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州A型花岗岩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魏春生  郑永飞 《岩石学报》1999,15(2):224-236
对苏州A型花岗岩氢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其全岩δ18O值为+3.5‰~+9.2‰,全岩δD值在-81‰~-59‰之间变化。主要造岩矿物对保持氧同位素平衡分馏的样品,其D亏损主要受单阶段岩浆去气机理的制约。部分全岩样品表现出不同程度D-18O同步亏损,这种亏损要受岩浆期后固相线下与外来渗透大气降水之间进行同位素交换机理的制约。石英δ18O值基本正常,石英与碱性长石之间氧同位素不平衡分馏特征表明,苏州A型花岗岩整体上起源于亏损18O源区物质通过地球动力学再循环产生低δ18O岩浆的可能性不大。根据氢氧同位素实测值和理论模型计算结果,推测苏州A型花岗岩浆δD和δ18O初始值分别为-50±5‰和7.5±1.0‰,这排除了岩浆起源于曾经历过化学风化循环的地壳上部岩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新疆吉木乃县阔依塔斯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阔依塔斯岩体由似斑状碱性花岗岩、中细粒碱性花岗岩和中粗粒碱性花岗岩组成。具有明显的高硅、碱、高REE,低钙、镁,低δ(18O),铕负异常等特征,与国内外典型“A”型花岗岩特征一致。研究表明,该岩体为A2型花岗岩,是海西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属后造山期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3.
苏州地区I-A型花岗岩特征与成因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及岩浆物理学等的理论和方法,对苏州地区I型和A型花岗岩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I型花岗岩为晚侏罗世火山弧压性环境产物,侵位较深;而A型者为A2型花岗岩,为早白垩世造山后张性环境产物,侵位较浅,具晶洞构造.A型比I型花岗岩以酸度、碱度、Al,F含量高而H2O+含量低,以REE及不相容元素丰度高,负Eu异常强,而w(LREE)/w(HREE)低为特色.A型者矿物结晶顺序先浅色后暗色,暗色矿物以富铁贫镁、REE分配系数高及负Eu异常明显及长石富碱贫钙,而与I型花岗岩不同.A型者副矿物40余种,属锆石-褐帘石-萤石型,锆石结晶温度高,(110),(111)晶面发育;而I型者仅10余种,属榍石-锆石-磷灰石型,锆石结晶温度低,(100),(311)晶面发育.I型花岗岩为幔源岩浆与下地壳部分熔融岩浆混合及AFC作用产物,而A型花岗岩为残余下地壳(麻粒岩相)熔融后分离结晶产物,二者并非同源岩浆演化关系.A型比I型岩浆来源浅,酸度大,含水少;故岩浆密度小,粘度大,上升慢,冷凝长.受密度筛影响,A型花岗岩岩浆房及侵位深度小于I型  相似文献   

4.
韩国中生代花岗质岩,根据其时代、产状、岩石化学特征,分为早侏罗-早白垩世的大宝花岗岩和晚白垩-早第三的佛国侍花岗岩。大宝花岗岩的δ^18O值为+5.0-+10.0‰(平均值为8.2‰),佛国寺花岗岩的δ^18O值为+2.4-49.1‰(平均值为+7.0‰)。δ^18O值的大范围变化,表明了在岩浆期后蚀变作用过程中,花岗岩中进入了^18O亏损的天水。可用石英δ^18O、SiO2、TiO2和Sr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胶东台上金矿成矿机制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凤英  李兆麟 《地质论评》1994,40(5):456-465
模拟实验研究表明,台上金矿床的成矿机制为:胶东群地层重熔形成滦家河花岗岩岩浆时,初始浆为几乎均匀的熔体相;随着结晶成岩作用的进行,由于局部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产生富K^+,Na^2^+,Ca^2^+,Mg^2^+,F^-,Cl^-,S^2^-,CO3^2^-及挥发份CO2,CO,H2O等的流体相,并不断从已结晶矿物及残熔体中,以[Au(HS)2]^-,[Au(HS)S]^2^-,AuCl4]^-等络  相似文献   

6.
晋南中条山北峪奥长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外工作发现,北峪奥长花岗岩侵入于绛县群变富钾流纹岩之中,结合其2107±59Ma的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应为早元古代岩浆侵入的产物。北峪岩体具高的Al2O3含量和高的δ^18OSMOW(‰)比值,表明为铝过饱和的S型花岗岩。其高的Al2O3含量和低的Yb含量及强烈分异的稀土图谱,表明形成于大陆环境。在LILE元素特点上,北峪奥长花岗岩亏损U,Th,K,Rb,具低的Rb/Sr比值和高的K/Rb  相似文献   

7.
李培忠 《地球化学》1995,24(2):196-197
就“关于碱性花岗岩H同位素组成及其有关问题的讨论”有关问题的回答李培忠(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李培忠等[1]和其他研究者[2,3]观测到,晶洞碱性花岗岩全岩δD值与H2O含量间存在近乎直立的正相关性。考虑到晶洞碱性花岗岩的浅...  相似文献   

8.
湖南千里山复式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物质来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千里山复式花岗岩体是柿竹园大型稀有-有色金属矿床的成矿母岩。它具有高硅、过铝质、富不相容元素、强铕异常、低δNd、较高的(87Sr/86Sr)i、207Pb/204Pb和δ18O值等特征,表明该岩体来源于地壳物质,属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弱的铈负异常以及较古老的Nd模式年龄进一步证实,原始岩浆主要由区内未出露的中元古宙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生代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岩石类型与组合及其岩石化学特征等,将中国东南中生代大陆边缘分成陆缘火山(岩浆)弧(Cva)、陆缘弧后(间)火山盆地带(Abv)和裂陷火山(岩浆)带(Rv),并深入研究了它们的Sr、O、Pb和Sm、Nd同位素组成特征。Cva具较低的ISr和δ18O值及变化较大的Pb同位素组成与较高的εNd值;Abv具较高的ISr和δ18O值及较稳定的Pb同位素组成与较低的εNd值;Rv则具较低(较稳定)的ISr值和Pb同位素组成及变化较大的δ18O值与εNd值。由此推断,Cva和Abv的岩浆均为陆缘亏损地幔与上地壳成分混合形成(前者地幔成分居多,后者以地壳成分为主),Rv的岩浆则具陆内交代-亏损地幔与较多的下地壳物质混合源的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10.
胶东金成矿区岩石氧氢同位素地球化学背景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胶东区域与金矿有关的各主要地质体氧氢同位素组成背景进行研究,给出了燕山早期“玲珑”中粗粒二长花岗岩(滦家河型花岗岩)氧氢同位素背景值为δ18O=7.8%,δD=-110‰;燕山晚期郭家岭(型)斑状花岗闪长岩背景值为δ18)=10.0‰;昆嵛山复式岩基背景值为δ18O=8.5‰,δD=-90‰。胶东群变质岩各岩性段δ18O=5.1-11.3‰,δD=-81--96‰,表明其源岩既有幔源中基性组  相似文献   

11.
广州萝岗花岗岩类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形成于三叠纪的萝岗花岗岩类岩石由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组成,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其属“Ⅰ”型花岗岩类;但δ^18O(‰)值为+9.71 ̄+10.9,ISr为0.7111,又属高δ^18O花岗岩类和中等锶花岗岩范围。Nd同位素示踪研究表明,其成岩物质极可能源自古老的华夏古陆基底;SiO2-K2O图解和副矿物组合特征说明,萝岗花岗岩类属深源岩浆侵入形成。结合区域研究资料初步认  相似文献   

12.
共同—疙瘩沟地区金-多金属矿床(点)多产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中,矿体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较发育,以气液包裹体为主。通过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认为:成矿流体属于Na+-Ca2+-Cl-[SO4]2-型,中—低盐度(5.7%~8.5%),成矿温度为中(偏低)温(225~275℃),压力为75.1~115.8MPa,pH为5.23~6.05,Eh为-0.57~-0.62V,推断Au最可能的搬运形式为[AuCl2]-。可见该地区金-多金属矿床(点)为中(偏低)温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3.
苏州花岗岩铪质锆石和铌钽矿物的化学演化证据王汝成(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关键词贫磷花岗岩,锆石,铌钽矿物,化学演化Taylor[1]将富氟稀有花岗岩分为富磷(P2O3>0.40%)和贫磷(P2O3<0.40%)两类。贫磷花岗岩的另一个...  相似文献   

14.
埃滕德卡(纳米比亚)和巴拉那(南美洲)白垩溢流玄武岩区硅质火山岩中辉石斑晶的氧同位素比值,被认为可反映原始岩浆岩浆的δ^18O值。据我们识别,这两个地区的南部石为高δ^18O型(δ^18O辉石~-+10‰),北部岩石为低δ^18O辉石~+6.5‰)。这两个流纹岩类型的其它差别,包括低δ^18O型岩石中不相容元素的含量高、初始87Sr/^86Sr比值低。我们认为,流纹岩类型的区域分布反映了源区组分的  相似文献   

15.
聂桂平 《江苏地质》1998,22(1):23-26
苏州花岗岩岩体中稀有元素含量远高于克拉克值,在岩体中Ta/Nb比值从下向上逐渐升高,边缘相中Ta含量要比内部相高出4~5倍,氧同位素分析表明边缘相样品δ18O的亏损是受到雨水交换作用的强烈影响。综合考察苏州花岗岩边缘相的雨水交换与富集稀有元素的岩浆体系之间的关系,可以认为苏州花岗岩在演化结晶至晚期时,在顶部和边缘与雨水热液作用,导致岩浆物理化学条件改变,使稀有元素络合物发生解体,从而发生Ta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彭明生  王后裕 《矿物学报》1995,15(4):372-377
利用偏振喇曼光谱(PR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三种不同成因电气石单晶的振动谱学特征。PRS研究表明电气石结构中三个阴离子团(即[Si6O18]^12-、[BO3]^3-、[OH]^-)的喇曼谱在平行c轴方向(//NE)比垂直c轴方向(//NO)敏锐,而且[OH]^-喇曼光谱只在平行c轴的PRS中才观察到。不同成因电气石中[OH]^-占位不同。结合FTIR研究发现在伟晶型和热液型的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敦德冰芯氧同位素剖面的古气候信息探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卫克勤  林瑞芬 《地球化学》1994,23(4):311-320
冰芯δ~(18)O剖面的古气候研究一直是基于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的温度效应,即冰芯δ~(18)O值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我国大气降水的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在亚洲季风区,由于夏季风带来贫重同位素的暖湿气团,使得季风气候区夏季雨水的δs值低于冬季的δw值,δs-δw<0,正好和温度效应预测的相反。因此,我国季风气候区冰芯的δ~(18)O曲线主要反映古季风的盛衰进退,即冰芯的低δ~(18)O值对应的是夏季风盛行,气候转暖,降水量增加,夏季风前锋北移;冰芯的高δ~(18)O值则对应夏季风强度减弱,气候转冷,降水量减少,夏季风前锋南移。用上述季风气候模式解释敦德冰芯的百年、千年、万年三个不同时间尺度的δ~(18)O剖面,所得结果与已知的全新世古气候事件吻合。根据敦德冰芯δ~(18)O剖面提供的古气候信息,全新世大致可分成三段四期:10600-7100aB.P.为早全新世,与末次冰期相比,夏季风逐渐增强,气候转暖;7100-4000aB.P.为中全新世的前期,夏季风盛行,气候暖湿;4000-1700aB.P.为中全新世的后期,此时夏季风退缩,气候偏干冷;1700aB.P.至今为晚全新世,其间1700-700aB.P.夏季风强度  相似文献   

18.
苏州地区I—A型花岗岩特征与成因的地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静  任进 《地球科学》1997,22(3):240-246
应用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及岩交物理学等的理论和方法,对苏州地区I型和A型花岗闻风而动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I型化岗岩为晚侏罗世火山弧压性环境产物,侵位较深;而A型者为A2型花岗岩,为早白垩世造山后张性环境产物,侵位罗浅,具晶洞构造,A型比I型花岗岩以酸度、碱度、Al,F含量高而H2O含量低,以REE及不相容元素丰度同、负Eu异常强,而ω(LEE)/ω(HREE)低为特色  相似文献   

19.
蔡家营铅—锌—银矿床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蔡家营矿床是大型中温热液充填-交代脉型铅-锌-银矿床。其硫化物的δ^34S值为2.2‰-7.8‰,同世代共存的10个硫化物对的Δ^34S值表明,Fe-(Zn、Pb)-S系统的硫同位素非平衡分馏占主导,硫是岩浆(为主)与老变质岩层硫的混合来源。石英及其流体包裹体的δ^18OSMOW和δDSMOW值(‰)按混合模式计算表明,成矿流体为混合的岩浆和大气降水,早期成矿流体以岩浆为主,尔后则变为以大气降  相似文献   

20.
降水中δ_(18)O值的大小不仅受凝结温度的影响,而且受水汽源地初始状态、水汽输送方式、云中饱和状态和云中液态水含量(统称第二类因素)的影响。本文以与全球δ_(18)O实测值相吻合的参数为标准状况参数,模拟不同条件下的δ_(18)O值与标准状况下δ_(18)O值的差异。并且将影响降水中δ_(18)O值的作用分解成△δ_1和△δ_2两部分。它们分别代表取样点温度变化引起的δ_(18)O的变化和第二类因素变化引起的δ_(18)O值的变化。从而说明,第二类因素对降水中δ_(18)O值的影响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