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修玉  杨子仪 《地球》2020,(1):38-42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流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托,也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最初产生地,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相似文献   

2.
正土地整治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耕地保护、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措施。做好土地整治工作,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土地整治现状如何,以往的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主任吴海洋。  相似文献   

3.
正"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和城市建设项目用地整治对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居住条件,提高土地利用集约节约水平等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严金明6月24日在京召开的"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与节约集约用地"研讨会上说。在中国,土地整治作为兼容土地面积外延扩展与内涵挖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蓝颖春 《地球》2014,(7):61-63
为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6月19日,国土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14年5月22日以国土资源部第61号令发布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该规定于2014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5.
金星宇 《地球》2014,(6):36-39
土地是农业文明的根本,而农业文明正是中国绚烂文化的摇篮,自古以来帝国的兴衰、朝代的更迭、文明的进步都与土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这块特定的"土壤"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这不仅体现在农业文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本身也反过来加强了农业文明在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6.
谢平 《湖泊科学》2016,28(1):1-8
何为生态文明的自然本原?它就是良性的生态循环.生态文明的自然基础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等,而良性循环的标志有二:1)为人类提供清洁的水源、新鲜的空气、优质的农-牧-渔产品、舒心的休闲景观等,这些是我们身心健康的前提,没有它们的支撑,人类文明的大厦将难以为继;2)为珍稀濒危以及土著物种提供良好的栖息之地,维持良好的生态平衡关系,增加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7.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再建4亿亩高标准农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土地整治内涵外延也发生了深刻转变:在范围上,已由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向集中连片的综合整治转变,逐步演变为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在内涵上,已由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并重转变;在目标上,已由单纯的补充耕地向建设性保护耕地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转变;在手段上,已由以项目为载体向以项目、工程为  相似文献   

8.
资讯     
《地球》2013,(6)
正中央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观点"对对碰"6月3日,由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主办的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国土资源部相关司局领导以及业内的院士、专家们围绕如何更好地加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5,(7)
近期,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土地整治蓝皮书:中国土地整治发展研究报告No.2》。总体上看,2014年土地整治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综合成效日益显现,社会认同感不断提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2015年,土地整治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激发内生活力和发展动力,继续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以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为主要抓手,统筹推进各项重点任务,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十二五"规划收官交上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0.
<正>春意盎然的四月,我们迎来了第44个"世界地球日"。为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也为了动员全民积极行动起来,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今年地球日的主题定为"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这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当今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形势也日益严峻。  相似文献   

11.
岳尚华 《地球》2013,(8):62-64
7月19日至21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在贵阳召开。该论坛以"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变革与转型——绿色产业、绿色城镇和绿色消费引领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是我国目前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发去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开幕式并  相似文献   

12.
王建燕 《地球》2011,(6):20-21
一年365天,这一天的主题,是属于土地的。 2011年6月25日,是第21个全国“土地日”,这次的主题为“农村土地整治,利民利乡利城”,将宣传的重点落在了农村土地整治上。这一天前后,国土资源部门将向全社会集中宣传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7,(2)
<正>为严格保护耕地红线,科学实施国土综合整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按照《土地调查条例》有关规定,国土资源部于2014年部署开展了新一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2016年12月28日,国土资源部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新一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国土资源部地籍管司(不动产登记局)副司长(副局长)冯文利和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院长李宪文介绍了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如何利用土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围绕在2020年将我国全面建设成为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新一届政府提出新型城市化战略。这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优化用地布局、建设生态文明、农业转型人口市民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何才能利用好土地资源?土地资源配置怎样才能适应、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晶晶 《地球》2012,(7):8-10
2012年6月26日上午,"贯彻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新闻发布会在湖北省咸宁市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巡视员夏俊主持,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李敬辉、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耕地保护司司长严之尧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王沛芳  王超 《湖泊科学》2003,15(Z1):261-265
分析了山溪性城市河流水环境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和水经济五位一体的综合整治模式,并阐明了其综合整治的具体内容.最后以丽水市内河水环境建设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山溪性城市河流的防洪排涝、供水、生态用水及水质安全的保障系统、水环境保护方案、水景观和水文化建设体系及水经济开发方案,为山溪性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段雯娟 《地球》2014,(1):34-36
十八届二三中全会在对中国改革进程作出总体部署的同时,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全面安排,明确提出将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等一系列环境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安雪景  李岩 《地球》2019,(9):102-102
近年来为了促进我国社会整体各个部分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尤其注重对现有的矿山产业的生态化建设。而这一绿色矿山目标的建设过程,又和我国运行已久的土地整治措施有着莫大的内在连结。因此,如若能够借助对这两者关系的深入探讨来延伸出相应的绿色矿山建设策略,则必然能够为日后的矿山建设提供不容小觑的助力。  相似文献   

19.
王睿 《地球》2013,(9):100-101
生态农业复垦是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土地复垦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对因采矿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和利用。文章利用能值分析理论构建复垦区评价指标体系,对复垦区能值投入、产出状况、环境承载状况以及土地利用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生态农业复垦是潘家窑井工矿土地复垦的发展方向。农业生态复垦不仅能整治因采矿活动损毁的土地,恢复、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有效增加矿区耕地面积,而且有利于促进矿区农业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4,(7):6-6
7月11日,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举办的“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分论坛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作了《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题发言,总结了我国近年来构建矿山生态文明建设新机制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效。他指出,要统筹资源保护与开发,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到2020年实现我国大中型矿山基本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小型矿山企业按绿色矿山标准规范管理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