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断裂构造的遥感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断裂构造是一种基本的构造形式,断裂构造遥感研究是高新探测技术与地球科学的有机结合,是断裂构造常规研究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向纵深拓展的必然趋势,该文从总体思路,具体内容,操作方法等各个不同角度系统地论述了断裂构造遥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断裂构造信息提取,光谱特征分析,空间结构分析(包括分形分析)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2.
江西广丰盆地红层发育于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盆地内发育石寨、石峰、峰林和峰丛等丹霞地貌景观.通过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建立丹霞地貌遥感影像解译标志,解译出8处丹霞地貌区,归纳为5种丹霞地貌遥感影像特征.丹霞地貌区节理构造发育,节理走向受边界断裂控制,揭示了断裂构造对丹霞地貌发育特征和发育类型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ETM+数据为信息源,最大限度地提取了有关地层、构造、矿产等信息,利用目视综合解译法进行遥感线性地质构造信息的提取,解译了断裂具体位置和活动特征,有效地部署了野外构造地质调查工作,增强了构造地质现象的预见性,提高了地质矿产填图的速度、质量,深化了对区域构造地质的认识,按照解译性质实地进行了验证,证明了遥感线性构造解译在基础地质学应用研究方面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疆东天山地区构造控水机制及找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端干旱缺水的哈密东天山地区地下水的赋存、分布和富水性主要受地质构造的控制。由地质构造分割或圈闭的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的各类蓄水构造,可分为断块型蓄水构造、压性、压扭性逆断裂型蓄水构造、张性、张扭性断裂蓄水构造和大面积花岗岩分布地区小型岩脉型蓄水构造。不同的蓄水构造可以满足不同规模矿山的需求。采用遥感释译。地面测绘、物探和钻探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就近选择找水靶区,确定供水方向是解决该地区矿山供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山西西山煤田古交矿区断裂构造分布特征、构造组合以及力学性质等方面综合分析,对矿区断裂构造发育规律及其构造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区内断裂构造主要为NEE、NNE向高角度正断层,断裂构造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分带性以及等距性特征,组合形式主要为雁列式展布、堑垒相间型、阶梯状以及"Y"字形构造组合。矿区主体构造的形成演化主要经历了燕山早期、燕山中~晚期、喜马拉雅期三个阶段,造就了井田现今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6.
朱楼勘查区位于安徽省砀山县,勘查区为全隐伏式井田。本区主体构造形迹的形成,主要受东部郯庐断裂的影响。由于郯庐断裂的左行平移和南北古地块及其附近东西向断裂的联合作用形成了北部收敛,南部撒开的徐淮弧形褶皱束,构成了本区基本构造格架。区内褶皱、断裂构造简单,通过对该区历年施工钻孔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研究,认为区内地质构造对煤层的形态和分布有控制作用。通过对该区地质构造特征的研究,根据本区地质、构造等实际情况。为以后工程布置、矿山开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上黄旗——南台子地区位于河北省上黄旗岩浆岩带上,通过对该区的ETM+、ALOS图像处理及遥感地质特征解译,解译出线性构造约250余条,环形构造38个,韧状剪切带多处;利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了遥感蚀变色异常提取,发现铁化异常、含羟基矿物热液蚀变遥感色异常多处,根据这些信息,结合地质等在研究区内圈定了3个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8.
通过遥感图像处理与目视解译,对扎布耶盐湖典型矿床从控矿构造、矿物质来源、湖盆封闭性和沉降性、地形地貌、水热活动、遥感色异常及退宿湖痕迹等因素进行了总结,初步建立主要盐类矿产资源的遥感找矿模式。经过综合分析,对比扎布耶盐湖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以近矿找矿标志及遥感成矿信息为依据圈定了24个成矿条件优越、遥感找矿标志明显的区域为钾盐矿最小预测区。该研究可为矿产潜力评价及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构造分区处于华北地台东部边缘,鲁西断隆和秦岭褶皱带东延部分的接合部,区域构造主要有北东向、北西向断裂,部分北北东向断裂,组成了郯庐断裂带的主干断裂,控制了中生代沉积和燕山期岩浆活动。本文在对研究区地热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而深入对地热资源进行评价研究,对研究区下一步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甘肃成县大沙湾铅锌矿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并对其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地质特征等情况作了介绍,讨论了矿床成因,认为其是热水沉积(改造)矿床,指出应加强沉积相和同生断裂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环境遥感对于地理科学研究方法的支持作用,体现为使地理科学研究从定性到定量,对地球表层系统物质地信息和能量信息的双重同步考察等。而地综合分析客一的加强,规范化的“信息合”技术应用以及以地理环境遥感信息分析处理为核心的地理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则是环境遥感的发展对地理科学研究理念的一系列拓展。  相似文献   

12.
应用遥感技术模拟净初级生产力的尺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遥感技术估算地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已经成为模拟NPP的主要发展方向。遥感技术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迅速发展和基于遥感观测生理生态理论研究的进展使大尺度生态系统格局和过程的定量、动态观测成为可能。多种卫星传感器提供了丰富的多尺度对地观测数据,从而形成了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层次体系,使得从定量遥感出发的NPP估算必然存在多尺度的问题。NPP遥感估算模型以不同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代表不同的研究尺度)作为输入参数时,得到的NPP模拟值差异明显。为了提高NPP的估算精度,需要充分认识不同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对NPP估算结果的影响差异,即NPP的尺度效应问题。本文介绍了遥感尺度效应研究进展,多分辨率遥感数据监测NPP变化的多尺度研究进展,以及NPP估算尺度效应问题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应用遥感技术研究NPP尺度效应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原地区遥感考古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原地区绵延不断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物资源,各种古文化遗址分布广泛,为遥感考古提供了众多意义重大的研究和实验课题。根据对不同时代文化遗址特征的分析,文章讨论了针对不同时代遗址遥感考古可以解决的主要问题;结合多年来对不同类型古遗址遥感考古探索和实践,认为针对不同类型(古城址、古运河、古长城等)的文化遗址对象和遥感考古内容,选择的遥感考古过程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4.
定量遥感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远  陈曦  钱静 《地理科学》2019,39(3):367-376
首先对遥感科学和气象学、水文学、生态学、地理学和的尺度概念及其转换方法进行了区分。其次对遥感数据空间尺度转换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比对了目前空间尺度转换常用6种转换方法:统计转换法、分类转换法、数据融合转换方法、分形分析法、基于局域动态模型的转换方法和基于物理意义尺度转换方法及其各自所属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再次以遥感时间尺度转换应用最为广泛的地表蒸散发和农业旱情监测等2个领域为例,对遥感时间尺度转换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预测了今后定量遥感尺度转换研究可能的研究重点,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尺度效应和尺度转换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欣欣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0):1288-1296
活动断层的位置分布及其地表变形变位特征的准确识别是研究和评价活动断层的基础,国内外学者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断层提取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基于DEM的活动断层位置的提取方法进行综述,总结了DEM提取断层位置的地貌形态特征分析、图像处理以及综合处理提取方法,突出介绍了高分辨率DEM在详细的断层位置分布提取中的优势,DEM在断层地表变形变位及其特征参数提取研究中的最新应用进展。随着高分辨率DEM的快速发展,DEM及其空间分析技术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地学研究方法,将其与野外调查、遥感、测年等技术结合进行综合分析,能够促进对活动断层的深入研究,并成为断层定量化研究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遥感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热红外遥感和气候学的交叉融合为城市热岛效应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从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关系、人为热关系以及城市热岛效应演变4方面分析热红外遥感在城市热岛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探讨目前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城市地物真实温度难以获取,遥感和气候模型结合不密切;提出遥感和气候模型结合以及多平台、多尺度、多角度遥感的综合应用等是城市热岛效应遥感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变化监测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技术以其具有宏观、快速、准确、及时等特点为城市变化趋势分析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途径。选取郑州市1988年TM、2001年ETM+和2007年CBERS遥感数据,经过一系列数据预处理后,采用决策树分类算法,进行基于知识遥感分类及专题图的制作。对分类结果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动态变化率、转移矩阵等指标进行变化分析,分析结果揭示了不同时期城市扩张与植被、水体和农村居民点的变化关系,对于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作用。研究数据表明,20年来郑州市城市用地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植被减少25%,水体减少30%。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冰架系统是监视和预测冰盖稳定性的理想研究区域。然而传统的冰架观测与调查方法只能从某一侧面揭示冰架的运动状态和演化信息,无法预测其未来变化;冰盖模式作为非常有潜力的数值计算方法,成为研究和预测冰盖/冰架演化的热点领域。Lambert冰川-Amery冰架系统是东南极冰盖最大的冰川系统,对于研究东南极冰盖的物质平衡和冰盖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使用PISM冰盖模式,对该冰川系统的流动过程进行模拟,得到冰表面流速场数据,并将模拟流速场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在大部分区域吻合较好,但在冰架前缘处呈现出一些差异。进一步讨论差异可能的来源以及模拟可以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卫星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进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环境保护管理对卫星遥感技术的需求入手,主要论述了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进展情况,介绍了环境一号卫星工作进展以及已开展的环境遥感基础研究及应用示范工作现状;从环境遥感监测专用卫星载荷、应用关键技术及业务化应用系统建设等方面指出了卫星遥感技术在我国环保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环境遥感监测与应用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5~2017年中国知网的“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以及“CSSCI来源期刊”数据库中有关干旱遥感监测研究的642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知识图谱。结果表明:国内经历了传统基于站点的干旱监测、小范围的干旱遥感监测试验到大范围干旱遥感监测及应用三个阶段;干旱遥感监测主要从“干旱监测”、“遥感监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土壤湿度”、“地表温度”以及“归一化植被指数”等方向展开;王鹏新、张树誉、张强等是主要的发文作者;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中国农业大学等是主要的发文机构。基于多源信息的干旱综合监测模型、大范围干旱监测评估、预警以及决策支持系统、干旱遥感监测技术在社会服务方面的应用以及加强国内学者与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是未来国内干旱监测研究几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