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998年11月在长江口及周围海域进行了一个航次的环境调查,并在室内以中肋骨条藻为实验藻种,应用营养加富生物测定法对本海域浮游植物的营养需求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大致根据离河口的远近将此海域分为3个部分:近河口光限制区、过渡带光和磷酸盐限制区、远河口氮盐限制区.P与N分别为潜在营养限制因子的界线大致沿盐度为31的等盐线.并指出,以溶解无机氮磷比的判断标准,在悬浮物浓度较高的区域会高估磷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1998年11月在长江口及周围海域进行了一个航次的环境调查,并在室内以中肋骨条藻为实验藻种,应用营养加富生物测定法对本海域浮游植物的营养需求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大致根据离河口的远近将此海域分为3个部分:近河口光限制区、过渡带光和磷酸盐限制区、远河口氮盐限制区.P与N分别为潜在营养限制因子的界线大致沿盐度为31的盐线.并指出,以溶解无机氮磷比的判断标准,在悬浮物浓度较高的区域会高估磷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冬夏季浮游植物营养限制及其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1年7月27日至8月11日,2002年1月8~19日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限制因子测定的现场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在近长江口透明度低于1 m的海域,冬季和夏季浮游植物的生长均受到光的限制.调查海域范围内夏季高浮游植物生物量海区主要集中在舟山渔场和长江口以北两个区域,盐度范围在28~31.冬季高浮游植物量海区向东南方向移动.夏季浮游植物的生长按照受限情况划分为4个区域:Ⅰ.近河口光限制区;Ⅱ.磷潜在的限制区;Ⅲ.氮、磷潜在限制过渡区;Ⅳ.氮潜在限制区.冬季划分为3个区域:Ⅰ.近河口浮游植物光限制区;Ⅱ.磷潜在限制区;Ⅲ.非营养潜在限制区.  相似文献   

4.
1998年11月在长江口及周转海域进行了一个航次的环境调查,并在室内以中肋骨条藻为实验藻种,应用营养加富生物测定法对本海域浮游值物的营养需求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大致根据离河口的这将此海域分为3个部分;近河口光限制区、过渡带光和磷酸盐限制区、远河口氮盐限制区,P与N分别为潜在营养限制因子的界线大致沿盐度为31的等盐线。并指出,以深解无机氮磷化的判断标准,在悬浮浓度较高的区域会高估磷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灌河口北部海域氮磷营养盐分布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灌河口北部海域取样,分析讨论了灌河口北部海域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海域的富营养化水平和营养级类型。结果表明,整个调查期间,无机磷的含量相对较低,高N/P值显示磷可能成为该研究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调查海域近岸及附近海域营养指数E值大于1,处于富营养状态。营养级评价结果显示海域四个季节大多数站位处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状态。无机氮含量较高,灌河口附近海域普遍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夏秋季高于春冬季,是由于夏秋季陆源输送增大所致。  相似文献   

6.
台湾海峡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限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7~8月,2005年7月及2006年8月分别在台湾海峡南部海区5个测站进行了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限制船基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在调查期间,夏季台湾海峡南部海区浮游植物营养盐的限制状态存在一定的时空差异,氮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并与上升流的存在与否无关;磷的弱限制偶尔会发生,这与涌升水的N/P比值有关.而硅只有在近岸上升流区形成高氮和磷的补充情况下偶尔才会产生微弱限制.在陆架外缘区,浮游植物限制状态较稳定,表现为受N的限制为主导的N、P的共同限制,P限制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2018年9—11月厦门岛西北海域的现场调查资料,在对海域水质污染状况和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并讨论浮游植物生物量粒级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同安湾在11月处于富营养水平,属于中度或严重污染海域;九龙江口和西海域在9-11月均处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或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属于严重污染海域。同安湾和西海域浮游植物分粒级的生物量占比与九龙江口存在明显差异,前者由大到小依次为微型、小型、微微型,后者由大到小依次为小型、微型、微微型。小型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溶解无机氮、溶解无机磷以及活性硅酸盐呈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微型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真光层深度、铵盐和溶解无机磷呈显著正相关;微微型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真光层深度、铵盐和溶解无机磷呈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粒级结构的最重要的海洋环境因子是盐度、真光层深度和溶解无机磷,尤其是溶解无机磷浓度,其值一旦升高,浮游植物极有可能从磷胁迫状态发展为赤潮。控制排污、实时监控、增强预警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是控制和预防营养盐污染以及赤潮暴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南海贫营养海区浮游植物的营养盐限制,2014年10月对南海东北部海区进行综合调查,并于陆坡海盆海区设置了不同种类的氮源和同时添加氮磷的实验组进行现场加富培养,观察不同粒径级的叶绿素以及各级主要浮游植物的响应。实验结果显示陆坡海盆海区浮游植物易对同时添加氮磷产生明显响应,浮游植物总叶绿素从0.1 mg/L左右增长到0.6 mg/L以上,且浮游植物加富5 d左右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加富营养盐氮磷后微微型(Pico)叶绿素均显著增长,而聚球藻没有出现与Pico级叶绿素同等程度的增长。31、51站各级浮游植物对单一添加氮源后发生一定程度的增长,不同种类的氮源间差异不大。6号站位由于初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生态环境不同,响应的方式不同于31、51站,磷酸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促进能力相对更强。另外营养盐添加后,海区浮游植物原有的种群结构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同时添加氮磷组,硅藻成为主要优势种,主要包括绕孢角毛藻Chaetoceros cinctus,小细柱藻Leptocylindrus minimus,中华根管藻Rhizosolenia sinensis等。  相似文献   

9.
于2009年5月和11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通过现场营养盐加富实验,研究了浮游植物对营养盐添加的响应。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培养样品中的特征色素组成,通过CHEMTAX软件估算了硅藻、甲藻、隐藻、定鞭藻、金藻、绿藻、青绿藻和蓝藻8个浮游植物类群对叶绿素a生物量的贡献(μg/L)。加富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海区或同一海区不同季节的浮游植物生长对营养盐响应不尽相同,这与培养实验水样采集时浮游植物所处的N、P限制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营养盐的加富不仅能够促进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增加,也可能引起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的变化。不同浮游植物类群对营养盐添加的敏感性不同,培养实验开始后营养盐的输入使得硅藻在竞争中取得了优势,硅藻所占比重明显上升;但随着培养的进行,营养盐逐渐消耗,一些在低营养条件下竞争能力强的浮游植物类群比如甲藻、蓝藻、隐藻等对生物量的贡献逐渐上升;同时,培养海水中初始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对营养盐加富后群落结构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浮游植物的营养限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岸海域受人类影响较深 ,随着污染的加剧和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 ,浮游植物爆发而形成赤潮的频率和范围都在加大。深入地了解浮游植物与周围环境尤其是营养盐的相互关系 ,对探讨赤潮发生机制 ,促进海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1对营养限制的理解对营养限制概念的定义有如下几种 :最早的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1840年)中指出的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必需物质 ,这种物质就是限制因子。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1911年认为 ,生物对各种环境因子的适应有一个生态学上的最小量和最大量 ,它们之间的幅度称为耐受限…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2008—2011年5—10月天津赤潮监控区水质监测资料,对氮、磷、硅营养盐污染现状、变化特征以及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分析结果表明:4年来天津赤潮监控区海水一直受到氮、磷营养盐的污染,8月呈最高值,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且氮的污染程度明显高于磷的污染程度。监控区海水中DIN一直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磷对天津赤潮监控区浮游植物的繁殖一直起着潜在限制性作用,是该海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潜在限制性营养盐。2008—2010年监控区水质属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2011年属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2.
围隔生态系内富营养引起赤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1990年5月12日—7月底,在厦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陆基水池中,进行了一次对厦门西海域水体富营养而引发赤潮的围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厦门西海域已经处于中营养水平的水质条件下,只要光照充足,水体相对稳定,如果再连续不断地供给充足的营养盐,就可能引起浮游植物的水华或赤潮;可溶性活性磷的含量不仅仅影响厦门西海域正常年份的浮游植物春季水华,对赤潮的兴衰也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4~2015年江苏近岸海域4个航次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该海区表层海水的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和硅酸盐含量及分布特征,并对江苏近岸海域表层水质进行富营养化评价。海区全年表层DIN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4类海水水质标准,表层活性磷酸盐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DIN表现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NO_3-N在4个季节均为DIN的主要存在形态,NO_2-N的比例随水温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灌河口和江苏海域南端启东嘴处为营养盐高值区,而海州湾是营养盐低值区。江苏近岸海域在夏季基本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而秋季北部海域基本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南部海域处于中度营养及富营养状态;冬季海州湾基本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其余海域处于中度营养及富营养状态,春季海区整体呈现中度营养及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东海营养盐结构的时空分布及其对浮游植物的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2013年东海海域(120°—128°E、25°—33°N)春、夏、秋、冬的4个航次调查资料,分析了营养盐结构的时空分布并探讨其对浮游植物生长限制的情况。结果表明:(1)东海DIN(无机氮)/P(磷)、Si(硅)/DIN及Si/P比值受各种水团及浮游植物生长周期的影响较为明显,长江冲淡水与沿岸水的交汇作用控制着全航次DIN/P比值,基本呈近岸高、远海低的分布规律,而Si/DIN比值的分布则相反。春、夏季Si/P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近岸,而秋、冬季则开始由中部海域向远海扩展。(2)研究海域浮游植物的生长主要受到N和P的限制,126°E以西的近岸及中部海域以P限制为主,而126°E以东的黑潮区受N限制;在季节变化上又以夏季受到营养盐的限制最明显。(3)与2001—2010年同期历史资料相比,2013年夏季航次受P限制站位数量比过往10年有所增加,限制范围由28°—32°N、123°E以西的长江口及浙北沿岸海域扩展到了126°E以西的东海中部及近岸水域;受N限制站位基本集中在126°—127°E以东黑潮区海域,但空间范围比十年前增大。  相似文献   

15.
营养盐限制浮游植物的生长是近年来国际研究的热点。探讨了目前营养盐限制的判断方法,认为仅靠氮和磷比值来得到磷限制或氮限制的结论是不完善的。根据营养盐限制的判断方法和法则,对长江口水域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在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磷不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而且氮、磷的浓度值都高于限制浮游植物生长的阈值,满足浮游植物的生长。通过1985年8月至1986年8月的长江口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从长江河口到远海水域的有些断面上,磷酸盐浓度并不一定离岸越远越低,且也没有周期性的季节变化。因此,尚须对河口区磷酸盐来源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7-05(春)和2007-10(秋)辽东湾北部海域营养盐的实测数据及相关同步观测资料,对该海域水体营养盐的分布、营养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春、秋均以DIN最为丰富,其次SiO3-Si,PO4-P相对较少.春季DIN和SiO3-Si表底层浓度均略高于秋季的,而PO4-p浓度则略低于秋季的.春、秋3种营养盐浓度最高值均位于辽河口附近海域,而最低值则均位于葫芦岛以东近岸海域,河口区营养盐的浓度普遍高于非河口区的.此外,营养盐表层平均浓度均高于底层的.调查海域表底层各项营养盐分布趋势较为一致,春季各营养盐呈现“S”型走向的分布特征,而秋季在双台子河口存在向南延伸的高浓度营养盐水舌,并呈现弯钩状.春、秋季各营养盐浓度均高于浮游植物生长的阈值.按照化学计量限制的评估方法,春季绝大部分海域属于磷限制,而秋季仅部分海域属于磷限制,且主要集中在辽河口与双台子河口附近海域.此外该海域2个季节N/P平均为66,比1998年的43又升高55%,已经远远大于16,Si/P和Si/N持续降低,整个海域营养盐结构失衡比较严重.人类活动导致陆源营养盐输入是辽东湾北部海域营养盐的主要来源,也是其水体营养结构失衡的关键原因所在,而调查期间的环流状况以及淡咸水的物理混合作用则是影响辽东湾北部海域营养盐浓度、分布趋势的另外2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大亚湾营养物质变异特征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丘耀文 《海洋学报》2001,23(1):85-93
利用大亚湾现场调查和室内模拟数据,以及大亚湾生态网络17~18年8个航次的现场调查资料,采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的方法评价大亚湾海域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除部分养殖海区为中营养状态外,大部分为贫营养状态;溶解态的无机磷和硅在过去10a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溶解态的无机氮、溶解氧和叶绿素a则上升;浮游植物生长由过去认为由氮控制转变为现在由磷控制.分析了养殖海区底层海水、上覆水、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含量及其化学形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NH4+,NO2-,NO3-,HPO42-,H4SiO4平均通量分别为302.0,-0.06,-1.82,2.53,47.6μmol/(m2·d).室内模拟了天然海水体系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的吸附-解吸及其磷酸盐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等温线.论述了大亚湾海域营养盐与赤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辽东湾北部海域营养状况与趋势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 1999-2006 年 6-8 月的调查数据,分析辽东湾北部海域的营养水平及变化趋势,以了解辽东湾北部海域营养水平的分布特点及污染状况.由 E 值和 CN/CP 值的总体评价结果来看,辽河口、双台子河口和大凌河口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属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区,而锦州湾海域污染相对较轻,属于中度营养区;在时空分布上,辽东湾北部海域 1999 年与 2006 年污染较为严重,中间年份污染相对较轻.针对辽东湾的具体环境用 CN/CP 值的评价模式更能揭示出营养盐限制对富营养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5年4-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大亚湾大鹏澳海区表层的现场调查结合营养盐加富实验,探讨了不同季节氮(NO3-或脲氮 (urea))和无机磷(PO43-)营养元素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潜在影响。大鹏澳海区浮游植物优势种有明显季节变化,秋季种类组成的平面变化最明显。春季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最高但多样性指数最低。实验结果显示,春季至夏季浮游植物优势种翼根管藻模式变型Rhizosolenia alata f. genuina、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和绕孢角毛藻Chaetoceros cinctus之间的演替可能受氮、磷条件变化的控制。夏季优势种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和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之间的演替可能受营养条件外的因素控制。尽管磷被认为是该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但夏季无机氮磷比值较高的实验组中未出现磷限制现象,无机氮磷比值的变化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也没有显著影响,而秋季氮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有较明显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0.
营养盐限制的唯一性因子探究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1营养盐限制因子的热点海洋中的几种元素 ,最引人关注的营养盐N ,P ,Si和Fe对浮游植物生长是非常重要的 ,就象陆地上给植物施肥一样 ,营养盐限制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在一些海域加了N ,P ,Si,Fe,浮游植物生长就会旺盛、迅速。因此 ,这些营养盐对海域中浮游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的限制作用。营养盐N ,P ,Si,Fe从海上的大气层、海底的上升流以及从陆地的河流中提供 ,从而决定了在海洋表面新的有机物质生产的速率 [8]。这样 ,希望减少大气的CO 2,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增加限制营养盐的更大有用性是提高了海洋表面的初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