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南极的领土主权问题是南极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南极地区,迄今存在着领土主权要求,它们分别由阿根廷、智利、法国、澳大利亚、挪威、新西兰、英国等提出。这些领土主权要求都是扇形的,其中绝大多数从南纬60度至南极点,占整个南极的85%。阿根廷、智利和英国的领土要求互相重叠。美国和前苏联既不承认上述领土要求,也不提出自身的要求,但它们均宣称保留其提出要求的权利。其他南极条约国和国际社会不承认也不提出这类要求。因此,在南极领土问题上实际上存在着三类国家,即领土要求国、领土要求保留国和非领土要求国(后两者立场相近)。由于各自权利和利益的分歧甚大,现存的法律机制尚未对此  相似文献   

2.
时讯     
南极历程备忘录首踏南极 1984年11月20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编队由上海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码头启航,同年12月26日抵达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的麦克斯韦尔湾。12月31日,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王岛,并举行长城站奠基典礼,第一面五星红旗插上了南极洲。1985年2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站胜利建成,以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了长城站落成典礼,乔治王岛上的阿根廷、智利、巴西、苏联、波兰、乌拉圭等国的南极站站长、科学家和美国"公主"号考察船船长等出席了长城站落成典礼。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倡议下,1959年12月1日,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挪威、比利时、日本、阿根廷、智利和南非12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南极条约》。条约冻结了各国对南极的领土主权要求,抑制了南极领土争端引发的国际冲突,《南极条约》因此被称为冷战时代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美国在《南极条约》出台过程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南极中立化与美国的南极政策实现了契合。但人们也许疑虑,在现实主义政治大行其道的时代,是否有其他外在因素牵制着美国,使美国的南极政策最终走向倡导中立化?回望南极中立化路程,人们会发现,南极中立化是美苏两国争斗和妥协的结果。在南极问题上,两极格局发挥了独特作用,它排斥了一国独霸南极处理权的可能性,使全人类得以保留一份珍贵的共同遗产。  相似文献   

4.
1959年12月1日,美苏等12国签订了冻结南极领土要求的《南极条约》。遗憾的是,受国际、国内诸多因素制约,当时中国政府未能参与南极决策。为了维护我国在南极洲的权益,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政府做出了挺进南极的决策,派遣科学考察队进驻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此后不久中国便被接纳为南极条约协商国,从此也改变了我国在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中唯一不是南极条约协商国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朱瑾 《海洋世界》2008,(10):30-36
“一个细胞也包含该生命体全部基因密码”。美国在冷战时代的南极洲政策堪称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一个细胞”。长期以来,关于南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对南极条约的形成研究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研究的冷僻之地,近年来,美国政府已将关于南极事务的外交文件解密,为我们开展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传统的南极政策是不承认其他国家提出的南极主权要求,同时声明保留自己的权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策逐渐转向提出主权要求。但是因受到苏联和盟国牵制,美国最终停止主权要求,转而召集南极会议,推动签订南极条约。  相似文献   

6.
人类发现、认识南极洲,只有近160年的历史。从探索南极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1772—1843年,帆船探险时期;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英雄探险时期;20世纪20—50年代,航空考察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常年站考察时期。南极考察,在政治上、科学上、经济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40多个常年考察站、100多个夏季和临时考察站,开展了领域广  相似文献   

7.
郭培清 《海洋世界》2007,(11):64-68
法国法国是最早开展南极探险的国家,甚至比被称为"太平洋之王"的英国库克船长还要早34年。1738年,法国人布韦在航海时发现了南极附近的一个岛屿(今布韦岛)。但布韦的探险活动属被动性的,而库克的探险则是"按图索  相似文献   

8.
埃斯库德罗首提南极“中立化”《南极条约》是南极洲的“基本法”,它规定了南极洲的中立化地位。根据1959年12月由美、英、法、苏等12国签署的《南极条约》,  相似文献   

9.
<正>1902年,英国人沙克尔顿作为斯科特探险队的队员首次到南极探险。1907年他第二次南极探险,是自己组织探险队率"猎人"号探险船赴南极爱德华七世地进行探险.在途径新西兰探险船的停泊休整期间的12月18日,新西兰邮政当局通知他,由于时间仓促来不及为南极探险印制新邮票,只有在新西兰的普通一分邮票上特意加盖"爱德华七世地"(King EdwardⅦLsnd)字样作为南极的邮票,图2共计23492枚。其中,488枚送给万国邮联。  相似文献   

10.
正英国南极考察处日前发布的研究显示,他们的南极科考站6月份监测到南极地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百万分之400(400PPM),意味着人类活动带来的碳排放上升已逐步影响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据南极考察处介绍,北半球人口相对密集,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不断推高碳排放量。相对来说,南半球人类活动较少,而南极洲更是人烟稀少,科学家此前曾  相似文献   

11.
究竟是谁首先发现南极大陆,这个问题的确很难回答。俄国探险家,航海家别林斯高晋率领的探险队和美国船长帕尔默,于1821年2月11日在南设得兰群岛附近不期而遇,一时引发了一场美,俄两国究竟谁先发现南极大陆的争执。而与此同时,英国则声称,他们的史密斯船长和探险家爱德华·布兰斯菲尔德早在1820年1月30日就已经发现了美国人帕尔默看见过的陆地(即南极半岛),并取名为“格雷厄姆地”,时间整整比帕尔默早了10个多月。  相似文献   

12.
南极科学考察站,根据其功能大小可分为常年科学考察站、夏季科学考察站和无人自动观测站。到1992年为止,在1400万平方公里的南极大陆和周围岛屿上,世界上有20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站,其中常年科学考察站50多个,夏季考察站100多个。无人自动观测站未进行统计。建站较多的国家有:英国19个,居各国之首,其次,阿根廷17个,前苏联13个,美国10个,智利、新西兰各5个,澳大利亚4个。中国在西南极的乔治王岛和东南极大陆上各建了一个站。最早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阿根廷奥长达斯站  相似文献   

13.
在七大洲中,没有哪个洲像南极洲这样“从头到脚”到处都是资源,简直就是一个“万宝之地”,而且资源类型常常以天文数字来计算。在世界资源日趋枯竭的今天,南极资源的重大意义已日益显露出来。南极资源简要盘点先看构成南极洲主体的淡水资源。谈南极必谈冰,南极冰盖平均厚度有2000米,不少地方达到了4000米,最厚的达4800米,这是一个庞大的淡水库,储存了地球上72%的淡水。南极冰盖形成于几十万年或几  相似文献   

14.
据科学家估算,每昼夜约数百吨乃至上千吨陨石坠落在地球上,其中的大部分掉到海洋,杳无踪影。掉到陆地上的陨石大部分坠入沙漠、森林和高山峻岭等人迹罕至地区,踪迹难寻。只有很少一部分陨石坠落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因此,人们只能搜集到为数不多的陨石。随着人类对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日益深入,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南极洲堪称庞大的陨石宝库。自澳大利亚南极探险队于1912年发现第一块南极陨石到1968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在南极洲总共只找到6块陨石。1969年,人们在南极地区发  相似文献   

15.
1910年--年1912年阿蒙森率领“费拉姆号”;他在鲸鱼湾过冬,率先到达南极。1910年~1913年斯科特率领“新地号”在罗斯岛过冬,到达南极。和四个同伴死于归途。1872年6月16日,阿蒙森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附近的一个农庄,从小喜欢滑雪旅行和探险。他是世界西北航道的征服者,曾经3次率领探险队深入到北极地区探险。1897年、作为大副,阿蒙森第一次参加了南极探险。1909年45月间,当他正在“先峰”号船上制订环北极航行计划时,有两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他毅然放弃子北行的计划、一则是美国险险家皮埃里已于1909年4月6日到达北极点;另外一则是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创造了抵达南纬88°23′的最高纪录、距离南极点只有178公里的路路。为此,阿蒙森随  相似文献   

16.
1820年2月28日,两艘俄国考察船“东方”号和“和平”号在海军大尉别林斯高晋的率领下,前往南极探险。这两艘俄国帆船绕南极大陆航行一周,曾九次靠近南极海岸,取得了三百多年来许多国家航海家没有取得的结果——南极大陆总的轮廓。在南极早期发现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为纪念这位俄国航海探险家的功绩,苏联设在乔治岛的科学考察站被命名为别林斯高晋站。  相似文献   

17.
人们发现并登上南极洲大陆考察、勘探、绘制南极洲地形图,这些全是1820年以后的事。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有人却在距今480年之前就已绘制出了今日仍令地理学家惊叹的南极地图,并与现代采用先进的空间技术测绘的南极地形图一样完美无瑕。这就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地理和地图研究史上的迷案。雷斯的南极地图经世界考古学家、地理学家和史学家证实,现今保存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比王宫中的南极古地图,是系皮里·雷斯亲手绘制在羊皮纸上的杰作。皮里·雷斯是16世纪土耳其著名的海军上将,但他早年却是一名横行于  相似文献   

18.
对沿南极半岛太平洋边缘的冰川海洋沉积作用进行的研究表明,目前该区域的入海冰川形成的沉积物很少。这与限制融水向峡湾入口输入的副极地气候至极地气候区域有关,但南设得兰群岛除外。与更温暖的阿拉斯加和智利峡湾相比,这里发现的沉积物很薄,多数峡湾的地震反射剖面支持了这种解释。然而,这种假说只是根据南极沿海地区零星的地震覆盖区得出的。因此,就象PalmerDeep地区的内陆架证实的那样,地震资料不能满足第四纪沉积物序列的分辨率。这里,我们提供了南极南Gerlache海峡和Andvord海湾中进行的高分辨率地…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科学家提除了解决全球气候转暖的一种激进方案——将南极洲融化冰水进行冷冻处理,这一方案将有助于处理海洋温度升高产生的问题。近期一项研究发现20世纪全球海平面升高幅度超过过去29个世纪,科学家发现20世纪全球海平面升高了14厘米,是没有全球气候转暖效应下海平面升高幅度的2倍。这一方案是德国波兹坦气候效应研究所科学家提出的,虽然融化海水可以冷冻成为固体冰,但是这将使南极海岸更多冰  相似文献   

20.
1979年11月28日,来自新西兰、美国、日本、英国等地的237名乘客,乘坐新西兰航空公司一架 DC—10客机,在白雪皑皑的南极洲欣赏人间胜景。30分钟后,237名乘客和20名乘务员,带着欣赏完人间胜景后的喜悦,一同离开了人间!飞机为何要眼睁睁地向山上撞去?责任应由谁来承担?20年过去了,李晓忠先生的《揭秘南极大空难》终于给出了事实真相。我们将分3期全文刊登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