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大三江地区早白垩世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野外观察,结合岩芯、测井及地震剖面资料,研究东北大三江地区早白垩世穆棱组、城子河组的沉积相;并在对各个沉积相带的沉积特征和时空展布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编制了一套早白垩世穆棱组、城子河组岩相古地理图。结果表明:城子河组和穆棱组沉积相类型丰富,以滨浅湖、三角洲平原等浅水沉积为主,夹数层沼泽相煤和海相夹层;在古隆起的边缘有扇三角洲、辫状河相存在,向盆内过渡为滨浅湖和半深湖。城子河组沉积时期,汤原断陷周边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绥滨坳陷和前进坳陷以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为主,局部发育半深湖,并发育海相夹层和沼泽沉积;鸡西盆地和勃利盆地以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为主,虎林盆地以滨浅湖沉积为主,局部发育半深湖,并发育海相夹层和沼泽沉积;穆棱组沉积时期,汤原断陷周边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绥滨坳陷和前进坳陷地层不太发育,鸡西盆地和勃利盆地以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为主,局部发育半深湖,并发育海相夹层和沼泽沉积,虎林盆地南部凹陷以滨浅湖沉积为主。早白垩世穆棱组、城子河组时期,张广才岭和桦南隆起是盆地主要物源供给区。  相似文献   

2.
桦南二道沟含煤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主要含煤岩系为中生代白垩系城子河组地层,是一套河-湖相陆源碎屑沉积建造,可采煤层赋存在城子河组下段地层中。煤种有弱粘煤、气煤和113焦煤。  相似文献   

3.
我省早白垩世是本区最重要的含煤地层,分布范围广,储量多。此区主要由滴道组、城子河组、穆棱组组成,其中以城子河组煤层发育最好。  相似文献   

4.
根据沉积学标志和构造演化史,认为胶莱盆地下白垩世莱阳群沉积环境以河湖相为主,由2个完整的水进-水退沉积旋回组成。其中,下部瓦屋夼组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沉积旋回;上部从林寺山组、止凤庄组到曲格庄组组成第二个沉积旋回,该沉积旋回全区发育,反映了胶莱盆地的主要沉积特征。止凤庄组、林寺山组是盆地形成初期,发育冲洪积扇沉积体系。水南组是盆地形成的鼎盛时期,发育三角洲-深湖沉积体系,该组地层暗色泥页岩发育,为较好的页岩气目标地层。龙旺庄组是盆地形成中晚期,发育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体系。曲格庄组为盆地消亡期,主要为河流相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5.
琼东南盆地南部梅山组具有独特的丘状反射特征,关于其成因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以琼东南盆地大量二维地震资料和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在深水钻井标定下,从地震相特征、沉积物物源、沉积搬运通道、古地貌特征以及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活动6个方面,阐明了梅山组丘状体的沉积特征,并讨论了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中新统梅山组沉积时期,受强制性海退影响,琼东南盆地范围内海平面下降至低水位,南部隆起局部暴露剥蚀,提供了大量沉积物源;上中新统黄流组沉积时期,盆地局部构造活动使得南部隆起物源发生重力失稳,通过深水水道向盆地中央以重力流方式搬运沉积物。琼东南盆地梅山组地层的丘状反射特征是黄流组沉积时期以南部隆起沉积物为物源的浊流侵蚀下伏梅山组地层所致。对该丘状体成因机制的深入研究,不但有助于丰富对丘状地震反射现象的认识,而且揭示了其沉积构成为粗碎屑沉积物而非生物礁滩沉积,对深水油气勘探储层特征及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沉积学理论,结合岩相组合、岩石类型及沉积建造标志,研究大杨树盆地九峰山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时空配置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及河流沉积体系.九峰山组下段沉积时期,湖泊体系最为发育,以湖泊体系为中心发育小范围的三角洲平原、冲积平原和冲积扇,物源来自北部及东侧的盆地边缘隆起带;九峰山组上段沉积时期受盆地内火山活动及大兴安岭隆起影响,湖泊体系整体向南退却,三角洲平原、冲积平原及冲积扇体系范围逐渐扩大,为九峰山组最主要的聚煤时期,物源来自盆地两侧及北部隆起地带.该研究为大杨树盆地九峰山组资源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根据沉积特征及地层层序,济源地区上三叠统椿树腰组和谭庄组下段为曲流河沉积。其中痕迹化石较为发育,计有Bergaueria、Muensteria、Planolites、Scoyenia、Skolithos、Stipsellus和根迹。笔者建立Scoyenia—Stipsellus组合,代表形成于曲流河泛滥盆地沉积中,以水平进食潜穴和垂直居住潜穴为特征的痕迹类型。该组合属于Scoyenia痕迹相。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集贤煤旧东荣矿区勘探时发现在含煤的城子河组之下有一套海相沉积地层,确定为“东荣组”。近年来,在绥滨地区一带普查勘探时,这套地层有了更完整的揭露,并系统地采集了各门类化石,使建组条件更为成熟。下面,就这套海相地层的层序、沉积类型、古生物组合、地层时代等研究成果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9.
江平盆地侏罗系为一套内陆河湖相沉积,地层结构及岩性变化复杂。可分3个基本层序组,其变化特征,反映了中晚侏罗世江平盆地从扩张到萎缩时期沉积变化规律和沉积体系域变化过程,具有物源丰富、湖水浅、相变快等沉积特点,其层序地层及体系域特征与大陆边缘盆地相比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南祁连盆地在二叠纪时期处于稳定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盆地南部主要为海相沉积,北部为陆相沉积,碎屑岩比较发育。
地球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中二叠统勒门沟组、上二叠统诺音河群以及北部陆相二叠系的源岩构造背景均十分
复杂,但以活动大陆边缘为主。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判断南祁连盆地二叠纪沉积物源可能为其以北的中祁连—陇西地块的前
寒武纪变质结晶岩系及花岗岩。   相似文献   

11.
出露于大汶口盆地的临沂组为一套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上部以土黄色、灰黄色含砂质粉砂、粉砂质粘土为主,下部为砂砾石层,是大汶口盆地内河流演化过程中的沉积响应和物质记录。通过对临沂组进行研究,可以反演大汶口盆地第四纪以来的沉积区水动力环境、物质运移方式和沉积环境。该文在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粒度分析频率曲线、概率累积曲线、粒度参数和沉积物宏观特征,对临沂组的沉积相、沉积环境和沉积韵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汶口地区临沂组下部为河床亚相边滩沉积微相,上部为河漫亚相河漫滩沉积微相,经历了由简单高能→复杂中能-中低能→简单中低能→复杂中低能的水动力沉积环境变化。另外依据岩石组合特征,将其划分为4个明显的沉积韵律和1个不明显的沉积韵律组。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利用测井、岩心、薄片及野外露头等资料,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石盒子组分流河道砂体结构、沉积构造、岩相组合、砂地比、测井响应、河道垂向叠置样式和平面形态等特征,以及石盒子组基准面变化与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基准面处于低位阶段时,砂岩粒度最粗,分流河道广泛发育,以辫状河型为主,弯曲度较小;随着基准面逐渐上升,分流河道数量减少,以曲流河型为主,弯曲度逐渐增大;基准面处于高位阶段时,分流河道数量逐渐增加,以网状河型为主,弯曲度最大.随基准面变化,三角洲分流河道具有辫状河型—曲流河型—网状河型的演化特征,建立分流河道沉积演化模式.该研究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地质概况鸡西煤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煤系地层为晚侏罗系一早白垩系鸡西群,长约100km,宽约50km,为一北东一南西向展布的长条形地带。这套地层不整合于前古生代变质岩之上,自下而上分为:滴道组、城子河组、穆棱组;滴道组为中性、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含不稳定薄煤层,不整合于元古代麻山群之上,厚度约50m~1000m;城子河组由砂岩、泥岩、凝灰岩和煤层组成,含煤40余层,可采层达15层以上,  相似文献   

14.
江苏宁芜和溧水地区属于下扬子地层分区,早中侏罗世普遍发育陆相河湖相沉积,选取了下侏罗统钟山组、中侏罗统北象山组野外露头剖面开展层序地层研究。研究表明:钟山组为典型陆相曲流河相地层,北象山组主要为一套湖相地层,均代表了早中侏罗世坳陷盆地沉积,在坳陷盆地升降运动的主要驱动下,象山群(包括有钟山组和北象山组)中共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11个四级层序及若干体系域。通过下中侏罗统层序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区域内多重地层划分方案,并对下中侏罗统沉积相演变过程有了新的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15.
对山东平邑盆地柏林剖面古近系卞桥组一段19件湖相碳酸盐岩样品的岩性特征、碳氧同位素特征、主量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邑盆地古近系卞桥组一段的岩性从地层底部到顶部整体变化依次为粗碎屑岩、核形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颗粒灰岩、泥晶灰岩/泥灰岩。碳酸盐岩δ~(13)C值主要为-3.5‰~-2.5‰,平均值为-2.9‰;δ~(18)O值主要为-8.5‰~-6.5‰,平均值为-7.6‰;碳氧同位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平邑盆地在古近系沉积时期是水体停留时间较长的封闭性湖泊系统。碳酸盐岩Sr/Ba值主要为0.25~31.55,可以认为平邑盆地古近系沉积时期水介质主要为咸水环境;Mg/Ca值主要为0.004 2~0.011 9,结合氧同位素组成,反映平邑盆地古近系沉积时期的古气候变化经历了潮湿环境→半干热环境→干热环境3个阶段。根据岩性序列垂向演化及薄片特征,可以推断出平邑盆地在古近系卞桥组一段沉积时期,湖盆水动力随着地层变新而减弱,湖盆水体逐渐由高能转入低能环境。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的形成是亚洲乃至世界历史上重大的地质事件之一,伦坡拉盆地作为西藏地区唯一发现含工业油流的新生代陆相盆地,研究其成因及演化对西藏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二维地震和钻井等资料,阐明了始新世牛堡组沉积时期伦坡拉盆地古地貌特征,揭示了古地貌对于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牛堡组沉积时期,伦坡拉盆地构造单元可划分为3个:北部逆冲带,中央凹陷带以及南部冲断隆带.断陷盆地发育经历了湖盆形成、扩张和萎缩阶段,对应于牛堡组层序地层划分中的牛一段、牛二段及牛三段.在恢复伦坡拉盆地古地貌的基础上,指出盆地存在断控坡折型和挠曲坡折型两种控制盆地沉积体系分布的地貌,分别位于盆地的南部和东部.在不同地貌的控制下,盆地北部发育冲积扇和湖底扇组合沉积体系,盆地东缘、东南缘以及南缘则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及扇三角洲组合.盆地中部发育浅湖-半深湖沉积,周缘发育滨湖亚相.盆地内的许多微地貌也对盆地内砂体起到了阻挡与疏导的作用,从而控制了众多水道的规模.   相似文献   

17.
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充分利用岩芯、录井、测井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的沉积相类型,首次提出运用相对单因素综合作图法来绘制各沉积时期的沉积相平面图,综合探讨了沙河街组的沉积特征及空间沉积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湖底扇相、滨浅湖相和半深湖—深湖相4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砂体为欢喜岭地区主要的储集砂体,在沙河街组沉积时期持续发育,主要发育于盆地缓坡部位;湖底扇主要发育在SQ3和SQ4沉积时期,主要分布在广阔的半深湖—深湖环境内;相对单因素综合作图法可以弥补传统的沉积相作图方法精度低的不足;沙河街组的沉积相垂向演化的旋回性明显,自下而上分为两个水进旋回,分别为SQ2~SQ5沉积时期和SQ6、SQ7沉积时期;每个水进旋回初期,盆地构造活动相对较弱,水体较浅,扇三角洲沉积广泛发育,湖底扇沉积规模较小;每个水进旋回中后期,盆地构造活动强度大,湖盆水体加深,扇三角洲规模减小,而湖底扇沉积规模明显扩大,形成非常有利的储集砂体,在研究区广泛发育,是研究区深层勘探的有利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根据岩心观察和描述,结合测井、区域地质、分析化验资料及砂体平面分布特征,分析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的物源及沉积体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泉四段沉积环境气候干燥,没有统一的汇水中心,主要发育河流一末端扇沉积体系.河流相主要包括辫状河与曲流河,辫状河沉积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带,向盆地中心逐渐过渡为曲流河沉积;随着地形坡度逐渐变缓,曲流...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浅水三角洲现代沉积考察分析,结合探地雷达(GPR)资料,对浅水三角洲分类方案和对应的沉积模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根据分流河道弯曲指数和分叉参数,将浅水三角洲分为分叉平直河三角洲、分叉曲流河三角洲、分汇曲流河三角洲和分汇辫状河三角洲4种类型,并建立了各类型的沉积模式;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的控制因素是分流河道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的强度。将该沉积模式应用于渤海南部海域BZ25-1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砂体内部构型的研究认为:明化镇组下段4油层组2小层(NmⅣ_2)时期是低位体系域早期,发育分汇曲流河三角洲,河道间为侧积隔夹层;明化镇组下段4油层组1小层(NmⅣ_1)时期湖平面上升,发育分汇辫状河三角洲,河道间为垂积隔夹层。这为下一步的开发方案设计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沉积时期,盆地处于断陷末期-断陷向坳陷转化过渡期。综合分析岩心、测井、录
井等资料,探讨了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沉积相类型。结果表明,本区目的层段发育冲积扇、三角洲、河流、湖泛平原、湖泊5类沉
积体系,细分为冲积扇、砂质辫状河、曲流河、扇三角洲、湖泛三角洲、湖泛平原和湖泊7类沉积相;垂向上登娄库组一段受断陷影
响大,沉积相模式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登娄库组二至四段为河流-末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