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貌形态对海底管线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东方1-1平台海底管线路由区为例,多次对该路由区多波束测深、旁扫声纳、浅地层剖面、土质、海流及海底过程的原位监测调查数据和收集的波浪、海流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在水动力条件的作用下,海底会产生沉积物的侵蚀、搬运和沉积等过程,这些过程对海底地貌有重要的改造作用,会对管线稳定性具有重大影响。提出管线铺设需预先了解水下环境的动力条件的规律,识别沿拟定管线路由区可能存在的海床运动和波流冲刷的地质灾害,找到地貌形态对海底管线稳定性影响的原因。进而提出根据不同情况的解决对策,有效地减少地貌形态对海底管线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同于陆地滑坡,海底滑坡由于水动力条件这一特殊因素致使其难以观测,其致灾机理、失稳评价流程等也未形成标准。对海底失稳与致灾机理的深入研究,涉及海斗深渊的形成与演化、深水工程开发的商业利益、海洋地质灾害的预测及海洋工程的安全等诸多问题。海底失稳调查与评价流程分为地质调查、灾害机理分析、失稳评价3个方面,综合地球物理、海底原位监测、数值模拟、物理实验模拟等技术方法,形成从前期调查到后期评估的完整流程,对海底稳定性评价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就在20多年前,科学家勘查洋中脊系统,首次发现了壮观的黑烟囱由金属硫化物矿物构成的热液火山管强有力地释放出热的、充满粒子的黑色流体进入海洋。这些烟囱喷发的流体的最终来源是海水,但海水和热液流体的化学成分明显不同。喷口流体不仅远比周围的海水热,而且它们的酸性更大,更富集金属,并且具有较高的溶解气浓度,如氢、甲烷和硫化氢等。受流体频繁搬运的金属在海底形成矿床,溶解气供给一个丰富的生物群体,它们是通过化学反应而不是阳光获得能量的。那么,海水是通过什么过程转变成从黑烟囱中喷出的流体的呢?答案就在海底下面…  相似文献   

4.
东北法罗大陆边缘的高分辨率地震剖面显示中部和下部陆坡有大规模的滑塌和滑坡,它们对中新世,上新世和第四系的沉积产生一定的影响。上陆坡的重力流积有一部分被较新的沉积物所覆盖,据推测较新的沉积为等深流沉积。TOBI深海拖曳旁侧声级及深潜透声显示,上陆坡的滑塌复合体包手隐伏的滑动岩面,瓶颈滑坡,泥石流舌状体和一系列浅层滑坡。发生在中部和下部陆坡的滑坡似乎时代较新,显示为一形状不规则的陡立主滑动岩面和大型完  相似文献   

5.
围绕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开发的发展计划,概括介绍了大洋海底矿产资源研究的动态、重大成果和发展趋势,希望在我国的大洋工作当中加强系统论指导下的海底成矿系统研究,重视深海探测技术的发展,争取今后在多种资源矿区申请工作中有的放矢、把握主动。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海位于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它的周边被岛弧和深海沟所环绕,海域内淡数条近南北向的构造脊。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的构造将菲律宾海海底地势分割成不同的部分,构成明显不同的地势特征:(1)深海沟呈链状环绕着 海域周边分布。(2)近南北向的九州-帛琉海岭将海底分面东西两半,东半部主要是岛弧区,西半部主要是海贫区。(3)海脊与岛弧呈近南北向伸展并贯穿全区,海脊与岛弧之间为海盆。海汾底多为丘状起伏,并有轻度切割  相似文献   

7.
8.
对 1 990年初《英国石油》的StewartS和《地球科学成果》的AllenJ获得的北海海底地震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 ,在英国东部沿岸恒比尔湾以东 1 3 0km处有一个以前未知的陨石坑 ,它是 60~ 65Ma前产生的。首次发现者按最近的海底地形细节将其命名为西尔皮特。与陆上类似形成物不同的是 ,它几乎未遭受侵蚀 ,是因为受到 3 0 0~ 1 50 0m厚的沉积岩层的保护 ,使它未受侵蚀作用的破坏。在陨石坑的中央是一个杯状凹地 ,直径约3km ,带有一个特殊的中心小丘。它被 1 0个高数十米、规模较小的同心长垣包围。外部长垣的直径达 2 0km。至今一般认为 ,…  相似文献   

9.
基于收集到的东太平洋海隆北段Juan de Fuca Ridge热液活动区的高精度多波束声纳数据,应用加权移动平均算法, 生成典型的高精度海底DTM;应用声纳图像处理技术,生成高分辨率海底声纳镶嵌图,并对其海底地形及海底声学图像进行 处理和分析。通过处理与分析,对JFR热液区海底地形地貌特征有了初步认识,对于我国大洋调查和海底热液区探测具有一 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南海礼乐盆地海底麻坑地貌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高分辨率多波束测深和浅地层剖面数据,首次对南海礼乐盆地南部坳陷海底麻坑进行了系统的识别研究。共识别出各类麻坑81个,其中麻坑直径最大约2.4 km,坑深最大约157 m。麻坑种类多样:按平面形态主要分为圆形、椭圆形、拉长形和新月形麻坑;按组合方式分为孤立麻坑、链状麻坑和复合麻坑;按直径分为正常麻坑和大型麻坑。区域内发育多条大型海底峡谷,峡谷侵蚀引起两侧地层稳定性降低,气体储层遭受破坏,泄露的气体沿断层或气烟囱等喷发出海底形成麻坑。而因麻坑生成时剥蚀的沉积物质与周围水体混合并逐渐发展成浊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海底峡谷向下延伸。研究区内单个麻坑的平面形态最初为圆形或椭圆形,之后由于重力流和峡谷侵蚀的影响,逐渐发展成拉长形或新月形,麻坑之间也会发生组合形成复合麻坑。链状麻坑与冲沟的形成联系密切,沿垂直于等深线方向展布的链状麻坑在重力流的冲刷下,发育成底部平坦的麻坑冲沟。对比分析全球其他海域麻坑,发现海底麻坑尺寸与水深关系密切,在深水区域更容易发育大型麻坑。  相似文献   

11.
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基于国际海底地名词典,聚焦各国的提案申请情况,对国际海底地名总体情况、各国参与情况、中国参与情况以及和其他国家对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近几十年来国际对海底地理实体命名工作的参与程度日益增强,其中2000年之后以日本通过的提案数量和参与频率最高;中国虽然起步晚,但参与频率高,年度通过提案数量也在逐年上升。因此,利用可视化技术可以有效、快捷地了解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命名现状,方便开展相关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10年中 ,我们对海底火山喷发的了解大大增强 ,这是因为现在有能力遥控探测这样的事件 ,对气象调查迅速作出回应 ,并在喷发地点采样。但是 ,这些资料不可避免地受到事件后观测的限制。可是 ,1998年的胡安·德富卡海岭阿克西亚尔火山喷发就是利用原地海底仪器进行的监测。其中测量作为海底垂直变形代用指标的海底压力的仪器被熔岩流所包裹 ,固结外壳使仪器与熔岩隔离开来 ,后来又恢复了使用。这个仪器记录的数据揭示了洋中脊表流喷发的持续期、特征和喷发速率 ,证实了熔岩流膨胀超过3m后便开始回流。仪器记录到在2h喷发之后的…  相似文献   

13.
14.
海底声学底质分类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海底声学底质分类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目前典型的底质分类设备、软件以及可采取的分类方法,探讨了我国开展海底声学底质分类技术研究、开发的可行性与具体实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海底勘查技术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卫民 《海岸工程》1995,14(4):51-55
介绍用于探测海底三维地质特征的海底量的最新发展,主要包括海底地形测绘技术,海底形貌观测技术,海底地层声学探测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17.
Zumb.  MA 蓝利 《海洋地质》1999,(2):72-80,71
目前海洋重力主要为海面和海底测量。海面重力测量受水深影响,观测点远离重力源,其分辨率降低;海底测量分辨率不受水层影响,但由于逐点测量的耗时,其覆盖性较差。我们制作了一个重力测量系统,该系统在近海底具有高分辨率、高速采集重力数据的能力,其探头用船拖曳在海底附近的正上方。  相似文献   

18.
通过黄河三角洲埕岛海域2个典型平台桩柱周围实测水深及海流、波浪资料,研究了淤泥质粉砂海底桩柱周围局部冲刷坑的特征及其发展演化情况,并结合水动力条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海底混响是海洋混响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模拟仿真进行验证分析,是仿真技术的一项重要应用。采用单元散射模型,研究在单发射阵元下,分布在同一直线上多个接收阵元接收的海底回波,忽略声波传播的相位起伏,只考虑振幅起伏,将传播损失、声吸收系数、海底反射损失、海底沉积层密度等参数带入海底混响仿真数学模型,仿真海底混响,使其更加接近海底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0.
海底峡谷是陆源物质向深海运移的重要通道和深海油气资源储集的重要场所,海底峡谷在我国近海也广泛发育。通过对国外海底峡谷研究成果和方法的介绍和学习,我国海洋学家开始对冲绳海槽西坡、台湾周边海域、南海北部海域及世界上其它海域的海底峡谷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与国际相比,我国海底峡谷研究还处在发现和描述的阶段,还需要进行系统的观测和深入的研究,来探讨海底峡谷的形成发育机制和控制因子,及其与我国近海演化和油气成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