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项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 一、南海东北部海区综合研究 主要是对南海东北部海区(东径113°—120°、北纬15°00—23°30′)约在64.7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进行多学科综合调查研究,共进行十四个航次综合性和专业性调  相似文献   

2.
论珠江口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珠江口盆地位于111°—118°E,19°—23°N,为南海北部最大的陆缘盆地,其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它是原地质部于1975年开始在海南以东至汕头海域进行综合地质调查后发现和圈定的,1977年转入普查勘探,1979年获工业油流,从而揭示了珠江口盆地良好的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3.
我国黄土高原区域地质地貌特征及现代侵蚀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西北部,在北纬34°—38.5°与东经102°—112°之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的大部分地区及山西西部。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在此范围内,黄土分布连续,地层发育完整,厚度大,具有特殊的地貌形态。高原区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形  相似文献   

4.
施德鸿 《地球学报》1990,11(1):138-140
<正> 研究区位于东经114°20′—119°15′,北纬35°00—40°15′,北起燕山山麓,西靠太行山脉,南以黄河为界,东临渤海,地处我国著名的华北大平原,面积13.8万km2,海拔标高100m以下。区内主要有海河,滦河水系,年平均气温13℃,多年平均降水量400—600mm,其中75%分布在7—9月份。年蒸发量1000—1400mm,属于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常形成春旱秋涝。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西部野马地区二迭系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马地区位于吉林省洮安县西北部。1981—1984年,吉林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矿产调查所对该地区进行了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所涉及的范围为:东经121°45′00″—122°07′30″;北纬45°30′00″—45°50′00″。根据1:50000区调工作成果,并充分研究前人工作有关资料,对区内古生代地层层序作了重新划分,由下而上为吴家屯组和索伦组。本文试图用生物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本区古生代地层的层序及时代隶属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该地区位于堪培拉西北50公里,堪培拉—马隆隆起的东侧。堪培拉—马隆隆起从维克托利亚州东部向北延伸直达新南威尔士州的威灵顿北部。在那芝格拉背斜的两侧形成一槽式构造。研究区正处于背斜的东侧,过去曾被称为泰玛士复向斜。这是一个长25公里宽8公里的向斜构造(图1、)。该区的褶皱和断裂呈北北西向,倾角一般为50°—60°。这一地区没有  相似文献   

7.
桑沟湾位于山东荣城县东部沿海(37°01′N—37°09′N,122°24′E—122°35′E),北、西、南三面为陆地,湾口朝东,以褚岛头与兔子石南北对峙,为半封闭型海湾。南北口长达11.5Km,东西宽7.5Km,岸线全长52Km,湾内水面积约20万亩。该湾地势平坦,由西向东逐渐倾斜,坡度较小,平均水深7—8m,最大水深15—17m。  相似文献   

8.
西藏地矿局区调大队二分队,在1979—1983年进行1:100万改则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在西藏北部迎春口(东经89°30′~90°00′,北纬34°50′~35°20′);果干加年山至西亚尔岗(东经86°00′~88°40′,北纬33°15′~33°35′)地区,首次发现含兰闪石类岩石,现就其产出地质背景及特点,作一概略介绍。 (一) 迎春口地区的含兰闪石类岩石特征: 该区广泛分布着三叠系若拉岗日群,它是一套厚约8000~10000m的浅变质岩系,主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地质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介于东经75°—105°,北纬27°30′—40°之间,面积约240万平方公里。北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为界;东跨秦岭,分界不明显;东南以龙门山、贡嘎山至大雪山一线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为界;西南止于国境边界的喜马拉雅山一带,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是全球海拔最高,隆起时代最新,地壳厚度最大的高原。高原地势总的趋势西高东低,在藏北及川青边境尚保留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的原始剥蚀面,高原周围河流切割比差最大在5000米以上。这里地层发育较齐全,地质构  相似文献   

10.
本区地处黄淮海平原的南缘部分。位于江苏省的北部,西部与安徽省毗邻,北部与山东省交界,东临黄海。地理座标为东经116°30′—120°30′,北纬23°31′。总面积为36254平方公里。属徐州、淮阴、连云港和盐城市所辖,共二十多个县、市,总人口约1700多万。农业人口1500多万,农业以稻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据区调成果写成。所述范围:北纬35°40′—36°20′;东经94°00′—97°00′。即昆仑山中段的布尔汗布达山地区。五十年代中期,很多地质学家曾根据区内部分地段的路线地质调查资料,论述过本区大地构造的性质,但各家观点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1)加里东晚期褶皱带;(2)早华力西期褶皱带;(3)青藏准地台。据1:20万区调资料,笔者认为,本区地处古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区域、矿区及矿床地质概述合川锶矿地处川东褶皱带的西部,华莹山帚状褶皱束的西北分支,沥鼻峡背斜的东北段。背斜长约28km,轴向北东45°~50°,北西翼倾角60°~85°,南东翼倾角30°~40°。背斜轴部出露少量二叠系长兴组(P_2c),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_1f)。两翼分布有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_1j),中统雷口坡组(T_2l),上统须家河组(T_3xj)。矿区位于沥鼻峡背斜北东段的西北翼,地层走向北东50°~55°,呈带状出露(见图1)。  相似文献   

13.
冀东太古代条带状铁建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东(东经117°20'~119°40',北纬39°27'~40°40')近万平方公里内的变质岩系中广泛分布有条带状铁建造(简称BIF),其中多有形成巨大铁矿床者,是我国重要铁矿基地之一。一、地质背景冀东太古代地块由两个具不同演化历史的构造区组成:高级区即迁安—马兰峪隆起(I区)和低级区,青龙—滦县坳陷(Ⅱ区),两区之间以断裂为界。两个构造区内又分为若干亚区(图1)。  相似文献   

14.
JSD-36型随钻定向仪是利用偏重原理制造的有缆式定向仪,不受磁性干扰。井下仪外径36mm,长度1m,工具面向角测量范围0—358°,测量误差,顶角3°—5°时≤±7°,顶角大于5°时≤±5°。  相似文献   

15.
阿拉善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的西部(北纬39°20'~42°,东经102°~106°30'),面积约七万平方公里,其中基岩山区约二万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30%。基岩山区的分布见图1。 阿拉善地区,是我国西北的主要牧区之一。为使本区牧畜业的稳步发展,有效地开发利用山区的水、草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山区中的谷地、槽地、盆地地带植被  相似文献   

16.
曹仁关 《地质论评》1958,18(3):240-242
昆明凹地位于黔桂地台和康滇地轴之间,东边的界线为龙山、牛首山、曲靖、奎香以及北纬28°和东经104°交点的连线,西边的界线大约自西昌经宁南、巧南至陈平子南,转而西北,由箕厂南下罗次、昆陽、峨山。东西宽80—100公里,南北长约600公里,成一狭长的带形。这段地区,  相似文献   

17.
北石城新华夏系断裂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述断裂带南从北白岩村附近起,北经梨树沟、北石城、年鱼沟、上峪等地,于牛郎峪附近消失,长约22公里。呈北东15°—25°方向展布;上峪以北变为北东30°—40°左右。断层倾向南东,倾角40°—60°,局部地段小手30°。断层中间被伴生的北西、北东向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西部是指东经103°—106°31′和北纬28°40′—32°40′之间,包括北自广元、旺苍,南至犍为、自贡,西起雅安、灌县,东抵南充一带的广大地区,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 该区是四川盆地早期雏型所在地域,是整个四川盆地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它处于上扬子地台边缘邻近巴颜喀拉地槽的膝状转折处。 中三叠世末印支早幕运动的发生,使具有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特点的上扬子地台开始了解体转化,为四川盆地的形成铸造了基础格局。在以往平缓开阔的地台上开始形成相对独立的有封闭边框的一面邻水、三面封闭的箕状海湾盆地,这就是四川盆地的雏型。  相似文献   

19.
1987年中日联合西昆仑冰川考察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昆仑山位于青海以西,新疆与西藏之间,是青藏高原西北部最高大、最雄伟和现代冰川最发育、最集中的山岭,最高峰昆仑峰(85°55′E,35°19′N),海拔7167m。据  相似文献   

20.
近50a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北干旱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包括新疆全境、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及内蒙古贺兰山以西的地区,地理位置介于东经73°~106°和北纬35°~50°之间,总土地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4.5%。气候干燥少雨,荒漠广布,植被稀疏,属于典型的干旱生态脆弱区。近期施雅风等提出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1,2],但近50 a西北干旱区气候演变规律如何,极端气候事件与水旱灾害如何变化,区域气候有何差异等问题一直尚未得到解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利用1951~2000年的阿勒泰、敦煌、哈密、酒泉、喀什、库车、且末、若羌、塔城、吐鲁番、乌鲁木齐、民勤、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