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架空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雷击时雷电电磁场作用于架空线路的特点,通过建立计算模型推导出雷击点距架空线路任意位置的雷电感应过电压估算公式,对架空线路高度、架空线路距雷击点距离、架空线路旁被雷击物体的高度,以及上升先导长度等各类参数对雷电感应过电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与DL/T620-1997"交流电器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标准中架空线路上的雷电过电压估算公式的关系,试图为建筑物内电子和电气设备损坏的原因进行定量分析以及更好地进行线路上的雷电防护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1 雷电侵入计算机系统的途径一是雷电流经电源线路进入室内产生雷害。一旦发生这种雷害 ,所有的电器都将受到波及。由于架空电力线路架设高度高 ,路径长 ,因此遭受直击雷和感应雷雷击的概率大。直击雷击中高压电力线后 ,在高压电力线上传输 ,经高压变压器的电容 ,耦合至 2 2 0V低压侧 ,然后侵入计算机系统的供电设备。二是由通信线侵入。通信线中出现雷击过电压 ,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当路旁大树、高大建筑物、独立避雷针等地面突出物遭直击雷时 ,强雷电压把附近土壤击穿 ,雷电流直接侵入到电缆外皮 ,进而击穿电缆 ,使高压侵入电缆芯线 …  相似文献   

3.
杨足明  汪旭东  张艳 《湖北气象》2009,28(2):186-191
利用金沙大气本底站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雷电观测资料及2006-2007年闪电定位资料、咸宁市1960-2004年的雷电观测资料.通过实地考查、气象资料论证和分析,对金沙站雷电特性、雷电活动规律和雷击风险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沙大气本底站雷暴日数接近于咸宁市,雷电流强度最大幅值和雷击密度郜高于周边地区,建筑物、电气线路和活动人员处于易落雷区,发生直接雷击的风险较大.运用防雷的理论技术结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提出了金沙站的防雷应从直击雷保护、电涌保护、地网设置、等电位措施、屏蔽措施、综合布线等方面综合考虑,要遵循有关规范并适当提高标准进行防护,建筑物应按二类防雷标准进行设计,站区内的建筑物、设备、线路及活动人员均应处于LPZOB区,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等级确定为A级,SPD设计不少于3级,第一级SPD的通流量50~80 kA(10/350μS波形)为宜.  相似文献   

4.
化工企业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秀梅 《气象科技》2014,42(2):352-358
以沧州某化工项目为例,通过现场勘测和图纸分析,评估化工生产装置雷电防护现状。利用闪电定位监测资料统计分析项目区的雷电灾害特征,可能的影响、雷电危害分析等;参考IEC62305-2评估方法,有针对性的对项目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和建议。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地雷击大地密度较大,雷电流幅值主要集中在20~60kA。雷电造成的人身伤害风险主要是由于雷电击中建筑物导致物理损害引起的,约占70.50%。其次是雷电击中相关管道和线路引起,约占29.37%,主要是电力系统。按照估算,各建筑基本达到防雷要求。对于区域内所有建筑物,雷击人身伤害风险都小于国际上通用的风险允许值,但原设计方案中缺少电压保护水平设计。对雷击建筑物、设施、管道和线路可能造成的自动化设备中断、误动作等导致的有毒物质泄漏、易燃事故发生等风险还需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措施。指出设计院将易燃等区域设计成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系统是雷电风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以果洛州统计局信息化网络系统、卫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建筑物综合防雷系统为例,作了雷击风险评估并根据雷电破坏作用及雷击机理为果洛州统计局设计了较完整的雷电防护方案。提出了雷电防护工作的实施和相关技术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广州市1999—2012年雷电监测资料,分析了雷电参数的差异对广州市3个区域雷击风险评估的影响。结果表明,花都区、天河区、番禺区的地闪密度分别为29.16、35.44和26.13次/(km^2·年),从而导致建筑物危险事件次数的不同,其中雷击电力线路次数相差1个数量级;3个区域的雷电流幅值分别为141.5、104.4、138.7kA,导致花都和番禺2个区域的第1级、第2级SPD通流量分别比天河区的高5kA;高发时段分别为5至8月的14:00一20:00、13:00—20:00、12:00一19:00.导致易闪段和雷电预警方案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雷电监测定位系统探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余建华  邹金生  李杉 《气象科技》2009,37(1):102-105
利用2004~2007年江西省雷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取的雷电数据资料,分析了江西省雷电强度、陡度的分布特征、相关关系,结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50057—94)中部分雷电参量和安全距离计算公式,对雷电数据进行讨论。分析表明,以地闪实测数据计算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与以雷暴日计算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8.
钟万强 《气象科技》2010,38(6):758-761
鉴于雷击分类目前缺乏完整的体系,根据雷击危害方式对雷击进行了综合研究,将间接雷击分为两大类,由此提出了"雷电电位差效应"。对雷电反击、雷电地电位上升、雷电旁侧闪络等效应进行了阐述,并单独对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进行分析。介绍了雷电电位差效应的防护方法,对安全距离做了说明。研究了雷电电位差效应与人身伤害的关系。分析表明:雷电电位差效应主要包括雷电反击、雷电地电位上升、雷电旁侧闪络以及与人身伤害有关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雷电电位差效应的防护方法主要包括躲避、等电位连接和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9.
公路隧道雷电防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敬  付国振  施海瑞 《气象科技》2010,38(6):775-777
通过对太行山区隧道机电设备频遭雷击事件的调研,分析了雷击灾害频发的河北省邢和隧道的地理、气象环境,并对雷击现场进行多次测试研究,对隧道防直击雷和雷电电磁脉冲两方面采取以下5项防雷措施:①建筑物及室外电力设施的直击雷防护,②高压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防护,③低压配电及弱电设备的过电压防护,④屏蔽,⑤等电位连结。经过几年的实地验证,防雷措施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0.
1雷电侵入计算机系统的途径 一是雷电流经电源线路进入室内产生雷害.一旦发生这种雷害,所有的电器都将受到波及.由于架空电力线路架设高度高,路径长,因此遭受直击雷和感应雷雷击的概率大.直击雷击中高压电力线后,在高压电力线上传输,经高压变压器的电容,耦合至220V低压侧,然后侵入计算机系统的供电设备.  相似文献   

11.
某通讯基站对炸药库雷击风险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意活  杨经科 《广西气象》2007,28(2):66-68,87
以移动通讯基站为例,从基站“引雷”作用的角度,通过理论和计算分析,认为基站能使周边环境雷击频率和雷电强度增加,但基站周边建筑物自身受直击雷危害的影响远大于受基站雷击感应的影响,所以基站周边建筑物自身要有完善的防雷装置才能保证其安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砂石场雷击风险分析,电子雷管的基本原理介绍,雷击事故原因发生的剖析,提出了简单可行的砂石场雷电防护和雷电预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雷电的规律分析,掌握正确的船只雷击预防措施和采用可靠的雷电防护系统。  相似文献   

14.
本分析了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2004年5月发生的两次较严重的雷击事故,针对数据采集、传输线路未采取等电位连接及屏蔽等雷电防护措施,提出改善接地体条件、建立共用接地体系统和安装浪涌保护器实现等电位连接及屏蔽等有效解决该台雷电防护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移动通讯基站为例,从基站“引雷”作用的角度,通过理论和计算分析,认为基站能使周边环境雷击频率和雷电强度增加,但基站周边建筑物自身受直击雷危害的影响远大于受基站雷击感应的影响,所以基站周边建筑物自身要有完善的防雷装置才能保证其安全。  相似文献   

16.
跨座式单轨交通沿线雷电活动规律与易闪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李家启  李良福  秦健  向波 《气象科技》2009,37(6):734-738
采用线路走廊法,利用重庆市2006~2008年ADTD地闪监测资料,通过对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2号线的雷电活动规律(闪电次数、雷电日、地闪密度、雷电流幅值分布和闪电落区分布)统计分析,进行了相应的易闪性分析.结果发现跨座式单轨交通2号线临江门至佛图关车站区间段是发生临界危险雷电流概率、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较大和雷电落区距离各站点及区间平均距离较小的重叠区域,该线易受雷击,是雷电防护重点区域.该区间段处于沿江位置,地形较为陡峭,易导致局地强对流性天气,理论分析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7.
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是雷电灾害区划的关键环节,根据滨州市雷电灾害事故的特点,利用资料统计、风险评估等方法对作为灾害承灾体的人、建筑物和设备进行易损性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数据分析表明,滨州市人员雷击易损性具有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域特点,农村人口雷击伤亡数占总伤亡数的90%以上,雷击地点多为农田、大树下、野外简易建筑物等;建筑物雷击易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易燃易爆场所、公共建筑物、一般民用建筑物;设备雷击易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电力、通信、计算机网络和广电设备等,农村设备雷电防护重点是家用电器.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在高速公路设计和施工中强电和弱电系统的防雷问题往往被忽视,接地的要求也不统一。高速公路尤其是机电系统的防雷薄弱环节相对较多,因此易遭雷击,特别是雷击电磁脉冲的危害。本文分析了雷电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危害途径,阐述了高速公路雷电防御技术应包括直击雷、雷击磁脉冲(雷电感应)的立体化的综合防御技术。  相似文献   

19.
雷电对变电站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陆川县东山110kv变电站雷击事故为例,从雷电的基本特性及雷电对变电站弱电设备的危害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采取合理、安全可靠的防雷措施能有效防止变电站雷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谭惠冰  周满荣 《广东气象》2007,29(B12):96-97
综合分析建筑物所在地域遭受雷击的可能性。对雷电造成人身安全、电子设备损毁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数据选择雷电防护等级,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本文通过江门市客运站雷击风险评估实例分析,指出雷电风险评估的基本内容,重视雷电风险评估在防雷减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