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针对弹性波三维散射和动应力集中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球面波势函数的基本解方法(SWP-MFS)。方法基于单层位势理论,采用膨胀波和矢量剪切波球面波势函数构造散射波场,根据边界条件建立边界积分方程并配点求解。精度检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值精度及稳定性。以无限空间中三维夹杂体及空洞对平面P、SV波的散射为例,进行方法展示,并揭示了三维夹杂体周围弹性波散射的一些重要规律。结果表明:三维夹杂体随其内部介质刚度降低,位移谱曲线震荡越加强烈。三维球形空洞在P波和SV波水平入射下应力集中规律不同,前者在顶部和底部及附近更明显,后者在纵截面两45°角线附近更明显。与以往的集中力源函数相比,新的波场构造基本解更为简洁易用,为三维弹性波动分析提供了一种新型无网格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依据重力与航磁异常,在地壳分层、正演模拟以及多种不同方法的处理结果基础上,重点认识天津断裂、沧东断裂与天津西部断裂等深大断层的深部延展特征,分析其活动规律,从不同侧面认识本区地壳在渤海湾裂谷盆地发育中的地质过程。研究结果认为:天津地区存在超壳断裂的可能性不大;天津断裂带西部新生代盖层下部存在规模较大的产状较陡的隐伏断裂,该断裂的活动性对本地区地壳稳定性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天津地区地热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王兰庄、山岭子、塘沽、武清、大港及周良庄等地热田的勘查,文章对天津地区的地热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华北地台大的构造演化过程中,造成本区上地壳花岗岩顶板埋深变浅以及厚度的增加,具有足够丰度、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元素蜕变生成热聚集形成地球内部的增温;古老的地盾与较为活动的冒地槽之间的地台上较高的上地幔热流得以在较短的路径上向外传递。得出结论:天津地区属于地热正常区,只有在一定的构造条件和水动力条件下,才能形成局部的地热异常区。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蠕变试验,建立了天津海积软土Singh-Mitchen蠕变模型,同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了灰色预测。试验结果表明:Singh-Mitchell经验模型适合于天津海积软土蠕变预测,利用实测数据亦可对蠕变进行短期灰色预测,效果较好,工程实践中可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提出了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方法。分析了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地质背景,论证选取了适宜的评价因子,结合目前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现状,对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适宜性分区评价,为将来天津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沉积盆地型干热岩的基本特征,系统总结了渤海湾盆地干热岩型地热资源选区的地热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表地热显示、干热岩资源潜力和地质安全性等指标,对渤海湾盆地内主要构造单元干热岩赋存背景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适宜于沉积盆地型干热岩勘查选区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和打分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内干热岩勘查的最有利区位为沧县隆起区,次有利区位为济阳坳陷和冀中坳陷,显示厚覆盖盆地内隆起区较坳陷区更为有利,而坳陷区内的次级凸起构造较凹陷构造更为有利。基于上述认识,在有利区位中进一步圈定了沧县隆起、牛驼镇-容城凸起、陈庄凸起和乐亭-昌黎凹陷4个靶区,为渤海湾盆地开展干热岩勘查选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天津牡蛎礁是全新世以来海侵海退过程中在天津滨海平原留下的重要地质遗迹,是海陆变迁的佐证,对推演天津滨海平原的成陆史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选用物探高密度电法探测手段对宁河县七里海罾口河南岸的牡蛎礁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布设了7个钻孔对高密度电法的探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技术能经济、快速、有效地探测地下牡蛎礁的分布。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为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构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本文探讨了基于网络技术、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并结合地质环境专业知识,建立集数据发布、管理、查询、共享等为一体的天津市突发性地质灾害数据网络发布与共享平台的设计过程,并以天津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群测群防、预警预报、巡查与监测信息为数据源,实现了天津市突发性地质灾害信息网络发布平台的建设,进而为政府、社会公众等进行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搬迁避让和应急处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任县地区地热资源具有储量丰富、埋深适宜、开发潜力大等优点。本文应用大地电磁测深法(MT法)对临清坳陷西部任县凸起深部地层结构进行探测研究,共布设了5条MT剖面,获得了216个测深点。通过对大地电磁测深点的处理及反演,获得了任县周边区域4km以浅电性结构模型。阻抗张量分解结果表明任县凸起浅部一维特征明显,深部二维特征增强,主构造方向以近南北向为主。任县凸起4km以浅电性结构差异明显,从浅到深电阻率逐渐升高,具有纵向分层结构,据此将研究区地层从上到下划分为第四系、第三系、石炭系-二叠系、寒武系-奥陶系,并勾画出各层顶、底面起伏情况。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任县地区地热开发有利区域位于研究区南东侧,目的层位以基岩裂隙岩溶热储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