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郭安宁 《地震工程学报》1988,10(S1):117-122
烈度是简明地衡量地震破坏程度和影响程度的一个尺度值,以此尺度值可得出地震发生后烈度波及范围的等烈度线。若将地震源视作是一个有一定长度的断层错动,且断层面为直立(我国大震断层面大都近似直立),则从理论上讲,其等烈度线应是一个椭圆。  相似文献   

2.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 ,我国历次正式出版的地震目录 ,皆将此次地震审定为M5 ,宏观震中为41 8°N ,1 2 3 4°E ,震中烈度为Ⅶ度。为进一步核实此次地震的参数 ,笔者查阅了已发表的有关资料 ,调阅了辽宁省档案馆 3 0卷历史档案 ,以确定文献中提供的破坏点的具体位置 ,统计了近、现代中强地震的烈度分布和人员伤亡情况 ,咨询了有关专家。经进一步研究认为 ,历次出版物对这次地震宏观震中位置和震中烈度的认定是合适的 ,但Ⅶ度区范围较笼统。我们依据历史地震烈度评定原则 ,确定了各破坏点的烈度 ,圈定了Ⅶ度区的范围 ,宏观震中在Ⅶ度区内 ,地震发生在当时的沈阳市区 ;根据极震区建筑物破坏程度和极震区长轴尺度、现代中强地震的震中烈度和人员伤亡情况 ,并考虑到确定历史地震的误差 ,震级取M5 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云南地区地震烈度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1900~2014年发生在云南地区的146次5.0级以上地震的烈度数据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并按照前人划分的云南地区的3个构造分区进行分类,将各分区内的烈度等震线作为样本,拟合出各分区的烈度衰减模型。由于样本所覆盖的时间段在百年左右,所涵盖的7级以上强震较少,故强震烈度衰减关系中隐含着随机性或不确定性,我们尝试引入破裂尺度来对强震烈度等震线的生成进行限定。通过分析对比已有研究成果,并选用李忠华和秦嘉政的震级-破裂尺度经验关系式组合作为破裂尺度的经验公式,对强震烈度衰减模型评估的影响场大小进行了修正。通过对本文拟合出的烈度衰减模型与已有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某个分区内,本文给出的模型评估结果与实际烈度等震线平均偏差最小,故此采用更精细的分区比大分区在评估具体区域的地震烈度时更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地震烈度这一概念在地震学和地震工程上一直广泛使用。在我国一直以烈度作为地震活动性强弱的标志来进行地震区划;工程上又以一定的烈度作为抗震设防的标准。但是烈度是依据宏观地震烈度表的规定来评定,而宏观地震烈度表并不是一个很准确的尺度,现今世界各地使用的烈度表有多种,其中的一些规定也存在差异。烈度表的尺度是否合理,对国家的防震减灾事业和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世界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地震工程学的发展,烈度的应用范围渐渐发生了变化。通过整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地震震害数据,发现整体趋势是,低烈度区的同类结构基本完好比例增加,其他破坏等级的比例下降,高烈度区同类结构的毁坏比例增加;收集近些年发生的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和鲁甸地震的部分震害数据,发现同一烈度区,设防、未设防的和不同设防等级的结构震害差别较大。如果烈度表达的是地震后果,则据这些后果平均水平判定的烈度应有不同,反证了烈度的含义是通过震害反映的地震作用。因此,借助不同建筑类型、不同设防等级的结构判定烈度时,需要相对统一的标准。由于我国丰富的震害资料来源于未设防结构,建议通过某个烈度下的不同设防标准、各类结构、各震害等级的平均震害指数和(或)破坏比与未设防同类结构的平均震害指数和(或)破坏比的统计关系,建立未设防结构对应的平均震害指数和(或)破坏比的调整系数,可据设防结构震害判定烈度。  相似文献   

6.
根据汶川地震各烈度区内变电站破坏状况、停运状况以及恢复时间的统计,分析了不同烈度区变电站地震破坏和功能失效特点和模式,定义了变电站震害指数,得出了设防烈度为Ⅶ度的变电站地震破坏和功能失效的震害指数与烈度的Di-Ⅰ关系曲线,并结合我国电力设施抗震设计标准,外推了设防烈度Ⅵ、Ⅷ、Ⅸ度变电站的Di-Ⅰ曲线,由此建立了基于抗震设防烈度和震害统计的变电站震害快速评估方法(FI-EDS法).通过德阳地区49个110kV及以上变电站的震害实例,对评估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用本文方法快速评估得出的变电站破坏等级,0级偏差比率为47%,±1级偏差比率为45%,±2级偏差比率为8%.本文评估方法具有可接受的精度,并且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7.
前言 地震影响场是指地震破坏影响在地表的分布情况,有宏观影响场和微观影响场之分,目前常用地震烈度来衡量宏观破坏现象,所以,烈度的分布可以视为一种宏观影响场。本文所说的影响场就是宏影响观场。 影响场需要建立确定的标准,这一标准要反映地震的破坏作用,又要与宏观烈度标准有对应关系,因此,亦可以看作是烈度的定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正地震烈度(Intensity),是一个直接关乎民生的参数。烈度调查,揭示了地表和建筑破坏的程度;烈度速报(又称震动图,ShakeMap),给出了地震动的强弱分布;烈度区划(国外称"地震危险性图",Seismic Hazard Map),为建筑的抗震设防提供了基础依据。在一大堆地震参数里,没有哪个能像它那样与老百姓的关系如此密切,有时甚至会牵动千百万人的行动。道理很明显:地震烈度反映着地震对地表破坏的最终结果(图1)。烈度就是破坏的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几次大地震有一些是发生在低烈度区,对地震区已有的建筑物应当怎样来评价它的抗震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通过将破坏概率离散化得出一次地震中各烈度下震害指数的均值和方差,对比其与标准震害矩阵相应烈度下的值,得到其他烈度下震害指数的均值和方差。我们假设各烈度下震害指数分布都服从Beta分布,由均值和方差反算出Beta分布的未知参数,从而得出其他烈度下各破坏等级的概率值。用本文方法得到的震害矩阵,可为该地区的震害预测和经济损失评估提供科学依据。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对漾濞6.4级地震灾区开展土木结构房屋加固情况与破坏形式调查。从云南相近震级地震破坏情况的对比、加固与未加固房屋的对比、强震动记录、与烈度衰减关系对比等方面进一步分析,认为抗震加固能减轻土木结构建筑的破坏。甚至可降低其宏观烈度1~2度,对抗震加固的防震减灾效果进行评估;就抗震加固工作及烈度评估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乌统昱  庄亚娜 《地震学报》1990,12(2):194-203
本文介绍了用灰色聚类法对最具有工程意义的Ⅵ-ⅩⅠ度烈度进行评定的方法.一般说来,在Ⅵ-ⅩⅠ度的烈度范围内,房屋的破坏现象是评定烈度的主要标志.因此,笔者把Ⅵ-ⅩⅠ度烈度分成六类,把房屋破坏现象分成轻损、损坏、破坏和倾倒四种,以此为聚类指标.为了使指标定量化,对每一指标进行了评分,同时把欲调查的地区作为聚类对象.再根据实际样本进行灰色聚类后,便可判断震后某地的地震烈度属于几度.从房屋破坏现象评定烈度这一点出发,本文还提出了考虑其它因素的一般的评定烈度的方法.此外,还对几个实际震例作了具体的计算.结果表明,用灰色聚类法评定地震烈度是简单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丽江7.0级地震土木结构房屋破坏比和损失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瑞琦  张建国 《地震研究》1997,20(1):138-150
本根据丽江地震区113个自然村震害调查资料,对不同烈度区土木房屋不同破坏等级破坏比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对破坏比与烈度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统计关系,另外,通过实地调查,给出了本次地震土木结构房屋不同破坏等级的损失比。  相似文献   

13.
用贝塔分布函数对给定烈度下结构各个破坏等级的概率分布进行了破坏比概率密度的拟合,以地震动峰值作为地震动参数,根据烈度和加速度峰值的对应关系以对数插值方式计算了在任意一个峰值加速度下结构破坏比的倍塔概率密度分布及各个破坏等级的概率,从而使结构易损性的表达方式由烈度-震害等级构成的二维阶跃性易损性矩阵转化为由地震动参数-破坏比概率密度函数或地震动参数-各破坏等级的概率来表达的方式.试算结果表明,这种转化方法是可行的.本文为震害预测和地震经济损失估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汶川M_S 8.0特大地震破坏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现场考察认为:极震区烈度为Ⅺ度,表现为强烈的带状分布,且破坏很重,地震破坏在垂直于断裂的方向上衰减非常快;Ⅹ度区和Ⅸ度区垂直于断裂的方向上极窄,Ⅹ度区和Ⅸ度区偏小;烈度在断层两侧迅速衰减,但Ⅵ度、Ⅶ度区的影响范围非常大,Ⅵ度区的影响范围约24万km2。垂直于断裂的方向上南部破坏范围在Ⅵ度区远大于北部地区。在不同烈度区均出现了大量的烈度异常点。对各类建(构)筑物、地貌、地形的破坏类型、破坏方式均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核电厂和一些重要的工程结构遭遇地震时,采用合理的地震动阈值作为报警和关停的,可以有效减少工程结构破坏引起的风险。研究介绍了累积绝对速度(CAV)等相关变体参数的定义及其来源背景,论述了相关参数在地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选取集集地震和汶川地震的地震动和烈度数据,探讨了CAV与结构破坏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峰值地震动加速度(PGA)和标准累积绝对速度(CAV STD)与烈度的相关性,以及表征结构初始破坏阈值的合理性。结果表明CAV STD和PGA均与烈度有正相关性,不同的地震,同一烈度对应的平均PGA和平均CAV STD有较大差异,而且烈度7度区的PGA和CAV STD作为判别结构初始破坏的阈值的可靠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1966年东川地震的宏观考察资料为基础,着重介绍了6.5级主震的烈度分布和衰减特征;初步探讨了多次地震积累破坏效应,并根据同一自然村在主震和两次强余震时的实际震害资料,以积累破坏程度作为两次强余震烈度评定的宏观标准。  相似文献   

17.
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较为显著的特点是多种生命线与重要工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给今后灾区恢复重建、规划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通过实地科学考察,归纳、介绍了灾区生命线与部分重大工程概况及其震害特征,并分析这些破坏产生的原因。由于震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相当于本次地震的极震区烈度Ⅷ度,因此本次地震对生命线和重大工程总体的破坏相对较轻,主要的震害原因是高烈度的破坏和地震动引发的地震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地震烈度及其工程应用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地震烈度这个概念作了重新审查,指出地震烈度是地面震动在一定面积范围内的平均程度,只能用在此范围内平均的物理数量来度量.在现阶段,工程设计数据应当选取这个平均数量加上一定的具有合理概率基础的偏差.宏观的和物理的烈度尺度都是需要的,但须以后者为准,以前者为后者的定性描述.对于物理尺度的选择、现行烈度表的修改以及烈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等问题都作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夏珊  刘爱文 《地震学报》2009,31(1):92-99
在我国烈度表中提到的房屋指的是未经过抗震设计或加固的单层或数层的砖混和砖木房屋.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类房屋的数量在逐渐减少,能够根据抗震设防房屋的破坏情况进行烈度评定对目前的地震现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震害矩阵和平均震害指数的关系,尝试利用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的震害矩阵得到设防烈度——震害指数的拟合关系,建立不同抗震设防水准的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的烈度评定标准,并利用近年来9次中国大陆地震的烈度评定结果对该评定标准进行验证.本文评定的结果与这些地震现场评定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作为在我国抗震设防地区利用多种结构形式的建筑物破坏情况进行烈度评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场地条件对溧阳地震宏观烈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比较了溧阳原地重复的两次中强地震烈度分布和衰减特征,并将震区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的地基土。对两次地震极震区与整个破坏区烈度线在轴向上不协调原因加以讨论,认为以淤泥质亚粘土为主的Ⅳ类地基土在震中区东部大面积分布是其主要原因。重新勾绘了极震区的烈度线,以排除场地条件对烈度分布的不均匀影响。经“归一法”处理,显示出烈度分布较严格地受发震断层控制,极震区的烈度形态与整个等烈度线形态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