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灾种齐全的高山峡谷区,选取四川省阿坝县为研究区,采用多灾种耦合的评价思路,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精细化评价。崩塌、滑坡等斜坡类灾害危险性评价以栅格为评价单元,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以流域为评价单元。基于信息量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分别开展危险性评价,进而采用取大值的方法,获取研究区综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研究表明,工作区综合地质灾害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面积明显大于单灾种评价结果,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主要位于崩塌、滑坡较发育的碎裂岩区域和极度易发的泥石流流域。针对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多灾种耦合的评价思路能更合理的反映不同类型灾害在形态及空间上的差异,获取更精确的危险性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武强  陈佩佩 《地质学报》2005,79(6):774-783
地质灾害定量评价是实施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依据。本文在采用室内相似材料物理仿真模拟试验和非线性分形几何特征分析基础上,论述了榆次地裂缝的形成机理和基本发育特征与规律。并且,应用现代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非线性人工神经网络(ANN)耦合评价理论和方法,定量研究地质灾害形成的自然属性,对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分区(第一图);然后,根据承灾体分布特征和当地社会、经济、环境和城市建设发展状况,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层次分析法(AHP)耦合理论与方法,定量研究地质灾害发生的社会属性,对承灾体易损性进行评价分区(第二图);综合地质灾害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根据多源地学信息复合原理,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与易损性分区图实施复合叠加,确定出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价分区图(第三图)。文章最后总结提出了地质灾害定量评价的“三图法”基本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四川康定城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康定城为例,提出了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的新方法,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地质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因子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在地质灾害易发性和易损性评价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其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与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函中的划分标准一致,评价结果可直接用于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为城市防灾减灾和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监测报警和防治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潮阳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为基础,选取地质灾害点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土地利用类型等6个因素评价指标,采用信息量法获取研究区易发性,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将10年一遇降雨工况和易发性分析计算,得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研究区综合地质灾害高危险区面积明显大于单灾种评价结果,高危险区主要位于崩塌、滑坡较发育的碎裂岩区域;对提高区域地质灾害风险预测能力及综合防治水平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东部山区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评价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提出了地质灾害危害性概念,选择历史灾害危险性、潜在灾害危险性、社会经济水平、承灾体类型4个基本要素和相应的17个评价因子作为评价因素,利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吉林省东部山区地质灾害危害性进行分区评价.评价结果为:在中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两个不同地貌单元的地质灾害区中,划分出7个不同级别的危害性亚区.高危害区主要分布于通化、白山地区,鸭绿江上游和延吉盆地区,是今后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6.
地质灾害的孕育与发生给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损失,其致灾因子复杂多样,空间差异显著.因而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属于空间型的评判问题,可以采用空间分析的最新技术手段--GIS进行评价研究.笔者以干旱半干旱地区--新疆哈密市双井子26号铁矿为研究区,通过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缝6大灾种因子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危险性分析,利用GIS的计算与空间分析功能,将研究区各潜在灾种因子叠加分析,最终编制出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区图.该图描述了在现有自然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下的潜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研究成果为全面反映灾情,确定减灾目标,优化防御措施,进行科学地减灾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人口高度集中、建筑密集,加之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造强烈,城市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也相应较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城市规划的依据,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城市的自然条件、地质环境和城市功能不同,其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和灾害严重程度也不同,大体可分为平原城市、山区城市、沿海城市、矿业城市四种基本类型分别进行灾害危险性评价.危险性评价的主要步骤为初步确定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分别对各单一灾种进行危险性评价;将单一灾种评价的结果叠加,得出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成果,即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一般划分为4个等级).在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之上,建立灾害预测预报和监测系统,进而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地质灾害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8.
苏艳军  梁鑫 《地质与资源》2019,28(3):280-288
在查明地质灾害孕灾背景、发育现状、矿区开采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定性结合定量的评价方法,开展了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和野外调查情况,总结采矿活动对矿区主要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成果如下:1)总结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及分布特征;2)综合分析矿区孕灾环境及地质灾害致灾因子,构建了研究区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以ArcGIS为工作平台,以斜坡单元为最小评价单元,进行了由地质灾害易发性到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价;3)针对评价结果,理论分析了采矿活动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塌陷等灾害发生的影响方式.  相似文献   

9.
贾三满  姜媛  赵越 《城市地质》2015,(Z1):111-116
本文选取山区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以及平原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和活动断裂等缓变性地质环境问题,作为北京市地质环境质量影响因素。从城市工程地质学观点出发,首先制定各单灾种危险性评价标准,再叠加各因素进行地质环境综合分区评价,将北京市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良好、较差和差区。并结合城市规划与防治措施,分析各区地质环境特征及功能规划,为北京市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苏艳军  梁鑫 《地质与资源》1992,28(3):280-288
在查明地质灾害孕灾背景、发育现状、矿区开采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定性结合定量的评价方法,开展了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和野外调查情况,总结采矿活动对矿区主要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成果如下:1)总结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及分布特征;2)综合分析矿区孕灾环境及地质灾害致灾因子,构建了研究区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以ArcGIS为工作平台,以斜坡单元为最小评价单元,进行了由地质灾害易发性到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价;3)针对评价结果,理论分析了采矿活动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塌陷等灾害发生的影响方式.  相似文献   

11.
GIS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质灾害频繁,造成损失极大,引人注目。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为实施非工程减灾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在概述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着重阐述GIS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应用的历史、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以康定城为例提出了城市地质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分区评价的新方法,建立了地质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方法体系。在对评价因子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分别对康定城2005年和2020年的地质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进行了分区评价,评价结果可为康定城市地质灾害危险区的划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以四川省青川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20世纪90年中期,每年造成1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地质灾害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风险管理及减灾管理的基础,它为管理部门制定出相应的减灾对策并为部署实施有效的减灾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通过对比,指出现阶段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不足;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运用危险性评价指标对比法建立了简单有效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以四川省青川县地质灾害调查为例,对该县地质灾害进行了危险性评价,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及防治分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The Jinsha River runs across the Hengduanshan north-south tectonic zone where neotectonism was relatively strong, accompanied by various geologic hazards. In this case, it seems necessary to make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and grading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hydropower projects on the Jinsha River.The studies of crustal structures and activities of neotectonic fault blocks provide a three-dimensional geomechan-ics model for us to make an assessment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and results from geologic hazard risk analysis, a hierarchical analysis model on the quality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s established with respect to the crustal stability, ground stability, and rock and soil mass stability. Nine factors relevant to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selected and five levels are used for the quality grades: very bad, bad, mediocre, good, very goo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active deep faults ha  相似文献   

15.
抚顺市市区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抚顺市是中国重要的大型煤炭工业基地之一。由于长期的采掘施工,其采矿场和采矿坑不断扩大加深,导致了矿区及其周边地带地面不稳定性的不断加剧,且已发生了局部的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直接的威胁,并严重地影响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工作采用遥感技术手段,快速地查明该地区现有的地质灾害类型、数量及其表现形式,以及地质灾害与断裂构造的相互关系,从而为在该地区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汶川特大地震损毁城镇恢复重建选址的工程地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损毁城镇震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场址的合理选择及安全性评估极为重要。选址问题涉及地震断裂、地质灾害、场地稳定及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等诸方面的复杂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考虑问题的基本原则应是,对于震后位于地震断裂带上,且地质环境恶化、存在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的城镇,必须异地迁建;对于虽然损毁较严重,但远离断裂带,且不存在致命的地质灾害隐患的城镇,应按照科学规划、规范避让、合理调整抗震设防标准的原则,原址重建。灾后重建过程中,应重视地质灾害的隐蔽性、诱发因素的多重性与长期持续性等,加强地质环境的适宜性评价及地质灾害的风险性评估。本文结合震后的实际调查,对北川、青川两个县城及青川县木鱼镇的重建选址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场址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适宜性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上述典型城镇的重建选址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质环境图系数据库,是中国首套统一结构、统一格式、统一编码的涵盖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地质遗迹5个专业领域的全国性数据库。该套数据库是基于1:1 000 000数据源的地理信息库,以分省1:500 000环境地质调查、县市地质灾害调查、重点地区1:50 000地质灾害调查、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第二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和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首轮地质遗迹调查等数据为基础,集成近20年来水工环地质调查监测数据和最新综合研究成果,根据统一的建库技术要求建立而成。该套数据库具有统一的系统库(符号库、颜色库、图案库、线型库),属性按照统一的编码规则和要求建立,图件按照统一的图饰图例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共包含163个专业图层,图元数量共337 833个,容量约8.8 GB。该套数据库为实现成果图件的动态管理与更新、构建数字地质环境奠定了基础,可为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提供详细的基础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8.
泥石流是和龙市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研究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区旨在为减轻和龙市地质灾害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获取了评价和龙市泥石流灾害的定量指标,并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得出各区域的泥石流危险度,据此对各区域进行了危险性分区。泥石流高危险区位于和龙市东北部。这些区域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主要是由植被覆盖率低、地质环境质量较差、人类工程活动不当等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9.
我国登陆台风影响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环境脆弱的地区,台风的特大暴雨可以诱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本文分析了我国登陆台风影响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点,利用信息量方法,通过灾害的易发性区划来分析登陆台风影响区地质灾害特征,进而比较台风和非台风影响条件下地质灾害产生的地理条件和信息量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强降雨条件下,地质灾害的触发地质环境条件较非台风降雨触发地质灾害明显降低,地质灾害脆弱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