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网格技术、Web服务技术和地理信息服务的技术特性的分析,探讨网格技术和Web服务技术相结合的地理信息服务技术构架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格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理信息服务主要解决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所访问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提出了基于网格的地理信息服务技术体系,建立了基于网格地理信息服务概念框架,以及基于网格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的层次结构.探讨了地理空间数据网络传输保密技术、多源地理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技术、地理空间信息多级格网搜索技术、地理空间数据的无损压缩技术和地理空间信息服务规范5个方面的地理信息服务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地理信息服务主要解决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所访问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提出了基于网格的地理信息服务技术体系,建立了基于网格地理信息服务概念框架,以及基于网格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的层次结构。探讨了地理空间数据网络传输保密技术、多源地理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技术、地理空间信息多级格网搜索技术、地理空间数据的无损压缩技术和地理空间信息服务规范5个方面的地理信息服务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空间地理信息网络服务集成框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海峰  夏斌  黎华  熊永柱 《测绘科学》2006,31(4):112-114
本文在分析了W eb服务体系结构和OGC相关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地理信息网络服务集成框架。框架由空间地理信息服务(提供者)、空间地理信息服务注册处(中介)和客户端(请求者)组成。并利用ESR I的空间地理信息网络服务雏形-ArcW eb,成功构建了一个简单的G IS应用。最后提出了要真正实现成熟的标准框架,还需要解决服务的标准化、空间数据传输以及地图数据显示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空间信息网格是网格技术在地理信息服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从网格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来看,构建空间信息网格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空间信息网格技术的特点和网格服务体系结构,对当前发展空间信息网格技术的重要任务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结合焦作市旅游业发展现状,通过MapX treme等相关软件在M icrosoft.NET框架下的具体应用,提出并开发了一个基于W eb Services技术的焦作市旅游信息系统。该系统提高了焦作市旅游资源信息共享水平,并可为焦作市旅游管理部门提供信息决策服务,展现了W eb Service技术应用于旅游业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葛文  成毅  孙亚飞  刘嵘 《测绘工程》2012,21(5):17-21
为了实现网格地理信息服务系统中服务资源的高效享用和可控管理,研究网格地理信息服务生命周期管理问题。从服务资源自身的生命周期、服务资源在注册中心中的生命周期和服务资源在虚拟组织中的生命周期三方面出发研究服务资源的生命周期管理问题。最后研究基于盟主的虚拟组织生命周期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网格环境下地理数据服务集成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臧淑英 《测绘工程》2010,19(3):63-66
在分析我国地理信息集成服务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比较现有网格环境下地理数据服务集成模式及其问题,讨论面向地理数据服务的地理数据集成模式的优势。并将Web Service技术引入到传统的地理数据服务集成中,构建一种基于网格的分布式地理数据集成模式,提出地理数据服务集成框架。  相似文献   

9.
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系统平台设计到网格节点的研究和部署等一系列工作,介绍了“苏州市数字城市网格应用示范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技术过程.重点介绍基于网格的地理信息功能服务关键技术:网格功能中间件的开发与服务生成,服务功能的集成与管理技术.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和开发达到了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0.
刘强  程博艳 《测绘科学》2007,32(5):138-140,72
在空间信息科学领域,人们提出了空间信息网格(SIG)的概念,为空间数据的信息获取、共享、访问、分析和处理提供技术支持,以实现网格环境下的空间资源共享与协同。本文着重于网格技术与移动代理技术在地理信息共享领域的应用研究,结合空间信息网格技术,探讨了区域资源环境信息共享技术。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基于网格的地理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框架,并初步实现了基于该框架的西南地区资源环境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的原型系统。在原型系统中实现了网格环境下的WMS服务、WFS服务、服务资源注册服务、服务状态监测服务以及安全方面的访问控制服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Web服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Web服务得以开发并发布到网络上。由于网络上存在的Web服务相互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用户很难快速有效地获取和利用这些服务。本文设计了一种Web服务抓取解析器框架,包括URL抓取器、WSDL文档解析器和用于结构化存储Web服务信息的数据库等。该抓取解析器采用网络爬虫程序对互联网中的URL进行搜索,通过搜索发现分布在网络上的Web服务,并最终建立起一个关于Web服务的信息库,为共享Web服务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的产业化、社会化推动了地理信息服务的全球化发展,并使其逐步向wehGIS技术的领域迈进。为了在开发WebGIS系统时,有效地进行网络地图的选择,以公共地图服务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包括地图数据准确性、系统界面美观性、系统服务实用性的公共地图服务评价体系,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常用的公共地图服务系统进行评价。该研究可为WebGIS开发人员和系统用户提供参考,为公共地图服务系统评价问题的解决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共地图服务系统的数据质量和应用成效,推进了WebGls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长久以来服务发现的难题,提出了基于语义的地理信息Web服务发现机制.针对地理信息Web服务语义缺乏的问题,在服务的描述和匹配中引入语义的概念;针对地理信息Web服务质量(QoS)支持不足的问题,在服务的匹配中引入QoS的约束;针对Web服务匹配算法缺乏灵活性的问题,提出多级服务匹配的思想;针对粗糙目录分类(或无...  相似文献   

14.
以当前海洋信息集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背景;以海洋信息集成、业务整合的迫切需求,以及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为驱动;以基于Mashup的信息聚合技术和Web服务技术为支持,提出了海洋信息服务聚合平台的体系框架。研究了面向聚合应用的海洋信息服务模式和基于Mashup的海洋信息服务的聚合方法。最后以海洋信息服务聚合平台为基础,以南海基础地理数据为背景数据.研究了基于聚合平俞的分布式海洋观测数据和海洋模型的集成方法。实验表明基于Mashup的海洋信息服务聚合方法可以轻松、快速地重组来自不同地方的数据服务和模型服务,能够满足海洋研究因情景而不断变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B/S结构下基于Web Services技术的空间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本重点研究了B/S体系结构下WebServices技术在GIS中的应用,分析了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B/S体系结构、WebServices技术,进行了基于WebServices技术的GIS空间分析技术的研究,最后指出了基于WebServices技术的WebGIS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协议的地理信息服务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多协议地理信息服务集成框架,探讨解决了其中的关键问题,实现了从不同地理信息服务获取的影像数据、矢量数据和DEM数据的无缝集成。  相似文献   

17.
王金鑫 《测绘科学》2010,35(2):161-163
基于对网格计算技术和目前我国空间数据生产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地理空间数据生产网格的概念及其体系结构,并对其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这里的体系结构是基于OGSA的五层构造:资源层、基础层、生产服务层、网格工作流层和界面层,还包括相关标准和与数据网格的连接。其关键技术包括网格计算、web服务、网格工作流、新一代空间数据模型与Open GIS规范等。最后指出,空间数据生产网格是新世纪信息化测绘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Natural Semantic Metalanguage specifies a set of semantic primitives identified by linguists since the 1970s as being present in all analysed languages and not capable of further reduction. In this article, the 63 semantic primitives are used to define the semantics of user objectives and web services in the form of semantic explications, which are then compar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web services are likely to be helpful in meeting the user objective. The comparison of the user objectives and web services is a two stage process. Firstly, the content is compared by classifying the semantic primitives from the candidate web service and user objective on the basis of whether the primitives are common or similar. On the basis of these classifications, the percentage match and semantic relationship (subset, superset, overlaps, disjoint, identical) are determined. Secondly, the order of the semantic primitives is compared and the edit distance determined as a measure of semantic similarity. The method is tested using two examples: a comparison of spatial relations and a comparison of a user objective and three geospatial web servi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able to determine which concepts are broadly semantically similar and which are no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