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兵英 《地下水》2013,35(2):38-40
甘肃中、东部的黄土分布区是甘肃省最为缺水的地区,目前对地下水的开发主要集中于河谷盆地第四系地下水,对黄土区下伏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周边基岩裂隙水多为点状开采,地下水仍具一定的开发潜力。本文对浅层、深层地下水的开发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浅层地下水主要放在水源地开采潜力分析和进一步寻找富水地段上,黄土区下伏碎屑岩类深层水及周边基岩裂隙水主要寻找颗粒粗的含水岩组和有利于储水的构造。  相似文献   

2.
黄河中游陕、甘、宁、晋及豫等省、区是我国黄土主要分布区。气候干旱, 水源缺乏, 因而开发利用地下水是值得深人研究的间题。黄土地貌具有一定的区域展布和一定的古地形从属关系。这在极大程度上反映了黄土地区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曲焕林 《地球学报》1990,11(1):135-137
<正> 黄土层地下水作为一种新的类型地下水,在中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宝贵水资源。 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黄土,是覆盖在陆地其他岩层之上的第四系特殊堆积物。黄土层地下水是指埋藏在黄土地层中处于饱和状态的水,可作为资源被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地方性氟中毒主要是饮用高氟水所致。它是西北黄土地区主要的地方病之一, 它的形成、分布与作为含水介质的黄土有较密切的关系。据有关资料研究, 黄土中含有云母、电气石、角闪石类及磷灰石等多种含氟矿物。分析资料表明, 黄土含有较高的氟, 如洛川黄土全溶氟含量160-404ppm, 其中古土壤层含量较高。笔者认为黄土层地下水的含戴量与含水介质有关, 但直接影响地下水中含氟量的不是黄土的全氟量, 而是它的活性氟使水浸溶液中含氟。由于黄土的形成和分布地区的地球化学环境的不同, 则氟在黄土中存在的状态和被水释出的强度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它向水中迁移的数量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地下水类型、含水岩(层)组的空间分布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规律等方面介绍了景德镇地区地下水的基本特征。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以景德镇城市规划为基础,选择沙咀头—岗头—吕蒙一带作为城镇群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同时阐述了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量、水质及开发利用条件。对该区城镇群供水安全和城镇群规划建设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中砷元素的形成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吉林省地区地下水中砷元素形成和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中砷主要以H_3ASO_3、H_2AsO_4~-、HA_3O_4~(2-)等形式存在。它的形成和分布与含水介质及其上覆土层的砷含量、地下水的酸碱度、地下水的迳流条件、氧化还原环境、有机物质及铁锰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及其工程地质特性为黄土区地质灾害提供了物质基础,黄土斜坡的坡型、坡度、坡高、阶地等地形地貌因素为地质灾害提供了边界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为黄土区地质灾害提供了触发条件。黄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性、水文地质条件等为粘黄土区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在因素;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为其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中铁元素的形成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昭华 《江苏地质》2003,27(4):220-224
研究了地下水中铁元素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中铁的形成与含水介质及其上覆土层中的铁含量、地下水的酸碱度、地下水的径流条件、氧化还原环境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地下水中铜元素迁移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铜元素的迁移富集与含水介质及其上覆土层中的铜元素含量、地下水的酸碱度、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和氧化还原环境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南方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总结南方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6个方面成果,得出南方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具有10个特性:岩溶发育受层组结构类型、地质构造格局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控制的综合性,岩溶地下水分布的非均一性,岩溶含水介质由孔、隙、缝、管、洞构成的多重性,岩溶地下水流运动的多相性,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剧变性,岩溶水资源时间分布的季节性,干旱与洪涝的交替性,岩溶地下水污染的隐蔽性,岩溶地下水的深埋性,岩溶地下水与生态经济的相关性;论述了对碳酸盐岩层组结构类型、构造演化与岩溶发育期次、岩溶形态组合关系、表层岩溶带、岩溶地下水系统、岩溶地下河、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和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8个关键科学问题调查研究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曾昭华 《吉林地质》1999,18(2):30-33,72
本文研究了地下水中碘元素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中碘元素的形成与含水介质的有机质、地下水的径流条件、氧化-还原环境和地下水的酸碱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灌溉的地下水系统响应是黑方台地区灌溉诱发地质灾害研究的基础.黑方台台塬自上而下由黄土、砂砾石和基岩3个含水岩组构成.以对斜坡稳定性影响最大的黄土含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灌溉前后水均衡变化,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恢复了引水灌溉引起的地下水流系统演化过程,对不同灌溉量下地下水流系统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黑方台地区长期大量引水灌溉打破了地下水均衡,改变了地下水系统的天然状态,使地下水的分布及其水流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心部位地下水位44年间上升了至少20m,减少灌溉量至350× 104m3/a地下水位将呈下降趋势.研究成果可为黑方台滑坡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土类土(指典型黄土和黄土状土的统称)在世界上分布很广。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北纬30。以南,温暖少雨,带有大陆性气候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总面积达60余万平方公里以上。山西大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地皆为黄土类土覆盖,研究黄土类土分布区的地下水赋存规律和开发利用,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多年地下水位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慧芳 《地下水》1999,21(2):91-93,58
西安市位于渭河断陷盆地中段偏南,渭河两岸第四纪以来堆积了巨厚的陆相沉积物,为地下水提供了良好的赋存和运移空间。平原区游水含水岩组由冲积、冲洪积的砂、砂砾卵石夹亚粘土、亚砂上组成,黄土台源区潜水含水岩组由黄土及古土壤组成。区内开发利用的主要是第四系地层中的砂、砂砾卵石及黄土层中的空隙水。近年来由于西安地区持续干旱少雨,各部门(特别是农业)为了满足用水需要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整个地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在某些地方已形成了下降漏斗。现根据西安市多年潜水动态观测资料,对多年地下水动态变化情况做出较为…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玄武岩的空隙类型及其网络系统、玄武岩水文性质基本特征,分析了玄武岩地下水的富集规律和补径排条件,同时,还对玄武岩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以及玄武岩地区广泛分布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Ⅰ.泉及其出露条件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只有在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得最适当的情况之下,地下水才有可能涌出地表而出现为泉。仔细研究一个地区的泉,不但有助于明确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而且常常对研究该区的地质构造大有俾益,所以水文地质工作者应该尽可能的利用这些地下水的天然露头点来进行工作。地下水涌出地表,只有当含水层或含水的地下通道与地表相交时,才可能发生。含水层的数量和性质可以多种多样,含水通道可能有各种不同的方向和大  相似文献   

17.
黄土构造节理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作者发现大量不同力学性质的黄土构造节理后,识别了它们的区域性、系统性特征;认定其两组扭裂面代表新构造应力场最大剪切应力方向,利用黄土构造节理系及由其控制的土层沟槽网络恢复了相应地区Q3-4构造应力场;提出构造节理是黄土区地下水运移的主要通道和赋存的场所;发现构造节理是黄土区地裂缝、滑坡、崩塌和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构造基础之一,证实构造节理是黄土地层的软弱面,风化和继之而来的应力侵蚀就由此开始,进而逐步塑造黄土碟、穴、井、桥、柱、墙、沟等潜蚀地貌和部分侵蚀地貌。研究黄土构造节理对恢复新构造应力场、帮助预测地裂乃至地震活动、控制水土流失和滑塌灾害、进行工程乃至区域稳定性评价、重新认识黄土潜蚀地貌发育规律、指导干旱半干旱黄土区找水,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中氟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曾昭华 《吉林地质》1997,16(4):26-31
本文研究了地下水中氟元素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氟的形成与断裂构造,地下水温度、气候条件、含水介质及其上覆土层中的氟含量,地下水的酸碱度与径流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深成断裂脉状地下水和萤石矿区的地下水氟含量高,不有作为生活饮用水源; 而浅层的地下水氟含量较低,大多数仍作为生活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19.
罗布泊钾盐矿区地处气候极端干旱的塔里木盆地东部 ,区域范围内水资源极为贫乏。然而 ,开发生产钾盐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就近寻找和开采地下水资源。罗布泊钾盐矿区及其周围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水质特点的分析表明 ,罗北洼地首采区以东约 90km的阿其克谷地是最具有远景的地区 ,初步估算地下水补给量达 1 4× 10 8m3 /a。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国家科技攻关研究的结果,论证了江西省鄱阳湖地区的地理地貌,地层,新构造运动的情况,地下水锶元素的背景特征及其分布,地下水锶元素的背景值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与地水含水介质成分和地下水钙元素的关系,地下水锶元素的分布类型及离散性,地下水锶矿泉水的寻找及其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