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微山湖湖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芦苇丛生,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采用自行研制的钻井平台加套管护壁的成孔工艺,沼泽检波器加上加长尾椎,提高了检波器的耦合效果,获取了高信噪比的三维地震数据。资料解释应用了三维可视化、相干数据体、地震属性技术进行三维构造精细化解释,明显提高了地震解释识别地下小地质构造及地震异常体的能力,它完善和发展了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扩大了地震勘探的应用范围,为解决煤矿开采阶段所遇到的构造、煤层等地质问题提供了一种综合应用的解释方法,在湖区的勘探开发中,取得了明显的地震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相干体技术探测煤矿微小构造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矿高产高效安全生产地质保障体系要求探明煤矿微小构造,相干体技术利用计算机分析检测三维地震数据体中相邻道之间地震信号的相似性,比常规解释方法更有利于小断层等小构造的识别;相干技术算法中C3比C1、C2两种相干算法在断层识别和边缘检测上具有更高的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相干体技术与地震属性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联合使用,形成煤田地震资料解释的新模式,能够更好地解决煤矿生产中遇到的构造、岩性等实际问题,极大提高三维地震成果的使用效率和应用水平;相干体技术在许厂、梁家等煤矿中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复杂断块砂砾岩油藏地震解释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构造层位的解释精度对砂砾岩油藏的预测起关键性作用.本文以夏子街油田夏18-36区块砂砾岩扇体油藏的构造和层位解释为例,研究砂砾岩油藏地震精细解释技术.研究中采用快速地震扫描、相干体分析、精细层位标定、构造样式及断裂组合分析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在地震资料品质中偏差先天不足条件下,实现了全工区200余口井的井震统一.运用多种解释方法综合印证来提高砂砾岩油藏的解释精度,为油藏参数的反演和储层预测及注水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地震相干属性是地震解释中识别大中尺度构造和地层异常的关键技术,目前常规属性技术基于叠后三维数据进行.宽方位地震采集和解释技术的发展为提高地下构造的地震识别精度提供了新思路,但如何利用丰富的宽方位地震数据开展地震几何属性研究仍具有挑战.因此,本文充分利用地质不连续面造成的地震异常在不同观测方位上的差异,以及垂直断裂构造走向的部分方位叠加数据对识别断裂有更好的效果,发展了一种基于方位地震数据提取多方位相干属性的方法.首先,在不同方位地震数据的三维分析窗中对地震道插值,沿不同方向构造方位分析窗,其次,在计算方位相干时,对方位分析窗内不同位置的地震道使用反距离加权算法计算权重,最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技术实现多方位信息融合,并将归一化后的结果定义为最终多方位相干.实际应用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与常规方法相比,本文所提方法包含了地质构造不同方位的特征,在所有方向上突出了地质边缘,同时提供了局部和整体的不连续性,并且有效地提高了相干图像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5.
以大芦家地区为例详细论述了复杂断块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和流程.对地震资料的选取、层位标定、断裂系统识别与组合、层位立体解释及构造成图每个步骤的方法给以具体论述,重点分析了三维精细构造解释使用的关键技术如时变子波标定技术、相干体技术、变速成图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淮北某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区内褶皱、断层构造发育,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很难准确成像,给后期资料解释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结合煤田地震勘探特点,对影响叠前偏移处理质量的关键步骤(预处理、静校正、叠前去噪、时间域速度模型建立)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利用叠前偏移数据体解释,最终圆满完成了地质任务.本文通过应用实例,说明了煤田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利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对复杂构造成像效果较好,信噪比提高,断点解释更可靠.  相似文献   

7.
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流程和关键技术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论述了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和流程.对层位标定、层位解释、断裂、速度解释及成图每个步骤的方法给以具体论述,重点分析了三维精细构造解释使用的关键技术如可视化技术、相干体技术、变速解释技术和真三维解释技术.本文可为从事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郎静 《应用地球物理》2006,3(3):179-186
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是一项全新的地震解释技术,与传统的地震资料解释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从三维可视化显示出发,以地质体或三维研究区块为单元,采用点、线、面和体相结合的数据体空间可视化解释。该技术结合相干体技术可进行复杂断层的解释与组合;应用空间域层位自动追踪技术能够准确落实构造形态;采用目标雕刻技术,利用反演数据体可实现立体透视岩性体的空间展布及厚度趋势。将该技术应用在大港油田官西地区复杂断块构造解释和歧南西斜坡隐蔽油气藏储层预测两项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表明可视化解释技术在石油勘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提高勘探效率和勘探成功率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冀东油田勘探开发进程的不断深入,在2006年南堡凹陷大连片地震处理的基础上开展微构造、薄互层、精细油藏描述等问题研究的目标攻关处理.依托高分辨率、高保真和高信噪比的新数据体,开展南堡奥陶系潜山的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研究,结合多种技术进行井震标定分析,确定各地质层位的地震反射特征,并在工区内测井信息的参考下进行横向追踪,落实主力含油层段构造.在构造解释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相干技术、蚂蚁体追踪技术和地震相分类技术等对南堡奥陶系潜山储层进行预测,评价出可以优先施钻的6个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10.
低幅度构造识别技术在Carmen油田三维工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规模小,构造幅度低的油气藏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低幅度构造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低幅度构造的特点及地震反射特征,结合工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地震资料解释阶段研究低幅度构造的流程和思路,总结了针对低幅度构造的主要识别方法:地震正演模拟、井控提高分辨率处理、层位精细解释、三维速度场分析、构造图倾角校正等.通过以上技术在Carmen油田三维工区识别了12个低幅度构造,结合地质、测井资料综合分析优选了两个钻探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震属性的煤层厚度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属性技术在岩性和构造解释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煤、油气资源勘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淮南矿区谢桥1区13 1煤层地震勘探资料,提取了28种地震属性数据;通过地震属性的分析,优选出平均峰值振幅、振幅的峰态、最大绝对振幅、瞬时频率斜率等4种地震属性作为煤层厚度预测模型基本参数,结合已知钻孔资料,利用多元多项式回归以及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求出了各属性与煤厚之间的多元多项式回归模型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误差分析和应用结果对比分析,反映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煤厚预测中具有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复杂山区煤田三维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杂的山区煤田三维地震勘探中,受地形和地表、地质条件的限制,使野外地震数据采集技术成为关健。文中结合在新安煤田三维地震勘探过程中遇到的复杂条件(地形极其复杂,相对高差大、潜水面变化不定、地表岩性横向变化大等),通过野外的试验对比,选择良好的地震激发和接收条件,应用非线性观测系统理论等多项技术措施,以保证野外地震记录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为下一步的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服务。研究结果表明:本勘探区内三维地震数据采集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得当,效果明显,而且对具有相似地表、地质条件的地区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地球物理》2006,3(3):179-186
3D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is a new seismic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y that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ies. This method takes geologic bodies or any 3D region of interest as a unit and integrates the points, lines, and planes of the bodies to make a 3D visual interpretation. This technology can be integrated with the coherence technique to interpret complex faults. Spatial domain automatic horizon tracing can accurately determine structural features. Target sculpting can determine the spatial dimensions and depth extent of perspective 3D lithology bodies using inversion data. I applied this technology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mplex block structures in the Guanxi area of Dagang Oilfield and the prediction of subtle reservoirs in the western slope of the Qinan sag with good results.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visual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y can be widely and effectively applied in oil field development and to improve the exploration success ratio.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地表物质非均质极强、各向异性明显及地形复杂等特点,系统阐述和讨论了近地表折射和反射法的国内外研究与应用进展,认为:1综合利用纵、横波的优势,开展多波多分量联合勘探对提高浅层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分辨率具有重要作用;2现在的浅层地震勘探主要是对地震剖面进行解释,容易忽略一些隐含的地质异常现象,属性提取技术是充分提取地震信息,进行全面综合解释的有效手段;3开展多层折射介质的观测系统和解释方法研究,尤其是折射层析成像研究,是提高多层折射介质成像精度的途径;4开展黏弹性、双相和各向异性介质的地震反射与折射波法研究是提高近地表地震勘探成像和物性参数提取精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精度组合式轻便小型可控震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春蕾  卢川  郝天珧  张妍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1):3690-3698
由于自动控制、信号叠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可控震源不断完善,成为我国地震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高精度组合式轻便小型可控震源是地震勘探中用于浅层地震勘探的一种高精度的激振设备,其组合安装模式适合于特殊复杂的野外环境,可以实现流动野外地震观测,能够产生高重复性,高精度的叠加信号,弥补了炸药震源在地表条件差及城市环保区无法施工的缺陷,在中浅层勘探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发展适用于中浅层地震勘测的高精度轻便小型可控震源应用于地震野外勘探,也适应了当前技术及市场的需求.本文从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和结构特点等角度对高精度组合式轻便小型可控震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针对野外的数据验证其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鄂北上古生界隐蔽气藏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陆相致密碎屑岩隐蔽气藏具有低孔、低渗、致密、薄互层、多层叠置和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其勘探开发一直是世界性难题.针对该区储层特点,展开了以三维地震为核心的储层综合地球物理预测技术研究,开发应用了储层岩石物理分析、地震属性优化、随机模拟反演、地震吸收衰减、地震频谱分析、地震波正演模拟、地震相划分和AVO等多项技术,形成了一整套适合该地区油气地质特征的方法技术系列,有效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提高了勘探开发井位部署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断层识别技术及其在MB油气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MB凸起油气勘查项目,总结断层解释方法:既要依据地震时间剖面特征来分析判断,更要了解盆地范围内应力场、变形机理以及工区范围内的构造样式.针对微小断层识别困难这一问题,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包括:(1)叠后目标处理提高地震资料对小断层的分辨能力;(2)正演模型分析指导小断层的解释;(3)相干数据体水平切片和近反射道几何特征分析识别微小断层;(4)三维数据体任意线剖面检验微小断层,识别了常规地震剖面难以确定的小断层,达到了断层精细解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高精度频率衰减分析技术及其应用(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含流体孔隙介质中的地震波场的衰减理论出发,对常规的频率衰减分析技术中的"低频阴影"和"频率衰减梯度"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频率衰减分析技术。首先,通过引入三参数小波变换和时频聚焦准则,发展了一种基于自适应三参数小波变换的高精度时频分析方法,其不仅具有很高的时—频分辨率(有利于"低频阴影"分析),而且其频谱只有一个峰,旁瓣比较小(有利于"频率衰减梯度"分析)。其次,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Nelder-Mead非线性算法对频谱的衰减部分进行拟合计算,可以准确地计算衰减系数,提高了"频率衰减梯度"的计算精度。实际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综合"低频阴影"和"频率衰减梯度"方法的频率衰减分析技术能够有效地圈定碳酸盐岩鲕滩储层的发育区域,且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有效地提高了储层预测的可靠性,从而降低了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