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胶州湾的浮游动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引言 海洋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变化,不仅体现了海洋次级生产力变化的情况,而且在海洋生态系能量转换中起重要作用。生态特征明显的、具有代表性的海洋浮游动物,还可用作区别海区水团或海流的指标生物,或监测海水污染的指标种。因此,浮游动物调查已列为海洋学综合调查、渔场和污染等调查中不可缺少的项目。所获资料数据对开展海区资源利用,保护生态系统及研究水系性质等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海洋微生物种类调查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分布与海洋环境密切相关。在海洋综合调查中,微生物种类的调查也是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海洋细菌种类的调查,对于海洋中的放线菌,真菌和超显微镜微生物略有提及,不讨论浮游生物的调查。  相似文献   

3.
海洋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变化,不仅体现了海洋次级生产力变化的情况,而且在海洋生态系能量转换中起重要作用。生态特征明显的、具有代表性的海洋浮游动物,还可用作区别海区水团或海流的指标生物,或监测海水污染的指标种。因此,浮游动物调查已列为海洋学综合调查、渔场和污染等调查中不可缺少的项目。所获资料数据对开展海  相似文献   

4.
海洋浮游生物斑块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重  李少菁 《海洋科学》1988,12(2):58-62
斑块分布(patchy distribution)是海洋浮游生物空间分布的一个常见现象,遍及世界各海区。早在1893年,Haeckel已提出浮游生物分布的不均匀性。但对这个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具体分析,则是从Hardy(1936)开始。他在一篇题为“海洋浮游生物不连续分布的观察”论文中指出,浮游生物的空间分布不是过去所想象的那样均匀,而是不均匀的、不连续的,常密集成块。之后,有关这方面的论著与日俱增,特别是Steele主编的《浮游生物群落  相似文献   

5.
烟、威鲐鱼渔埸及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烟台-威海海区为黄海重要渔场之一。每年4—5月间,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Houttuyn)开始前来产卵。为了开发这个海区的水产资源,并深入了解鲐鱼的生态习性和数量变动,自1953年起,开展了烟、威鲐鱼渔场的生态调查,浮游生物生态郎列为调查项目之一。每年调查仅在鲐鱼渔汛期间(4—7月)进行。自1957年3月至1958年2  相似文献   

6.
厦门港湾毛颚类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0年9月至1981年8月在厦门港湾3个海区,17个测站进行周年逐月调查时获得的218份浮游生物样品,对该海区毛颚类的种类组成、数量、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作了分析报道。提供了规则箭虫、时网隆箭虫、狭长箭虫和太平洋(钅毳)虫等四个本海区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7.
太湖枝角类季节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游生物在种类和数量上都随水域环境因子的季节性变动而相应地发生变化。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上所有温度区,不过在温带区和两极区特别容易察见。热带区由于周年环境因子比较稳定,浮游生物的季节变化也就不很显著。 浮游生物的季节变化关系到渔业生产,是十九世纪末年以来各国学者不断地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我国,海洋浮游生物季节变化的研究虽已获得了一些成果,但有关淡水浮游生物季节变化的工作,却还很少。我们自1956年开始,就从事于太湖浮游生物的调查研究,先后发表过几篇报告。现在再将有关枝角类季节变化的纪录和材料整理出来,作一初步报导。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区ENSO现象与浮游生物及海洋环境的关系,得出结论:在EN1年春季(包括EN2年次年)海洋环境为优或较优,浮游生物数量大或较大;反之,在非EN年春季则否。同样在非EN年厦季,海洋环境则为代或较优,浮游生物数量大或较大;反之,在EN年厦季则否。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及邻近海区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克  王荣  左涛  高尚武 《海洋与湖沼》2004,35(6):568-576
依据1998年11月、1999年5月、2000年11月和2001年5月4个航次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调查所获得的大型浮游生物网垂直拖样品,对测区的浮游动物总生物量的总体水平,分布和种类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将研究结果与1958—1959年全国海洋普查的资料和1985—1986年“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区生态与环境的影响”调查资料进行了同测区、同月份的对比。结果显示,测区1999年和2001年5月份浮游动物总生物量近几年比50年代末和80年代中期有明显增加,分别增加了1.43—1.76和0.95—1.22倍;11月份总生物量的分布格局和种类组成没有大的变化。这可能反映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浮游动物的变动趋势,但仍需要更多的资料证实。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区ENSO现象与浮游生物及海洋环境的关系,得出结论:在EN1年春季(包括EN2年次年)海洋环境为优或较优,浮游生物数量大或较大;反之,在非EN年春季则否。同样在非EN年夏季,海洋环境则为优或较优,浮游生物数量大或较大;反之,在ENR上夏季则否。  相似文献   

11.
简讯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蒋承菘在出席青岛“2 0 0 1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国际论坛”会议之后 ,于2 0 0 1年 7月 1 7日上午 ,专程视察了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蒋承菘副部长在刘守全所长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所图书馆、海洋沉积开放研究实验室、网络中心 ,在学术厅同青岛海地所中层干部及正高职称科研人员见面 ,并就海上国土资源大调查、青岛海地所的发展方向作了精辟的阐述和指导。他指出 :国土资源大调查海区的工作仍相当薄弱 ,大比例尺的海区填图、海洋资料的数据库建设、海洋与大陆相联系的综合研究等海洋地质工作应加强 ,即海洋的基础地质工作应提到…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海区上升流现象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中沿岸的上升流是近岸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把低温、高盐和富含营养盐的深底层海水带到真光层 ,为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养料 ,从而对海区的初级生产力分布和生物资源量产生深刻影响。赵保仁等 (1 992 ,1 993 ,2 0 0 1 )曾报道过 ,在长江口海区的北部 ,大约以 3  相似文献   

13.
广东沿海底质某些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东沿海地处南海北部大陆架浅海区,深受陆源物质的影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陆地上的污染物源源不断地通过地表径流和大气输送入南海。海洋底质可以反映海洋受污染的历史和现状,因此,了解广东沿海底质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规律,对利用沿海海域,保护水产资源很有必要。 本文引用珠江口海区、粤西海区和粤东海区污染调查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探讨。 一、采样布点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调查海区 ,布设的若干条有代表性标准断面上 ,布设若干测站 ,按预定时间定期在断面各站进行长期调查和观测调查方式。中国于 1 960年开始的中国近海海洋水文标准断面调查 ,是继全国海洋普查以后开展的一项常规海洋调查工作。其目的是对测区的主要海洋现象 ,实施长期调查观测 ,以了解和掌握其相互关系和变化的基本规律 ,为生产、科研、军事、预报和环境保护等部门提供海洋基础资料。中国近海海洋水文标准断面调查自 1 960年 1月至1 962年末 ,由中央气象局在渤海、黄海、东海 3个海区布设 2 0条调查断面 ,进行每月一次的标准断面调查。 1 96…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海洋沉积物对海水中放射性核素吸附性能及海水对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解吸性能的实验室研究基础上,结合核企业近岸海区沉积物放射性污染状况的实际调查资料,论述了近岸沉积物与沿岸核企业对环境放射性污染的关系,并就核企业排污工程设计中如何减少近岸污染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异养性海洋鞭毛虫摄食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养的海洋鞭毛虫由食细菌者、植食性动物、碎屑取食者、营渗透营养者[1~4]构成,个体大小一般为2~200μm,但<2μm和>200μm的也已有发现,在绝大多数海区,其密度为102~105个/mL[4,5]。异养鞭毛虫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浮游生物群落的重要成员,同时又是海洋微食物环的重要环节之一[6,7  相似文献   

17.
秋季黄海WP2型网采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海洋浮游动物调查方法存在对中小型浮游动物数量低估的情况。为了较全面地掌握黄海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弥补黄海浮游动物研究的有关不足,作者采用国际通用的WP2型浮游生物网,于2012年11月对黄海海域(121°00′E~124°30′E,32°00′N~39°44′N)的中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和优势种进行调查,并结合环境因子对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本航次共鉴定浮游动物成体119种,浮游幼虫25类。该海区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不含夜光虫)为4 331.0ind/m3。优势种以小拟哲水蚤和拟长腹剑水蚤小型桡足类为主。根据各站位间浮游动物组成的相似程度和地理分布,将黄海区域的浮游动物分为北黄海群落、黄海中部群落、苏北沿岸群落和东海近岸混合水群落。与以往大型浮游生物网采资料相比,本次调查的浮游动物丰度要高出一个数量级,体型较小的浮游动物的优势地位显著提升,但群落划分结果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1987年10—11月西太平洋考察获得的水文气象资料和海面辐射资料,计算了海气间感热、潜热及海面热量平衡的逐时值及日总量。分析了各通量的逐时变化特征、日变化规律及热量平衡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表明:调查海区的第一阶段热量平衡为负,即海洋失去热量;第二阶段热量平衡为正,即海洋得到了热量。调查海区的热最平衡是东部大于西部。  相似文献   

19.
关于海洋环保、海洋锋、内波调查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家知道,海洋调查的组织原则应该是,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化费最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收集最有价值的资料。海洋调查应当根据科研和生产的不同要求,海区海况的特点以及历史资料等情况,布设测站,选择观测仪和观测方法。海洋环保、海洋锋以及内波调查研究在国际上十分重视,而且已有较大进展。但在我国起步比较晚,是比较新的研究课题。近几年来,国内有关海洋学者都在进行探索。本文将对它们的调查方法结合我国的海洋实际,进一步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福建海岸带夜光藻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1984年5月—1985年2月福建海岸带调查所获的定量浮游生物样品,分析研究了本海区夜光藻的数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