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吴小平 《四川地震》1999,(1):108-118
本文利用四川省3个绝对地磁观测台的地磁总强度资料,进行逐年外推计算处理和预测下年度震情及用该台周围300千米范围内MS≥5.0地震的发生进行检验,从而检测四川地观测异常尤其是中短期异常的若干特征指标与地震的关系,这对于今后的地磁预测地震工作无疑具有实际意义。另外,用四川地震磁台1974年到1996年的地磁垂直分量资料,进行加卸载响比计算,并与各台周围300千内MS≥5.0地震进行对比统计,给出子震  相似文献   

2.
通过处理南极中山站的地磁资料与北京十三陵台对比,发现在磁场扰动时,仪器的标度值S=H×2I÷N有误差产生,提出了对中山站仪器标度值误差的改进方法。减少了误差,提高了资料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海洋实测地磁数据和不同阶次多项式拟合模型的几何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多项式拟合模型对实测地磁数据进行平差处理的方法.根据不同测线上交叉点地磁场强度差值的特点,分别采用不同阶次的多项式拟合模型对地磁数据分区进行平差处理,最后通过比较平差处理总精度值和生成的磁场强度等值线图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平差处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磁台环境场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模型,计算出1945年5月—1990年5月中国部分地磁台的计算年均值,并与相应观测年均值比较,计算出地磁台各个地磁要素的磁异常值以及地磁台异常场的模量,本文的计算结果将为认识地磁台的地磁场环境、地磁台站资料评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60-1980年中国地磁台站资料检验了GSFC(9/80)地磁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是成功的。据此通过地磁台站1960-1980年的观测值与GSFC(9/80)模型计算值的比较,确定了中国地磁台站的异常值。本文还建议在基本磁场的研究中从台站观测年均值中减去较精确测定的台站磁异常值,以提高资料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6.
对成都地磁台两年多(2002~2004年)的地磁总强度数字与模拟观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数字观测资料与模拟观测资料取数的个数不同,两者的曲线变化形态不同。模拟地磁总强度的形态为近直线型,而数字化地磁总强度则有显著的日动态变化。但数字观测资料经过平均处理后产生的日均值与模拟观测日值大致相同。据现有资料,数字化地磁总强度的映震能力优于模拟地磁总强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1965.0年代西藏地区地磁测量资料,选用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和区域地磁场矩谐分析方法,对青藏高原地区地磁异常值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地磁异常场分布的特征与地质构造,尤其是山脉的展布有密切的联系。山脉及近邻地区地磁异常场,不论是梯度,还是绝对值都明显高于相对增坦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如何应用微机对地磁观测数据进行处理,是运用现代方法处理地磁资料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在实践(该软件已试用一年)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一种新的数据处理软件,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计算。该软件应用BASIC语言编写,主要功能包括:①同现有的野外地磁测量的记录软件(PC-1500计算机)联网;②计算各个测点总场强度和垂直强度(含主测点和副测点)的桩位差与仪器差、桩位差和仪器差的均方误差、通化差、通化均方误差、本期差值、相邻差值、点变幅减变幅均值、点变幅减变幅均相邻差值及各种精度的统计;③数据的分类、查询、替换、存储;④3种汉化的成果报表。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字地磁资料的滤波幅相法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畸变异常的周期特征, 应用FHD磁力仪分钟值观测资料, 通过富氏拟合滤出1~3 h的日变化,突出垂直分量日变化中的畸变变化, 直接获取了幅相法异常。 新方法只需单台的垂直分量分钟值观测资料, 克服了原有幅相法需要参考台资料的缺陷, 方便了异常提取, 拓展了数字地磁观测资料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回归分析方法在震磁关系和地磁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解决震磁关系和地磁资料处理中的几个具体实例表明,回归分析方法不仅在补救丢失地磁记录或短缺数据,检验仪器和资料质量中有广泛应用,而且在判断震磁异常,提取震磁信息时亦有应用前景。它是从事地磁台站和地磁分析人员在处理常规工作中应该普遍掌握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田山  吴国有  关华平  刘允秀 《地震》2004,24(2):97-102
从地震前兆信息“场”的概念出发, 利用空间线性度方法对华北地区强震前多台地磁Z值观测资料进行组合计算, 得到描述孕震过程中前兆场的特征量空间线性度α。 该文分别组合计算了华北地区发生的7次5级以上强震前的地磁Z值观测资料。 结果表明, 强震前半年内震源区附近地磁Z值的空间线性度α有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2.
引言地磁资料能反映从空间到地球深部的介质变化 ,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空间物理和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研究 ,从而进行空间探索和地震等灾害预报。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地磁资料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应用质量明显提高 ,地磁资料已被用于军事 ,航天航海 ,精确探矿 ,环境保护 ,生物研究 ,大型输电设施保护等。地磁资料获取的重要来源之一是长期定点观测的地磁台站。发达国家已在自己国内建立了完整的地磁观测网。由于地磁场变化的全球性 ,他们已开始建设覆盖全球的地磁观测台网 ,特别是在占地球表面 70 %的海域。所有台站装备了高精度、高…  相似文献   

13.
地磁正常场的选取与地磁异常场的计算   总被引:34,自引:8,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中国地磁观测数据(包括135年地磁测点和35个地磁台)以及我国邻近地区38个IGRF计算点的地磁数据,计算中国地磁异常场的分布。选取两种地磁场模型作为地磁正常场,一是国际参考地磁场的球谐模型,二是中国地磁场泰勒多项式模型。根据各个测点的地磁异常值(观测值减去模型计算值),用球冠谐分析方法计算地磁异常场的球冠谐模型,并绘制2003年中国地磁异常(△D,△I,△F,△X,△Y,△Z)。分析和讨论了中国地磁异常场。  相似文献   

14.
左开挺 《华南地震》1991,11(4):45-54
通过对广州地磁台环境干扰源的监测,计算与分析得到:(1)不同时期产生的二个干扰源对地磁台1号墩磁场总强度测值的迭加影响为-25nT,与多台资料对比结果一致。(2)地磁台1号和5 ,1号与干扰源场区外Ⅰ号比测墩测得的磁场总强度、水平强度及垂直强度之差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故认为广州地磁台环境干扰源目前尚属稳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处理了辽宁、铁岭、沈阳、营口、丹东等台站与北京台1980—1985年地磁总强度观测资料,并初步分析其回归系数的变化情况,探索了回归分析方法在地磁数据处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如何应用微机对流动地磁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应用便携式计算机在野外代替手工记录,是将地磁观测资料依据震磁预报关系迅速而规范地进行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原有的数据处理软件和记录程序有较大的局限性,例如就数据处理而言,汉字系统的模块只限于2.13系统的打印与...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多种地磁日常数据处理方法基础上,探讨提高地磁观测数据精度的问题.通过使用一种改进的地磁观测基线值计算方法,能有效减小外磁场变化对观测结果的影响,考虑到基线值日变化等因素,使用高阶多项式拟合基线值日变化曲线.利用该方法处理的地磁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结果比对后,发现此方法能有效提高地磁观测数据的精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福建地区流动地磁观测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福建省流动地磁野外观测及资料的处理情况。利用1990年以来的流磁资料,采用常规差值法和差值滑动滤波方法,分析了90年代发生在我省及邻近海域的地震与地磁异常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震前存在着地磁异常的变化信息,反映出地磁宾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江苏地磁台站Z分量整点值资料,研究了江苏地区Z分量整点值的相关性及在江苏地区地震预报中的作用,给出了该法在江苏地区的异常判据指标,并应用该指标提取了1990-1997年的三个异常,其中两个异常有地震对应。  相似文献   

20.
地磁幅相法的瞬时差幅度与地磁2分量日变幅差值一样具有年变规律,应在分析震前异常时消除,并视被处理资料长度及在年变周期中所处的位置,采取不同方法消除年变。应用线性去倾技术处理了1990年2月10日江苏常熟Ms5.1级地震前连云港与常熟及连云港与溧阳的地磁幅相法瞬时差幅度,成功地提取了震前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