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矿产资源不断开采,采空区塌陷问题日益严重,对矿区人民生活和矿区环境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开发监测管理系统对维护矿区人民生命安全和保护矿区环境有重要意义。目前现有的部分系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数据库中的数据更新不及时,存储的数据利用率不高;国土系统中各个部门存在大量孤立的系统,管理不方便。该系统选择C#作为开发语言,基于VisualStudio为开发平台,结合MS 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了塌陷地监测管理系统,实现了动态监测、实时更新、项目管理、预测预警、统一管理、打印出图等功能,真正实现塌陷情况实时查询,监测数据实时更新,监管系统统一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系统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高潜水位煤粮复合区,煤炭开采沉陷造成大面积耕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总结采煤沉陷防治技术很有必要。该文介绍了常用的沉陷盆地修复技术和修复模式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消灾修复技术、工程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和成果。用"矿地一体化"理念统筹资源开发和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地、环、景、城"四位一体的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模式,运用3S、大数据、云平台实现采煤塌陷地动态监测监管,是将来采煤塌陷防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兖州市采煤塌陷地生态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兖州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的几种传统方法及生态治理模式。结合兖州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实际情况,通过传统治理模式与生态治理模式在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效益对比分析,提出了采煤塌陷地以生态治理为主导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工业项目为突破口,创新土地“码”管理,助推工业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一、土地“码”开发背景给土地赋码,让数据赋能。立足工业项目“一块地”规划建设全过程,打通“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系统、审批系统和不动产登记系统三大系统的业务流和数据流,构建工业项目“一块地”全生命周期协同服务平台,同时,以协同服务平台为载体,将土地“码”作为唯一身份识别,贯穿从工业项目生成、审批、验收、登记到监管的全生命周期,通过数据共享与实时更新,实现“以码生成项目”“以码助推审批”“以码精准监管”“以码促进廉洁”,提高国土空间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智慧自然资源监管是当前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基于遥感卫星动态监测、无人机航测、视频监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感知、大数据分析应用的空天地网一体化监测体系的发展为智慧监管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以山东省日照市耕地保护执法监管平台为例,探索空天地网一体化智慧监测体系在自然资源监管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耕地保护监测监管的工作效率,为相关决策提供智能化和科学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从建设用地监管的业务层面出发,对建设用地动态监管集成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进行了研究,对国家、省、市、县等多个层次监管的重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级数字化建设用地动态监管信息系统集成的总体框架,并对系统集成的技术架构以及相关技术方法进行了论述。同时,对建设用地动态监管各业务系统之间以及与国家级相应监测监管系统的集成接口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监管业务模型、数据模型,业务规则等的基础上,从技术角度阐述了广东省土地与矿业权网上交易监测监管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技术路径,并介绍了系统初步成果的应用推广情况。系统中的GIS辅助设计结合了数字城市空间地理框架成果,使在线监测和动态监管更加直观、生动。系统实现了广东省21个地市土地与矿业权网上交易的监测监管,为进一步深化建设具有广东特色的省级国土资源网上交易监管平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广西柳州市国土资源局坚持以信息化规范国土资源管理,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电子政务平台、综合监管平台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建立完善"一张图"核心数据库,提升国土资源监测监管水平.建成了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等内容的"一张图"数据库,数据量达到 ,范围覆盖全市平方公里. 二是建立全业务网上运行体系和综合监管体系,促进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完成了移动办公系统、电子政务系统 审管分离系统 、"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主要信息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和分析山东济宁任城区采煤塌陷地治理现状和治理模式的基础上,辅以具体案例,分析探讨了任城区采煤塌陷地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如:加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力度,建立系统治理机制等,为提升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日,济宁市人大城环委环保世纪行调研组对济宁市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进行专题视察,济宁市田土资源局局长刘绪平、副局长马敬杰、采煤塌陷地治理办公室主任侯成之等陪同。随行的济宁日报社、济宁电视台、济宁电台的媒体记者相继同步开展了以采煤塌陷地治理为主题的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1.
对地下采煤造成的地表沉陷进行及时、精确的监测监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该文以济宁市为例,介绍了D-InSAR技术在大范围采煤沉陷区监测及其时序变化特征分析中的应用。介绍了使用D-InSAR技术对采煤沉陷进行监测的基本原理;以5cm下沉线作为采煤沉陷区边界线,选取15期RADARSAT-2 Wide模式数据,采用多基线累积叠加方法分别提取各期采煤沉陷区边界并使用岩移观测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检核。以花园煤矿为例,分析D-InSAR监测采煤沉陷范围及程度的时序变化特征,随着开采的持续进行,沉陷范围及沉陷量逐步增加,受临近工作面开采影响,沉陷中心的沉陷量呈周期性增加。结果表明,D-InSAR可以精确有效地对采煤沉陷区范围及其时序变形过程进行监测,可以应用于大尺度采煤沉陷区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2.
煤炭资源的高强度开采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亟需矿区现状调查数据作为基础支撑,而现状数据的快速更新在监测效率、经济代价及可延续性方面对当前测量方法及工作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济宁市霄云矿区为例,采用时序InSAR技术对2016—2018年间的15期高分辨率RADARSAT-2XF模式影像开展解译处理,获取霄云矿区的时空形变特征,并结合不同时段开采工作面位置进行了监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高分辨率时序InSAR技术能够有效识别矿区开采引起的形变迹象,满足采煤沉陷区下沉信息精确获取的监测要求,为大范围开采沉陷信息的获取及影响程度的划定提供了可靠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矿产开采中废弃物及开采所导致的地质灾害等因素对矿区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的评价技术已不能满足矿区环境保护的要求,本文采用GIS技术评价矿区地质环境,结合矿区基础地理数据与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基础类、地质等专题数据,构建基于B/S和C/S的系统的核心矿区空间信息框架,为矿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探索PPP融资的运作模式与双方合作机制,促进PPP融资模式在采煤塌陷地复垦项目中的应用。研究基于风险-收益均衡原则,从私人资本与政府的风险偏好特点出发,建立了项目总成本最小的最优风险分担模型;在风险分担系数已知的情况下,建立了Shapley值模型对双方收益进行合理分配。结果表明:私人投资主体的综合风险系数略大,双方基本上均担风险;私人投资主体承担绝大部分的项目资金投入,所获收益略大于政府。因此引入PPP模式进行采煤塌陷地复垦,对于政府而言,可以解决资金压力,分散不擅长的项目与金融、市场风险;对于私人投资主体而言,可以避免过多的政策与不确定性风险,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该研究为采煤塌陷地复垦项目PPP融资谈判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加快塌陷区复垦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肥城采煤塌陷区的发展变化规律,利用航天遥感技术的优势进行采煤塌陷区动态变化调查。首先依据调查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多时相的TM及2006年SPOT5数据,并对其进行图像处理;鉴于地物光谱特征作了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最佳波段组合;利用ENVI软件对塌陷区的信息进行了计算机自动提取,然后把3个时相的遥感解译成果进行叠加对比分析,总结了塌陷区的变化特征。为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为下一步的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煤矿采空沉陷预测因素分析及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空沉陷的预测是矿山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依据,该文论述了影响煤矿采空沉陷预测的各种因素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易操作、直观、可动态管理的计算方法,以及矿山在开始采矿之前必须开展地表岩移监测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传感器实时监测等高新技术在地质勘查或生产开发中的应用,形成了动态与静态并存、多源异构的地质时空大数据.然而,目前地质信息系统在地质数据组织管理方面,主要是静态地存储和表达出地质矿产勘查或生产开发在某个特定时期的状态,尚不能满足对勘查或生产开发过程中实时信息的存储管理,进而支持对地质过程的分析和研判.针对性开展了地质时空大数据表达与存储管理的数据模型研究,目标是能够融合数据多源与时空多维性,又能够支持时间关联与时间多粒性.针对地质大数据、地质过程的静态与动态数据紧密结合的特点,采用面向对象和基于事件的思想,提出了基于事件多因素驱动的地质时空大数据概念模型,并开展了相应的地质大数据存储管理逻辑模型、基于系统工程库的管理结构和地质时空对象管理模型设计.基于地质时空大数据逻辑组织管理模型和时空过程的非关系型分布式数据库架构,设计了地质大数据存储模型.融合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动态监测信息实时可视化等技术,构建了所需模型过程模拟的三维环境,通过绑定观测数据源,设计实现了基于OPC接口的模拟数据产生事件、作用对象响应的矿山动态开采流程.在王家岭煤矿首采区地质数据支持下开展了应用研究,实现地质时空事件条件下的矿山动态开采过程表达与数据管理,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是对因采煤造成地表塌陷沉降的区域进行综合治理,使塌陷的土地恢复其农业可利用性的复杂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该文结合兖州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实际情况,对在采煤塌陷地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SBAS-InSAR时序技术,对2019年9月19日-2020年3月29日期间的17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了济宁北部煤矿区内的年均沉降速率,探测到6处沉降漏斗分布,最大沉降速率达到-242 mm/y.结果 表明:SBAS-InSAR时序方法可在矿区的地表形变监测中得到足够的监测对象,较完整地...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煤炭资源丰富,长期的煤炭开采形成了大量采煤塌陷地,引发耕地破坏、基础设施受损、城市发展受限等一系列问题。截至2020年底,山东省累计形成采煤塌陷地9.20万hm~2,经过30多年的治理实践,共治理采煤塌陷地7.60万hm~2。本文通过梳理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相关文件和案例,总结了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政策实践和技术模式实践成果,划分了治理技术模式发展阶段,指出了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