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我国滨海电厂发电现状与发展趋势,本研究评述了我国火电和核电厂直流冷却需水量以及电厂规模化直流冷却用水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取水卷塞效应导致生物伤害及其机理,卷载和温排水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估算了取排水导致的卷塞和卷载损失量。同时,以大亚湾生态系统变化为例,探讨了取排水的可能影响,提出了底栖贝类食物链形成的假设。由于电厂取排水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实际和潜在危害,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缓解电厂取水造成的环境影响。在对电厂的取排水海洋环境评估的基础上,电厂可以利用最佳实践技术(Best Technique Available, BTA),避免或减轻取排水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维护冷却海水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减损措施不仅有利于海洋生态保护,也有利于电厂的冷源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了清晰了解温排水入海后的时空输移路径和温升范围,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以湛江湾内的某电厂为例,应用ECOMSED海洋模式计算其温排水的时空输移路径及温升范围,并结合野外生态调查结果评价其对湛江湾内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某电厂温排水导致湛江湾水体温升大于4℃、2℃、1℃的面积分别为0.110、0.480、1.629 km2,相对于约190 km2的湛江湾海域,影响面积很小;夏季浮游植物丰度随温度升高的变化率分别为-8.534%、-3.573%、-1.613%,浮游动物丰度随温度升高的变化率分别为-4.964%、-1.896%、-0.802%,温排水对浮游动、植物的影响夏季较冬季显著.某电厂温排水对湛江湾内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即使在高温季节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随着滨海电厂的迅速发展,电厂温排水排放对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概括了青岛电厂温排水数值模拟现状、温排水排放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应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电厂温排水用海面积大、占用岸线长、形状不规则等问题已经造成海域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增加海域使用管理的难度。文章基于对我国18个滨海电厂温排水排放特性的调查研究,分析18个案例中的温排水用海确权情况,通过单位兆瓦发电量对温排水的实际用海面积和申请用海面积进行量化取值;针对案例分析结果,结合温排水降温效果,从方便温排水用海管理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兴  张爱君  耿晓  郑琳  刘首华 《海洋通报》2013,32(4):389-394
通过开展黄岛电厂温排水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温排水对海域的环境影响。分析了电厂邻近海域大面与断面 调查温盐分布特点,结合电厂环评报告和相关温排水研究文献,讨论给出了温排水在高潮、低潮期对邻近海域温盐分布的影 响,研究结果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实测资料的方法对潮州电厂温排水扩散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实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扩散面积和扩散方向基本一致;由于地形的原因,电厂温排水的排水口附近海域水动力较弱,与外围水交换能力较差,导致温排水涡积现象很明显;夏季大(小)潮温排水扩散面积小于冬季大(小)潮温排水扩散面积,大潮时温排水扩散面积小于小潮;取水口温升小,温排水排放对电厂取水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叙述了黄岛发电厂温排水对海域的影响,分析了黄岛电厂二期工程温排水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造成的热污染。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青岛电厂温排水对海域的环境影响,分析了温排水对胶州湾水质、沉积物、生物群落的影响,给出了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海上浮式核电站温排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开发海上浮式核电站,可以有效地解决海洋工业的用能需求,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海上核电冷却循环系统产生的温排水会对海洋环境本体及其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是环评工作关注的重点。论述了海上核电站温排水的特点,分析了其对受纳海域水文条件、海水水质、生态环境、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温排水的热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海气热通量对海气的热量交换具有重要的影响,能够很大程度地影响局部海域的热量扩散情况。在滨海电厂所在海域,由于温排水与环境水域温差引起的斜压效应,将对附近海域温度分布、局部环流结构变化等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现有的数学模型要考虑海气热通量才能更加准确地模拟温排水造成的温升场。本文在了解田湾核电站温排水特点和附近海域潮流特征的基础上,应用FVCOM数值模式,采用《物理海洋学》中的海表面热通量计算方法,建立了田湾核电站附近海域温排水数值模型,对温排水造成的温升进行了模拟。模式考虑斜压效应,在排水口考虑了温排水的叠加效应,通过与实测资料比对表明:该文建立的田湾核电站温排水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该海域的温度变化和温排水造成的温升变化。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9-07和2010-01三次调查的数据,分析了珠海电厂温排水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同时,利用调查资料分析排水明渠和跌入式阶梯的降温效果。结果显示,以排水口为中心,电厂温排水向外海扩散的距离越远,水温越低;最高温升4℃的影响面积小潮期大于大潮期,冬季大于夏季。电厂排水方式采用排水明渠有一定的降温效果,但效果不太明显,而温排水经跌入式阶梯跌落入海的降温效果较为突出,平均降温约3.7℃。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渤海湾为例,运用MIKE3 FM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渤海湾天津附近海域海水淡化浓海水与电厂温排水混合排放温盐扩散三维数值模型,开展了浓海水和温排水不同混合比例温盐扩散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浓海水与温排水混合排放可以使受纳海域盐升范围显著减小,并且混合比例越高,效果越明显。在温升影响方面,与等量温排水单独排放相比,混合排放会使底层海域温升包络面积增大,表层减小,但当混合比例超过1:30(温排水量约为35 m³/s),表层和底层海域温升包络面积接近于等量温排水单独排放的温升包络面积;综合考虑温盐扩散,当海水淡化浓海水排放量在10×104 m³/d,盐升不超过20时,与温排水混合排放比例超过1:30(温排水量超过35 m³/s),盐度在排放口附近可稀释到背景值,由于混合排放密度变化引起的温度下沉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关研究结论可为海水淡化浓海水科学排放/推动海水淡化和海洋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二维水流方程和平面热扩散方程模拟电厂温排水在浦阳江中的扩散情况。在数值计算中,对二维水流方程采用显式迎流有限元方法,对平面热扩散方程采用显式直接差分法,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耦合计算。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电厂向浦阳江排水和取水后,浦阳江水温的分布特性,为选择电厂取排水的工程方式提供了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沿海港口电厂温排水、废水远区影响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二维浅水方程和对流扩散方程,模拟沿海港口电厂温排水、废水排放后在远区水域的稀释扩散过程,并用ADI方法求解,对拟建厦门嵩屿电厂温排水、废水排放于附近海域的温度场及浓度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以ADI方法建立起来的二维温排水数值模型来模拟电厂温排水在港湾河口稀释扩散过程是可行的,但存在固有的局限性,本文只适用于远区的垂直平均状况。  相似文献   

15.
系统调研美国温排水法规标准体系、混合区政策以及滨海核电厂混合区的设置,并与我国现状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美国清洁水法和联邦法规给出温排水和水质标准的一般要求,各个州的水质标准给出水质准则、混合区政策以及对水生生物保护的要求。水质准则给出各种类型水体温度限值(包括温升限值和/或温度上限值);混合区政策给出混合区的位置、尺寸、形状以及混合区内水质要求;具体厂址应基于"一事一议"的方式确定混合区范围,并满足混合区最小化要求,大部分美国滨海核电厂混合区范围满足州的混合区政策要求;少数核电厂混合区范围超过了州混合区政策要求,这些电厂需进行厂址特性热影响研究,以证明当前的温排水限值能够确保受纳水体中结构稳定的土著贝类、鱼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种群的生长和繁育。我国当前没有地区差异的水质准则,无温排水混合区政策、设置方法或导则。美国温排水混合区设置方法和实践有助于我国滨海核电厂温排水混合区的设置和优化,以减小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潮流具有顺岸往复流特征的海湾,以某核电厂为例,采用小变态物理模型开展了温排水输运特性的模拟研究。通过分析工程海域岸线、地形及潮流特点,结合设计与环保要求,依据差位式理论提出"近岸明渠分散取水、离岸明渠集中排水"的取排水总体布局。采用全潮水文测验资料进行了定点潮位及潮流流速、流向的验证,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温排水的随潮演变过程、温升分布特点及电厂取水温升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温排水在顺岸往复潮流作用下热水带呈伴岸窄带型分布,采用差位式取排水布置对有效降低电厂取水温升、减小温排水对环境的影响具有明显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工程设计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骅电厂二期工程温排水排放方案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分步杂交有限元方法建立渤海湾潮流场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黄骅电厂温排水海域的温度场,对不同温排水设计方案进行了预测分析。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排放口位置、排水量和温升对海域环境造成的影响,设计了一、二期工程排放口分建和合建时的五种方案。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显示,方案V(一、二期工程温排水集中由2排放)是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感潮河段温排水的扩散规律及其与地形地貌的响应关系,建立了二维温排水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径流量条件下小清河下游感潮河段及河口外海域温排水扩散影响,以期对滨海电厂建设和温排水扩散研究提供借鉴。研究表明,针对小清河感潮河段弯曲、河道狭窄、河口两侧潮滩宽阔的特点,采用三角形与矩形网格嵌套的方法,能够更为准确地拟合实际岸线和地形地貌特征;采用动边界处理方法能较好地反映河口潮滩潮流场和温排水扩散特征。受小清河河口地形地貌的影响,温排水主要沿河口向上游或下游扩散,水深浅于–3 m温排水扩散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小清河口外海域和取水口温升与潮位和径流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综述了滨海电厂温排水温升、余氯及卷载效应对附近海域生态系统中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等生物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滨海温排水对生态环境影响出现的新问题及今后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已建立潮流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温排水的输移扩散,以华能日照电厂为例,对各温排水设计方案(包括排水口位置、排水量和温升等)进行预测分析.最佳推荐方案是一、二期工程温排水由排水口B合排.本文结果可为该海域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