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文  陈康  熊炜  王乔 《贵州地质》2018,35(3):240-246
基于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项目,通过收集资料,实地普查和综合研究,掌握了六盘水市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主要性质特征、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等情况,对六盘水市旅游资源进行了等级划分,并对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和开发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可分为12大主类、38个亚类、155种基本类型,共有旅游资源单体3 742个。其中五级旅游资源15个,四级旅游资源29个,三级旅游资源203个;新发现旅游资源1 885个。结论认为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具有户外运动基地资源基础好,山地避暑休闲条件优越,人文社会环境好的开发条件。具有资源丰富,门类齐全,开发空间大;优良级资源及新发现旅游资源多,潜在利用价值高;资源独特、品味上乘、稀缺;资源组合度高,全域性特征明显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旅游岩石资源——石景的概念及其命名原则,并从成因上对石景进行了分类,最后阐明了石景在自然风景中的地位。 旅游资源是指能满足旅游者游览观尝、度假疗养、探险猎奇、考察研究等精神和物质需要的一切物质对象,包括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两大类。自然景观旅游资源计有石景、气景、水景、生景等类型。本文就石景的形态、类型,在自然风景中的地位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的地学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可划分为岩石圈旅游资源等4个大类、地质旅游资源等11个基本类型、地层旅游景观等18种景观和黔江县上白垩统正阳组剖面等107个景区(景点)。它们具有类型齐全、分布广泛、岩溶精品和森林独特的特点。从加强岩溶旅游资源调查等6个方面入手,就可提高对它们的开发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4.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85-87
基于资阳市雁江区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项目,依据《四川省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试行)》标准进行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对资阳市雁江区旅游资源进行特征总结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资阳市雁江区旅游资源按属性分为8个主类、21个亚类、75个基本类型,分别占标准中主类的100%、亚类的80.8%、基本类型的57.3%。查明全区旅游资源1037个,其中优良级(三、四、五级)旅游资源186个,占17.9%;普通级(一、二级)旅游资源851个,占82.1%。雁江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为:数量较多、类型丰富、优良级资源少。雁江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呈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景观区可分为保和生态康养景观区、城市主题文化景观区、丰裕宗教文化农业观光景观区、临江-老君人文景观区、沱江自然生态景观区、丹山自然与历史人文景观区、堪嘉-石岭自然与人文景观区等7大景观区。资阳市雁江区位于成渝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旅游资源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开展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对其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万青 《安徽地质》2006,16(1):71-74
地处大别山区的霍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绿色”自然旅游资源奇秀神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底蕴深厚;本论文在对霍山县生态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开发的思路,即要进一步加大对绿色生态资源的保护、要进一步做好各景区的统筹开发和管理工作、要加大在建景区的开发进度、要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湿地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西部湿地资源的分布、类型、特征,进而剖析了湿地的旅游功能和湿地旅游的制约因素,探讨了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7.
锥状喀斯特区溶洞景观特征及其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明德  祝安 《中国岩溶》2004,23(2):101-106
锥状喀斯特是湿热带地区重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类型和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发育在锥状喀斯特地区的溶洞既是锥状喀斯特地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旅游不可替代的景观资源。本文从这一认识出发,首先揭示了锥状喀斯特及溶洞发育的四大特征: ( 1)溶洞成因类型多样; ( 2)是深、长、大洞的主要发育区;( 3)不同锥状喀斯特发育阶段,洞穴类型组合不同; ( 4)能形成溶蚀、沉积形态丰富、造型奇特、美学价值很高的溶洞景观集群。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旅游价值评价,指出在旅游开发中具有三大资源优势: ( 1)洞穴资源具有多功能性(科研、探险、观光旅游、生态旅游、医疗等)。( 2)构成独特的高品位峰林— 溶洞(地面、地下)综合景观类型。( 3)景观资源的高度互补性可提高旅游景观内涵的丰度和旅游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98-103
在对称多县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将其分为10主类、3个亚类、92个基本类型,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对称多县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的评价,其具有类型丰富、品质高、生态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的特征。围绕称多县7大特色旅游资源,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对其开发策略进行了探讨,在称多县旅游发展"1234"总体空间结构下,策划了"3廊4环"旅游线路布局,开发了"3+6"旅游产品体系,并对下一步的重点开发景区进行了谋划,将称多县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9.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 18972-2017),调查评价了平武县响岩地区的旅游资源.该区发育有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旅游购品等七大类型.对其特色、天然条件进行了评价,提出旅游资源详查和规划、打造该区旅游品牌,推进平武县旅游经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龙牟尼沟景区旅游资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牟尼沟景区为世界自然遗产黄龙景区的重要组成部份。区内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景观品位高,且交通可达性较强,能满足游客旅游行为的较高层次需求。本文将其划分为6个基本类型,并进行了重点景观特征描述,为景区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与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谢洪忠 《地质与资源》2009,18(4):314-316,291
温泉旅游资源属于典型的地质资源,具有地下水及地热资源的属性特征.在温泉旅游的开发过程中,要科学认识温泉的成因、类型、分布、医学成分和疗效等内容.应避免违背科学规律的行为,合理开采地下水,防止地面沉降,防治水污染,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实行旅游温泉品质认证制度,利用人工回灌等方法防止资源浪费和破坏,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范温泉旅游资源开发,遵循科学性、环保性的利用原则,体现温泉旅游特色,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何小芊 《中国岩溶》2014,33(1):111-117
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一直是旅游洞穴研究的重点,溶洞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对区域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收集二手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江西溶洞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和景观特征,探讨了旅游开发模式和相应对策,得出以下研究结论:江西省岩溶洞穴分布在全省9个地级市的28个县(区),集中分布在赣东北和赣西的山地、丘陵地区。溶洞形态与结构类型丰富,并具有鲜明的特色,洞内景观形态奇特;部分溶洞有悠久的开发历史,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根据溶洞的资源特色、区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旅游开发主导因素,旅游开发模式可分为独立型、组合型和依托型3种类型;采用主题式开发、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将溶洞观光旅游与科考探险相结合、加大对溶洞旅游的宣传是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明伟 《云南地质》1992,11(1):94-96
(一)前言旅游业有“无烟工业”之美誉,其赖以发展的基础主要是旅游资源和旅游者。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旅游地学资源占据着最为显赫的地位,它是地质营力的杰作。旅游地学资源的分类和评价研究,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以及旅游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二)旅游地学资源的分类就成因属性而言,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复合景观三大类型。自然景观系指纯自然条件及其作用的产物,如江河湖海、高山峡谷、冰峰雪岭、火山地热、石林溶洞、  相似文献   

14.
赵得思 《甘肃地质》2013,22(3):88-91
官鹅沟地质公园不仅地质遗迹景观特色鲜明,而且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也极为丰富,构成了类型多样、优势突出的旅游资源组合。本文针对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要突出地质资源特色的要求,从生态旅游角度初步探讨了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和国家级地质公园的申报。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43-150
基于巴中市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市级成果编制服务项目,依据《四川省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试行)》对巴中市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与评价,展开红色旅游资源特征总结归纳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巴中市红色旅游资源按属性分为4个主类、8个亚类、18个基本类型,分别占人文景观类中主类的100%、亚类的61.5%、基本类型的22.8%。巴中市共有红色旅游资源578个,其中优良级(三、四、五级)旅游资源185个,占32%;普通级(一、二级)旅游资源393个,占68%。巴中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为:数量多、类型丰富、优良级资源多。巴中市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呈以区县驻地和通江县王坪村为中心集中的特征。巴中市位于南北旅游圈最佳的对接带,红色旅游资源同时具备典型性、系统性、完整性和稀缺性。巴中市红色旅游开发应以"将帅故里、川陕苏区"为主线,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营,实施精品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喀斯特旅游自然资源调查及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万钰 《中国岩溶》1991,10(3):225-232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就已开辟的旅游热点和热线而论,喀斯特旅游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喀斯特旅游资源尚缺乏完善的分类和统一的工作方法。 笔者根据科学类型、属性、功能、成景条件、美学价值、开辟类型和项目,为便于保护和管理应用,将其划分为:(1)山石、(2)水体、(3)洞穴、(4)植物、(5)动物、(6)气象、(7)灾害共七大类。指出洞穴资源的调查除旅游观光内容外,还应重点对修学、探险、医疗、潜水等功能进行评价,以发展中国喀斯特现代旅游。   相似文献   

17.
广西旅游资源遥感调查的影像特征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传明 《广西地质》2002,15(4):27-32
文章利用航空图像、法国SPOT-2、美国Landsat-5卫星,全色和TM波段数据成像等遥感图像资料,对广西旅游资源进行了遥感调查。依据旅游资源影像特征解译,揭示和发现了5类12种基本类型。实践证明,旅游资源遥感调查的作用和效果明显,可作为政策和决策部门查明并开发本地旅游资源直观快速的调查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余波  黄正文  艾南山 《江苏地质》2011,35(3):332-336
2008年,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给川西地区留下了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完整独特的地震遗迹资源。这些遗迹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通过野外考察,对主要重灾区的地震遗址、遗迹景观进行分类,分析了该地震旅游资源的特征。根据地震遗迹旅游资源特点和区域特征提出了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并就整个川西地区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开发的协调互补与整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地质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贵州剑河县内地质旅游资源的重要程度,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12处主要地质旅游资源进行类型与特征的分析,将其归为7类5个亚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进行定量等级评价,得出在12处主要资源中有Ⅰ级地质旅游资源2处;Ⅱ级地质旅游资源2处,Ⅰ级、Ⅱ级占总数的33. 3%;Ⅲ级地质旅游资源8处,点总数的66. 7%。通过对地质旅游资源的分析与分级评价,有利于更好的认识其价值并为后续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是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旅游地学资源是旅游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江苏省旅游地学资源主要是,山,石,水,洞等类型,着重介绍江苏省的旅游地学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