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运用可持续发展原理和世界银行提出的“真实储蓄”指标 ,论述张家口地区发展态势。认为该地区的大多数县域由于资源与生态退化 ,处于非持续发展状态中 ,陷入了资源生态退化与经济贫困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针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区域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61,自引:11,他引:61  
程国栋  张志强  李锐 《地理科学》2000,20(6):503-510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区,生态建设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复杂,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迥异、生态退化问题千差万别,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中面临的亟等研究和解决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并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并特别指出,应充分发挥科技对生态建设的支撑作用,科学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必须采取基于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退化问题的分类指导的生态建设策略;建立西部地区生态安全体系,开展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立法,以实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保育与绿色社区建设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宋玉祥 《地理科学》2002,22(6):655-659
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资源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全球范围内具有有短时限人地关系高强度作用特征的典型地区之一。区域资源过量消耗、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可持续发展面临威胁,保育生态环境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建设“绿色社区”,是生态保育的有效措施和重要内容,也是生态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建立绿色社区的目标的营造绿色文化、保育绿色生态和发展绿色经济,建立绿色社区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生态经济,保育生态环境,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退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绿色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的生态屏障,西部地区由于其严重的生态退化、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及与东部地区的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而倍受广泛的关注。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生态恢复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央政府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政策,为该地区注入大量经济援助和许多项目资助。许多研究论文强调了西部生态恢复对中国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少有研究论文关注影响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多方面冲突分析。本文分析了在目标和利益驱动下的主要冲突类型,这些冲突相互作用而且极易被忽视。为了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建议多方位的冲突管理必须实施。  相似文献   

5.
革吉县草地资源类型、生态地理分布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革吉县草地资源的类型、生态地理分布与退化现状及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革吉县草地资源的建设与恢复与保护对策,对进一步促进革吉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西藏生态环境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湿地资源退化的生态经济损益评估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洞庭湖湿地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受损,制约了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实地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依据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洞庭湖湿地因资源退化引起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和生态灾害所造成的湿地生态功能损失进行了价值损益评估,由此得出湿地资源退化对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造成的损失;并指出只有恢复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好洞庭湖区湿地资源,才能实现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该文分析了西北地区生态退化的现状及原因,根据恢复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原理和生态经济学理论提出了西北地区生态恢复的原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闽江河口湿地生态退化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江河口湿地是福建省最重要的湿地之一,但该湿地正遭受不同程度的退化。通过实地调查,其退化类型可分为:面积减少退化型、生物多样性受损退化型、污染退化型、生物入侵退化型和泥沙淤积退化型。据此提出了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护的对策,保障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家口地区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张家口的河流、湖淖等湿地对京津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与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重大,本文对该区域主要湿地现状、导致其退化的主要原因与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当前湿地保护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家界市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大昌  唐晓春 《山地学报》2006,24(3):373-377
湖南省张家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制约了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退耕还林”是恢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主要手段。以张家界退耕还林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为例,综合运用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评估了退耕还林区森林恢复后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得出了退耕还林后所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为42 790.73×104元,增加了11.9倍。说明只有恢复张家界地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好张家界地区的森林资源,才能实现张家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西都安县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生态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喀斯特地区作为研究载体,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都安县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作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近5年来都安县的生态足迹明显大于生态供给(生态承载力),即出现了生态赤字,整个县域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这也表明都安县的发展是以耗竭本县的自然资源存量为代价或依赖于资源的进口。最后,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提出了都安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景观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是应用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依据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小流域景观规划的目标、原则和步骤,分析了小流域景观规划的原理和方法。不合理的景观结构是小流域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小流域景观生态规划建设应对景观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注重景观资源保护和维持流域生态平衡,最终实现小流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以济南市锦云川小流域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广州南沙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与保护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南沙地区是广州城市空间“南拓”发展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南沙地区湿地资源丰富,其开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湿地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南沙地区湿地资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沙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依据功能的重要程度与湿地资源的稀缺性,指出了南沙开发中应加强生态敏感区、红树林生境、水生动物繁殖区与鱼类洄游通道、自然林植被区、历史文化遗迹与自然景观分布区等重要湿地的保护,并提出了相应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分析了西北地区生态退化的现状及原因 ,根据恢复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原理和生态经济学理论提出了西北地区生态恢复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长江沿岸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杨桂山 《地理科学》1998,18(6):510-517
开放开发长江,建设强大的长江经济带,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给长江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加剧了该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各种矛盾。本文综合分析了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业组织结构分散。重大项目重复建设,区域发展的差异扩大以及生态与环境不断恶化等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河源区的草地资源特征与草地生态变化   总被引:83,自引:12,他引:83  
王根绪 《中国沙漠》2001,21(2):101-107
通过对江河源区草地生态类型与分布、草地资源特征及其利用现状的研究和生产力的评价,并根据70年代以来3期遥感资料和区域调查结果,分析了江河源区草地生态变化态势,结果表明:现状江河源区草地以高寒草原化草甸为主要草地类型,其分布面积占江河源区总草地面积的53.78%。组成草地牧草的主要植物种类的粗蛋白含量超过10%,粗脂肪含量在2%以上,能值储量在9.34KJ.g^-1以上;自70年代以来,由于区域畜牧业的迅速发展,江河源区冷季草场严重过牧,超载牲畜量达理论载畜量的1-5倍,大部分地区夏季草场亦超载,导致江河源区草地生态严重退化,年退化速度达6.64%-34.35%。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保护该区域脆弱生态环境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和工作总目标是:面向国家西部大开发对新疆优势资源转换、生态和边疆安全、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需求,在绿洲生态过程与绿洲生态农业开发、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沙漠化治理、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生态农业体系建设途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马松尧  王刚 《中国沙漠》2004,24(2):191-195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严重威胁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协调该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生态农业体系。生态农业体系的构建应以生态经济学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健全法制, 用法律制度来有效调整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逐步缓解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环境的压力; 加强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统一管理。以甘肃省主要生态类型为例, 提出了西北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依据2009年全省湿地资源调查成果,从湿地类型、面积、分布、动植物资源等方面分析了江苏长江流域湿地资源现状与基本特征,探讨了江苏长江流域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建议通过加快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推进江苏长江流域湿地保护与管理规划编制,加强流域湿地保护体系建设等措施,遏制流域内湿地整体生态质量退化、生态功能下降的趋势,实现江苏长江流域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并流区于2003—07加入世界遗产,被世界遗产组织提名为地资源价值的“唯一性和完整性”区。但是长期的过量森林砍伐,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本地区的生态功能退化严重,恢复重建异常困难。因此如何改变过去的生产方式,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成为国内国际关注的重点。运用土地生态学和土地生态学原理,就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区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关系进行探讨,提出了以保护为前提,调整产业结构,适度开展生态旅游,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取得最大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