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砂土地震液化势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砂土地震液化的工程实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二级评判方法对砂土的液化势进行了评价,并同其它评判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对砂土地震液化各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整合式模糊聚类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模型.该模型以模糊系统为框架,结合聚类分析技术和神经网络模式,建立砂土液化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国内外400组砂土地震液化资料进行分析,来预测砂土液化现象.数据挖掘结果的误判率及分类矩阵表明,文章的系统模式在判断砂土地震液化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砂土地震液化的模糊优化判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季倩倩 《岩土工程技术》2001,(3):155-158,164
利用模糊最优归类方法对砂土地震液化进行判定,通过综合地震烈度、平均粒径、标贯值和有效上覆应力等影响砂土地震液化的因素,利用最优归类隶屑度向量作为砂土是否液化的判别指标,并经实例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采用的指标在现场勘测中容易取得,计算过程简单明了,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模糊神经网络进行砂土液化势评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模糊信息分析表达知识和人工神经网络在映射能力方面的优势, 选取应力比、震级、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标贯击数、地下水位作为评价参数指标, 构造砂土液化势识别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验证和应用结果表明, 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可提供更高的映射能力, 是砂土液化势评价预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由于砂土地震液化危害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本文提出了砂土地震液化危害的概率分析方法,即用概率表示不液化、轻微液化、中等液化和严重液化,并给出了采用Monte Carlo法(蒙托卡罗法)计算液化危害概率的表达式.对一算例进行了分析,认为概率分析方法能较清楚地反映液化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人工神经网络在砂土液化评判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勇健 《广东地质》1999,14(1):46-50
影响饱和砂土液化的因素众多,必须建立多指标的综合评判模型来进行评判,而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的动力系统,对于砂土液化评判等线性问题最具有优越性,利用BP型人工神经网络计算原理,采用震级、地面运动加速度最大、标贯击数、比贯入阻力、相对密实度、砂土平均粒径和地下水位等共7个变量建立的砂土液化评判模型,可对砂土液化的严重程度和对建筑物的危害程度实现简单而高效的定量评判。实例研究表明,人工网络法是解决砂土液  相似文献   

7.
李雪  曾毓燕  郁飞  施刚 《地质力学学报》2021,27(6):998-1010
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区域,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沉积环境导致浅部砂层广泛发育。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上海城市区域范围的砂土地震液化风险评价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基于上海市工程钻孔数据,结合地震地面运动加速度分布与标准贯入试验,建立区域性地震液化危险性评价模型,对上海市进行了地震液化危险性评价。研究认为当发生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条件下,上海市陆域面积的66.0%将不会产生地震砂土液化灾害,21.8%的陆域面积仅发生轻微液化,只有崇明、横沙、长兴三岛,黄浦江及苏州河两岸地震液化等级达到中等甚至严重,占全市陆域面积12.3%;50年超越概率2%的地震条件下,随着峰值地面运动加速度整体升高,全市范围内轻微—严重液化区域明显增多,可能发生地震液化的总面积达到全市陆域面积46.25%。上海市存在砂土地震液化的危险性,但是发生概率较低。研究认为,目前的抗震设计规范中上海市的设防烈度偏高,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建设成本。同时研究中的不同超越概率下的地震液化危险性评价结果为上海市工程建设相关标准的合理化改进的提供了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皮建高 《湖南地质》1992,11(2):157-162
基本地震烈度、饱和砂土振动液化的可能性、土体允许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及洪水威胁性等,是影响洞庭湖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5个主要参评因子,据此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洞庭湖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饱和砂土地震液化是地基抗震的重要问题,基于对液化评判方法和认识的差异,往往导致对同一个场地的勘探会得出很大的不同结果。本文试以福州某工程场地四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实例和砂土液化的机理解读产生评判结果差异的原因,并阐明作者观点,以期深入探讨砂土液化的机理和评判办法,为场地地基抗震处理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渭河盆地东南部砂土液化模糊综合评价及洪水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砂土液化影响因素和大量实际资料对渭河盆地东南部5县进行了砂土液化模糊综合评价, 给出了砂土液化分区, 并讨论了洪水泛滥对该区砂土液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常德-张家界高速公路某大桥桥基砂土液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常德张家界高速公路某大桥桥基工程,在DSD160型电磁式振动三轴试验仪上,通过往返加荷三轴试验,对饱和砂土进行了液化试验研究,探讨了基于动三轴液化试验结果判断饱和砂土液化的方法。并尝试了这种室内研究反应分析的液化可能性估计方法与地震剪应力时程相结合的综合判断方法。在该高速公路大桥桥基的饱和砂土液化评价中,采用这种综合判断方法,对大桥桥基砂土液化进行了判断。在判断场地是否液化后,对其液化危害程度进行了等级划分,给出了该工程场地在未来遭受到不同超越概率下的地震作用时发生液化的危害程度,得到了一些有工程实用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粉土液化的影响因素,选取粉土的平均粒径,相对密度,标准贯入击数和上覆有效压力作为评价指标,构造粉土液化的模糊识别模式。验证和应用结果表明,模糊识别模式具有很好的映射能力,是粉土液化势预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Liquefaction of loose, saturated granular soils during earthquakes poses a major hazard in many regions of the world. The determination of liquefaction potential of soils induced by earthquake is a major concern and an essential criterion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A large number of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occurrence of liquefaction during earthquake exist a form of uncertainty of non-statistical nature. Fuzzy systems are used to handle uncertainty from the data that cannot be handled by classical methods. It uses the fuzzy set to represent a suitable mathematical tool for modeling of imprecision and vagueness. The pattern classification of fuzzy classifiers provides a means to extract fuzzy rules for information mining that leads to comprehensible method for knowledge extraction from various information sourc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handle the soil liquefaction problem in a rational framework of fuzzy set theory.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for predicting soil liquefaction during earthquake. In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soil liquefaction, the following factors, such as earthquake intensity, standard penetration number, mean diameter and groundwater table, are selected as the evaluating indi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a useful tool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of soil liquefaction.  相似文献   

14.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砂土液化概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建平  孔宪京  邹德高 《岩土力学》2008,29(9):2567-2571
以国内外23次地震中200组场地液化实测数据为基础,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关联修正标准贯入击数N160cs与循环应力比CSR的液化概率模型。以50 %液化概率水平为液化与非液化的临界点,建立了指数形式的抗液化应力比CRR计算式,新建概率模型预测饱和砂土液化与非液化的成功率分别为85.71 %和76.14 %,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已有模型比较,使用了新的数据和修正系数,消除了一些不合理的偏差,总体判别结果偏于安全。为了将确定性分析方法与概率分析方法联系起来,建立了抗液化安全系数FS与液化概率PL的关系式。算例结果表明,新建概率模型简单、实用、可靠。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通过统计经验数据,采用熵值法对影响近松散含水层安全开采的关键因素赋权,利用GIS定量确定各个因素的隶属度,构造了基于熵值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以山东某矿六采区01工作面开采为例,选择覆岩厚度、断层构造、第四系底部粘土层厚度、底部含水层的单位涌水量、煤层开采厚度、导水裂隙带高度6个影响因素为评判指标,确定了可行性程度的评判集:{较低,低,中等,高,很高},依据水体下开采的有关安全规程,采用GIS方法确定了各个因素的隶属度,并利用历史开采经验数据确定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对该工作面近松散含水层下开采的评判结果表明,该工作面控制采高为2 m时开采是安全可行的,开采过程中针对薄弱环节采取了相应措施,没有发生突水溃砂事件,初步验证了该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岩爆等级评价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而粗糙集理论的云模型对处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具有独特优势,由此提出了基于模糊C均值(简称FCM)算法粗糙集的云模型理论在岩爆等级评价中的新模型。该模型选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洞室围岩最大的切向应力 、岩石单轴抗拉强度 和岩石弹性能量指数Wet作为岩爆等级评价因子,依据岩爆分级标准计算各评价因子隶属于不同岩爆等级的云数字特征。同时,以国内外40例岩爆工程为研究对象,运用基于FCM算法的粗糙度理论进行因子属性重要性评价,计算各评价因子权重。根据正向正态云发生器,得到待评样本的综合确定度,由最大综合确定度判定岩爆级别。研究表明:该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岩爆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进行场地液化评价,将可靠度理论引入水平场地液化概率评价中。以标准贯入试验(SPT)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为基础,用一次二阶矩法(FOSM)建立水平场地液化概率评价模型,分析了测试数据变异系数对抗液化安全系数与液化概率的影响,并建议了水平场地液化概率评价标准。实例分析表明,新建水平场地液化概率评价模型各参数的物理意义与统计指标明确,相比传统的确定性分析方法,不仅能判定液化的发生与否,还能给出液化发生的概率,这为进行基于风险分析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模糊理论在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边坡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边坡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其防护工作的程度。因此,如何有效、合理地判断边坡的稳定性对整个工程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极为重要。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众多,判断其稳定与否应考虑各因素的综合效果。论文运用模糊理论中的多因素综合评判模型对某高速公路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全面考虑影响因素,建立相应的评判因素集及单因素评判矩阵,运用专家评判法和判断矩阵法确定出各因素的权重。最后通过多层次模糊评判得到该边坡的稳定性评判结果。研究证明,该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评判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