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相山及邻区七个火山盆地火山岩岩性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赣杭构造带西南端相山及其邻区7个火山盆地主体岩石的特征和成因,从地质产状、岩性、岩石化学等方面做了论述。采用了红外光谱、矿物包裹体、高温实验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岩石的形成机理。相山主体岩石是一种成因特殊的火山碎屑(斑)熔岩,即岩颈碎屑熔岩和岩流碎屑熔岩。相山等火山盆地主体岩石边部的塑性岩屑不是熔离成因,而是由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火山碎屑熔岩中的斜长石牌号变化大,钾长石主要是低透长石,表明岩石的形成具有高温特征。不同岩石相的矿物中的熔融包裹体有明显的形态标型。碎眉熔岩中的石英碎斑结构,主要是高温热炸裂成因的。7个火山盆地中的主体岩石可划分两大类:相山、玉华山和礼陂火山盆地的主体岩石是火山碎屑熔岩;高家、林家、谙源和谭港火山盆地的主体岩石是弱熔结凝灰岩。  相似文献   

2.
广西合山马滩大隆组的沉积序列研究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滩地区的大隆组,以火山碎屑岩和硅质岩沉积为主。镜下研究表明,火山碎屑岩可分为凝灰岩、沉凝灰岩和凝灰质沉积岩3亚类共8种岩石微相;硅质岩可分为生物成因硅质岩和生物火山成因硅质岩两亚类共5种岩石微相。这些岩石微相构成了12种主要的岩石相,而岩石相垂向上组成了6种主要的沉积序列。沉积序列指示该区存在两种类型的浊流沉积,一种是水下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碎屑流向高密度浊流进而向低密度浊流演化的沉积,一种是早期沉积的凝灰质和硅质生物颗粒在滑塌作用下形成的浊流沉积。沉积序列研究并结合马滩地区大隆组沉积时期的古地形,表明当时该区不易发育海底扇沉积,而易接受低密度浊流沉积,形成了连续性好的较薄层沉积。  相似文献   

3.
佳木斯地块西侧依兰地区出露一套洋岛型碱性玄武质火山碎屑岩,它由岩屑和细粒火山碎屑物组成.火山碎屑岩在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之间的古洋盆闭合过程中,发生了低温高压变质作用,在岩石中形成了大量钠质闪石.其中岩屑中的钠质闪石不定向均匀分布,普遍具有环带结构,核部为青铝闪石,边部为蓝闪石;细粒火山碎屑物中的钠质闪石定向分布,均为青铝闪石.这些钠质闪石形成的温压条件相似,形成温度在300~350℃之间,形成压力在0.7 GPa左右.根据岩屑和细粒火山碎屑物的矿物成分、钠质闪石的结构构造特征以及火山碎屑岩的变形特征,推测这类岩石在低温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钠质闪石形成的首要条件是有足够的钠质来源;在有足够钠质来源的前提下,形成钠质闪石的种类与体系的氧逸度有着直接关系,低氧逸度条件下形成蓝闪石,高氧逸度条件下形成青铝闪石.这些钠质闪石的形成与佳木斯地块、松嫩地块的拼合碰撞以及之后岩石的变形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4.
根据野外地质特征确定出黑龙江涌泉地区具有洋壳性质的变质基性火山岩由火山熔岩和火山角砾岩两部分组成。这些基性火山岩至少发生了两期高压变质,两期高压变质形成的钠质角闪石具有不同成因。早期的钠质角闪石与岩石片理明显不协调、无方向性、在岩石中不均匀分布,可能是在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拼合过程中形成;晚期的钠质角闪石构成了现存片理,可能与后期构造变形有关。由于后期变质、变形作用不均匀及火山角砾岩中物质成份的差异,使得部分火山熔岩和火山角砾岩中的角砾及部分胶结物早期高压变质特征得以保留。根据研究区内及相邻地区绿色片岩特征,确定绿色片岩是由经历高压变质的基性火山岩转变而形成。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根河岩区晚侏罗世火山岩特征及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兴安岭根河岩区晚侏罗世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据岩石化学成分火山岩可划分为流纹质、安山质、英安质及粗面质几种类型,并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化学、地球化学显示岩浆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并有幔源物质参与;岩石具火山弧的特点,形成于整体挤压大陆边缘并靠近板内一侧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带北段大面积分布有中酸性火山岩,形成时代主要是早白垩世光华期.区内覆盖严重,给岩石地层的划分带来很多困难.文中以中生代早白垩世光华期库西火山构造洼地为例,从火山构造洼地的形成演化及岩浆演化双重角度讨论了其对火山地层层序的控制作用.岩浆作用及火山构造洼地的演化均具有连续性和不可逆性,对火山地层的控制作用表现在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的有规律的变化.利用岩石化学反演方法定量模拟了岩浆形成演化过程,以此为依据讨论了火山地层的时空演化.结合火山构造洼地不同演化阶段对特殊火山岩相的控制作用及横向的可对比性,确定了火山地层的层间叠置规律.探索性地建立了大兴安岭北段早白垩世光华期区域性火山地层格架,为大兴安岭地区早白垩世地层对比及岩浆动力学分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伊通火山群是以新生代火山地质环境为主形成的自然形态、自然环境系统,在火山地质构造、成因机制、典型岩石露头、地形地貌等方面有其自己的特色。因特殊的火山成因机制被火山学者命名为"伊通型"火山,所在区域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地质公园。伊通火山群地质遗迹具有火山地质科学研究的典型性和科学性、可供游人欣赏和休憩的自然性与观赏性。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火山-沉积硼矿找矿的新发现与远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绵平  陈文西  齐文 《地球学报》2016,37(4):407-418
本文报道了青藏高原火山-沉积硼矿找矿的新成果,首次发现和确认在青藏高原存在富硼的火山-沉积二元结构的地层,其构造位置、岩石地层组合和时代与同一成矿带西部的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大型火山-沉积硼矿床都一致,且地层的稀碱金属元素含量高正异常,并已发现有团块或条带状的钠硼解石和硼砂等硼酸盐矿物,局部硼含量达边界品位。说明雄巴盆地具备形成火山-沉积硼矿床的构造地质、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的先决条件,具有形成大型火山-沉积硼矿的潜力。该发现是我国突破大型火山-沉积硼矿的先导性成果,为在青藏高原找寻该类型硼矿床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祥 《地质论评》1999,45(7):1173-1177
美国西部是世界上最不寻常的第四纪火山区之 一,形成多种多样的火山地形和具有不同的岩石成分。本文主要介绍美国西部在过去2 ka内有过爆发活动的11座火山及其灾害,其中包括著名的圣?海伦斯火山。  相似文献   

10.
新疆西天山果子沟地区开亚他斯火山机构及成矿潜力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小平  孟红  曹生秀 《地质力学学报》2008,14(3):251-262,250
新疆西天山地区的早石炭世古火山机构是形成金矿床的重要构造。本文通过对新疆西天山果子沟地区开亚他斯古火山机构的形成时代、岩石类型、火山岩相、喷发旋回、喷发韵律、成矿条件的调查研究, 初步确定开亚他斯古火山机构形成于331Ma±2Ma(早石炭世), 为一套钙碱性系列岩石组合, 具有爆发相—喷溢相—爆发相的火山活动特征, 火山岩中金、锑、铋、锌、钼元素背景值较高, 有形成阿希火山岩型金床的成矿背景和潜力。   相似文献   

11.
西藏申错侵入岩序列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错侵入岩为一套中性一酸性侵入岩的岩石组合,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具有钙碱性岩的基本岩石化学特征和演化趋势。应用非正式的填图单位,可以划分为5个单元,归并为1个序列。最大的单元为丁空巴单元,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序列内部相邻单元之间为涌动或脉动接触关系,序列与中生代火山碎屑岩、沉积岩之间为侵入接触关系。根据岩石化学与同位素资料分析,早期单元形成于火山弧环境,晚期单元形成于同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12.
应用野外基础地质调查和地球化学方法,对云南维西雪龙山变质岩带(大宝山矿区)岩石进行原岩恢复认为:变质岩带的角闪质岩石均为副变质岩。同样是斜长角闪岩和斜长角闪片岩,原岩类型却不尽相同,表明此套变质岩形成于动荡、构造运动强烈的海陆交互相环境,由火山活动、强烈侵蚀、快速堆积而形成的一套杂砂岩、火山碎屑岩及火山、次火山岩组成,后期经历复杂强烈变质作用改造。  相似文献   

13.
蒸气爆发、蒸发岩浆爆发起因于岩浆与外部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基底涌流堆积物。近代火山学资料表明都是一些尚未固结的松散物,而在古火山岩区则是一套成层性极大的火山碎屑岩。着重论述粤东中生代火山岩区基底涌流相地层学、岩石学特征,指出该相岩石具有沉积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的双重特点,但其岩石命名应与火山碎屑流相相对应。该相岩石所具多种组分特征、结构构造和岩石类型,可作为在古火山岩区识别这类岩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口山矿田花岗质潜火山杂岩的成因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水口山矿田内发育的花岗质岩石并非是互不联系的单体,而是一套由地下火山作用一潜火山作用在特定的构造条件和不同深度环境下,以不同方式形成的并规律结合的岩浆岩组合──花岗质潜火山杂岩。包括浅成(超浅成)侵入的花岗闪长质岩石、次火山侵入的英安份岩质岩石及其伴生的隐爆碎屑岩类。老鸦巢Ⅳ号角砾岩是英安玢岩质母岩浆在超浅成环境下隐蔽爆破而形成的隐爆角砾岩,它至少存在三条标志以区别于其它各类角砾岩。这套潜火山杂岩具过渡性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二密铜矿为一赋存在吉林省通化盆地松顶山次火山岩序列中的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松顶山次火山岩序列与盆地火山岩的关系还存有争论:欧阳喜(2001)和刘兴桥(2003)认为该序列的3类岩石分别是盆地3次火山喷发旋回(果松期、林子头期、三棵榆树期)形成的次火山岩;而乔国华等(2009)则认为该岩石系列仅  相似文献   

16.
双峰式火山岩与块状硫化物矿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福芝 《矿床地质》2001,20(4):331-338
双峰式火山岩不仅是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中最常见的含矿岩石组合,而且也是研究其古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作用的主要依据之一。笔者收集了我国以及世界一些著名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矿带的含矿建造资料,其中包括含矿建筑的岩石组合、形成时代和层序、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和岩石化学、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等等。整理结果表明,双峰式火山岩是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最佳含矿岩石组合;它们主要产五各个时期的造山火山岩类,产生了有利成矿组分浓集的巨大热液循环系统及适宜原(海水深度和封闭条件良好的)含矿流体集积的沉陷盆地(裂谷),从而为成群成带的VHMS型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17.
兴宁黄槐晚三叠世火山岩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槐晚三叠世火山岩受北东向河源深大断裂及北西向大埔-饶平大断裂控制,其火山机构下部是一个大型复合型层状火山的近火口部分,上部则为火山碎屑岩锥,由喷发-沉积相、火山爆发崩塌相、火山颈相岩石构成.同位素和岩石特征表明,岩浆主要应由幔壳混熔或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火山岩年龄值为(229±5)×106 a ,属晚三叠世,有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活动带的构造转换阶段.  相似文献   

18.
山东五莲七宝山火山—次火山杂岩的演化及形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五莲七宝山地区发育二期火山—次火山杂岩,本文通过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论证了火山岩、次火山岩之间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指出二期火山—次火山杂岩分属二个岩石系列,为二个岩浆房分异演化的产物,同时还对火山—次火山杂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进行了定量估算。  相似文献   

19.
中元古界宽坪群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岩石、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等资料分析了宽坪群的原岩类型及其形成环境。认为,宽坪群有两大类型变质岩,一类源于正常沉积,主要包括云母长英片岩类、大理岩类、石英岩类和千枚岩类,另一类源于火山沉积,包括绿片岩和角闪质岩。原岩基本组合是砂屑岩—玄武岩—碳酸盐岩、硅质岩,属火山—沉积型建造,形成环境为浅海。其中火山岩系在大陆边缘裂谷近海一侧或边缘海盆地形成。  相似文献   

20.
广东二叠纪火山事件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二叠纪曾发生两期规模较大的火山喷发事件。第一期发生在茅口期与吴家坪期之间,影响范围涉及粤中、粤西等地;第二期主要发生于长兴期,可细分为3次喷发,其中最后一次于二叠纪未、三叠纪纪实发生,在粤东、粤北、粤西北均有影响,规模最大。伴随两期火山喷发,生物发生显著的更替和绝灭,并且形成的岩石等时性强,对比精度高。系统研究火山事件的岩石学特征、生物绝灭效应、火山喷发成因,对建立广东二岩石等年代地层单位,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