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内蒙古多伦县1960、1975、1987、1995、2000、2005年的土地沙漠化矢量数据及2010年2015年的遥感影像、地形图为主要数据来源,运用NEVI5.0和ArcGIS10.2软件提取8个时期土地沙漠化空间信息,划分为轻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严重沙漠化等不同类型进行时空分异特征分析。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选取海拔高程、年均气温、降水量、平均风速、牲畜数量、第一产业、居民点距离等统计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土地沙漠化动力机制,为京津风沙源区防治土地沙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60-2015年间多伦县土地沙漠化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中1960年到1995年间呈发展趋势,1995-2015年间呈减少趋势;1960-1995年间各类土地沙漠化增长的主导因子是第一产业和居民点距离;而在1995-2015年间影响各类土地沙漠化的主导因子是降水量、牲畜数量、第一产业和居民点距离。今后,继续控制牲畜数量、实施土地沙漠化治理政策来逆转土地沙漠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广庭 《中国沙漠》1986,6(1):14-24
水是自然环境中极为活跃的因子。干旱是沙漠化一个最为重要的外在因素。水分条件的变化带来环境的一系列变化,促使沙漠化强烈发展或逆转。科尔沁草原哲里木盟属于温带半湿润与半干旱过渡地带。地表水资源平均有24.24亿立方米/年。地下水的年调节储量为42.77亿立方米,目前总引用量为4.85亿立方米,还有很大潜力。然而无论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都较差,实际利用率均低于0.6,地域上也很不平衡,应当改进技术、调整结构。近年来全区地下水位逐年下降,1983年比1979年的水位普遍下降0.25-0.5米,并且在通辽市附近出现总面积1094平方公里,中心水位埋深10.30米的下降漏斗,全区性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六十年代末以后降水减少,补给不足造成,但过度开采加剧了这一影响。今后用水的原则应当是从全局出发,上、下游统筹安排,上游多用地下水,下游用地表水;沙区则应大力开发地下水资源,促进水分循环,造成有利于沙漠化逆转的生态环境,治理沙漠化土地。  相似文献   

3.
The Negev region occupies nearly two-third of Israel's land area (21,671 km2) but hosts less than 9% of its 6.5 million strong population. Until recently, the process of desertification did not affect the Negev profoundly. This was mainly due to large-scale afforestation programs, restrictions imposed on grazing, and large water subsidies from the less arid part of the country to its more arid part. However, there are some indications that the process of desertification in the Negev has already started and may accelerate in the future. In light of this trend, the efficient long-term strategy for the Negev's development is essential. The present study compares two alternative strategies of the Negev's future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expansion vs. urbanization path. Two basic criteria—the minimization of adverse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economic feasibility—are used for the evaluation. The urbanization path is found to be preferable. Since agriculture and livestock grazing are the major contributors to desertification, replacing them with urban development may lessen the risk of desertification in the future. In contrast, urban development, if properly planned and regulated, may reduce the spatial extent of the area affected b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us minimize the anthropogenic impact on the desert environment. Economic reason is also important: While even in the futur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Negev may remain limited due to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urban development may justify the often-large investment required for the provision of fresh water.  相似文献   

4.
土地沙漠化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遥感与图谱分析为其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基于MODIS数据产品,反演时间序列的沙漠化监测指标,结合决策树分类法提取沙漠化土地信息,并提出新的沙漠化修正指数进行沙漠化土地动态分析;采用地学图谱分析方法提取了3个不同时间尺度上沙漠化土地的时空复合图谱信息,对沙漠化土地类型变化、土地沙漠化的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遥感监测指标与决策树分类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取沙漠化土地信息。(2)2000-2014年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沙漠化程度与面积总体上呈减轻与减少趋势,2011-2014年间沙漠化总面积年平均值约为17.2万km2,比2000-2010年沙漠化总面积年平均值减少约2万km2。(3)沙漠化土地变化具有多时间尺度的特征,短时间尺度与较长时间尺度上沙漠化的动态变化趋势不同。各类型沙漠化土地动态度的绝对值随时间尺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时间尺度沙漠化土地的净逆转比例也不同,2005-2010年和2005-2014年沙漠化土地净逆转比例较大,分别为13.95%和9.08%。受研究时段长度的限制,10 a或更长时间尺度上进行沙漠化动态变化趋势及其成因机制的分析可能更为合理;而5 a或更短的时间尺度,可能仅对揭示沙漠化高风险区或快速恢复区等热点地区有帮助。(4)2000-2014年毛乌素沙地及阴山北麓的农牧交错区等地区呈现相对稳定逆转的态势,而浑善达克沙地中西部等部分地区沙漠化土地变化较不稳定,近5 a仍呈现恶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典型沙漠化地区沙漠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王涛 《中国沙漠》1989,9(1):113-136
选择了中国北方极端干旱、干旱和半干旱三个地带的沙漠化典型地区, 即,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内蒙阿拉善盟吉兰泰和河北省丰宁县坝上等地区进行对比研究, 以阐明不同地带沙漠化过程的成因、发展趋势及其防治措施, 并探索建立预测沙漠化发展趋势的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方岩溶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与过程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中国南方岩溶区是石漠化广为发展的脆弱生态区域。南方岩溶区土地石漠化的起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地质历史时期其自身环境孕育和存在着自然石漠化过程,在历史时期—现代自然石漠化过程又叠加了人为石漠化过程,人为活动加速、加剧了石漠化的发展。清朝初、中期是人为活动影响石漠化的重要转折时期,此后人为因素作用比重逐渐超过自然因素的作用比重。岩溶区土地石漠化过程是由植被退化丧失过程、土壤侵蚀过程、地表水流失过程、基岩溶蚀侵蚀过程、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过程合成的地表生态过程,其实质是形成石质荒漠的土地退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科尔沁沙地土地沙漠化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一个沙地,有着广阔的治理前景。回顾科尔沁沙地的历史变化,认为科尔沁沙地是一个全球气候变化大趋势下由人类生产活动过度而形成的沙漠化区域,在金代至清代之间由于人为活动强度减弱,曾经发生明显的沙漠化逆转。根据全国沙漠化普查所获得的资料,研究分析了科尔沁沙地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其特点,结合土地沙漠化发生的历史过程,讨论了这一地区沙漠化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6个时期的TM影像为数据源,监测分析了1989-2014年贵南县土地沙漠化时空演变。结果表明:25 a来贵南县土地沙漠化呈现整体逆转、局部发展的态势。就整体而言,1989-2014年沙漠化土地减少了32.0 km2,年均减少率0.91%;就不同类型沙漠化土地来说,极重度沙漠化土地增加28.2 km2,重度、中度、轻度、潜在沙漠化土地均减少,分别减少7.9、17.7、13.8、20.8 km2。贵南县土地沙漠化演化经历了1989-1999年缓慢逆转、1999-2004年快速逆转、2004-2014年缓慢发展3个阶段;虽然沙漠化整体呈现逆转,但极重度沙漠化土地一直增加,且最近10 a贵南县沙漠化土地增加、沙漠化发展增强,沙漠化治理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9.
河西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区与西北干旱区过渡带,是当下推进"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建设的重要通道。同时,该地区也是我国沙漠化最严重地区之一。通过对已发表的河西地区风沙堆积事件与历史时期战争、人口数量、降水变化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分析了该地区近1 ka以来沙漠化的主导因素。结果显示:(1)在最近1 ka以来,河西地区的沙漠化主要发生在0.91 ka、0.74 ka、0.68 ka、0.44 ka、0.32 ka、0.24 ka、0.18~0.12 ka和<0.1 ka时段。(2)0.91 ka、0.74 ka、0.68 ka、0.44 ka和0.24 ka时段的沙漠化敏感地响应了高强度的战争活动,0.32 ka时段的沙漠化是对区域低降水量的响应。(3)近200 a以来的沙漠化是对人口快速增长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
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1986年、1990年和2003年松嫩平原Landsat TM遥感影像,对遥感数据进行人机交互式解译,研究土地沙漠化现状与动态变化,借助于地学信息图谱理论、空间分析和转移矩阵方法分析土地沙漠化的演变过程和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86-2003年松嫩平原沙漠化土地以潜在及非沙漠化、中度和轻度沙漠化土地为主,1986年、1990年和2003年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88.13%、90.06%和85.63%;1986-1990年土地沙漠化发展速度为1 810.69 km2/a,逆转速度为1 857.45 km2/a,沙漠化扩展速率降低,沙漠化程度减缓,1990-2003年沙漠化土地发展速度为688.37 km2/a,逆转速度为539.57 km2/a,沙漠化土地快速蔓延,沙漠化程度加重;1986-2003年土地沙漠化过程中存在渐变与跃变两种方式,因此要遵循土地适宜性原则,慎重开发和利用区域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1.
京北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现状、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位于首都圈北部内蒙古高原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威胁京津地区的一个主要风沙源区,近几十年来荒漠化发展十分迅速,但相应的荒漠化研究却很薄弱。目前对该区一些局部地区的研究已经揭示了荒漠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但仍缺乏整个沙地荒漠化状况全面和细致的了解。虽然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被看作是该区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力,但只有揭示人类生产系统与土地系统之间的反馈作用机制,才能深刻认识荒漠化的成因,才有望对防治荒漠化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最后,提出了围绕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问题需要开展的4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即潜在生态系统空间格局、荒漠化动态与监测、荒漠化机理、土地质量评价与土地承载力确定。  相似文献   

12.
半干旱地区沙漠化发展的内在动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恕 《中国沙漠》1988,8(1):1-8
我国半干旱地区(年降水等雨线250-450mm之间的地带)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退化问题。这里分布着54.0万km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区和近16.5万km2以风蚀为主的沙漠化土地。本文分析若干典型区为案例, 从人口和资源的关系入手, 认识半干旱地区近年来引起环境退化的内在动因。当前半干旱地区入口、土地、环境之间不协调状况是十分值得注意的。现有土地对人口支持能力已处于临界限度; 现有的经营水平上, 土地资源难以支持现有的人口, 就成为这里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退化后土地供应力的降低导致对土地压力的再度加大, 引起更大的环境退化, 这就构成沙漠化土地在该区加剧发展的内在动因。消除引起沙漠化的内在动因, 摆脱对环境压力的危机状态, 在目前最根本的出路在于有计划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降低农业人口的比重和提高土地潜在生产力。但是只要认真采取对策, 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前景是可以达到的。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下游土地沙漠化及其原因探讨国家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土地沙漠化作为极其重要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正困扰着当今世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是我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作为内陆河流下游地区的沙漠化典型代表,不少学者对塔里木河下游沙漠化的成因、发展及相关问题进行过讨论。在实地考察和前人研究的资料基础上,对塔里木河下游土地沙漠化及其成因、沙漠化对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危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宁夏盐池县土地沙质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曲志正  王峰 《中国沙漠》1997,17(2):173-179
宁夏盐池县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沙质荒漠化强烈发展的地区之一。通过分析该区土地沙质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成因,认为该区土地沙质荒漠化有日趋扩大、日益严重的发展趋势;在潜在自然因素的基础上,人为因素是造成该区土地沙质荒漠化的主要因素。针对该区土地沙质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成因,结合沙质荒漠化土地的农林牧综合开发,提出了防治土地沙质荒漠化的目标、实施步骤及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荒漠化土地范畴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张煜星  孙司衡 《中国沙漠》1998,18(2):188-192
在论述了荒漠与荒漠化的内涵概念及演变后,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荒漠化定义,分析了荒漠与荒漠化土地的概念范畴,认为荒漠是气候变化影响下形成的较稳定的景观,也是土地荒漠化正过程的可能最终结果,其植被构成较稳定的顶极或亚顶极群落,组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并提出了荒漠化发展程度"先逆后正"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开发和建设区,但区内沙漠化的迅速发展对其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危害并构成严重威胁,亟待对本区的沙漠化问题予以充分研究,通过对该区沙漠化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探讨了其沙漠化的成因与发展趋势,认为本区的沙漠化是缓慢的自然沙漠化过程为基础,自然与人为因子共同作用所形成的人为加速与加剧过程,是人类不合理的,强度的土地利用与脆弱的生态环境,贫乏的  相似文献   

17.
K. Stüwe  J. Robl  S. Matthai 《Geomorphology》2009,108(3-4):200-208
A simple numerical landscape evolution model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ate of erosional decay of the Yucca Mountain crest in Nevada, USA — a location proposed as a permanent repository for high level radioactive waste. The model is based on a stream power approach in which we assume that the rate of erosion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ize of the catchment as a proxy for water flux and to the square of the topographic gradient. The proportionality constants in the model are determined using the structural history of the region: extensional tectonics has dissected the region into a series of well-defined tilt blocks in the last 11 my and the ratio of fault displacement and gully incision during this time is used to scale the model. Forward predictions of our model into the future show that the crest will denude to the level of the proposed site between 500,000 years and 5 my. This prediction is based on conservative estimates for all involved parameters. Erosion may be more rapid if other processes are involved. For example, our model does not consider continuing uplift or catastrophic surface processes as they have been recorded in the region. We conclude that any “total system performance analysis” (TSPA — as has been performed for the Yucca Mountain region to predict geological events inside the ridge) must consider erosion as an integral part of its predictions.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防治区划(纲要)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王涛  薛娴  吴薇  孙庆伟 《中国沙漠》2005,25(6):816-822
根据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代过程、分布特点、发展趋势及其综合防治途径和利用开发方向等,以"保护优先,重点防治,合理利用,协调发展"作为沙漠化防治的指导方针,在考虑自然条件、沙漠化发展阶段与程度和自然条件、资源利用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一致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将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划分为4大区22小区。为因地制宜地沙漠化土地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藏北高原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董玉祥 《山地学报》2001,19(5):385-391
作为青藏高原主体的藏北高原是我国土地沙漠化三大分布区之--青藏高原分布区的代表性地域,是研究现代土地沙漠化过程及其形成机制的重要地区。本文从沙漠化土地的类型、面积与分布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藏北高原土地沙漠化的现状,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探讨了该区现代沙漠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藏北高原是我国重要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大、类型多、程度重、分布广、危害重,其形成与发展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自然过程与人为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候变化是其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62,自引:42,他引:120  
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发展程度高,危害严重。目前,荒漠化防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只是在局部地区荒漠化土地得到了一定程度治理,我国荒漠化整体仍在加速扩展,且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荒漠化防治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气候干旱化是现代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基本背景条件,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导致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我国现代荒漠化加速扩展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滥垦、滥牧、滥樵、滥采、滥用水资源和滥开矿等。以防为主,以治理保开发,以开发促治理,寓治理于开发中,防、治、用有机结合,是根治荒漠化,实现荒漠化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为加快荒漠化治理速度,国家应对荒漠化地区给予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