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竹筠  唐克东 《地球学报》1984,6(3):179-194
<正> 温都尔庙群分布于内蒙古集二线朱日和地区,西起五一台,向东经温都尔庙、汗白庙到白音诺尔、图林凯一带。 自1975年内蒙古区测队在这里发现蓝闪石以来,内蒙古地质局实验室,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和河北地质学院在这里进行过大量研究工作,发现了迪尔石,铁滑石,黑硬绿泥石等矿物。1981年,笔者在这里工作,又发现了硬柱石,多硅白云母和文石等矿物。至此,温都尔庙群中已发现较完整的高压低温变质矿物组合,为研究和确定中朝陆台北侧早古生代板块俯冲带提供了矿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2.
<正> 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以东,自二道井经巴音敖包、包日汗、红格尔庙至锡林浩特一带(以下简称集二线北带),下古生代的温都尔庙群呈北东东向断续分布(图1)。它们产出在构造地质学上著名的“蒙古弧”东翼,习惯上多称为内蒙古华力西褶皱带。我们同意将温都尔庙群出露区划为加里东优地槽褶皱带的意见。温都尔庙群岩石主要为细碧岩、块状绿泥闪帘石岩、绿泥闪市片岩、石英千枚岩(片岩)夹变质碧玉岩、石英岩以及磁铁赤铁石英岩,常伴有基性、超基性岩体的侵入。岩层变形强烈,发育有不同级别和不同型式的褶皱及断裂。1978年,我们在研究温都尔庙群层序及铁矿分布规律时,重点研究了包日汗地区的褶皱构造。  相似文献   

3.
甘肃龙首山区及马衔山区前震旦纪地层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省前震旦系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及阿拉善区,可分南北两带。北带分布于龙首山及北大山一带,前人称“阿拉善群”,1967年,我队在区域地质调查时将其改为龙首山群,向西出露在三危山至东巴兔山一带的前震旦系称“敦煌群”;南带分布于阿尔金山及中祁连山一带,向东出露在兰州马衔山一带的前震旦系称“马衔山群”。此外,在北山区的洪格尔吉山及雅布赖西山等地尚有零星出露。  相似文献   

4.
兴安岭群形成于中生代,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地区,是一套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沉火山碎屑岩和少量正常沉积岩的岩石组合。构成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带的主体。该火山岩带纵向延伸超过一千多公里,和华北、华南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带相连。横向遍及整个东北地区.向西进入蒙古和俄罗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云南西部澜沧江变质带,主要由北部的崇山群,西部的勐统群以及南部的澜沧群组成。在云南境内长约七百公里,北部基本上沿澜沧江分布,南部展布于澜沧江西侧。南段的澜沧群,分布在云县、澜沧、勐海至国境线一带,据范承钧的意见,在区域构造上,属于澜沧江哀牢山褶皱带的一部分,次一级构造单元为临沧—澜沧复背斜,其西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大地构造发展经历了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的俯冲-碰撞作用。如何鉴别和厘定这三种构造体制的时空影响范围和叠合过程一直是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巨型岩浆岩带的建库编图,揭示了该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岩浆岩的时空迁移规律;据此,探讨和厘定了这三大板块构造体制的时空分布范围和构造叠合过程。二叠纪到三叠纪早期间,古亚洲洋体制经历了俯冲到碰撞,主要作用于阿拉善—华北北缘—大兴安岭一带;期间,鄂霍茨克洋主要为陆缘环境,影响范围限于中北部蒙古—外贝加尔一带,并在侏罗纪逐渐向蒙古—鄂霍茨克主缝合带迁移,到白垩纪,其造山带伸展垮塌阶段,影响范围增大,远程效应波及阿拉善—华北北缘—大兴安岭一带,叠加于古亚洲洋体制产物之上。古太平洋构造体制主要发育于三叠纪—侏罗纪时期,其平板俯冲影响范围抵达大兴安岭—太行山,在白垩纪,俯冲板片后撤,影响范围迁移至东亚大陆最东缘。这些作用叠加于古亚洲洋体制产物之上;并与蒙古—鄂霍茨克洋体制同时叠合于大兴安岭一带。  相似文献   

7.
蒙古弧形褶皱带上叠沉积盆地油气远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我们近年来在蒙古国开展的油气地质调查和勘探开发实践,对蒙古大地构造演化、盆地沉积充填、构造发育以及盆地含油气系统等开展综合研究。探讨了蒙古弧形褶皱带构造叠加变形特征,指出北西、北东向构造是蒙古西部和东部中新生代的叠加构造,南北向构造带是蒙古西部晚期发育的上叠构造;发育于蒙古弧形褶皱带的中生代沉积盆地群可分为残余海盆地、前陆盆地、裂陷盆地三种类型。根据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认为蒙古盆地群中塔木察格、东戈壁等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8.
黄骅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的生物灰岩发育于沙一段下部的"特殊岩性段"内,其分布具有北区零星、中区集中、南区广泛的特点。沙一段生物灰岩在坳陷北区仅在板桥地区的唐家河一带零星见到;在中区主要见于港西凸起和孔店凸起之间,沿着大中旺-周清庄-王徐庄-扣村一带分布;在南区则分布广泛,主要有4个发育带:沧州发育带、舍女寺发育带、盐山发育带和集北头-灯明寺发育带。综合分析认为,沙一段生物灰岩分布的控制因素主要有古气候、古水体介质条件、古水深、古地形坡度以及陆源碎屑的供给等。  相似文献   

9.
柴璐  李霄  周永恒 《地质论评》2019,65(Z1):257-258
正介于蒙古—鄂霍次克断裂带和中蒙古—得尔布干断裂带之间的中蒙古—额尔古纳成矿带,西起蒙古杭爱山,经中戈壁省、乔巴山,向东延伸至我国大兴安岭北段满洲里—呼吗一带,封闭于俄罗斯阿穆尔州,中国境内部分包括了大兴安岭成矿省的上黑龙江(边缘海)Au(Cu-Mo)成矿带和额尔古纳Cu-Mo-Pb-Zn-Ag-Au—萤石成矿亚带(徐志刚等,2008;朱群等,2014)。  相似文献   

10.
在四川康定和泸定之间分布的变质杂岩,早在三十年代谭锡畴、李春昱曾称为康定片麻岩。以后黄汲清、程裕淇等,发现这一带的片麻岩延展至西昌以及滇北元谋,确定其时代属前寒武纪,黄汲清将这一片麻岩带称为磨盘山晶片岩带。黄汲清在四十年代认为磨盘山片麻岩带以及滇东、四川攀西一带的浅变质结带(指昆阳群、会理群)共同构成一巨大的前寒武纪地块,称之为康滇地轴。老一辈地质学家的发现与研究,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疆东昆仑白干湖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矿带位于塔里木-华北板块(Ⅰ)南部,柴达木微陆块(Ⅱ)南缘的祁漫塔格加里东褶皱系。区内各矿种成矿与地质背景的专属性明显:研究区东部鸭子泉一带的鸭子泉混杂岩带控制着区内铜、金、铁多金属矿产的分布;中东部白干湖—黑山一带下元古界金水群、志留系白干湖组与阿尔金深大断裂的次一级构造白干湖断裂,以及北东向展布的加里东—华力西期侵入岩带控制着区内钨锡矿产的分布;中部古尔嘎一带奥陶系祁漫塔格群、阿尔金和碧云山两大断裂的次一级断裂,以及华力西期侵入岩带控制着铜、金矿产的分布;西部黑山—吐拉一带金水口群与碧云山断裂的次一级构造及东西向展布的华力西期岩浆岩带控制着区内铜、金矿产的分布。成矿带内划分了5个找矿靶区。近年,在各靶区内钨、锡、金、铜以及多金属矿产的地质找矿成果显著,先后发现了以白干湖钨锡矿田为代表的一批矿床和有希望、有新突破的矿产地多处。该区有可能成为我国主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2.
羌塘北部拗陷东段晚三叠世地层沉积特征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区内晚三叠世土门格拉群(组)、结扎群、巴塘群分布于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南北两侧,夹于金沙江缝合带南侧和前缘隆起带之间,呈NW向带状分布.笔者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实测剖面的详细研究和区域对比,从生物群面貌、岩石类型及其组合、基本层序和沉积相角度进行了分析.沉积古地理格局显示出总体南浅北深的特点,南部靠近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陆源物质供应丰富;向北至雀莫错一带因远离中央隆起,陆源物质供应相对较少,泥、灰岩增多,灰岩中化石丰富,双壳类、菊石类等生物群得以快速发展;沿北东,靠近金沙江缝合带,受其活动影响而表现出火山活动频繁.这3个群(组)可很好对比,基本特征相同,因此认为是同一地质时期同一构造单元不同构造部位之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13.
<正>西秦岭北带丹凤群主要分布于甘肃天水地区李子园一带,该群自下而上可划分为木其滩组、黑湾里组、大草坝组以及李家沟组等4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本次工作通过对木其滩组角闪片岩岩相学特征观察以及主量元素分析对其进行原岩恢复,确定木其滩组角闪片岩原岩为一套火山岩。  相似文献   

14.
全面地介绍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马尔柯夫过程分析(极限概率、熵分析、置换性分析)和元素地球化学在古老地层对比研究中的应用.并以武当山—安康—勉略—带中上元古界为例,系统地剖析了区内中上元古界的时代、层序、岩石组合类型、沉积旋回特征、岩石表明,分布于勉略一带的碧口群同武当山群、郧西群、耀岭河群存在显著差异,难以对比;武当山和安康两地的耀岭河群基本上可以对比,而郧西群仅相当于武当群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北淮阳地区变质构造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文灿  宋鸿林 《现代地质》1999,13(2):257-258
北淮阳地区的变质构造地层由前人所划分的原卢镇关群、原佛子岭群、原梅山群、原信阳群和原商城群组成,分布于青山—磨子潭—晓天断裂构造混杂岩带以北,总体呈NW SE向展布,东、西两端被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侵位、破坏或被中生代火山岩覆盖,中部金寨—霍山一带出露...  相似文献   

16.
碧口地块北缘大型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碧口韧性剪切带沿康县—碾坝—麻子坝一带呈连续带状展布,发育于泥盆系及震旦系关家沟组上岩段内部。该韧性剪切带对碧口群区域构造解析、构造运动学、动力学研究及成矿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白云鄂博碳酸岩矿床的成因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白云鄂博矿区地质工作的深入,对矿床的认识也逐步深化.鉴于矿床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元素和矿物组合,因而对其成因解释众说纷云.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几年来的地质工作实践,本文着重讨论对矿床成因的认识. 矿区位于天山一阴山纬向构造带、内蒙地轴北部边缘.在矿区东南20公里的黑脑包一带,出露五台系基底片麻岩;矿区北15公里进入蒙古地槽,出露石炭纪灰岩. 元古界白云鄂博群不整合于五台系之  相似文献   

18.
超基性岩在内蒙锡林郭勒盟分布甚广,沿一复背斜带作北东东-南西西方向排列,被褶皱的地层为志留纪、泥盆纪及石炭三叠纪地槽型火山沉积岩。我们工作区之西部边缘为集二线,向东至达布苏盆地之东端,为一近东西的狭长地带,长约450公里,宽达  相似文献   

19.
贡久布一带的敌布错组分布于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含较丰富的孢子花粉化石,以华夏植物群孢子花粉为特征,同时采获大量的植物化石,其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根据地层中孢子花粉的演化规律,可建立Vetreisporitessignatus-Limitisporitesrectus孢子花粉组合带。丰富了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为研究该区晚二叠世的沉积环境、古生态、生物古地理分区和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基础资料。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植物组合由冈瓦纳植物群与华夏植物群混生到典型华夏植物群是逐渐演化的。  相似文献   

20.
温都尔庙式铁矿分布于集二铁路线东侧,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东端北缘加里东优地槽褶皱带中.矿体赋存在寒武-奥陶系温都尔庙群地层里.该群分布广泛,可划为南北两带.目前南带地层研究较详(表1).区内构造复杂,褶皱紧密,断层发育.该矿床发现于1954年,以后进行了大量地质工作,并有新进展,过去认为是泥盆系沉积变质矿床,以贫矿为主,局部富矿为后期热液叠加作用的结果.1977年笔者参加该类型矿床的研究工作,根据大量资料,认为温都尔庙式铁矿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