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艳芹 《地下水》2014,(3):119-120
根据石家庄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和历年石家庄市水资源公报的成果,分析研究了石家庄市水资源质和量的情势演变规律、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全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2.
通过工业资料的统计,获得有关供水效益计算的参数。以效益分析和国民经济评价原理为基础,运用效益分摊系数法对全市工业供水效益分析,用投资净效益率法对现状和2000年全市水资源系统进行了国民经济评价。结果表明,包头市水资源系统的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李和  王伟  赵福明 《地下水》2009,31(3):36-37,47
针对朝阳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重的实际状况,从如何管好、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深入分析了"十一·五"前全市水资源监测、研究、服务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当前水资源监测、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系统地论述了水资源监测分析对水资源配置、管理、保护、研究的作用及重要性,阐明了"十一·五"期间全市水资源监测分析的发展方向及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4.
现代水资源评价及水资源学学科体系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在追溯水资源界定和内涵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根据水资源评价的有效性、可控性和可再生性准则,按不同评价口径将水资源划分为广义水资源、狭义水资源、国民经济可利用量和生态环境需水量。从水资源承载的双重客体出发,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历史上关于水资源评价和定义的争论。而后从水资源科学的发展入手,刻划了水资源学研究的对象和三个层面上的内容,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综合研究,根据学科研究的内容,构建了包括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综合学科的水资源学学科体系,并分别就三大组成部分作了剖析,这对于水资源学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评价与优选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明确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目标的基础上,结合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特点,从水资源利用效果和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体现水资源调控目标的指标体系;将效用理论、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理想点技术结合,建立了调控方案水资源利用效果评价模型;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流域水资源利用的角度,提出了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准则和量化评价方法。用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验证了模型和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传统水资源评价方法分别从质、量两方面分别对水资源进行评价,割裂了水资源的内在联系,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水资源评价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必须从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角度出发,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一套集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分级标准的水资源评价方法。以陕西水资源评价为基础的实例研究,为陕西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济源市水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瑞  王小伟 《地下水》2010,32(3):132-134
完成了济源市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需水量预测、水平衡分析,开展了水资源保护、水资源配置研究;提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和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8.
我国北方地区天然水资源缺乏,多数乡镇行政区域未开展过专门的水资源评价工作,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性差,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北京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水资源供应主要依靠地下水,存在水资源短缺、利用效率低、开发利用理念和设施落后等问题,具备北方城镇水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的典型性。在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形势下,本文以潭柘寺镇为例,开展了水资源调查、评价和需水预测工作,该镇可利用水资源量80×104m3,2015年的需水量310×104m3,水资源严重短缺。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和缺水问题,文章提出了外调水源、再生水利用、内部挖潜的策略,为城镇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为乡镇区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超  李菊 《水文》2017,37(3):75-80
为满足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要求,根据水资源评价的理论及水资源公报编制的规范提出了云南水资源公报水资源量评价系统的构建思路,研究了降水、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的分析评价具体方法,并开发了云南水资源公报水资源量评价系统。实际应用验证表明,所提出的水资源评价方法是正确的、可行的,系统较好地支撑了云南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郑艳军  刘红波  李军生 《地下水》2010,32(2):129-130
邯郸市是一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城市,水资源可利用量先天不足,供需矛盾相当突出。根据邯郸市2004~2008年水资源公报数据,对全市近5年来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降水连年偏枯、地下水开采过度和用水效率增加等结论,建议尽快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和加强蓄水工程“软件”建设,来缓解邯郸水资源矛盾。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量、可利用量、人类生存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提出了西北地区人口承载量,对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从评价结果来看,西北地区黄河流域、河西地区和新疆的东疆地区将出现人口超载,超载的原因是水资源紧缺,尤其是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水资源更为紧缺,人口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刘占衍  吴旭 《地下水》2015,(1):127-128
据河北省市级水资源评价细则及邯郸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对邯郸市鸡泽县的区域概况、降水、水资源数量、水资源质量等因子进行分析,给出了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了鸡泽县现状水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13.
黑河流域张掖段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资源是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环境与发展的主导因素, 其承载力是评判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从承载程度和承载能力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 对黑河流域张掖市县区尺度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承载程度方面, 张掖市从2015 - 2017年用水总量承载状况整体好转, 但民乐县用水总量面临超载, 各县区地下水承载状况明显改善, 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管控与治理。从2015 - 2017年, 张掖市水资源的承载状况整体上改善, 从2015年甘州区、 临泽县、 高台县、 山丹县4县区的超载转变为2017年临泽县、 高台县、 山丹县、 肃南县4县区的临界超载状况, 反映出张掖市近年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成效初步显现; 承载能力方面, 全市各县区2020年和2030年水资源可承载人口均小于2017年水平, 可承载的经济规模约是2017年90%; 提出了农业节水效率提升和耕地灌溉面积缩减两种未来水资源承载力提升情景, 并以此提出了张掖市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占衍  吴旭 《地下水》2010,32(5):108-109
依据河北省市级水资源评价细则及邯郸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对邯郸市磁县的区域概况、降水、水资源数量、水资源质量等因子进行分析,给出了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磁县现状水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15.
赵志韵  吴旭 《地下水》2013,(6):144-145
河北省武安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探索解决当前水资源问题的对策,提出了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大水资源开发力度、合理调配水资源、加强节水工作、开发雨洪资源等可持续利用战略。  相似文献   

16.
矿井水资源评价——以阜新矿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矿井水资源,结合当前水资源评价的研究特点和发展方向,将矿井水和生态系统作为整体,提出了"矿井水资源评价"的概念,建立了面向生态的区域矿井水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阐述了它的内涵、研究内容和技术体系。以中国典型的矿业缺水城市阜新为例,运用数学理论、室内试验、现场监测和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水质评价、水量评价、污染评价及开发利用条件评价角度介绍了矿井水资源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通过对阜新矿区矿井水水质、水量、污染及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提出矿井水应该进行资源化利用,以解决矿区缺水问题,同时控制矿井水对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文和水资源各个领域的分析、研究、归纳,结合实例分析及综述了GIS在这个领域的典型应用和发挥现状。GIS在水文和水资源领域的应用主要分为两大块:水文模拟、水资源管理和检测评价,以GIS在水资源管理和监测评价中的应用为重点,进一步细分为: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及水资源监测评价系统。以此为基础,对近年来GIS与水文水资源的结合实况进行概括,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杨春  杨海娟 《地下水》2011,33(5):193-195
水资源承载力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发展和发展规模有着重要的影响[1]。水资源承载力涉及到人口、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资源环境在内的诸多因素,本文通过对基于水资源负载指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价和基于人水关系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实现对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计算结果符合陕西省水资源实际情况,对陕西省水资源的可...  相似文献   

19.
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合理性评价提供基本的阈值标准,有效协调洪水资源利用与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防洪安全的关系,建立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评价的基本框架.指出洪水资源利用评价应解决洪水资源量计算、洪水资源利用水平分析、洪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和洪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估四个基本问题.在对洪水资源利用量、洪水资源可利用量、洪水资源利用潜力等基本概念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评价方法.根据所建立的基本概念和评估方法,对1980~2006年海河流域及4个二级区的洪水资源利用状况及合理性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1980~2006年海河流域平均年洪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利用潜力分别为62.8亿m~3和5.35亿m~3.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总体而言处于比较不合理的状态,洪水资源利用量频繁超过洪水资源可利用量,洪水资源利用潜力不大.多数年份洪水资源利用量超过了河道内必要需水量允许的限度,少数丰水年份超过了流域洪水资源调控利用能力的范围.今后,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合理性的提高,需要逐步调整目前洪水资源利用主要集中于山区的空间格局,提高平原区洪水资源调控利用能力,有效保障洪水期河道内必要需水量.  相似文献   

20.
王秀颖  刘和平 《水文》2016,36(3):50-55
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浑河流域2005~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并基于各评价指标对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3年浑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呈现不显著的下降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变化;流域一直处于水资源生态赤字状态,仅在2010年出现盈余;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指数低于可持续发展足迹指数范围,但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持续下降。总体来看,流域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但2010年后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并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