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海冰的热力过程及其与动力过程的耦合模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和讨论了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海冰演变的物理过程;大气和海洋对海冰的热力作用以及冰内物理过程;大气和海洋热力学参数对冰厚和密集度等冰情参数的影响和上述物理过程的数学处理。计算了冰面与水面能量收支,并分析海冰热力增长函数的特征;将热力模式与动力模式。对渤海1989-1990年度海冰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考虑热力过程的热动力模式,对类似于1990年2月12-18日海冰融化过程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模拟  相似文献   

2.
刘煜  白珊  刘钦政  吴辉碇 《海洋预报》2005,22(Z1):35-43
在海冰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研究基础上,开发应用于渤海的质点-网格海冰模式.该模式采用质点-网格法,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海冰模式的数值扩散问题.该模式采用冰厚分布函数取代传统渤海业务海冰预报模式中平整冰、堆积冰和开阔水的三类海冰分型.应用质点-网格海冰模式对2003年~2004年冬季渤海冰情进行了业务化逐日数值预报试验,并对预报结果进行统计检验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
渤海结冰海区溢油行为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溢与海冰,水,大气的相互作用原理,建立了渤海结冰海区溢油行为数据模式,该模式模拟子结冰海区中油的输运过程,与国外有关模式相比更加重视冰场和冰速场的作用。海冰及潮流模式及采被实况检验过的渤海海冰数值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4.
渤海海冰漂移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了一个包含潮流作用的准定常海冰动力学模式,利用实测风资料和计算的潮流场对辽东湾中部的冰块漂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的冰块漂移过程和实况基本一致。表明模式具有反映冰漂移过程动力特征的能力。通过对各动力因子的数值试验,说明引入潮流作用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各动力因子在冰漂移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渤海海冰漂移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海冰-海洋动力耦合模式对渤海典型天气形势下海冰动力过程作了数值模拟,海冰模式建立在动量和质量守恒基础上,忽略了海冰变化的热力过程。海冰厚度被划分为三类:堆积冰、平整冰和开阔冰,冰的形变由一个厚度的重新分布约束条件确定。海洋模式是一个二维风暴潮模式.同时考虑了潮汐的作用。风场资料来自于沿岸气象观测站每日四次的风观测,计算网格是十分之一经纬度。主要的分析和模拟是在大气和海洋共同作用下海冰的漂流特点。观测结果比较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上反映了该海域流冰的漂移性质,同时也可为短期冰情预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给寒区海域的波浪能估算提供科学依据,提出一种合理推算冰水共存海域波浪条件及波能流密度的方法,该方法将海冰模型与水动力学模型耦合模拟得到的冰浓度以线性修正函数的方式纳入波浪模型的海面摩阻风速方程中,并基于MCT (model coupling toolkit)耦合器将海冰模型、水动力学模型与波浪模型进行实时耦合。基于该方法模拟了渤海冬季寒潮大风期间的海冰以及波能流密度的演化。模拟结果表明,在2012年2月5~8日寒潮大风期间,结冰区域占到渤海总面积的1/3,约有76%的渤海海域的平均波能流密度受海冰影响减小,其中辽东湾近岸的波能流密度平均受冰影响最多减小了100%,而渤海湾和莱州湾近岸受冰影响最多分别减小了60%和50%。即使是无冰覆盖的老铁山水道,其波能流密度的最大值也受冰影响减少了14%。耦合模拟可以更为准确地对渤海冬季的波能流密度分布进行评估,为波浪能发电厂选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2000-2001年冬季(12-2月)大气环流特征的分析,尤其关于东亚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强度的不同会造成渤海海域气候与冰情的差异,表明由于乌拉尔山和北太平洋两大高压脊的变化,造成亚洲极涡与东亚大槽的加强和减弱,并对渤海气温变化和海冰生消的影响起着直接作用。此外,分析还表明,前期拉尼娜现象可能是造成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辽东湾冰季太阳辐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渤海辽东湾JZ20-2石油平台上的气象和海冰观测数据,研究了冰季大气层和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辽东湾冰季大气光学可取为0.83,碧空、少云、多云阴天、雾天和雨雪等不同天气条件下的云量系数可分别取为0、3、6、8、9和10。分析了冰水混合情况下海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情况;讨论了太阳辐射对冰面长波辐射和对流传热的影响。利用冰面太阳辐射的实测值和计算结果,对整个冰季内太阳辐射的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黄、渤海海冰长期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取渤海、黄海北部冰情等级、冰面积资料和大气环流逐月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和交叉小波分析方法,研究海冰长期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成因。结果发现黄、渤海海冰具有多尺度变化特征,存在低频变化、高频变化和无明显周期的演变过程。西太平洋副高、亚洲极涡以及纬向环流是影响海冰生成与变化的直接因素。黄、渤海海冰还与印度洋副高、北美副高,以及大西洋副高存在显著年代际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97/98年冬季渤海和黄海北部冰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曼丽 《海洋预报》1999,16(1):49-55
海冰预报是渤、黄海重要的海洋灾害性预报项目之一。本文对1997~98年冬季渤海及黄海北部的冰情概况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渤海流冰范围在短时间内的迅速增长与天气、海洋等因子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02~2003年冬季渤海的冰情及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2002~2003年冬季渤海冰情特征,将海冰数值预报模式与传统的中长期海冰统计预报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海冰预报精度,初步形成预报时效互补、点面结合、预报产品多样化、预报传递网络化的业务化海冰预报系统,满足不同用户和社会的需求,在防冰减灾工作中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2001~2002年冬季黄渤海天气气候特征及对渤海海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淑琴  王旭 《海洋预报》2002,19(4):38-47
本文通过2001-2002年冬季(12-2月)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对渤海气候 海冰影响的分析,指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和极涡的强7弱变化对渤海气温及海冰生消起着直接作用,证明了副高强(弱),极涡弱(强),从而渤海气温高(低),海冰轻(重)的关系。同时也指出拉尼娜过程对渤海气候变化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4~2005年度冬季渤海海冰数值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介绍了2004-2005年度冬季渤海的天气与冰情,总结了该年度海冰数值预报情况,对Nudging同化方法在海冰数值预报中的应用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和气象数据对辽东湾海冰变化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东湾是渤海海冰灾害最严重的区域,精确预报海冰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对降低海冰灾害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辽东湾为研究区,以MODIS数据和气象数据为数据源,根据2010/2011年度到2014/2015年度辽东湾海冰5年结冰信息得出该海域结冰概率,建立营口气象站积温与结冰概率的关系模型,对辽东湾2015/2016年度海冰初冰期至盛冰期的发展及空间分布进行模拟、预报,结果表明:利用结冰概率与营口积温相关关系可以实现对辽东湾海冰的动态预测,利用混淆矩阵对海冰提取结果检验,总体精度在90%以上,为渤海及其它地区局部条件下海冰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海冰是影响渤海冬季海运的严重灾害,研究年度周期内海冰时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研究内容选择11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影像数据,采用ENVI(The 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软件进行预处理,利用目视解译方法提取海冰面积与空间位置信息,采用ArcGIS软件制作了海冰时空变化图、海冰结冻与融化过程变化图。最后,对海冰面积变化、海冰结冻与融化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MODIS影像进行年度周期内海冰变化分析技术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该项工作使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研究部海冰组研制的动力—热力海冰数值预报模式,利用卫星遥感海冰图片、海洋站和船舶观测资料,对1990~1991年度渤海海冰进行了准业务化预报,并实时向渤海石油公司海上作业提供预报服务。预报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本年度渤海海冰发展和衰减的过程,受到了用户的好评。预报精度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Ocean Modelling》2001,3(1-2):127-135
The high-latitude freezing and melting cycle can variously result in haline convection, freshwater capping or freshwater injection into the interior ocean. An example of the latter process is a secondary salinity minimum near 800 m-depth within the Arctic Ocean that results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on the Barents Sea shelf of Atlantic water from the Norwegian Sea and its subsequent intrusion into the Arctic Ocean. About one-third of the freshening on the shelf of that initially saline water appears to result from ice melt, although the actual sea ice flux is small, only about 0.005 Sv. A curious feature of this process is that water distilled at the surface of the Arctic Ocean by freezing ends up at mid-depth in the same ocean. This is a consequence of the ice being exported southward onto the shelf, melted, and then entrained into the northward Barents Sea throughflow that subsequently sinks into the Arctic Ocean. Prolonged reduction in sea ice in the region and in the concomitant freshwater injection would likely result in a warmer and more saline interior Arctic Ocean below 800 m.  相似文献   

18.
王鹏  李志军 《海洋预报》2002,19(4):67-72
文献检索是开展一切研究和设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工作进程起着重要帮助作用。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丰富,快捷的网上全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渤海海相关全文资源,通过系统整理,筛选,分析,归纳出了1994-2001年渤海海冰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为了使科技人员准确有效地获取资料,对网上资源的相关期刊源,科研机构及其科研领域的状况做了归纳介绍,以便各研究机构,领域的交流和资源共享。本文能够对渤海海冰研究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有个总体认识,对科技人员的网上可持续资源利用有所帮助和启迪。  相似文献   

19.
There exists obvious difference in recapture rate of tagged shrimp in various sea areas and years in autumn season, but the majority of them (98%) are recaptured in the releasing year. Although the main portion of each shrimp group in the Bohai Sea has separate distribution area, they intermingle in autumn season to search for food, thus forming a principal fishing ground located in the central Bohai Sea.Those shrimps wintering in south-central portion of the Huanghai Sea ar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wo populations. One is called the Korean population, inhabiting along the western coast of Koera, which is less in abundance and smaller in shrimp size; and the other is called the Chinese population, inhibiting along the Bohai Sea coast and the Huanghai Sea coast of China, which is richer in abundance and larger in shrimp size. The spawning grounds of the latter extend throughout the Bohai Sea and off the Huanghai Sea coast of China, from the Yalujiang Estuary area in the north to the coastal waters of Haiz  相似文献   

20.
基于质点-网格模式的海冰厚度变化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根据渤海冰情,在海冰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基础上,应用一种质点-网格海冰模式于渤海海域.该模式采用了质点-网格法,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模式的数值扩散问题.该模式采用了冰厚分布函数,用多种类型冰代替用于渤海业务预报的平整冰、堆积冰和开阔水3-level模式.进行理想场的数值试验,模拟冰厚变化动力过程.还使用该模式和业务预报模式对于实际渤海冰情进行了不同个例的预报试验,发现该模式在提高冰外缘线预报精度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