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熵视角下的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珍铭  夏斌 《地理学报》2013,68(1):45-57
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以及城市作为耗散结构系统的熵变分析, 构建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构建了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将熵权与指标时间序列变化相结合, 分析指标时间序列变化对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 从而提出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措施。研究结果显示:在2004-2010 年间, (1) 广州市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大, 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生态系统内部不断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2) 自然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支持能力总体逐渐上升, 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广州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和活力得到增强, 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该研究方法能反映出城市作为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机制, 能有效地弥补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所存在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河南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角度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Mapinfo技术等分析方法,对河南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河南各区域之间可持续发展能力出现明显的分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区域很少,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的区域多,且两极分化显著。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形成了以西北区域为中心,向东南递减的圈层结构。保持区域内各可持续发展子系统之间的相对平衡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期提高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DPSIR模型与Theil系数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了河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引入Theil系数对其进行空间解构,结果表明:1)河南省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且差异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及以下的城市数量占河南省城市总数的94.44%,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的达到了1/3;郑州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鹤壁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弱;2)河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差异性是由区内和区际差异共同造成的,二者贡献率相当,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原城市群是区内和区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黄淮海地区的贡献率最低;3)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中,响应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最大,是决定性因子;驱动力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最小;基于各地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组合情况,将其划分为压力约束型、驱动力引领型、压力支撑型、压力状态综合型及多因素共同驱动型5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各地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差异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文章选择黄土高原地区,颇具生态地理意义的陕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消除原始数据量纲的影响,拟定标准化原则,对陕西省省辖各地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对正确认识陕西省所辖地市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发展水平,以及确定全区生态建设与管理决策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区域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度评价--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现状分析,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出发,具体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度的评价方法。从资源禀赋、资源利用效益、资源利用结构、资源外部依赖性和资源管理5个方面选取22项具体指标构建区域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度评价的指标体系系统,应用层次分析法从可持续发展水平、能力和协调度3个方面对区域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度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能力和协调度较低,整体可持续发展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评估是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基于生态足迹计算的发展能力指标是较好的评价指标之一。采用生态足迹模型,首次对宁夏1991-2010年长时间序列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对生态赤字的构成进行了分析;修正了Ulanowicz的发展能力模型,创新性的在计算公式中将万元GDP生态赤字(盈余)因子引入,对宁夏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1-2010年宁夏人均生态赤字高于全球0.4 hm2,和全国0.68 hm2的水平相比,1991-2010年宁夏生态赤字扩大5倍,20 a间系统稳定性逐渐下降,但近年有向良性化方向好转的趋势。在2010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上升,2010年最大,为2.993,是20 a前的16倍多。提高生态足迹多样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是宁夏提高发展能力的途径;且通过政策手段对能耗进行控制,宁夏建设可持续发展经济是可期待的。  相似文献   

7.
珠江河口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正栋 《地理科学》2005,25(1):29-35
未来发展对珠江河口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在此认识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资源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河口区发展水平、可持续性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状态变化的定量分析,得出:① 珠江河口区总体已进入经济资源驱动阶段;② 在自然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中,社会子系统滞后;③ 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中等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参考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状况、社会经济支持能力、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4个系统层出发,构建了由40个指标构成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SPSS15.0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我国31个省(市、区)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各系统层及其总体层得分,依据得分情况划分为5个层次,分析了各系统层和总体层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依据相关分析,解释了各系统层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状况。  相似文献   

9.
杨宇  张小雷  雷军  董雯 《地理科学》2010,30(3):363-369
围绕资源规模和供给能力,资源开发对经济的支撑力、人类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3个维度,构建基于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型,将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分为可持续发展、基本可持续发展、基本不可持续发展、不可持续发展4个类型,并提出了评价模式与评价方法,通过指标体系对乌昌地区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乌昌地区总体上处于可持续发展类型的结论。对以资源开发利用为支撑的区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认为优势资本转换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最终途径,并从规范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发展循环经济、引导资源型产业郊区化、培育接续产业4个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五华县为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赵莹雪 《地理科学》2003,23(2):223-229
在阐述山区县域农业复合系统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建立了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函数, 弥补了目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在反映可持续发展协调性方面的不足。运用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及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五华县对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分析了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下的制约因子,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熵视角下的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urban ecosystem possesses dissipating structures that can absorb substances and energy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export products and wastes to maintain order within the system. Given these circumstanc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bility of the urban ecosystem in Guangzhou City to sustain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ropy. The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in three steps. First,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at considers the ability of the urban ecosystem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s formed based on the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of the urban ecosystem and the change in the entropy of the urban socioeconomic ecosystem. Seco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assessment model for the urban ecosystem was built using information entropy. Last, by combining the time series varia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with the entropy weight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bined factor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the urban ecosystem in Guangzhou and suggested som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ecosystem in Guangzhou.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urban ecosystem has developed in an orderly and healthy direction, with effective control over the urba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in Guangzhou between 2004 and 2010. (2)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the urban ecosystem had been on an upward trend in Guangzhou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ability of the natural urban ecosystem to support the urban socioeconomic ecosystem increased continuously, and the improved ecoenvironment enhanced the harmony and vitality of the urban ecosystem in Guangzhou.  相似文献   

12.
辽宁沿海地区人海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博 《地理科学》2014,34(6):711-716
在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海经济系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辽宁沿海地区人海经济系统进行研究。采用熵值系数法进行权重赋值,建立脆弱性与敏感性、恢复性函数关系,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 从脆弱性结果分析来看,1996~2009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经济系统脆弱性逐年降低,并从极强脆弱型发展为弱脆弱型;② 1996~2009年敏感性指数呈现多个“倒U”型连续波动;③ 1996~2009年,恢复性指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海洋产业增加值逐年增加,海洋油气产业发展出现波动性的变化,海洋捕捞产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海洋产业结构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为加快新兴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熵与城市发展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锋 《热带地理》2001,21(4):374-377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如何评判城市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从熵定律角度来研究城市发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种新的城市发展观。城市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城市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只要能够从外部环境得到足够的负熵流以抵消内部的熵增,城市将形成耗散结构系统并朝着进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城市应进入低熵社会,主要途径是:建立生态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数字城市,实现城市社会信息化;控制城市人口,合理发展城市规模。  相似文献   

14.
流域可持续评价的最大熵原理——投影寻踪耦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金菊良  张礼兵 《地理科学》2007,27(2):177-181
在传统投影寻踪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投影向量优化中的不确定性,提出基于最大熵原理的多准则投影寻踪方法,利用加速遗传算法对多准则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根据投影值与标准等级值的散点图趋势关系,建立了三次趋势曲线评价模型。淮河流域可持续性评价的实例结果表明了该模型在求解评价问题中的有效性。该模型同样适用于其它领域的综合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逻辑认知及数理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  龙卓奇 《地理科学》2020,40(4):535-543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健康有序运行是实施乡村振兴、营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物质基础和载体,精准控制系统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发展是关键。综合社会学、哲学、系统学和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建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逻辑认知概念模型,对其演化的逻辑起点(人地关系)、逻辑顺序(时间、空间和流三维分析)以及流驱动机理进行质性研究,探寻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内在本质;借鉴耗散结构理论和熵变理论,构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熵变模型并作出相关释义,为研究人地关系系统演化提供思路,以丰富和拓展乡村地理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北屯绿洲生态系统耗散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对新疆北屯绿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在绿洲发展演化过程中,绿洲与荒漠形成既相互矛盾又协调共生的非线性变幻局势,人为活动已成为绿洲涨落的主要原因。利用能值分析方法探讨了北屯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耗散过程,结果显示:北屯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投入的太阳能值总值为9.70×1019 sej,而输出的太阳能值总值为6.56×1020 sej,输出高于投入,是一个能值输出型的生态系统。需要人为输入能量,引入物质、知识、技术等负熵,增加系统信息量。最后,提出积极引入负熵流的负反馈策略,使人的主观行为与环境质量、生物生产力水平相统一,构建合理的绿洲生态农业结构,达到生物与环境相协调,发挥生物共生互利优势原则,最终实现绿洲生态、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耗散结构视角下连云港港城系统演进机理及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山  潘婧  季增民 《地理科学》2011,31(7):781-787
从耗散结构的视角,港城系统是以外部自然与社会经济环境为支撑,以港口系统与城市系统时空耦合为基础的耗散结构系统。分析其演进历程,港城系统通过大小"涨落"向着有序、高级方向发展,运用综合发展度从时间序列纵向评价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运用系统熵从要素构成横向测度系统有序状况;对比分析两者演变规律,综合发展度和系统熵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通过解析系统熵结构,进一步探究和理解港城系统发展的演变机理,港城系统有序发展本质是港城系统及港口系统、城市系统的负熵流输入。结合江苏省连云港,对1996~2008年29项指标377个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合并成开放程度熵、社会实力熵、设施环境熵和经济实力熵,得出引发连云港港城系统涨落的负熵流输入时间与输入方式,在理论上总结了港城系统有序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