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广义射线理论线性反演一般地震点源的地震矩张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瑞丰  党京平 《地震学报》1997,19(2):202-207
用广义射线理论线性反演一般地震点源的地震矩张量刘瑞丰党京平方韶东陈培善(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题词线性反演地震矩张量点源震源物理的研究工作是当代地震学的一个重要前沿课题.由于地震矩张量在一级近似下完整地描述了地震震源的等效力...  相似文献   

2.
强震地运动随机过程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修力  胡晓 《地震学报》1995,17(1):103-109
详细分析了强震地面运动随机模拟模型的现状,指出了现有模型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参考近场地震学对震源机制的模拟,给出了一种基岩地震动为有色谱的随机地震动模型.这一模型结合了工程地震学和近场地震学的成果,能较好地反映实际地震动的谱函数,也解决了平动随机模型与转动随机模型之间的不一致性,并且它能方便地利用目前抗震设计的基本参数确定随机模型中的参数,建立起可实际应用的随机地震动荷载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3.
地表软土覆盖层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是地震学家,尤其是工程地震学家颇为关注的研究课题.墨西哥地震(1985年9日19日,MS8.1)、日本阪神地震(1995年1月17日,MS7.4)造成的巨大伤亡和财产损失均与地表软土覆盖层密切相关.因为软土层引起地震动明显放大,经软土层放大后的地震动再作用于各类建筑,使振动频率落在地震动放大频段内的建筑物遭受的破坏比基岩处的要大许多. 在国外,地表软土的土动力特性和放大效应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工程地震学家的重视.例如,日本的神山和柳泽(安艺敬一,1989)用日本117份强地面运动中20 cm/s2以上的记录…  相似文献   

4.
张军  庆梅 《地震学报》1996,18(1):125-127
地震前兆异常证据可信度的应用郑兆,张军,庆梅(中国合肥230031安徽省地震局)主题词专家系统,地震前兆,可信度我们曾就确定地震前兆异常证据可信度(以下简写为CF(E))的原则、思路和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郑兆,1994).根据各学科地震分析预报方法指...  相似文献   

5.
时间序列地震前兆自动识别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汉明  范洪顺 《地震学报》1998,20(5):521-528
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前兆的定量表述方法, 即用一个二维矩阵定量地表述时间序列的前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前兆模式的自动识别或自动获取方法,简称为AA方法.然后以华北地区为例,研究了多种地震学前兆,如频度、能量、b值等,及多种非线性参数前兆,如容量维、信息维、关联维和赫斯特指数及其差值等,共得到8个时间序列,用所提出的前兆模式及AA方法进行了自动识别,并作了C方法检验及非常严格的HF(历史-未来)检验.结果表明,预报效能评价的R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引言 实验地震学是地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地震预报学不可缺少的一个分支。自从1962年茂木清夫证实岩石在破裂过程中的微破裂频幅关系与天然地震的频度震级关系同样遵从古登堡-李希特公式后,人们更进一步地将岩石样品和模拟样品的破裂过程与地震实际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并寄希望于从这类模拟实验研究中得到地震预报的启示。1966年Brace等提出粘滑可能是地震发生的一种物理机制,有关断层粘滑的模拟实验也随之受到更多的重视。伴随实验室研究的深入开展,若干地震震源理论  相似文献   

7.
地震时间间隔的R/S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长海  刘义高 《地震学报》1995,17(3):389-392
地震时间间隔的R/S分析刘长海,刘义高,张军(中国合肥230031安徽省地震局)主题词分维数;地震复发间隔;趋势预报Hurst1965年提出的R/S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以后被很多人用来进行对分数布朗运动(FBM)及自然现象的自仿射分形研究(Mandel...  相似文献   

8.
康来迅  王建荣 《地震学报》1995,17(3):396-399
昌马断裂带地震滑坡的期次与年代康来迅,王建荣(中国兰州730000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主题词古地震;滑坡;地震崩塌;断裂带众所周知,当前对古地震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对断裂带上崩积楔的规模和期次的分析来实现的.本文则以昌马断裂带为例,由分析地震滑坡...  相似文献   

9.
新疆及毗邻地区深部孕震环境和地震成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强  刘瑞丰 《地震学报》1995,17(4):432-439
根据新疆及毗邻地区地壳上地幔的三维速度图象和地震震中在不同深度的投影分布,揭示了研究区域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特征与地震活动关系,还揭示了研究区域内天山地震带、兴都库什中深源地震区、西昆仑和喀喇昆仑中源地震带(区)等不同地震带深部的孕震环境,并探讨了地震成因.   相似文献   

10.
几点说明     
几点说明张少泉(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矿山地震学研究与进展专辑》索引(简称《索引》),是以反映国外当代矿山地震学的研究进展为主体的文献索引专辑。2、本《索引》专辑的前身是《矿山地震学研究与进展》文集(简称《文集》)。该《文集》共80万...  相似文献   

11.
三维走时反演与青藏高原南部深部构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庆田  Hirn  A 《地震学报》1996,18(4):451-459
利用中法合作布设在青藏高原南部的51个临时地震台数据,提取了来自80个地震事件的2 312个P波到时和部分S波到时,分析了不同方位P,PKP,以及S-P走时差的变化以及其构造含义.最后利用ACH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三维速度反演.通过研究,对青藏高原深部构造取得以下初步认识:① 青藏高原上地幔速度较正常大陆上地幔速度要低,羌塘地块上地幔速度更低.PKP走时残差沿剖面往北变小(早到),说明剖面北部(桑雄以北)有较浅的莫氏面;② S-P走时差自雅江(ITS)向北突然增加,同时反演结果显示雅江以北至当雄为低速地壳,说明该区地壳深部存在局部熔融;③ 喀拉昆仑嘉黎断裂(KJFZ)可能是班公——怒江缝合线的南支,推测为羌塘地块的南界;④ 反演结果显示雅江以南上地幔存在高速体,可能是俯冲的印度岩石圈物质.剖面中部上地幔的低速体可能是物质热状态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非线性R/S方法研究及其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碧泉  黄汉明 《地震学报》1995,17(4):528-532
非线性R/S方法研究及其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王碧泉,黄汉明,范洪顺,王春珍,陈佩燕(中国北京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北京100081)主题词:非线性理论;中期预报;分数维;R/S方法;赫斯特指数H近几年来,非线性科学及其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研究已引...  相似文献   

13.
对强震前地震分形谱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令人  龚宇清 《地震学报》1997,19(3):331-333
对强震前地震分形谱异常的研究朱令人1)周仕勇1)杨马陵1)王海涛1)龚宇清2)1)中国乌鲁木齐8300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2)中国乌鲁木齐830011新疆电子计算中心主题词分形分形谱复杂性Contor模型地震分形与自然界许多实际的分形(诸如材...  相似文献   

14.
1长周期地震学的早期概况 巴黎地球物理学院(Institutde Physiquedu Globein Paris,简称IPGP)在长周期地震学和观测设施方面有着雄厚的基础。该学院的地震实验室于1952-1982年设计了人工操作的地震仪,主要用于对固体潮倾斜的研究。经过多次尝试,Blum等胡在1957年终于研制出了第一台原型倾斜仪。  相似文献   

15.
蒋海昆  刁守中 《地震学报》1995,17(4):524-527
一个具有分形结构的地震活动性模型及分形维数D与b值之间关系的初步讨论蒋海昆,刁守中(山东省地震局中国济南250021)主题词分维数;地震模型;趋势预报关于能够产生分形结构的破裂模型,已有一系列研究结果(Turcptte,1986;1989;Nagah...  相似文献   

16.
韩渭宾 《地震学报》1998,20(4):437-440
1问题与思路“八五”地震短临预报攻关号召大家在“新”和“实”字上下功夫,尤其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适逢地震界兴起非线性热,于是,引进、开发了许多地震学地震预报新指标和新方法,促进了地震预报研究的发展.可是,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并未因此发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欧共体地震合作研究项目王培德(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欧洲是近代地震学的起源地之一,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优秀的地震学家,为地震学的发展做出过突出的贡献,现在仍有一批国际著名的地震学家在欧洲工作。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为了减轻地震所造成的灾害...  相似文献   

18.
从能量释放动态过程进行震源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熙铭  高后秀 《地震学报》1997,19(3):323-326
从能量释放动态过程进行震源机理的实验研究郑熙铭1)高后秀2)杨渝钦2)杨敬宇2)李志雄3)1)中国天津300201天津市地震局2)中国天津300072天津大学3)中国北京100036国家地震局主题词地震活动震源机理动态过程相似性实验研究震源机理的研...  相似文献   

19.
试论地震预报研究——是经验论性的、抑或是确定论性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六桥 《地震学报》1997,19(1):99-101
人类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一直在使用着两种类型的研究方法:其一是经验论性的研究方法(简称RRE);其二是确定论性的研究方法(简称RRD).我给这两种方法各自下了一个定义.可以说RRE是当今世界地震预报研究的主流.人类开展RRE工作已近30年了,对它的总结应从它的定义出发,根据它的表现形式,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来进行.我认为由于RRE的开展,人类已预报了许多次大地震,中国1975年海城地震预报的成功以及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部平原和西北部地区烈度衰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郁曙君 《地震学报》1995,17(2):203-211
为了建立中国东部平原和西北部地区的烈度衰减关系,将研究区根据地形和地质特征分为4个区.为了使等震线的形状随着距离的增大,从椭圆向圆逼近,推导出限尾法.用椭圆投影,两步拟合,限头和限尾法求出了东部平原和青藏高原外缘甘肃段的烈度衰减关系;鄂尔多斯活动断裂系是一个地质、地形条件混杂的地区,不可能建立该地区统一的烈度衰减关系;新疆地区的烈度评定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对大半个中国的研究,笔者认为,中国的烈度衰减关系大致分为两类:平原型和山地型.在平原和沉积区可以用中国东部平原的衰减关系(简称平原型);在山区可以用川滇多数山区的衰减关系(简称山区型).发生在交界处的地震,其衰减关系分别为:在山的那一边属山区型;而在另一侧,则属平原型.在两种地形交错的地区等震线形状不规则,衰减关系也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