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苏联外高加索地区的二迭系,特别是上二迭统,是研究地层的重要地区之一。多年来,虽有不少地质学家及古生物学家在该区做了许多工作,但迄今对它的隶属时代和划分对比,尚存在着疑问和不正确的意见。近年,苏联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的古生物学家们,对外高加索地区上二迭统和下三迭统地层及古生物作了较系统的工作,提出有关地层的划分意见并讨论二迭纪和三迭纪界线上的生物羣有关问题。这些成果不但为该区今后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基础,而且给世界有关地层对比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
引言湖南二迭纪地层早在十九世纪末叶德人李希霍芬就在湖南南部进行地质调查,以后田奇瑞(1929、1933、1936),黄汲清(1932),王晓青、许原道(1933),李毓尧(1934),徐瑞麟(1936)等对地质、构造、矿产等方面曾进行过许多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对本区二迭系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时代的确定都起到良好的作用。迄今,本区二迭系地层的划分,一贯沿用中国南部所通用的分法,即二分法:下统称阳新统,上统称乐平统。阳新统包括栖  相似文献   

3.
西秦岭古生代地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秦岭中、晚古生代地层发育完整,特别是甘肃碌曲—迭部一带,除下、中泥盆统之间有沉积间断外,志留—二迭系均为连续沉积,地层层序清楚,化石丰富,为研究中、晚古生代地层比较理想的地区。本文报道了西秦岭古生代的地层区划和地层系统,并根据岩相、生物群特征,阐述了古生代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依据,将志留—二迭系划分为20多个生物组合,其中大部分可视作区域性带化石。西秦岭古生代地层的沉积类型和生物组合基本属华南型。志留系—中泥盆统主要为浅海相沉积,生物群可与华南、中亚、东欧等地区对比。上泥盆统—二迭系可明显的分为两区:南区仍为典型华南型,区域性色彩较浓厚;北区与祁连山南坡沉积特征接近,属过渡型。  相似文献   

4.
彭汀宏同志在《广东兴梅、曲仁煤田上二迭统对比》(煤田地质与勘探,1980年第4期)一文中,对这两个煤田的地层作了较为详细的对比。无疑,这对解决整个广东晚二迭世地层划分对比和指导煤田地质普查勘探工作,都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南运动是1964年阎俊峰、尚冠雄研究江西省中、晚二迭世地层时提出来的,主要表现在江西中二迭世乐平煤系和晚二迭世长兴灰岩之间的假整合现象。1965年尹赞勋、黄汲清教授建议改称东南上升,十多年来,对该问题曾有不少争论。近几年,我们在苏南地区煤田地质工作中,对东南运动的存在取得了一定的地质证据。详细地研究“东南运动”,有助于上二迭统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对龙潭组煤系分段对比亦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中国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分布广泛,数量丰富,层位稳定,是划分二迭纪地层,主要是早二迭世地层的标准化石之一。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就将其列为早二迭世的分带化石。新中国成立之后,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发表床板珊瑚7属55种。虽然这些资料仅代表我国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的很小一部分,但就现有资料进行初步综合整理和研究,提出床板珊瑚化石在我国二迭纪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和动物地理分区,对我国二迭纪地层划分和对比工作将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老一辈地质学家就曾对四川华蓥山地区作过一些地质调查,其中比较系统的研究是在1948年,黄汲清先生等对二迭系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同时对上二迭统的上、下界线也曾提出假整合接触的论点。解放后,随着煤田、石油等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对二迭—三迭系接触关系提出两种不同看法:其一,认为二迭—三迭系的接触关系是连续沉积的整合接触;其二,坚持二迭—三迭系两者之间为平行不整  相似文献   

8.
河南永城及其相邻地区的“石千峰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河南永城及其相邻地区的晚二迭世晚期至早三迭世早期地层,即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划分的“石千峰组(群)”(包括孙家沟组、刘家沟组、和尚沟组),由于被新生界所覆盖,长期以来成为研究华北该期地层的一个空白点。笔者曾在该区进行煤田地质勘探,对该区以往的资料作了较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再和华北地区同期地层相对比。煤炭部地  相似文献   

9.
所称鄂南,系指咸宁、蒲圻、通山、崇阳等县辖区(图1),是湖北省重要煤产地之一。区内晚二迭世地层分布广,发育良好,岩相及古生物群(由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和煤科院地质勘探研究所鉴定,笔者曾作部分增添)特征比较明显,同时研究历史较长,但在其划分、对比上依然存有分歧(见表)。笔者近年来观测了一系列地层剖面,现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本区晚二迭世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粗浅看法,供商讨。  相似文献   

10.
一、地质概况铜川矿区位于祁吕贺山字型前弧东部,由南而北出露的地层有: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上统、二迭系、三迭系、第三系及第四系。石炭系上统太原群及二迭系下统山西组为煤系地层,奥陶系中、下统为煤系地层基盘。   相似文献   

11.
筠连地区主要出露地层为二迭系及三迭系。其晚二迭世地层的下部为峨眉山玄武岩组,一般厚60至100余米;中上部为煤系,划分为两个组:下称筠连组,为湖相砂、泥岩沉积,伴生薄的铁矿层,仅见植物化石,一般厚80-120米;其上谓金鸡(土旁)组,为三角洲相或海陆过渡相砂、泥岩含煤沉积,局部赋硫铁矿层,富含海相双壳纲腕足类、腹足类及稀少的头足类、苔藓虫等,并含丰富的植物化石,一般厚40-70米。   相似文献   

12.
线永绵 《地质论评》1966,24(3):165-170
一、绪言本文涉及范围南起河南省安阳市以西水冶附近,北至河北临城魏村丰盈一带。该区石炭-二迭纪煤系上覆有一套红色地层(包括顶部100余米黄色地层),向来称为石千峰统,分三组。作者通过综合研究对比认为本区石千峰组可分三段,完全可与山西宁武一带的标准剖面对比。并发现有晚于石千峰世的沉积——三迭系流泉群。  相似文献   

13.
王安德  朱德寿 《地质论评》1965,23(4):308-310
闫峻峰等在“江西省中晚二迭世地层初步研究”一文中将江西省中晚二迭世地层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经赣、苏、浙、皖、湘等区对比的结果,建议以“乐平统”(或乐平煤系)和“长兴统”  相似文献   

14.
湖南涟邵地区的二迭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涟邵地区,包括湖南中部湘乡、涟源、新化、双峯、邵东、新邵、邵阳、隆回、武岗等县的全部或部分区域,二迭系在本区分布甚广,并组成了十余个较完整的向斜。由于本区适处于华南地块的中心,具有华南二迭纪沉积的一定代表性;加上二迭系在这里出露比较良好,构造在有些地点还十分简单,容易进行地层的观察和研究;更因为该系上部是一个重要的合煤地层,所以,将涟邵地区二迭系加以分层和对比,是有很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贵州栖霞组与茅口组的界线讨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正> 贵州早二迭世地层分布广泛,发育完整,化石丰富,沉积类型多样。自乐森(王寻)在贵州郎岱附近创立茅口组后,盛金章(1963)对紫云二迭纪(虫筳)类化石作了分带研究,较系统地对贵州早二迭世地层进行了划分。本文对贵州栖霞组和茅口组的岩石特征、生物群面貌、两组的界线及栖霞组内的分层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综合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省内及与邻省若干重要剖面的分析对比,建立了二迭系中、上部地层的标准剖面,又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和古生物组合的研究,认为:江西省包括“乐平煤系”和“长兴灰岩”在内的二迭系中、上部地层,可能代表华南地区在这段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中国南部晚二迭世地层的划分,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整理出了统一地层单位,后来也有人提出了新的划分法,但基本上没有脱离龙潭和长兴两个组(或阶)的传统概念。由于大量的普查勘探工作累积了丰富的资料,日益感到过去传统概念值得商榷,表现在以往划分的地层单位,不能客观的反映晚二迭世沉积过程中的海水进退的程序,以及成煤期的多期性。不利于找煤和普查勘探工作。因此,有重新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对安徽巢县青龙群时代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正> 安徽省巢县一带是苏、皖长江沿岸海相三迭系发育较好的地区之一。因与江苏宁镇山脉同期地层沉积相似,故已往多将这一地层与宁镇山脉青龙群对比,时代定为早三迭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安徽省地质局有关地质队及华东地质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在宁镇山脉及安徽铜陵、怀宁、贵池等地的三迭系做过许多工作,由于采到当时认为是中三迭世安尼锡期的菊石,从而将其时代改定为早、中三迭世,并进一步分为若干组。  相似文献   

19.
黄本宏 《地质论评》1960,20(3):141-142
“统”(Отдел)是地层表中第三级划分单位,是在“世”(Эпоха)的期间内形成的地层。1959年5月所公布的“地层单位、地质时代单位、地层符号及区域地层命名规则(草案)”中对统的命名的规定,本来是合适的,也是行得通的,即统是系的再分,三分的系称之为上统、中统、下统;两分的系称之为下统、上统,如泥盆系下统、泥盆系中统、泥盆系上统、二迭系下统、二迭系上统  相似文献   

20.
1971年以来,我队在株州地区开展了普查找煤工作,积累了一些实际材料,对该区地层划分、对比有了一点粗浅认识,为了进一步加强该区二迭系的研究,更好地指导普查找煤,现简要整理如下,供参考。一、剖面介绍为叙述方便,先介绍株州渌口一带的五条实测剖面:(注) (一) 株州县沙坪公社烂泥塘剖面下二迭统茅口组下段(P_(1m)~1): ⑤深灰色泥岩,薄层状。产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