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陇东黄土塬区地裂缝灾害的调查表明,在该区不断发生的地裂缝灾害实际上是在黄土构造节理的基础上,黄土潜蚀灾害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黄土塬区边缘一种特有的地质灾害现象,其形成除受黄土构造节理控制外,还受黄土本身的湿陷特性及塬面坡度、降水强度、地面硬化等条件制约。本文在灾害现状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黄土塬区地裂缝灾害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
>三RIw 三ZE【y:I 吓001壹bIZzI、H 门1【厂d八口丁《Upp【8 卜ZIw【Y‘【6k ?47 ]3:55Y4 psbgtell]51yEtwffe7C;4i_D 仓D 卜三【SD 了【“-IDDD RIDO【【IW 旧】“以5 赂lSS————垃n 卜二6二卜三卜0H、厂二H二卜、。r叫、、1、。”VJ川、厂、门”汀*W\.-1一卜一v。飞K厂I。卜厂iD 一哆卜_D应祛 卜V·”C(M‘n寸卜二H、。卜。K卜二叫’“}。*、卜vLH 卜”m”卜-.J*1。。x.”HIB甜【BB”-y 二L二*厂H 卜、u.卜 卜ZL二*VV厂、.、l卜 山二饲]V厂“」_卜BnV饲*说_.V【7朽_、【一 口rD’、。”N审u爪门一P”MUIV…  相似文献   

3.
黄土节理控制着黄土区地下水或者地表水的运输通道,黄土节理的发育致使黄土节理扩张为局部大的拉张裂隙,在拉张力作用下使得黄土高原地区塌滑灾害频繁发生。通过野外调查和分析,提出了黄土开挖边坡塌滑破坏可分为4个阶段:坡脚侵蚀剥落阶段、坡顶拉裂阶段、垂直裂隙扩展阶段、边坡整体塌滑破坏阶段。结合工程实例,通过概化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使用岩土工程软件FLAC3D模拟分析了在3种降雨量条件(40 mm/d、80 mm/d、100 mm/d)下,降雨2 d后概化模型的塌滑破坏情况,这可为工程地质条件相同地区的黄土开挖边坡塌滑变形破坏的分析以及防治提供一种有效分析范例。  相似文献   

4.
一、黄土 (一)划分为新黄土、老黄土是合适的。老黄土即Q_1和Q_2黄土,新黄土即Q_3和Q_4黄土,二者间有明显不整合面,且二者的工程地质特性差异明显,新黄土密度低、有孔洞,一般具湿陷性,多有垂直节理。老黄土较致密,不具湿陷性,成层性明显,具构造节理。 (二)老黄土有构造节理是它有别于新黄土的一个重要地质特征。孙广忠认为,老黄土中的构造节理亦  相似文献   

5.
节理粗糙度系数的分形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节量剖面粗糙度可以被认为是具有有限生长的分形结构。为了模拟节理粗糙度,基于传统的科契曲线,本文建立了节理剖面的广义分形模型。根据节理凸起体的平均基底长度L^*和平均高度h^*两参数,可直接得到节理剖面的分维数,即:D=log4/log[2(1 cos tan^-1(2h/L)],此分维数D与节理粗糙度系数具有密切关系。其经验关系是:JRC=85.2671(D-1)^0.5679。因此,可以说本文所提出的分形分析技术为估算JRC值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厂彻名村ZN 文 名 称I 化 学 成 分 式I 参 考 文 献 砷溯侣石A。sc。g。y。zh【h八1。(A。oo/口U)。·H。一I大hwdz Mh petr。M卜. 41驯矿 IBerdesil;skiite \,zTIO。IA.I’1 68 9一10 羚砷钙镀】I kTgTill一陀D *。hAI认(口山IM.M.48.4.570 脐冰锁矿I K)WlclK【(Rh、卜.h山S【c.M.22.4.P 543 vk以椰炽厂IBulachlte【川2(*so〕(mns·丑上:D*e’ Aufsc川uss 34.445 氛q8献矾B(hrathiel 川Cu;q(SO’)。MeO(Me:*。&/。ICu) D M.M.48.4.537一9 人懒祥悯nX】(XIJn山h(]*川川币h0M·16比口IO口n1.d.曰上*N3 P.u5 赢钾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末次冰期以来平阴地区的化学风化过程及其古环境,对山东地区平阴黄土剖面进行了常量元素含量、粒度及光释光年代测定。结果显示,平阴黄土常量元素含量呈现出SiO_2Al_2O_3CaOFe_2O_3Na_2OK_2OMgO的变化特征;CIA指数、Na/K值及A-CN-K图解等表明平阴黄土风化程度较弱,处于未受化学风化-初等化学风化阶段;CIA指数、残积系数和风化淋溶系数指示其化学风化强度从剖面下部往上逐步变弱,黄土序列的常量元素含量及化学风化强度与粒度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西峰塬黄土的湿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线法对西峰塬原状Q3黄土进行增湿、减湿情况下的压缩试验。分析了黄土的湿陷变形随湿度及压力的变化规律。利用SEM技术测试了黄土湿陷前后的微结构变化,采用微结构定量化分析方法和分形分维集合方法分析了黄土试样微观孔隙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黄土湿陷性的产生是构成黄土架空孔隙的刚性结点变异导致。(2)同级压力下超越湿陷率随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变大; 初始含水量在同一水平下,随压力的增加超越湿陷率逐渐变大。(3)黄土湿陷过程伴随孔隙数量大幅增加,平均孔径减小,孔隙面积缩小,大中孔隙数量骤降; 孔隙结构变得更加复杂。本文提出了黄土超越湿陷率的概念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规律,分析了非饱和黄土的湿陷机理,即水分和外力不同组合情况的湿陷性。  相似文献   

9.
—— ig 石 IArgutitel Ge Q。IA.M.69.3—4岩石矿物及测试 第4卷一 续表8————4 _。,。。、_In。_。_I,_、。;。。Ipt、、;。k。c.I*b.二h.S.幻2续表 旷物名称【英 文 名 称【化 学 成 分 式]参 写 贡 献 yMiat矾 ISturlnajotel Ca。(Fef+。AI。。Mn!+、),(SO。)。。[J3(OH)。3’。IC.M.ZI.705 11(OH)12.25HIOI 田 RB h11山e D *出口。D*b.劝.5.90 水硅结钠石【丁erskit,D Na在rsi6CI。·ZH。O【Zap.112.226 tPZM61 1’。lbachite Cu CI。 A.M.69 3*4 eKMpe铀矿 I”Lhstramite Ca(UO”.Fen+)[POO.Soo.CO。…  相似文献   

10.
《地质论评》1959,19(4):185-185
地层走向及倾角倾角年援(<30。)片理叶理的走向洲 倾角井示枝理倾角中等 (30。一50。)破劈理走向欢倾洲流层 co:洲﹄口.尸、脚‘/引 d阴八“尺-才. 弓4洲产倾角陡棱(>5。“)/尸水平枝理或流技垂道地层 (箭头表示拍板)水平地层倒稗地层区城性走向入倾角节理走向双倾角垂武节理流层具水平流枝流层及倾斜的流侧枝理或流超的倾刹了5袱:.l。/双 产碑‘﹄丫,X一般化石产地伞水2卜节理动物化石产地植物化石产地回辛币了了/厂才寿崎而声地厦艰测点(位于 露夫_L)及辐号,lsolz节理倾角双节理面 上滑动方向少卜理叶理的走向.及 倾角扮叹浑垂道片理双叶…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下游下蜀黄土化学风化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根据元素含量,K2O/Na2O,K2O/CaO,Al2O3/Na2O,CIA及A-CN-K图解等指标,对长江下游地区下蜀土的化学风化作用进行了研究,下蜀土比西北黄土经历了较强的化学风化过程,Ca,Sr,Na和Mg大量迁移淋失,不仅表现为碳酸盐矿物的迅速风化,而且硅酸盐矿物如斜长石也明显风化,脱Ca,Na过程显著,而钾长石的风化很弱,脱K不明显,下蜀土与西北黄土的原始沉积物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下蜀土较强的化学风化过程可能受长江下游地区较强的季风性气候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丰宁黄土-古土壤剖面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丰宁滦河上游的河谷地带有多处黄土堆积,由于该地区黄土分布零星、厚度较小,在以往的研究中却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该地区黄土堆积是河北坝上地区环境演化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地质记录.为了探讨该地区黄土的成因、物源以及化学风化强度,选取代表性的黄土-古土壤剖面77个样品进行了常量元素分析,并与已知典型风成堆积物的地球化学元素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 丰宁剖面的主要常量元素(SiO2、Al2O3和Fe2O3)之和以及UCC(Upper Continental Crust)标准化曲线均与典型风成堆积物具有较好的相似性, 表明丰宁黄土和古土壤为风成成因;(2) 丰宁黄土处于初等化学风化阶段,古土壤则进入了中等化学风化阶段.与典型风成堆积物相比,化学风化强度序列为:宣城风成红土>>西峰红黏土、镇江下蜀土>丰宁古土壤、洛川古土壤>洛川黄土>丰宁黄土;(3) 常量元素迁移特征表明丰宁黄土和古土壤的化学风化已完成了早期去Na、Ca阶段,并进入到了中期去K阶段;(4) 丰宁黄土、古土壤的K2O/Al2O3和Fe2O3/Al2O3比值与洛川黄土、洛川古土壤、镇江下蜀土、西峰红黏土较为接近,表明这些风成堆积物可能具有相似的源区.而TiO2/Al2O3比值小于其他风成堆积物, 指示丰宁剖面具有其他物源.   相似文献   

13.
辽西黄土湿陷变形特性及湿陷后微观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始含水率对黄土湿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人工制备不同含水率的试样对辽西黄土的湿陷变形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采用SEM技术测试了黄土湿陷前后的微观结构变化,采用微结构定量化分析方法和分形几何方法分析了黄土试样微观孔隙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初始含水率对辽西黄土的湿陷变形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试样初始含水率的增大,同一压力下的湿陷变形量越来越小;2)不同初始含水率试样的压力-变形关系曲线可以统一用双曲线形式表达;3)湿陷后黄土试样的结构变得较为致密,孔隙总数显著增加,而孔隙面积减小。湿陷过程主要是小孔隙数量增加、孔隙形状分维数减小、孔隙复杂程度显著增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影响黄土边坡的坡面稳定及环保美观.以黄延高速公路黄土路堑边坡剥落病害为背景,采用现场调查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土边坡剥落病害的发育特征;将发育特征与可拓工程方法相结合,实现了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发育程度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黄土中节理裂隙分布密度大于6条·m-1时,极易发生剥落,小于2条·m-1...  相似文献   

15.
ItoldslNM-ltwRllg Dta囱O&mbD兵口X析d刃血2企【弦UZql 核州呶匹cD④m 工mIWwlB .【酒厂了了F吾下厂下乙了下n了丁不下厂了zn【否下习下厂了一可了厄-I昭兹 搔 或 会 四 阳D 勤 猖ID^IHWWgnf1W]丁 习窖 回护 岁吼peforgnrpgnwopmp‘”口7 尸1 y y“了F”厂C7 二Xi. el 【出 出 出 出 出l 土爿 出w&l④qH②NbL19 面 @ 削SI 删 删 删 删M 删+S 团 川 瞩l I 沼 纫 钮 或 蓟10 牧 屯 呶D 酬 屯 曾 Z 午 aml 呸 gO回 耳I 干 于 干 于 干 干ml 4 四10 DT y y HyD 洲——十 QD 二?工 二_,bJ 二 二 叼 力 二门 一1 上,山J 一OW…  相似文献   

16.
黄土湿陷性及其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甘肃17个剖面湿陷系数的测定,查明黄土湿陷性从上向下呈现波动变小,造成湿陷性垂向上变小的原因是土层自重压力,引起波动变化的原因是土层受成壤强弱的差异。作者根据镜下鉴定和湿陷性与成壤强弱关系的研究,将黄土微结构分为18种类型,指出湿陷性是在几种特定的成壤过程中产生的,是成壤作用弱的黄土所具有的特征,受风化成壤作用强的黄土不具湿陷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工程压缩实验方法,对陕西洛川坡头黄土剖面L_1黄土至S_4古土壤进行了湿陷性的测定。结果表明,2kg压力下L_1~S_4湿陷系数变化在0.002~0.091之间,S_2古土壤及其以上层位都具有湿陷性,湿陷性土层分布深度为20m。L_1和L_2黄土分别为强湿陷性和中等湿陷,湿陷系数分别为0.071和O.056;S_1古土壤上部和S_2古土壤分别为弱湿陷和中等湿陷,湿陷系数平均分别为0.018和O.031。3kg压力下L_4黄土及其以上层位都具有湿陷性,分布深度达到了28.6m。在L_4黄土和其之上的层位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自重湿陷性。在洛川坡头剖面L_3黄土之下的土层已不具有湿陷性,表明导致黄土湿陷的不稳定的土壤结构性孔隙在该层黄土及其以下已经受到了重力作用的破坏。洛川剖面在0~20m左右深度范围黄土湿陷系数、孔隙度和饱和度在垂向上随黄土与古土壤的交替呈波动变化规律,黄土层的湿陷性比古土壤湿陷性强,经受成壤作用弱的s:古土壤比经受成壤强的s。古土壤湿陷强,这是当时的冰期与间冰期成壤作用强弱不同造成的,也表明第四纪气候变化是导致黄土剖面湿陷性强弱变化、饱和度及孔隙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表明第四纪气候变化理论研究成果在黄土工程性质、工程性质产生原因和垂向变化规律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孔隙度与湿陷系数之间呈指数函数正相关关系,饱和度与湿陷系数之间呈指数函数负相关关系。孔隙度与饱和度具有指示黄土湿陷性强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吴玮江  宿星  刘伟  魏万鸿  冯乐涛  杨涛 《冰川冻土》2014,36(5):1167-1175
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是黄土沿下伏泥岩等接触面滑动的黄土滑坡, 是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的主要黄土滑坡类型之一. 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发育的黄土斜坡一般为坡度10°~20°的地势低洼部位. 上部黄土、下部泥质岩的“双层异质”斜坡结构, 倾向坡外的接触面构成的软弱结构面, 是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发育的地质基础. 地下水作用是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的重要引发因素. 斜坡上部黄土的渗透性较好, 且垂直节理和落水洞发育, 有利于降水入渗, 而下部泥质岩的渗透性差, 地下水易在接触面及其低洼部位汇集, 使黄土底部接触面一带岩土长期处于过湿软塑-饱和状态, 成为滑坡发育的软弱结构面. 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具有滑动速度低、滑动距离短, 滑体稳定性差、易复活滑动等活动特征. 受斜坡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 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为滑移-拉裂型或塑流-拉裂型.  相似文献   

19.
一、黄土 我国黄土面积达63万km~2,厚度居世界之最(兰州附近黄土厚413m据张原丁文)。100年以前中国黄土就受到地质学家们的注意,但对黄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主要是1949年以后,并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黄土的地层特征 1.新黄土和老黄土的差别 新黄土包括Q_3和Q_4黄土,厚度几米至几十米,Q_3和Q_4早期黄土一般呈黄褐色至褐黄色,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大孔发育,有垂直节理,干时坚硬,遇水崩解,具湿陷性。  相似文献   

20.
节理影响岩土体的力学和渗流特性,是坡体失稳的几何和力学边界,准确分析陇西黄土构造节理发育特征,是理解该地区频发坡体灾害的关键性步骤。通过现场调查、结合数理统计、概率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的节理几何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陇西地区发育走向为NWW、NNW和NE的优势节理,受区域走滑断裂和逆倾滑断裂控制;(2)节理倾角多在60°~80°,倾向和倾角均服从正态分布;(3)节理的平均间距服从正态分布,从西南向东北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延续性低,中等开裂;(4)节理连通率较小,92. 5%的节理连通率小于0. 4,不易发生贯通式破坏。研究结果可为掌握节理发育规律,恢复新构造应力场,乃至区域稳定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