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概述1990年8月中旬山东省出现了一场大暴雨,暴雨从15日17时开始到16日24时结束,历时约30余小时,除鲁西北和半岛地区降中到大雨外,我省其他地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图1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桂西北地区3月下旬倒春寒的成因分析,以及倒春寒与其前4个月冷空气活动的关系探讨,发现两者之间关系极其密切,认为可以根据前4个月有、无冷空气活动,采用流程图作次年有、无地区性倒春寒预报。  相似文献   

3.
二月底到四月初是我县早稻播种期,也是冷暖空气在桂北、桂中一带交绥的季节,一定强度的冷空气侵入我县,常造成日平均气温低于12℃以下的烂秧天气,因此,准确地作出低温阴雨出现时段的长期预报,对早稻抓住时机适时播种防止烂秧是很重要的。几年来在我局应用多因子点聚图分区百分率综合的方法,提前十五天作3月1日到4月10日低温阴雨出现时段的长期预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预报方法简介 1、根据冷空气活动与前期天气存在着复杂的韵律关系的特点,我们把3月1日到4月10日按历年出现低温阴雨的状况,分成以下8个时段:3月份1到4日、5到8日、9到11日、12到16日、17到19日、20到23日、  相似文献   

4.
黄清遵 《气象》1977,3(11):5-5
过去,我们用春增暖预报秋尾寒,提供预防寒露风的依据,收到一定效果。那么,能不能用秋尾寒来预报春季暖,从而为春季早稻育秧提供依据呢?我地老农有句谚语:“八月秋风返,明春好育秧”,说明秋季冷暖与春播条件有一定关系。我们分别用阳历8、9、10三个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次年3月平均气温(我地早稻播种均在3月份)进行对比分析,发现9月份与次年3月份存在着  相似文献   

5.
1999年五一3月我省的天气气候特点是:降水北多南少,光用足,气温前高后低,全省出现重度春分寒天气。l、3个月的总降水全省为150mm(广昌)-552mm(蒙面),北部偏多,南部们少。l月份红东北们多5-9成;2月份全省基本无降水;3月份北部怕多3-8成,南部们少l-2成。2、今年我省出现历史罕见的区冬天气。l-2月份全省月平均气温们高2-4℃,冷空气活动少,强度弱;3月中旬末开始受强冷空气侵袭,19-24日全省出现重度春分寒天气,过程降温全省达10-15t,最低气温北部普遍降至st以下,南部也降至5-7℃。3月27日开始又有一次冷空气影响,…  相似文献   

6.
11月是我县由雨季转入干季的过渡时期,此时风向的变化对后期(冬春)天气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用11月偏东风(ESE—ENE)频率年际变化趋势(比前一年多还是少)作为预报因子,预报当年12月到次年4月冷空气活动次数(以日平均气温距平≤-5℃为一次冷空气活动),效果较好(见附表)。 从附表可以看出,当11月偏东风频率比前一年减少,则冬春冷空气次数少于5次;11月偏东风频率比前一年增多或相同,则冬春冷空气次数多于5次,机率为13/15。  相似文献   

7.
宁夏一次暴雨的地面雨滴谱和雷达反射因子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日降雨量超过50mm的暴雨,在地处西北内陆的宁夏平原平均3至10年出现1次;宁夏中部6月份一日内出现50mm以上降水是几十年一遇的少见过程。1983年6月18日08时左右,宁夏平原各站先后开始降水,到当日21时至22时降水先后结束。过程雨量有两个站超过50mm,其中降雨中心中宁站达59.9mm;5个站超过30mm;12个站超过20mm,都达到了大雨和暴雨,其雨量分布如图1所示。经分析,这次暴雨是由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低涡沿黄河北上并与西北方向下来的冷空气配合,造成地面图上河套锢囚锋在中宁附近发展而形成的,属于层云和积云的混合云降水。 在如图1标出的7个站采用滤纸色斑法进行了雨滴谱观测,共取到地面雨滴谱475张,取样时间间隔5至10分钟。  相似文献   

8.
王永祥 《气象》1985,11(1):45-47
今年10月我国大部地区的天气与多年平均情况相近,即冷空气对我国的影响逐渐加强,气温明显下降,降水量显著减少。北方大部地区在一次冷空气影响之后,受变性冷高压控制,出现秋高气爽天气。 概况 月内共出现5次范围较大的降水过程,但降水量都不太大。从图1可以看出,本月我国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少,一般比常年同期偏少4—8成,其中广东中部、新疆南部、青海西部、甘肃西部等地全月基本无降水,甘肃东部、宁夏、陕西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和山东等省、市(区)的月降水量只有10几毫米,山东北部和半岛地区月降水量不足10毫米,出现旱象。降水较多的地区有东北南部、淮河下游、江南北部、西南东部的部份地  相似文献   

9.
秦巴山区地处内陆,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旱涝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降水80%左右集中在夏半年。冬半年降水很少,不足全年降水的20%。冬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3%。形成明显的冬旱。就是在多雨的夏季也有明显的干旱时段(伏旱)。图1为旬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值点聚图。可以看出,从头年11月中旬到3月中旬,旬降水量不足10mm。而夏季7月上旬达80mm左右。夏季两个高峰值间的低谷则为伏旱(7月中旬到8月下旬)。旱涝的形成是一定时段内某种大环流形势维持所造成的。所以使用月平均高度场为背景来讨论季节性的旱涝最为合适。秦巴山区旱涝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1 南沙海区东北大风的概况 南沙海区每年10月中旬东北大风缓慢建立,11月份趋于稳定。12月和次年1月,东北大风最为强盛。2月份开始逐渐减弱,4月份骤然减少,4月底,东北大风结束。1988—1997年9年间10月至次年4月逐月大于6级至10级大风情况详见表1和表3。 由表1可知,大于10级风的过程较为少见。8级风的过程也较少,月平均在3天以下,连续日数最多为11天,出现在1997年2  相似文献   

11.
利用近三十年逐月的OISST和ERSST资料、NCEP2表面风场等资料和数据分析了南印度洋偶极子的形成原因、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南印度洋偶极子形态的年际SST异常出现在10-12月,有两个明显的冷暖中心,达到极值是在次年的2月份,然后在4-5月份消亡;南印度洋偶极子的形成主要是风场、潜热通量起作用,另外,短波辐射通量也对其有重要的影响;SIOD在北半球春冬季出现,达到盛期是在次年的二月份或三月份,超前ENSO9-10个月,且具有季节锁相特征,在70年代中期的年代际气候突变后,SIOD与ENSO的关系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2.
梁平德 《气象》1985,11(8):12-15
一、长期天气过程的简要分析 从多年平均500毫巴月际变高图可以看出,亚洲大陆东岸从冬到夏是高度升高的中心区域。由图1可见,2月在日本海西部出现了弱的正变高中心;3月正变高中心略有加强,并向东北移至日本北海道以北;4月正变高中心突增到17位势什米,并向偏东方向移动约10个经度;5月正变高中心强度略有减弱,且向北移至60°N以北;6、7月正变高中心都在60°N以北。对大陆东岸  相似文献   

13.
焦佩金 《气象》1990,16(5):58-61
1990年2月,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偏高,大部地区降水偏多,江南等地出现连阴雨天气。 天气概况 2月份,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次数少,强度弱。在三次较大范围的冷空气过程中,前两次都是弱冷空气,只有下旬前期的一次过程达到了强冷空气标准。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与南疆降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经常出现一支东风急流。本文通过1972年5月25日南疆西部大降水个例,讨论这支偏东急流的结构特点、动力作用及其与南疆降水的关系。并通过1972年的资料考察了东风急流与南疆降水的关系。 一、塔里木东风急流出现的形势及特点 塔里木东风急流出现时,常见的高空形势如图1。南支西风带上70°E附近有一明显的低压槽,下游河西走廊有一短波槽。从70°E附近有冷空气从西部进入南疆,是这次降水的直接系统,同时槽前动力减压,为冷空气从东部进入南疆准备了动力条件。地面图上有冷高压脊伸向北疆,冷锋到达河西走廊一带。锋后冷  相似文献   

15.
厄尔尼诺现象与我国温度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赵振国 《气象》1989,15(7):26-30
本文分析了厄尔尼诺现象和反厄尔尼诺现象与中国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当年的春夏季我国温度容易偏冷,冷月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气候概率;在厄尔尼诺当年的秋冬季至次年春季我国温度偏暖的可能性大,暖月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气候概率。反厄尔尼诺年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即当年春夏季我国温度容易偏暖,当年秋冬季至次年春季容易偏冷。进一步分析表明,厄尔尼诺暖水期,我国温度的分布型与黑潮区海温当年春夏季偏低、当年秋冬季至次年春季偏高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近50年来湛江市年极端气温统计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1,他引:0  
近50年来的资料统计结果表明:湛江市年极端气温的变化幅度较小,最高气温不是很高,最低气温不是很低;除10月外,其它各月均可以出现极端气温;3月既可以出现年最高气温,又可以出现年最低气温。年最高气温出现在3~9月长达7个月的时段内,平均出现在6月28日。年最低气温出现在11月~次年3月长达5个月的时段内,平均出现在1月16日。湛江市各地年最高气温平均出现日期差别较大,徐闻最早为5月20日,吴川最晚为7月25日,相差66d;年最低气温平均出现日期差别较小,廉江最早为1月14日,湛江最晚为1月18日,相差4d。经分析认为,与西南低压、副高、冷空气和海洋等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7.
厄尔尼诺事件与陕西夏季降水及历史旱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陕西41个测站1960~1990年夏季(6~8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厄尔尼诺事件当年与次年陕西夏季降水的特点及差异性。在厄尔尼诺事件当年,陕北夏季降水偏少,易发生干旱。而厄尔尼诺事件次年,陕北夏季降水偏多,易发生涝;陕南南部夏季降水偏少,易发生干旱。陕北夏季降水差异最显著。另外,陕西历史旱涝分布与厄尔尼诺事件关系较为密切。特别是陕西历史上的几个大旱年往往出现在厄尔尼诺事件连续发生的年份里。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3-2016年惠州市5个环保国控站的PM质量浓度和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及NCEP/NCAR日平均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惠州市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2013-2016年惠州市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污染日数和超标日数均呈明显下降趋势,2016年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已接近年平均质量浓度限值一级标准,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达到年平均质量浓度限值二级标准。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冬季的最高、秋季的次之,非汛期的(10月次年3月)显著高于汛期的(4-9月)。PM2.5污染日均出现在非汛期,尤其是冬季的1和12月,大多出现在晴朗干燥的东北风天气下。分析惠州市20132016年间两次长时间大气颗粒物污染过程发现,这两次大气颗粒物污染过程出现在冷空气减弱、冷高压东移出海后或下一波冷空气来临前,但随着南下冷空气的到来,北风加大或带来明显降水,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9.
薛建军 《气象》2000,26(2):58-61
11月 ,我国出现了两次较强冷空气过程 ,但大部地区偏暖态势不变。上旬 ,海南、广西出现暴雨天气 ,中、下旬 ,东北地区南部两度出现暴雪天气 ,但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 ;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出现大雾天气。月内有一个强热带风暴生成 ,对我国影响不大。1 天气概况  月内 ,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 ,出现了两次较大范围的降温天气 ,但降温后气温回升较快 ,致使全国大部地区偏暖态势不变。月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 (图 1 ) ,青藏高原大部、内蒙古中部以及新疆的部分地区偏高 2~3℃ ,其余大部地区接近常年或略偏高。上旬 ,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  相似文献   

20.
秋意的八月     
钟玉 《气象》1977,3(11):30-32
8月份正是盛夏季节。常年冷空气活动微弱,是台风活动的旺季,长江流域受副高控制为伏旱季节。而今年8月冷空气异常活跃,除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低;台风极少,只有一个台风在西太平洋生成,并在我国近海转向;中、下旬长江流域多雨。 一、冷空气活动频繁 从图1可见,我国大部地区,除西北、华南地区外,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2℃,低温出现的时段,东北和华北地区主要在前半月,上、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