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研究珠江三角洲的第四纪地层;晚更新世玉木亚间冰期、全新世中期(大西洋期)海侵阶段的地貌景观及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3.
曾母盆地是发育在地缝合线附近走滑特征明显的周缘前陆盆地盆地所处大地构造复杂,具三种没性质的基底。依据盆地新生代沉积发育历史的差异,盆地被分为六个沉积分区,即,索康坳陷分区,西部斜坡分区,东巴林坚坳陷分区,南康台地分区,康西坳陷分区和塔陶垒堑与西巴林坚隆起分区,在详细分析各分区的沉积发育历史基础上提出了四个垂向沉积充填模式。  相似文献   

4.
西沙周缘新生代构造演化与盆地充填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南海西沙周缘地震资料,进行了地震相研究,并结合邻区地质资料,进行了南海西沙周缘新生代沉积相分析,讨论了盆地的充填演化历史。研究认为,南海西沙周缘盆地充填断陷期以陆相和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主;坳陷期以海陆过渡相和海相沉积为主,自下而上充填了一套冲积相-湖相(始新统)-海陆交替相(渐新统)-滨浅海台地相(中-下中新统)-浅海、半深海相(上新统-第四系)沉积序列,盆地的充填历史反映了南海西沙周缘沉积环境由陆相向海相逐渐过渡的过程。通过对油气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始新世-渐新世早期是重要的烃源岩发育期;渐新世晚期-中新世中期是储层发育期;中新世晚期后是区域该层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5.
位于太行山东麓邢邯地区的綦村铁矿,为一接触充填交代类型的磁铁矿床.实践证明,对本区构造特征与控矿构造规律的揭示与研究,是指导今后对该矿,区进行普查勘探和扩大远景的重要关键。为此,笔者在对綦村一带进行万分之一地质测量和构造调查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深切谷的形成因素,考虑较多的还是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此因素也是大家一直都非常认可的;对于气候和构造运动等因素对深切谷形成和充填的影响,目前研究的比较少。冰后期深切谷开始充填,但对于其充填模式存在较大分歧,目前国外流行的是Zaitlin等建立的波浪型河口湾深切谷充填模式,但此模式不能应用于沙量丰富的大河河口湾,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深切谷充填模式。晚更新世以来,海平面经历了半个变化周期,却在深切谷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海侵、海退沉积序列,但对其初始海泛面和最大海泛面的确定,大多数学者的观点不是很统一,对于体系域的划分也存在一些分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海底浮岩气孔充填物对全岩微量元素组成的影响,并获得有效的海底浮岩前处理方法,对冲绳海槽中部的浮岩碎成大于5 cm,1~2 cm及小于5 mm的碎块分别进行前处理,然后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分析对清洗的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表明,对大块浮岩直接清洗以及将浮岩碎成厘米级小块后清洗都难以将浮岩气孔内充填的细粒沉积物去除干净,而对浮岩碎成毫米级(5 mm)颗粒后再清洗可以有效清除浮岩气孔内的充填物。本文所确定的一套有效的海底浮岩前处理方法总结如下:(1)将小于5 mm的浮岩颗粒置于超声波清洗机内用蒸馏水清洗,每隔15 min换一次水,直到清洗样品后的水足够清澈;(2)将样品先后浸入无水乙醇和稀盐酸溶液中,分别去除有机质和次生碳酸盐、铁氧化物;(3)将浮岩样品置于40℃超纯水中浸泡7 d左右,并每天换水,直至向上层清液加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出现。XRD分析表明,海底浮岩气孔中充填物的矿物组成包括斜长石、石英等。少量的气孔充填物对浮岩全岩的微量元素配分模式影响不大,但会造成Pb、Sr等元素含量的增加,因此可能会对浮岩全岩的Pb-Sr同位素组成造成干扰。  相似文献   

8.
南海西南海域曾母盆地新生界沉积充填演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母盆地位于南海西南海域,是一个总面积约17×104km2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在综合研究该盆地新生界沉积特征和沉积体系发育状况以及模拟沉积层的沉降速率和沉降史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了新生界沉积层的充填演化特征和充填序列。晚始新世—渐新世时该盆地基本上为东陆西海,位于西部的坳陷为海相沉积,其它地区多为陆相或海岸平原相沉积。中渐新世末至中新世末由于纳土纳等隆起没于水下,该区主物源方向发生改变,致使该盆地早期的沉积环境为南陆北海,而后因古巽他河的作用自南向北逐渐形成三角洲前积复合体。该三角洲沉积复合体随时间由南往北不断推进,形成大范围的三角洲沉积充填序列;与此同时,盆地东部和西部发育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礁,围区深坳部位为巨厚的滨-浅海和半深海充填沉积。从晚始新世至中新世末,该区的沉降速率和沉降中心不断发生变化。上新世和第四纪主要为浅海陆架及半深海充填沉积。上述复杂的沉积充填演化过程构成该盆地独特的沉积充填序列  相似文献   

9.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众多凹陷存在有海陆过渡相沉积,选取浅水区井孔资料相对较多的小型断陷即崖南凹陷作为研究对象,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该凹陷海陆过渡期崖城组地震相进行深入解剖;并综合利用经典沉积模式以及凹陷周缘浅水地区井孔资料来建立地震相与沉积相之间的关系,赋予地震相以地质意义,进而预测了凹陷无钻井资料地区各种沉积相的展布,...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陆相盆地源区的输送和盆地沉积过程存在的紧密相关性,提出了研究方法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并以古鄱阳湖中生代盆地为例。研究这种供给与充填作用相关性特征,对当代陆相盆地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高雅  唐勇  解习农 《海洋科学》2020,44(1):157-164
在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莫桑比克盆地的区域性幕式构造演化,并进一步总结归纳了其沉积充填特征。研究显示该盆地为东非边缘陆内裂谷盆地,以晚侏罗世破裂不整合面为界划分为断陷期及坳陷期,断陷期为陆相湖盆沉积充填,进入坳陷期后逐渐从海陆过渡相向浅海相和深水相演变。晚白垩世末和渐新世末两次构造抬升,使得盆地沉积环境及物源供应发生明显改变,也逐渐从深水相向滨浅海相或三角洲相演变。  相似文献   

13.
注聚区油井砾石分级充填防砂工艺技术是针对胜利油田注聚区见聚油井产出液黏度增大、携砂能力增强,提液引效措施加剧油井出砂使油井防砂有效期变短等问题进行研究的。该技术是在注聚区油井充填防砂时改变过去采用单一粒径砾石进行充填防砂的做法,将不同粒径砾石按不同比例分级充填到近井、炮眼附近和筛套环空,同时在中粒度粒径的砾石中加入经过表面处理的短切纤维,提高了砾石充填挡砂屏障的挡砂强度,实现了挡砂屏障的“挡砂、稳砂、排砂”的功能。截止到2010年4月底,该技术现场累计推广应用32井次,分级充填后注聚区油井液量由27.2m3提高到40.43m3,油量由1.01m3提高到3.89m3,增幅分别达40%和80%,最长防砂有效期已达到400d。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较好地解决了注聚区油井提液引效使防砂有效果变短和油井近井堵塞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地质学家А.С.Горшков,АБМейснер和ДАТуголесов认为.充填了数公里厚的新生代沉积层的构造复杂的黑海盆地是一个巨大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15.
琼东南盆地古近纪沉积充填演化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琼东南盆地是发育于南海西北部的新生代张性断陷盆地。始新统和早渐新统崖城组属过充填型或平衡充填类型,在盆地各个断陷内均具有砂岩-泥岩-砂岩三重沉积充填结构;晚渐新统陵水组在北部坳陷带属过充填及平衡充填类型,发育砂岩-泥岩-砂岩三重沉积充填结构,而在中央坳陷带则属由砂岩-泥岩二重沉积充填结构组成的欠充填型。古近纪盆地的沉积充填结构演化反映了始新世-早渐新世断陷阶段与晚渐新世断拗阶段的盆地演化历史,其中,晚渐新世盆地断拗阶段的发育是南海海底单期扩张过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张性陆相盆地是中国东部及邻近海域早第三纪广泛发育的一种盆地类型,在其充填发育的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盆地充填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缘新生代盆地沉积与构造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南海北缘新生代沉积盆地是全面揭示南海北缘形成演化及与邻区大地构造单元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通过对盆地沉积-构造特征分析,南海北缘新生代裂陷过程显示出明显的多幕性和旋转性的特点。在从北向南逐渐迁移的趋势下,东、西段裂陷过程也具有一定的差异,西部裂陷活动及海侵时间明显早于东部,裂陷中心由西向东呈雁列式扩展。晚白垩世-早始新世裂陷活动应是东亚陆缘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的延续,始新世中、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改变导致裂陷中心南移,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效应是南海中央海盆扩张方向顺时针旋转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济阳坳陷陈家庄凸起东南坡古冲沟沉积充填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和钻井、测井等资料,对济阳坳陷陈家庄凸起东南坡古冲沟的地质特征和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边界大断层——陈南断裂的活动控制冲沟的形成。边界断层活动初期,冲沟内充填有近源快速堆积的冲积扇扇根的粗碎屑砂体。断陷的扩张深陷期,靠近冲沟的底壁和测壁为稍长反射段的杂乱地震相,为扇三角洲根部较粗的砂质碎屑。湖盆收缩或萎缩期,冲沟内部发育有极强振幅、平行、高连续的反射相,冲沟的充填相与东营凹陷的河流一三角洲淤浅沉积相吻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体系。在对古冲沟的地质特征和沉积充填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古冲沟的油气储集性能进行了概要评价,认为冲沟内由同沉积断层的逆牵引作用所形成的逆牵引背斜与冲沟内常见的前积相反射砂体和深湖相泥页岩相配置,可能构成有利的油气聚集部位。  相似文献   

19.
辽东半岛黄海沿岸溺谷湾岸的充填与成陆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依据钻孔岩心、微古、孢粉及14C测年等有关资料,结合河口水沙及动力地貌特征的研究,阐述了我国辽东半岛黄海沿岸典型溺谷湾岸的形成、发育的古地形基础、充填模式及成陆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国家气象局编制的《热带气旋年鉴》和南海舰队海洋水文气象中心的天气图1981—2000年共20a资料,对影响湛江的热带气旋进行分析得出:(1)影响湛江热带气旋按其带来的不同风雨天气可分成4种类型:强型、弱型、风型和雨型;(2)影响湛江热带气旋的42.3%为弱型,其所带来的灾害天气并不明显,有危害性的为强型、风型和雨型;(3)影响湛江热带气旋的源地、出现月份、强度及移速与其分型有一定关系;(4)湛江历史上出现的大海潮,都是移速较快的风型和强型西太平洋台风在7月和9月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