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国昌先生是我国工程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的创始人、我国工程地质教育事业的一代宗师、矿产资源开发的先行者、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践行者。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响应“找矿救国”的号召,从事野外矿产勘察10余年。1951年应俞德渊先生邀请,到东北地质学院任教,创办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任系主任、教授,从此开启了中国工程地质教育事业,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工程地质专业研究生,开办了首批工程地质进修班,奠定了我国工程地质事业的基础。1981年,调西安地质学院工作,建设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1984年,在刘国昌先生的主持下,西安地质学院获批我国首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博士点,1985年开始培养博士生,为该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长春地质学院是我国重点高等院校之一。它是一九五二年十一月由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东北工学院地质系和长春地质专科学校等校系合并成立的,至今已整整三十年了。 三十年来,长春地质学院为国家培养各种高级地质人才一万六千余人。他们分布在地质、工业、交通、科研、教育等各条战线上,常年战斗在崇山峻岭,碧海蓝天,为祖国寻找着丰富的地下宝藏。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已成为我国地质战线上的技术骨干,为国家地质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三十年来,长春地质学院结合野外实习,同全国二十七  相似文献   

3.
卢良兆教授是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前身为长春地质学院)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变质岩石学和变质地质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成绩卓著.他精心培养了9名博士生、20多名硕士生以及大量本科生,桃李遍布国内外,他们已经成为地质事业的科研骨干.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4月24日是许德佑、陈康、马以思三位地质前辈在贵州普安—晴隆遇难70周年的纪念日。为纪念和学习他们为地质科学、为地矿事业、为国家和贵州发展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精神,4月3日,贵州省地质学会在贵阳蔡家关地质陵园,举行了由省地质学会、三位地质学家(马以思)的后人、贵州理工学院资环学院师生共计30余人参加的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5.
苏联地质博物馆事业是很发达的,在苏联科学院,各地质科学研究所,苏联地质部各机构,以及最大的高等学校(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列宁格勒矿业学院,斯维尔德洛夫矿业学院、哈萨克大学等)都成立了地质博物馆,在馆内保存有相当丰富的大量地质、矿物和岩石的标本,还有各种动植物化石。这些标本反映着苏联国土上  相似文献   

6.
成都地质学院创建于一九五六年.三十年来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严于治校的精神办学,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努力,我院在教学、科研与学院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祖国的地质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建院初期,学院仅有三个系、四个专业,教师一百六十九人,是一所仅招收地质勘探本科生的单科性工科院校.现在,学院  相似文献   

7.
邓军 《岩石学报》2019,(5):I0001-I0002
<正>翟裕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翟裕生院士1930年2月生于河北省文安县,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7年长春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从大学期间学习地质专业起,已经从事地质事业七十载。  相似文献   

8.
刘玉海,男,1933年1月25日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 ,享受政府津贴专家。1958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1961年硕士研究生 毕业 后留校任教,1982年调入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直至2000年11月25日去世。   刘玉海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他先后培养了10名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和数以千计的 本科生。   刘玉海教授一生著作颇丰,先后完成了《延安城市工程地质》、《大同城市地质研究》、《 地震工程地质学》、《大同机车工厂及邻区地裂缝研究》等学术专著,并与他人合作完成了 《黄河大柳树坝址区工程地质研究》、《中小型水电工程地质》、《南迦巴瓦峰地区地质》 等专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在病重期间仍在主编《中国城市工程地质》 专著。   刘玉海教授曾是中国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地质研究会理事,西安地质学会常 务理事,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会员,西北大学兼职教授等。   刘玉海教授德高望重,知识渊博,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他为 我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和地质教育事业,为长安大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刘玉海教授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9.
王鸿祯 《第四纪研究》1994,14(2):115-118
尹赞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又是我国地质事业的一位开拓者和组织者。尹先生对科学界、地质界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地质教育方面,自1952年至1956年,他参加了北京地质学院的筹建工作,并担任了第一任副院长兼教务长。在北京地质学院任职期间,他竭尽全力推进各项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学生,满足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地质人才的需求。他为北京地质学院的成就而自豪,并长期关怀学院的成长,关怀地质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缅怀尹先生的最好方法就是推动学校工作的进一步向前发展,使之建成为当代地质教学和科研的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10.
热忱地庆贺著名古生物学家、古地理学家、地质教育家和《古地理学报》荣誉编委刘本培教授八十华诞暨从事地质教育事业60年!刘本培教授1932年11月出生于上海市松江县,1950年3月以同等学力从上海同济大学附中考入清华大学地质地理系,1952年夏毕业后一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院—湖北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从事地质教育与科学研究工作。20世纪90年代年曾受聘担任石油大学(华东)兼职教  相似文献   

11.
正1987年7月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煤田地质专业的宋令莉,作为一名女性地质工作者,一直在青海既经历了野外狂风暴雨的敲打磨炼,也在室内耐得寂寞从事煤质检测,整日和那些酸碱试剂,瓶瓶罐罐一起度过。至今她的青春早已被岁月封尘在记忆里,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但她对地质事业的  相似文献   

12.
编后语     
正六十载风雨砥砺,一甲子春华秋实。金秋10月,我们将迎来原长春地质学院建院60周年的日子。为纪念这一原长春地质学院人心目中的盛大节日,本刊特约林学钰院士等在各自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部分学者撰文,介绍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以飨读者的同时,也为原长春地质学院建院6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气资源及金属矿产产地,其基础地质和成矿理论研究以及找矿勘探工作历来为世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13.
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努力提高我国铀资源保障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勤 《铀矿地质》2005,21(4):193-195
核地质事业是核工业的基础和先行。半个世纪前,毛主席、党中央高瞻远瞩.做出了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伟大战略决策。1955年4月2日,核工业地质局的前身地质部第三局在北京成立。专门负责我国铀矿地质勘查工作。5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核地质工作者以地质找矿为荣、献身铀矿地质事业为荣、艰苦奋斗为荣,经受了种种艰难困苦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4.
李廷栋 《岩石学报》2023,(5):I0004-I0004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急需地质人才。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成立了宣化地质学校(即河北地质大学前身),成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地质院校之一。学校曾四度更名,1971年更名为河北地质学院,同时升格为本科院校;1996年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2016年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2013,学校成为自然资源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之后成为河北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大学,开启了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新进程。学校诞生于国家急需之时,有着与生俱来的崇高使命,肩负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重任,为我国地质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地质论评》2002,48(6):611
黄汲清先生是我国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地质学家,是地质界的一代宗师,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为纪念黄汲清先生对我国科学事业和地质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继承和发扬他从国家建设需要出发,积极参加科学实践,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勇攀科学高峰的科学精神和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爱国主义精神,鼓励青年地质工作者为祖国建设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中国地质学会在黄先生捐赠的基础上,设立了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 第一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评奖工作得到广大野外地质工作者、地质科研工作者、地质教育工作者和各地质部门的大力支持。经专家评审,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终评,决定授予下列十位同志第一届黄汲清青年地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今后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而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三十多年来,地质院校为地质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随着地质事业的不断发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地质行业在改革、开放、搞活的  相似文献   

17.
刘本培教授 70华诞暨执教 5 0周年庆祝会于2 0 0 2年 1 0月 1 9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召开。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校长殷鸿福院士出席了会议 ,对刘本培教授在 70高龄仍然活跃在地质教学与科研的第一线表示赞赏 ;作为刘先生的老同事 ,对刘先生多年来时刻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表示了深深的敬意。地球科学学院和地史古生物教研室的领导从不同角度对刘本培教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以及对中国地质大学及地球科学学院的诸多贡献进行了详细介绍。刘先生的老同事、同学、弟子对刘先生从事地质事业 5 0周年以来在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吉林地质》创刊于改革开放年代又逢地质事业发展新阶段。在改革浪潮推动下,全体编辑人员以地质找矿为中心传播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地质工作体制改革深化和地质找矿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完成“七五”计划作出了贡献。可贺! 《吉林地质》是最早成为全省地质行业刊物的,她起到了联络感情、交流经验、团结互助、激励进取的作用,受到大家的厚爱。可敬! 渴望《吉林地质》在广大地质职工爱护下茁壮成长。使她成为新  相似文献   

19.
新疆地质学会从1963年成立至今经历了40年的风雨.回顾学会走过的历程,可以说一直为繁荣新疆地质事业辛勤耕耘.新疆地质学会是在新疆地质事业蓬勃发展中建立起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自治区较早成立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是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80年来中国地质学会一直锲而不舍地团结广大会员艰苦奋斗,为促进我国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新中国,更起到了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地质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中国地质学会的80岁生日正值新世纪之始,为了回顾20世纪我国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经历和展望21世纪我国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光辉未来,激励广大会员献身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