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行政区划通名中的“省”、“县”、“乡 (镇 )”等用词中指代性都是明确的,都有一个确切的含义。而通名中的“市”,它可分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及县级市等多种级别的“市”,它的跨度为省级、副省级、地级、副地级、县级等,它的功能有综合性城市、钢铁城市、煤炭城市、森林城市、旅游城市、港口城市、口岸城市等,人口多则逾千万 (如上海市 ),小则七八千 (如二连浩特市等 ),不但跨越多种行政区划级别,而且其含义不仅仅是原来的“市”字,内涵模糊不清,外延大小不定,是行政区划通名中最混乱的一个称谓。   “市”,原…  相似文献   

2.
周文德 《中国地名》2013,(10):12-15
至2009年,重庆市辖境内共有1048个政区地名,其中,区名19个、县名21个、街道名156个、镇名574个、乡名278个。不计“乡”、“镇”、“街道”、“县”、“区”等政区通称,仅对专名部分进行考察。一共有310个地名尾字,其中,通名汉字100个。这100个通名汉字中,自然地理实体通名最多,52个,占了总数的52%;聚落通名11个;人工建筑地物通名31个;行政区划通名6个。  相似文献   

3.
翟军 《中国地名》2011,(6):43-44
城镇居民区地名的“通名”,指其名称中的“通用部分”,表达此类人文地理实体的共性——性质与用途,与标识其个性的“专名”——城镇居民区名称中区别个体的“专有部分”相匹配。如果说,专名关系一地,通名影响一片,城镇居民区通名规范化已成为社会变革与发展中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受港、台和国外地名的影响,在地名专名和通名都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在专名中出现了“洋”、“大”、“古”、“怪”的现象;在通名中出现了“山庄”、“花园”、“广场”、“城”、“别墅”等现象,成为各地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海市针对存在的问题,起草了《上海市高层建设、住宅区和其它建筑物名称管理细则》,现已基本定稿,使建筑地名逐步走向规范和统一,对各地是有启发的。民政部有关部门领导看了上海的材料后,认为此材料很好,其做法有必要在全国推广,故建议在《中国地名》刊登。  相似文献   

5.
七彩坪     
江苏加强高层建筑和住宅区等地名标准化管理 江苏省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江苏省地名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规定、省地名委员会,省民政厅发出“加强高层建筑和住宅区等地名标准化管理的通知”。《通知》中对高层建筑、住宅区专名及通名作了具体规定。如一般建筑物不使用“中国”、“中华”、“全国”、“国际”、“世界”等词语;同一个城市内建筑物的名称不得重名、同音,对大厦、商厦、广场、城、中心、园、新村、别墅、山庄等通名作了具体界定;对高层建筑,大型建筑,居民住宅区名称的审批作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清季实行城镇乡制时,镇属于城镇型建制,即在县以下行政区划中,城和镇是“点”,乡是“面”。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废除公社制度、重新确立乡镇建制时,镇却从城镇型建制转化为广域型建制,变成了人口较多、经济实力较强的“大乡”、“强乡”。下面简单回顾一下镇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与吉林市两个地名的专名同字同音,即省名与市名相同。在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中仅此一例,因此,吉林省成为唯一以市名命名的省,吉林市成为全国唯一市名与省名相同的城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地名的使用越来越多,省市同名所带来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本文拟就省市同名的历史渊源及其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咨询,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陈冰 《地理研究》2019,38(5):1222-123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75例县改市更改专名的历史经验是,应尽量维持地名稳定,能不改的尽量不要改,必须更改专名时,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新市名的命名要参考更名经验中得出的禁止性、建议性原则,原有政区专名存在问题的,应借区划调整之机加以改正。禁止性原则包括,全国范围内县市及以上政区不能同名、同音;不能以跨政区的地物、驻地以外的乡镇、捏造的历史政区和不稳定时期或破坏领土主权完整、民族团结的地名命名新市名。建议性原则包括,不以驻地为名;不要改掉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应出现单名市;不要叠加政区通名;以历史政区命名,应尽量与当时所代表的地域范围相吻合。新时期有序推动县改市应谨慎更名、科学命名。  相似文献   

9.
对广东现有143条政区名称按照政区地名、命名规律、名称出现最早时间和距今(截至2007-12-31)时限等属性建立广东省政区地名数据库,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省143条政区名称中,有一半政区地名在明代及明代以前就已产生.改革开放以来,出现大量以“市”和“区”为通名的新政区地名,但专名多保留不变.在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0.
一、地名汉字译写中存在的问题(一)部分政区通名译法不统一。越南的地方行政区划共包括三级,一级为省与中央直辖市,二级为县、市、郡,三级为乡(镇)、坊。目前,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外加强文化交流,要出版英文版的我国地图集。图上的地名,专名部分依据《汉语拼音方案》拼写,意见是一致的。通名部分则有按英语意译和按汉语拼音的不同主张。 本文依据授予原则、欧美习惯、图文暂异、时代要求,赞同拼音。并用统计数字作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吴建民  丁疆辉 《热带地理》2018,38(6):799-809
系统地梳理了2000—2016年中国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631个案例,归纳了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类型,包括撤县(市)设区、撤县设市、行政区合并、增设行政区、边界调整、隶属变更和建制升格7类,发现各种类型变更的背后都隐含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特定的需求。详细分析了县级行政区划调整数量和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具有时间上集中和空间上聚集相结合的特点,随着不同时期国家或区域发展的战略导向不同,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构成和指向会随之发生变化;县级行政区划变更有着明显区域差别,经济发达和城镇化发育较高的地区是调整重点,城镇化导向突出;县级行政区划较多的省份变更频繁,减少了县和县级市数量;注重了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行政区划变革,有利于促进民族和边疆地区发展。立足于空间治理,认为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和优化基本上围绕城镇化、区域发展、边疆治理和民族地区发展等战略的要求展开,代表了未来调整的趋向。  相似文献   

13.
渔民习用地名或当地渔民习用地名,又叫渔民地名,都是琼、粤渔民给南海诸岛的命名,是南海诸岛土地名。 现行南海诸岛地名中渔民习用地名共129个,除“月牙岛”一名外,其它128个全是海南岛渔民给南海诸(?)各岛礁的命名。南海诸岛渔民给南海诸岛各岛礁的命名 叫南海诸岛琼人俗名。 一、渔民习用地名的地(?)类型名称及含义 现行南海诸岛地名中的渔民习用地名,有些只列专名,而未写通名,如干豆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行政区划体系呈现为三级制(省-县-乡)与四级制(省-地级市-县-乡)并存的局面。应当肯定,现行的行政区划体制是基本适应我国现阶段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部分地区行政区域边界纠纷加剧,省市区过大,层级过多,区域缺乏整体发展战略等问题均限制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5.
由四川省彭州市民政局编辑出版的《四川省彭州市行政区划标准名称手册》,是四川省内出版的第一本比较系统、全面介绍县(市)级行政区划地名方面的工具书。该书详细地介绍了彭州市及乡镇区划历史变更情况、街道名称、各乡镇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经济状况、名优特产、名胜古迹等。该书的问世,对巩固地名普查成果和促进地名标准化进程,推广标准地名,加速全社会使用标准地名的进程,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起到积极作用。彭州市行政区划标准名称手册问世@王德斌@黄政权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78年9月26日国务院批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局、外交部、中国地名委员会《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附件第三条规定“在各外语中的地名,专名部分原则上用音译,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通名部分(如省、市、自治区、江、河、  相似文献   

17.
一、模糊的片状名称沿海城镇这几年大都相继建立了一些重点开发建设或专业发展区域,这些区域有的经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具相当规模,并且已发展扩大到整个行政区;有的则在行政区划变更中,与区划名称或其它等几个名称共处同一地域;有的则是由某某开发指挥部引伸出了“某某”地域名称。如  相似文献   

18.
飞城奇观     
地理学中有“飞地”一词,指一个行政单位的属地不在本区划范围内,而处于另一个单位属地的包围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但一个县的县城不在本县的区划范围内,四周皆被另一个县的土地包围着,这种“飞城”现象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现行行政区划是在原有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不合理的行政区划基础上逐步加以改革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划分为:中央、省(自治区)、县、乡谓之“四实”;代表中央的大行政区,以及作为省的派出机关的专区和作为县的派出机关的区谓之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现行行政区划是在原有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不合理的行政区划基础上逐步加以改革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划分为:中央、省(自治区)、县、乡谓之“四实”;代表中央的大行政区,以及作为省的派出机关的专区和作为县的派出机关的区谓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