指上的突起打入不动指的臼窝,射出一股强劲的水流,同时发出响亮的爆音,是有力的御敌武器。它们大量成群时发出的声响此起彼落,形成相当强的噪声,能干扰水下通讯、声制导武器和潜艇的侦察等活动,因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类虾的发声习性和所发声响的性质,引起了海洋生物学和水声学工作者的重视和研究。 体型较大的鼓虾,有些种在浅海的近岸区形成较密集的群体,如我国北方海区的鲜明鼓虾Alpheus heterocarpus (Yu),日本鼓虾A. japonicus Miers,南方海区的特异鼓虾A. distinguendus de Man 等种,成为沿岸渔业的捕捞对象,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水产工作者也希望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点和资源情况。因此,对鼓虾的分类、分布和生态进行研究,无论在海洋生物学或渔业资源开发方面都有一定的意义。 我国西沙群岛鼓虾的种类相当丰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搜集了大量资料标本,正在整理研究。本文是根据南海海洋研究所1974和1975年两次西沙群岛调查所采集的标本写成,共描记18种和亚种,其中发现1新种,有14种为我国近海的新记录。这次采集的标本中数量最多的是细角鼓虾A. parvirostris Dana,其次是珊瑚鼓虾A. lottini Guerin、突脊鼓虾A. diadema Dana、珠脊鼓虫虾A. seurati Coutiere和牛头鼓虾A. bucephalus Coutiere 等。 另外的调查材料表明,我国南部海区鼓虾的种类很多,远远超过本文报道的数目,其研究结果将另行报道。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黄海区虾拖网网囊网目对副渔获物的选择性,运用套网法对30,33,40 mm 3种网目尺寸的网囊进行了选择性试验。用统计学方法求得几种优势副渔物的逃逸率,并用极大似然法对渔获数据进行处理求得相关的选择性参数。结果表明,大部分副渔获物的逃逸率随着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在网目尺寸为30,33,40 mm时矛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的逃逸率分别为48.3%,59.7%和62.6%;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的逃逸率分别为67.0%,68.2%,68.7%。矛尾虎鱼的选择性参数也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在网目尺寸为30,33,40 mm时,矛尾虎鱼的50%选择体长L50分别为81.858,86.715和88.028 mm,选择范围SR分别为41.097,45.007和50.423 mm。研究表明,单靠放大网囊网目尺寸来释放虾拖网中副渔获物,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数量分析的方法报道了秉氏米虾和它的两个新亚种。秉氏米虾的标本采自于福建。其两个新亚种的标本采自于相邻的两个省,即浙江和江西。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为:浙江米虾的额角短,上缘齿少,且小而密。江西米虾的额角也很短,上、下缘均无齿。  相似文献   

19.
胶州湾是我囻黄海南部对虾的重要产卵场之一,每年4月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亲体陆续进人胶州湾,进行产卵活动。繁殖的幼对虾生长迅速,至8月下旬虾群平均体长可达13cm左右,成为秋汛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近年由于捕捞力量加强等诸多因素,湾内对虾的年渔获量由70年代的2-5t,减至80年代的1-2t。虽然1984年以来有关部门实施对虾增殖放流,对虾资源量有所回升,但是因春季洄游的亲体(雌虾)数量锐减,7-8月间又使用各种网具违捕幼虾,因而极大地损害了幼虾资源。刘瑞玉等(1992)曾调查研究了胶州湾对虾生物资源。本文根据作者1991年以来5月和8月的对虾拖网调査资料,对胶州湾对虾资源的生态分布及其变动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加强管理和保护幼虾资源,以及提高对虾产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船位监控系统的拖网捕捞努力量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基于船位监控系统提取拖网捕捞努力量,通过统计航速获得3个峰值,拖网作业在第2个峰值,即1~2.1 m/s,拖网作业航向差一般在–50°~50°。利用航速、航向差阈值设定,把拖网船状态划分为慢速、作业、航行,然后提取出捕捞作业状态点,1 423艘拖网船共提取到处于捕捞状态的点318 433个,合计拖网捕捞时间15 921 h,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生成捕捞强度分布变化趋势图。捕捞努力量在渔业资源研究中是重要的参考值之一,与传统的捕捞努力量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实时、大范围、快速、分辨率高的特点,能够用于辅助渔业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