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王致辉  蔡红兵 《探矿工程》2004,31(4):27-28,30
宁波将军机械有限公司大型水槽原采用围护桩的施工方案,因其两侧厂房桩基基础已先行施工,无法开挖,改用沉井方法施工。重点介绍了沉井施工难点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念国  王延恩 《地下水》2004,26(3):214-215
小口径钢筋混凝土集水沉井是一种新型的以家庭为单元的水源工程,本文扼要阐述了集水沉井的结构、施工方法以及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嘉兴市污水处理顶管工程中高位沉井(沉井深38.9m)的施工方法,重点讨论了沉井分段下沉施工和沉井水下混凝土封底施工及偏差处理措施,水力吸泥设备、触变泥浆助沉等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邓友生  熊浩  刘荣  万昌中  刘耀东 《岩土力学》2013,34(Z1):241-246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主桥为3塔4跨悬索桥,其北锚碇采用圆形沉井形式,施工前在周围预先制作圆形地下连续墙。考虑到沉井下沉对邻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影响,根据沉井施工工况,结合现场实测监控数据,采用MIDAS-GTS建立三维计算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主要讨论三维计算模型所得关键测点的位移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吻合情况,在指导现阶段施工的同时,预测后续工况对周围建筑及长江大堤的影响,同时先后分析沉井下沉过程对圆形地下连续墙变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关键测点的变形计算值与实测值结果比较吻合,计算误差基本在5%~30%,施工可有效地避免对周围建筑物和长江大堤不利影响;地下连续墙变形会随沉井下沉而增大,但收敛趋势明显。该计算模型对沉井下沉的姿态控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汪火来 《探矿工程》2009,36(11):55-59
通过岩土工程勘察,查明了尾矿库坝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渗透系数等,进行坝体稳定性分析计算。尾矿库浸润线过高会造成坝体不稳定,导致坝体破坏。无砂混凝土作为沉井井壁,采用有效的沉井施工方法达到设计深度。通过抽水试验和多年降水排渗运行情况,无砂混凝土作为沉井井壁,有良好透水性和反滤层的作用,有效地降低坝体浸润线,增强坝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特大口径沉井施工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毅昌  熊长林  张明权 《探矿工程》2003,30(6):13-14,16
广昌县自来水公司取水选用特大口径钢筋砼井,沉井外径13.00m,内径12.00m。阐述了其施工地层、富水性情况,井筒设计、施工制作、沉井新技术方法和所取得的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7.
沉井工艺技术在桥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沉井施工的工艺和技术要求,并结合具体工程进行了论证,提出了沉井施工中易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及处理的具体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叶伟胜 《探矿工程》2004,31(3):10-13
宁波市通途路改建工程污水提升泵站的地下沉井在建过程中发生了超沉,经分析决定采用高压旋喷桩处理。对设计思路和施工方案选择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实施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岩土钻凿工程》2009,(5):46-46
近日上午,随着钻头隆隆声响起,泥水平衡机头缓缓钻人土层,管道二公司施工人员攻克公路顶管穿越难题,使江如管道工程1标段公路顶管穿越施工如期进行。该处顶管位于江苏省江都市郭村镇。此次顶管施工采用沉井为作业井,由于沉井较深,给顶管及连头施工作业带来了较大困难。沉井下沉至1.5米时,土质由松土变成坚土,给沉井下沉造成了极大困难。施工人员只能采取水泵抽泥浆的方式进行沉井。时值当地梅雨天气,进一步增大了作业难度。  相似文献   

10.
水中超深大沉井施工期间侧压力现场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目前世界规模最大沉井基础——沪通大桥29#沉井的施工为背景,对沉井整个施工过程开展现场监测试验,分析监测数据,得出朗肯静止土压力理论和规范算法与实测数据相比存在较大误差。采用折线分布推算也因侧压力影响因素较多,分布规律复杂,所得结果较差。再分别对沉井下沉和接高施工期间侧压力的大小和分布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了侧压力在沉井下沉阶段和接高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沉井倾斜、沉井埋深、外井壁台阶设置和压力松弛影响范围。通过对比分析,对各种因素的产生原因和影响机制进行了说明。在消除沉井倾斜对水中超深大沉井侧压力影响后,确定了侧压力在沉井侧壁上沿深度的分布形式,并建立侧摩阻力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1.
浅谈沉井施工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坚强  程启开 《矿产与地质》2003,17(Z1):490-494
结合南昌市朝新路污水泵站沉井工程的施工.介绍沉井施工一般技术、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域十分辽阔,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地质条件,以致岩土工程中的施工技术要求很高。当前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存在隐蔽性、依赖性、不确定性以及不稳定性等多种难点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分析以及参数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结合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地基处理技术、边坡加固技术以及沉井施工技术等,以克服各种施工难题,进而提升岩土工程的整体施工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目前世界规模最大沉井基础—沪通大桥29#沉井的施工为背景,对沉井整个施工过程开展现场监测试验,分析监测数据,得出朗肯静止土压力理论和规范算法与实测数据相比存在较大误差。采用折线分布推算也因侧压力影响因素较多,分布规律复杂,所得结果较差。再分别对沉井下沉和接高施工期间侧压力的大小和分布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了侧压力在沉井下沉阶段和接高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沉井倾斜、沉井埋深、外井壁台阶设置和压力松弛影响范围。通过对比分析,对各种因素的产生原因和影响机理进行了说明。在消除沉井倾斜对水中超深大沉井侧压力影响后,确定了侧压力在沉井侧壁上沿深度的分布形式,并建立侧摩阻力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4.
以目前世界规模最大沉井基础—沪通大桥29#沉井的施工为背景,对沉井整个施工过程开展现场监测试验,分析监测数据,得出朗肯静止土压力理论和规范算法与实测数据相比存在较大误差。采用折线分布推算也因侧压力影响因素较多,分布规律复杂,所得结果较差。再分别对沉井下沉和接高施工期间侧压力的大小和分布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了侧压力在沉井下沉阶段和接高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沉井倾斜、沉井埋深、外井壁台阶设置和压力松弛影响范围。通过对比分析,对各种因素的产生原因和影响机理进行了说明。在消除沉井倾斜对水中超深大沉井侧压力影响后,确定了侧压力在沉井侧壁上沿深度的分布形式,并建立侧摩阻力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顶管工程的施工安全和经济设计,必须深入分析顶力作用下工作井及周围土体的应力、位移特性。以两个实际顶管工程为工程背景,针对工作井的浅埋、深埋圆形沉井,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给出了浅埋沉井土抗力沿圆周分布的拟合方程。分别采用《规程》[1]和《手册》[2]推荐的计算方法和三维有限元分析,对顶力作用下深埋、浅埋工作井的位移和新增土抗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由于只考虑了顶力后背一侧半圆范围内土体抗力的作用,规范法和手册法将导致土抗力计算结果偏大;②顶力作用位置对深埋沉井的井壁变位、土抗力大小和分布情况影响显著;③规范法和手册法仅适用于顶力作用于沉井底部的浅埋沉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流塑状淤泥中顶管施工井预留洞口沉井施工的工程实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指出了该施工方法的优缺点及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7.
软土地层中沉井下沉影响机制复杂,现有的理论研究主要基于沉井的受力特性开展下沉分析,沉井下沉过程中的运动学特性缺乏科学系统的阐释。对沉井下沉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建立沉井下沉力学模型,推得沉井下沉过程的运动学方程,揭示了沉井下沉的运动学特性和影响机制。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沉井下沉具有典型的下沉加速及下沉减速阶段;沉井下沉施工引起的初始下沉不平衡力F1是影响下沉运动特征的重要因素,也是下沉运动控制的首要因素;调整反映土层及沉井结构特征的参数b1是预防沉井突沉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徐鹏飞  李耀良  徐伟 《岩土力学》2014,35(4):1084-1094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软土中压入式沉井的施工技术并研究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沉井压沉过程中周边土体及管线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压沉施工能有效控制沉井的几何姿态,保持下沉速度稳定,但具有一定的挤土效应;沉井下沉初期挤土效应占主导地位,开挖效应随下沉深度的增加逐渐显著;土体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均随沉井下沉深度H的增加而增大;地表沉降呈三角形分布,影响范围约为1.7H;土体分层沉降中,淤泥质粉质黏土的单位沉降量最大;管线沉降可控制在毫米级。基于对无量纲化地表沉降数据的拟合分析,提出了分别采用指数函数和二折线表示的压入式沉井周边地表沉降经验公式,并用工程实例验证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曾宪暖 《探矿工程》2004,31(7):17-18
结合广东省某水厂沉井工程,介绍在软土地基中施工沉井时为防止突沉和超沉而采取的措施,并对沉井制作、下沉及封底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该工程两岸高边坡十分复杂的地质构造与其塌滑体的治理 ,对左岸大片碎石土堆积物形成的古滑坡体的整治 ,采用大型沉井群施工方案 ,这在国内是首创 ,国际上也是不多见的 ;对右岸的滑坡体处理 ,采用锚洞群和预应力锚索联合作用的施工方案 ,施工中攻克许多技术难题 ,在技术与经济上都取得满意的效果。这些施工治理措施的设计优化方案是成功的 ,设计与施工都取得许多宝贵的经验 ,类似该工程地质的治理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