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王成善 《地质通报》2004,23(8):i001
根据2003年在瑞士召开的第18届喜马拉雅一喀喇昆仑一西藏国际学术讨论会(HKT)上的决定,第19届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国际学术讨论会(HKT)于2004年7月10—13日在日本北海道召开。考虑到会议地点的季节问题,本届HKT会议打破了该会春天召开的传统习惯,在夏天举行。尽管如此,参加此次会议仍有来自世界20余个国家的代表130余名,超出了会议举办者  相似文献   

2.
1985年7月28日至8月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城召开了国际第8届粘土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37个国家共469名,我国被邀请参加会议的有地矿部、科学院及冶金部系统的5名代表.这是我国第二次参加国际粘土学术会议.上届是1981年在意大利召开的.本届会议的筹备委员会由美国粘土协会等单位的11人组成,J·B·Hayes博士任主席.会议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会议收到的论文并经挑选编入《国际第8届粘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的共273篇.这些论文在会议期间有的进行了大会宣讲,有的在小组会上宣读,有的在展览厅展览,有的进行了个别交换.内容涉及到粘土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地质学会宝石玉石专业委员会和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联合主办,江苏省地质学会等24个企事业单位协办的第二届全国宝玉石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0月30日—11月2日在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1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届学术讨论会为促进宝玉石学术界与企业及商界的合作,特地邀请了近30名企业界和商界代表参会。会议交流论文51篇,其中20篇进行了大会研讨。  相似文献   

4.
由本会同位素地球化学委员会主持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同位素地球化学讨论会,一九八二年五月四日至十日在北京举行。全国八十个单位的28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285篇。本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津生宣读了学会理事长涂光炽教授的开幕词。学会副理事长,著名地质学家程裕淇,叶连俊,康永孚教授,中国科协学会部谢东来部长,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孙枢副所长,地化所欧阳自远副所长分别在会议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5.
1992年12月21日在山西省保德县黄河天桥水电厂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冰工程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学专业委员会发起,山西省水利学会和山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组织,并由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天桥水电厂和河曲县水利水保局主办。合肥工业大学孙肇初教授为这次会议在技术上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出席会议的代表共70余名,来自16个省、市、自治区。美国Clarkson大学教授沈洪道也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论文共60篇,内容分冰水力学、冰物理和力学、冰情预报、防凌及其它四部分,包括河流、水库及其它水工建筑物、海洋、航运及铁路工程中的冰凌  相似文献   

6.
1985年4月27日到5月3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了第十一届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沦会,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多位代表参加(苏联及东欧等国未派代表参加本届会议)。会议包括专题讨论,大会宣读论文,参观试验室、成果展览及测试展览等内容,会前会后还组织了地贡旅行。会议收到论文摘要和成果摘要共98篇,大会宣读了论文55篇。综合这些材料可以看出当前化探各种方法的进展,特点和动向(不包括苏联)。  相似文献   

7.
这次会议于去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有卅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7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276篇(我国提交16篇)。按论文的内容可分为:现场勘测及评价;地表及近地表开挖;深部地下开挖;岩石动力学及岩石力学专门论题等五方面。 本届大会除按贯例将英、法、德三国语言列为大会语言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地质学会、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等单位,于1988年11月10日至16日在湖北省宜昌联合召开了中国东部地区新构造运动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教学、科研、地质、地震等系统57个单位的9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142篇论文或摘要,有35名代表宣读了论文。  相似文献   

9.
“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于2008年10月31日~11月2日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本届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承办,共有22家单位协办。本届会议得到了全国各地工程地质界诸多知名专家以及众多同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43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  相似文献   

10.
第四次国际金伯利岩会议(4thIKC)于1986年8月11日—15日在澳大利亚的佩思市(Perth)举行。有18个国家、约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提交了156篇论文。我国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向大会提交了7篇论文。本次会议由D·M·Boyd教授主持。会议的中心说题是讨论金伯利岩及其有关的岩石。所提交的论文题目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属学会第一次矿山岩体力学学术讨论会于今年5月22日至26日在长沙召开。来自廿二个省市、一百卅四个单位的二百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一百余篇,有九篇论文在大会上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89年7月9日至7月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参加本届大会的代表共5888人,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地质代表团由地矿部、中科院、国家教委、冶金部、化工部、统配煤矿总公司、有色金属总公司、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国家建材局、国家地震局和国家海洋局12个部门60名代表(其中煤炭系统3人)组成。本届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4000多篇,列入报告和展讲议程的3000多篇。我国代表团向大会提交论文集(英文版)4册,共120篇论文,其中50篇论文进行了宣读和展讲。  相似文献   

13.
于1986年9月22—25日在北戴河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58名,会议收到论文53篇。论文内容大体分为5个方面:1)铀矿普查勘探新技术;2)利用放射性  相似文献   

14.
1986年8月1日至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举行了第九届国际洞穴学大会,同时还召开了国际洞穴学会成员国代表会议。共有35个国家的代表450余人参加了大会,中国有3名代表出席。 会议论文集共2卷,纳入论文256篇,近30个国家提交了论文。中国共提交论文16篇,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地理所,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岩溶地质研究所及四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1982年10月11日至17日在昆明召开.来自地质,冶金、能源、科研和大专院校等系统129个单位的26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大会共收到区域化探、矿区化探、综合方法、化验分析,数据处理及成图五个方面的论文221篇.会议期间按上述五个专题组宣读了68篇论文,32名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质学会于1988年10-4-8日在潍坊乐昌召开全国水文物探学术交流会。出席代表90名,山东水利系统代表约50名,会议收到论文等交流材料近80份。  相似文献   

17.
1989年3月27日至31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塔拉哈西市召开了第24届雷达气象会议,来自15个国家的261名代表交流了210篇论文。本届大会特别予以重视的是多普勒雷达的业务应用和风暴电现象的雷达研究,全部论文以如下14个专题进行交流: ·微观物理学 ·对流 ·雷暴电学 ·边界层 ·微尺度暴流 ·下一代雷达和机场多普勒 ·多参量雷达 ·信号处理 ·中尺度对流系统 ·飓风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自然资源委员会第十届会议于1987年4月6~15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出席本届会议的有45个成员国(共有54个成员国)的代表85人。另有8个国家派.观察员列席了会议.联合国系统有关组织的代表也出席了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是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公使衔参赞方晓同志,团员是水电部和地矿部的3名同志。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地面沉降学术讨论会”于去年11月24日至30日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各地及上海市有关科研、生产和教学单位的专家、教授,也有年富力强的年青专家和热心学术工作的各级领导同志共135名正式代表和15名列席代表。这次会议共收到57篇论文和5篇译文,其中关于地面沉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研究论文14篇,运用  相似文献   

20.
大会概况: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约3705名,分别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181名是中国(不含台湾)代表。大会共收到并发表论文摘要6139篇,其中5705篇(分146个讨论场)参加学科讨论,434篇(分59个讨论会场)参加专题讨论。会议期间有14位中国地质学家被邀请主持学术讨论会;50余位中国地质学家应邀在各种讨论会上发言。大会安排了7条会前野外地质考察路线,9条会间野外地质考察路线和14条会后野外地质考察路线;7000余人次参观了地质展览会。本届国际地质大会主题是“地质学与可持续性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