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越南油气动态1、越南国家石油公司正在开发可利用的E&P空间,以使外国公司在越南近海的16区块(白虎油田)和09区块(龙油田)投标.被开发的4个单元在九龙盆地,除白虎和龙油田之外,还有Mitsubishi的Aurora油田和PetronasRubyBr...  相似文献   

2.
利用渤海中部海域泥温实测资料,计算出该海域海底热扩散率及恒温层深度。结果表明,8#平台处的热扩散率为0.001~0.005cm2s-1,A(B)平台处为0.002~0.010cm2s-1。恒温层深度8#平台处为8m,A(B)平台处10m,也有差异。与陆地比较,海底恒温层深度较浅,且水深越深恒温层深度越浅。  相似文献   

3.
1993年,苍南县水产局从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 Miers)幼蟹开始,经苗种培育和养成两个阶段,完成整个池塘养殖试验过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场地苍南县沿浦镇沿浦村对虾场1号塘,面积10667m2(16亩)。设闸门一处,大潮汛直接进、排海水,小潮依靠抽水机改善水质。水位可保持1~1.5m。在该塘内侧原高坡面修建一口长38.6m,宽12.15m大规格蟹种养成塘,编号为2。塘水进出通过1m宽的缺口,与大塘相通。水位达0.6~0.7m。又在大塘中,以网片围成无底…  相似文献   

4.
Fina公司放弃了位于越南海上51区块的51-MH—1X井。该井位于马来盆地,仅见气显示.该井的钻探给Fina公司及其合作伙伴造成较大损失.据说。该井薄砂层产出的天然气中CO2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两次在水雷营、牛鼻嘴、船坞进行3昼夜的潮汐和海流观测,及在水雷营岸北进行了1a的波浪监测和对威海湾南部近岸水域水深、地质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威海湾内外的潮汐类型属不规则半日潮,潮差平均为1.35m,潮流流速偏小,最大流速在牛鼻嘴附近海域为37cm/s(流向94°),水雷营附近海域为18cm/s(流向78°),船坞附近海域为10cm/s(流向210°)。2.牛鼻嘴、水雷营和杨家湾3处附近海域50a一遇H1/10波高分别为4.6m,4.3m和3.9m,对应的周期均为T=8.6s。3.威海湾南部海底地形虽然坡度较陡,但变化趋势较平稳,近岸水域具有岩石浅滩,并有明暗礁石分布。基岩高度起伏比较大,最大相差30m左右。4.没有外部固定输沙源,局部海岸侵蚀后退系古老片麻岩,经风化侵蚀下来的物质其量甚微,对未来海港及航道不会构成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北部湾钻获高产油气井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石油公司,日前在我国南海北部湾盆地钻获一口高产石油天然气井、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680m3,日产天然气9.5万m3.该油气井命名为南海北部湾涠10-3西-1井,它距离现在正在开采的南海北部湾涠10-3油田、涠1...  相似文献   

7.
刘师成  程兆第 《热带海洋》1994,13(4):55-57,T001
在西沙群岛潮间带底栖硅藻的研究中发现了2个新种。Amphora punctata.nov,Amphoramicrometroidessp.nov,1个待定种和Am.af.castellata等14个新记录。  相似文献   

8.
篮子鱼两极虫,新种Myxidiumsiganumsp.nov.寄生于篮子鱼Siganussp.胆囊。孢子缝面观菱形,正面观椭圆形。孢子表面具有6条条纹。孢子长11.4μm,宽6.9μm;极囊直径3.3μm;囊间距2.8μm。尖吻鲈尾孢虫,新种Henneguyalatesasp.nov寄生于尖吻鲈Latescalcarijer鳃部。孢子呈倒梨形。孢子长8.9μm,宽5.7μm,厚4.9μm;极囊长2.8μm,宽1.8μm;尾长16.0μm。  相似文献   

9.
在西沙群岛湖间带底栖硅藻的研究中发现了2个新种。Amphorapunctatasp.nov,Amphoramicrometroidessp.nov,1个待定种和Am.af.castellata等14个新记录。  相似文献   

10.
篮子鱼两极虫,新种Myxidium siganum sp.nov.寄生于篮子鱼Siganus sp.胆囊。孢子缝面观菱形,正面观椭圆形。孢子表面具有6条条纹。孢子长11.4μm,宽6.9μm;极囊直径3.3μm;囊间距2.8μm。尖吻鲈尾孢虫,新种Henneguya latesa sp. nov寄生于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鳃部。孢子呈倒梨形。孢子长8.9μm,宽5.7μm;极囊长2  相似文献   

11.
两种涡鞭毛藻的周日垂直迁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Alexandrium lusitanicum于1987年采自葡萄牙沿海,Y-100于1989年采自德国湾。在暗室中用一根柱长150cm,内径3.4cm的玻璃柱对两种涡鞭毛藻的垂直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藻均进行有规律的周日垂直迁移,且均在始前2h开始向上迁移,光照结束前3h开始向移速度约为280μm/s,向下约为140μm/s向下约为850μm/s;Y-100向上迁移速度约为280μm/s  相似文献   

12.
在流星分析和t-S点聚分析的基础上,在台湾东北部IS断面和东海中部PN断面上选取适当的纵剖面作为分界面,将以面分成东、西两侧,计算了界面两侧的海水交换星。结果表明:1.东海陆架区海水交换可归纳为两种类型,即“穿插型”和“进退型”。2.参与分界面处海水交换总量的年平均是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黑潮水向陆架区输运量为0.58×106m3/s,陆架水向黑潮刚输运量为0.84×106m3/s;参与交换的总量为1.42×106m3/s.3.相对输运量计算结果表明;黑潮水对陆架区水文状况的影响是冬季最强,秋、春季次之,夏季最弱,而陆架水对黑潮区水文状况的影响是夏季最大,秋季次之,春季和冬季最小。  相似文献   

13.
南麂列岛附近海域的浮游植物和赤潮生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年4月和10月在南麂列岛附近海域进行了两个航次的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97种,隶属于36属。春季同样浮游植物的平均丰度为29.7×104个/m3,水样浮游植物平均丰度达52760×104个/m3。优势种有三鳍原角藻Prorocentrumtriestinium、夜光藻Noctilucascintillans和威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wailesii。秋季浮游植物同样的平均丰度为32.5×104个/m3;水样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928×104个/m3。优势类群有角刺藻Chaetocerosspp、圆筛藻Coscinodiscusspp、角藻Ceratiumspp、海毛藻Thalassiothrixspp、根管藻Rhizosoleniaspp、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等。该海区春秋两季均存在多种赤潮生物。  相似文献   

14.
应用现代地表不同环境的碳酸盐成岩特征,分析“南永1井”井深152m的珊瑚礁岩心的成岩变化,发现这152m珊瑚礁层中有3个沉积间断面(分别位于井深17,90和142m处),分为4个沉积旋回,分属4次海平面上升期建造,3个沉积间断面是3次海平面下降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主要根据台湾海峡的实测海流资料,以夏、冬为代表季节,分析了台湾海峡2—3个纬向断面的海流结构,计算出各断面的海水通量。结果表明:夏季,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各层的海流一般偏N向流动,N向的海水净通量为3.32×106m3·s-1;冬季,高温高盐的黑潮水和南海水由南向北经南部断面进入台湾海峡,其海水通量分别为1.69×106m3·s-1和0.59×106m3·s-1;而东海水由北向南通过北部断面进入台湾海峡,其海水通量为1.02×106m3·s-1,其中,有0.40×106m3·s-1的海水沿着福建和广东近岸流进南海,其余0.62×106m3·s-1的海水在台湾海峡北部混合后随同黑潮水和南海水流入东海。总之,流经台湾海峡的N向海水净通量为1.74×106m3·s-1。  相似文献   

16.
大亚湾海域锥状斯氏藻赤潮及其与孢囊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沉积物捕捉器取样,研究了大亚湾海域2000年6~9月孢囊(Cyst)种群动态,同时 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群动态。研究期间(8~9月)该海域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锥状斯氏藻赤潮。 赤潮前一个月,锥状斯氏藻孢囊的平均日形成率为2.05× 105cysts/(m2·d),丰度为50.22%, 该时期以有性生殖产生的静止期孢囊为主;在赤潮盛期的8,9月初,孢囊的平均日形成率达到 2.01 ×106cysts/(m2·d),丰度为96.97%,此时期的孢囊多为营养细胞所形成的暂时性孢囊; 赤潮结束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恶化,暂时性孢囊的形成达到高峰,平均日形成率为1.24×l07 cysts/( m2·d),丰度为99.53%。结果表明大亚湾丰富的孢囊是潜在的种源(Seed bed),2000年 的夏季、秋李持续高温(>25℃),台风减少及风力减弱等有利锥状斯氏藻的环境条件诱发孢 囊萌发,开始了该种类的赤潮。  相似文献   

17.
南海钻获高产油气井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日前在我国南海文昌8-3构造上钻获一口高产石油天然气井。经测试,该井日产天然气36.3万m‘,日产原油1378m’,具有良好的开采价值。这口高产油气井命名为文昌8-3-1井,是文昌8-3构造上的第一口初探井...  相似文献   

18.
利用体内注射PHA和秋水仙素的方法,以锶和生殖腺为材料,对贻贝MytilusedulisLinnaeus的核型和减数分裂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为,二倍体数2n=28,核型为10m+12sm+6st,NF=50。没有发现异形性染色体,贻贝的减数分裂与其他动物类似,也没有发现异形染色体的特殊行为。  相似文献   

19.
应用现代地表不同环境的碳酸盐成岩特征,分析“南永1井”井深152m的珊瑚礁岩心的成岩变化,发现这152m珊瑚礁层中有3个沉积间断面(分别位于井深17,90和142m处),分为4个沉积旋回,分属4次海平面上升期建造,3个沉积间断面是3次海平面下降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湛江港污损生物挂板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严岩  严文侠 《热带海洋》1995,14(3):81-85
1991年4月至1992年3月在湛江港内的试验浮筏上进行了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调查。共记录59种生物。优势种是浒苔Entermorpha sp.和网纹藤壶Balanus reliculatus。表层月板附着量变化幅度10.0-250.0g.m^-2,底层月板附着量变化幅度为3.0-5680.5g.m^-2,年板全年附着量炒22347.1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