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98年上半年全世界共发生MS≥6地震36次。全世界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总计为9794人,伤15173人;经济损失为5.3亿~8.1亿美元。1998年上半年全世界地震活动总水平与去年同期相同,但灾情较重于去年同期。主要灾害地震发生在阿富汗、土耳其、玻利维亚和中国张北-尚义地区。在南极海域地区发生8级大地震。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资料,1999年7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77次(见表1)。其中M≥6.0地震8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洪都拉斯,震级为6.6。本月发生的77次M≥5.0地震中有51次发生在东半球,26次发生在西半球。根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统计,对于发生在我国境内的M≥5.0的地震事件,CDSN大部分台站有地震波形记录;对于发生在全球的M≥6.0的地震事件,CDSN各台…  相似文献   

3.
1997年上半年全世界共发生Ms≥6地震41次,其中Ms≥7有3次,成灾有13次。全世界死亡人数总计为2742人,伤8373人;经济损失为4亿 ̄8亿美元。主要灾害地震发生在伊朗、巴斯斯坦、印度和我国新疆伽师地区;从全世界范围看,1997年上半年地震灾情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资料,1999年5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76次(见表1)。其中M≥6.0地震10次,M≥7.0地震1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新不列颠地区,震级为7.0。本月发生的76次M≥5.0地震中有53次发生在东半球,23次发生在西半球。1999年6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70次(见表1)。其中M≥6.0地震3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墨西哥…  相似文献   

5.
1999年上半年全世界地震灾害总水平偏低,共发生Ms≥6地震49次,其中Ms≥7地震3次。全世界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总计为2128人,伤约6000人;经济损失约10亿美元。主要灾害地震发生在哥伦比亚、阿富汗、印度、伊朗和墨西哥 。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资料,1999年2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86次(见表1)。其中,M≥6.0地震6次,M≥7.0地震1次,最...  相似文献   

7.
1997年全世界共发生MS≥6地震95次,较大灾害地震11次,死亡人数总计2882人,伤9483人,经济损失约240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震情     
1998年1月份华北地区ML≥3.0地震动态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1998年1月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51次(见附表)。1月10日11时50分张北发生ML6.2地震,...  相似文献   

9.
1996年8月华北地区M_L≥3.0地震动态根据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1996年8月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6次,其中最显著的事件是8月21日发生在黄海的3.8级地震(见附?..  相似文献   

10.
利用1次中强以上地震(M0≥4.7)发生后前6天地震序列的资料,对未来半年内是否可能发生相当(M=M0±0.3)或更大的地震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根据36个初选问题的Wallen评分,精选出13项能突出表现地震序列的特征参数作为指标.应用模糊聚类的FCM算法对地震序列进行分类,Ⅰ类为M0级中强震后6个月内还有震级为M≥M0-0.3级的地震发生;Ⅱ类为M0级中强震后6个月内无相当或更大的地震。以中国大陆地区1966年以来的48次M0≥4.7级中强震序列资料建立震后判别模型,然后对近期发生的8次强震序列进行了外推检验。  相似文献   

11.
自1977~2006年,新疆伽师地区相继发生了多次强地震.本文运用哈佛大学公布的该区域的CMT解,通过对不同地震的分布及断层性质的定量化分析,将地震分为三个时段,并由P,T轴拟合了该区域分时段的应力场方向,分析震源性质及区域应力场发现,1997年3月1日至2003年1月4日该区域的地震断层性质及应力场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而2003年2月24日起,其地震断层性质和应力场方向又恢复到了第一时段的状态,结合该区域地层速度模型和区域受力状况、构造背景、以及地震断层性质和分布规律等,作者提出了该区域地震断层性质及应力场变化原因是由于障碍体的存在结论.  相似文献   

12.
对地磁九倍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磁九倍法是没有道理的,在地磁地震可能前兆的探讨过程中,应加强科学性。地磁场的变化绝不都是地震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摩擦摆基础隔震上部偏心结构地震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部结构存在偏心的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上部结构偏心距和抗扭刚度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上部结构偏心距对上部结构和隔震层的位移反应和加速度反应均有较大影响,即使在上部结构偏心距较小时,其对结构地震反应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上部结构的抗扭刚度对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影响较小,而对上部结构的位移反应影响较大;上部结构的抗扭刚度对隔震层的加速度反应和位移反应影响较小。因而,对于上部结构存在偏心的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应减小上部结构偏心距并增大其抗扭刚度以减小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的扭转反应。  相似文献   

14.
对帕米尔东缘区域中深源地震与浅源地震进行波形对比,并使用交切法和Hyposat地震定位方法进行地震定位对比,从不同角度探讨该区域中深源地震特征.  相似文献   

15.
收集全球纪录的1947年7月29日,中国西藏朗县东南M7.7大地震的观测数据,分别利用中国国家地震台网和国际地震中心 ISC(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enter)的定位方法及技术重新测定。所定震中在里龙断裂带附近,经过比较分析,首选中国国家地震台网的定位方法测定结果。在此基础上,重新计算其震源机制解,和当地的里龙断裂走向一致,修订的震源位置也在该断裂上,表明里龙断裂可能是其发震断裂。  相似文献   

16.
昆仑山口西8. 1级地震的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宋治平  薛艳  梅世蓉  宋先月 《地震》2003,23(1):15-22
在回顾昆仑山口西8. 1级地震前的长期、中期的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预测意见基础上,对该次地震前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次巨大地震前存在地震条带、地震空区、地震活动增强区、象限性等空间异常及地震活动参数异常, 这些特征对巨大地震的研究与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Eleven PASSCAL broadband digital seismic stations were employed in the Tibetan Plateau by the Sino-US team from September, 1991 to June, 1992. Seven of them we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Qinghai-Tibet highway, others in Maqin and Yushu of Qinghai Province, Linzhi and Xigatze of Tibet. The data included 31 local earthquakes recorded by these stations from July, 1991 to January, 1992.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s of digital data, we identified the seismic phases carefully in several methods using SAC softwares (Seismic Analysis Code) in SUN workstation. We compared the seismic phases after converting the seismograms of the single stations to the seismic profiles; analyzed the first arrivals of P waves in the incident planes by rotating 3 component seismic records; identified the seismic phases from the particle motion pictures. The Pn apparent velocities were calculated in the distance range of 230–1200 km from Linzhi earthquakes, western Changtang earthquakes, Xitieshan and Gonghe earthquakes and the earthquakes in Indi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n velocities change slightly in the Tibetan Plateau (8.0–8.1 km/s). These values near the velocities at the uppermost mantle of the normal continents. The Moho undulation in the Tibetan Plateau was also studied by using Pn data by the time-term method. The primary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ho beneath the Tibetan Plateau is flat, and its depths are 67–70 km.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4, Supp., 593–600, 1992.  相似文献   

18.
甘肃地区地电阻率前兆异常信息的映震效果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首先叙述了各台台址、观测仪器及台址信度等概况,并使用了甘肃省内的地电台(武都、平凉、兰州、临夏、武威、山丹、四零四,除四零四为区域台外,其余均为省级台站)共7个定点观测台的观测资料。利用这些台的视电阻率观测结果,结合1986年以来在甘肃及邻区发生的12次Ms≥5.0的地震(地震来自甘肃台网地震目录),对这些地震进行了各参数的计算及临震特征的分析,探讨其映震效果,展示其震兆异常图形,给出了每次地震在各观测台所记录的异常信息超始时间及临震特征的分析结果。经对数据的处理与震例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异常特征出现到发震时间有一定尺度的结果,为地震中短临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e Tibetan Plateau is a key factor for the pattern of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of the atmosphere (GCA) in eastern Asia. The pattern of the GCA after the uplift of the plateau is well known, while the pattern of the GCA before the uplift of the plateau is lack of direct evidences. Based on the knowability of desert, a section recording wind directions across the Cretaceous northern hemisphere mid-low latitude desert belt is measured and the pattern of the GCA in the Cretaceous is reveal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astern Asia was really controlled by the planetary circulation before the uplift of the plateau, i.e. westerlies in the north and northeast trades in the south. The convert belt between westerlies and trades had drifted northwards and southwards. The possibility of existence of paleo-monsoon is also dealt with and a possibly imposed paleo-monsoon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20.
地球自转是天文学和地球科学领域的交叉学科,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地球自转动力学理论的研究一般是在旋转对称模型基础上进行的,并得到了一系列与观测相符合的结论.但实际地球是一个非旋转对称的椭球体,甚至是梨形椭球体.因此,三轴地球模型的自转理论研究应该是有一定意义的.文献[17~19]认为,三轴刚体地球除了Euler自由摆动外,还存在第二自由摆动,以及地球自转存在自由加(减)速运动等.本文在经典力学和刚体地球自转Euler方程的基础上,研究了地球自转的自由运动,指出文献[17~19]给出的关于地球自转存在自由加速或减速的证明是不正确的,完全刚体地球自转也不可能存在第二自由摆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