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说,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10年来,中国地震科学技术无论在观测与研究的规模上,还是在资料与实践经验的丰富上,均已跃居世界前列.陈颙说,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大的国家,但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预报了大地震的国家.1975年2月5日海城里氏7.3级地震的预报成功,至今仍是世界地震科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先例也.陈颙并不讳言唐山大地震漏报的挫折.但是,他说,这次挫折使中国地震科学工作者清醒地认识到,到准确地预报地震还有很长、很艰苦的路要走,也鞭策他们奋发图强,提高中国地震工作水平.10年来.全国已在重要的地震区带建  相似文献   

2.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10年来,中国地震科学技术无论在观测与研究的规模上,还是在资科与实践经验的丰富上,均已跃居世界前列.陈颙说,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大的国家,但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预报了大地震的国家.1975年2月5日海城里氏7.3级地震的预报成功,至今仍是世界地震科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先例.陈颙并不讳言唐山大地震漏报的挫折.但是,他说:这次挫折使中国地震科学工作者清醒地认识到,要准确地预报地震还有很长、很艰苦的路要走,也鞭策他们奋发图强,提高中国地震工作水平.10年来,全国已在重要的地震区带建立了相当数量的监测台网;在较大范围内开展了地震地质、地壳深部探测、大地形变测量等工作.在监测预报方面取得了相当丰富的震例资料,不同程度地预报了若干中强以上地震;编制了1/300万的全国地震区划图;完成和正在进行若干大中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的地震小区划的震害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贯彻《科学期刊管理办法》以及国家科委有关文件精神,国家地震局于1992年5月26日至30日在沈阳召开了“首届全国地震科技期刊工作会议”。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专程到会讲了话,并做了题为“地震科学研究与地震预报”的学术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新的地震形势、集中更多专家及科技骨干的智慧、加强地震监测和推进地震预测实用化进程、协助震区地震部门更好地做好现场震情分析趋势判断、充分发挥地震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培养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地震现场工作经验的人才,国家地震局决定成立“全国地震现场震情研究组”。这是国家地震局遵照国务院的指示、加强地震预测主战场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1988年8月2—4日,“全国地震现场震情研究组”在宁夏银川市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  相似文献   

5.
7月的北京,天气炎热.敏感的人一想起唐山地震,就会不寒而栗.在新盖起的全国地震预报中心大楼,我们见到了国家地震局科技司副司长陈章立.从他那始终严肃的表情,我体察到折磨地震工作者整整10年的沉重心情.“20年来,我国地震监测从未中断,”陈章立告诉记者,“当时唐山地震没有预报,是人们对地震成因还不全知造成的.”1966年3月8日,邢台发生6.8级强烈地震.在余震未断,惨状令人目不忍睹的时候,周恩来总理三次视察灾区,提出地震工作要以预防为主.从那以后,国家从中国科学院、地质部、石油部、测绘局等单位抽出人力,组建了国家地震局,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震活动在相对平静了9年多之后,从1985年年中起开始进入又一个活跃时期,这个时期预计将延续到本世纪末.这是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前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陈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这位43岁的地球物理专家说,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3000余年地震史表明,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呈现过多次高潮.前后高潮之间的周期大约在几百年左右,最新一期地震活动开始于上世纪末,它至少还将有起伏地延续至21世纪上半叶.现在出现的地震活跃现象,是本期的第五个活跃时段.陈颙说,中国大陆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活跃起来的地震活动,比前10年有所增  相似文献   

7.
国家地震局对川、滇震情极为重视.1986年4月在成都召开的川滇震情趋势研讨会上指出了川滇地区有发生强震的危险;4月底,派人参加了云南省近期震情趋势会商会,作了具体指导;5月,派出专家组协助云南局研究落实重要异常和进行震情分析判断;6月,陈颙副局长亲率科技司、综合计划处、物资处等负责同志来云南指导检查工作,主要是研究如何加强监测预报工作,并追拨一笔经费解决预报工作中的紧迫问题;7月,北京震例总结会期间又专门组织川、滇地震形势讨论会;  相似文献   

8.
为了传达、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地震工作会议及全国1991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国务院在关文件精神,总结地方地震工作的经验,研究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山西省人民政府于2月21~23日在太原召开了山西省地震工作会议。省地震防灾协调组成员、各地市和有关县、企业、地震部门、地震台站的负责同志以及新闻单位的19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中共山西省委、顾委、人大和政府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规模之大、层次之高为我省地震界首次。 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吴达才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必须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增强震情观念和防震减灾意识,切实加强综合防震减灾体系的建设和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9.
1987年7月28日至8月2日,由国家地震局杭州干部培训中心和国家地震局教育处发起,辽宁省地震局承办,在辽宁省兴城市联合举办了“软科学在地震系统推广应用学术讨论会”。国家地震局政策研究室、综合计划处和全国部分省局、所、队的有关领导、专家参加了研讨。国家地震局陈颙副局长自始至终参加并主持了会议,还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0.
“根据预测和分析,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上海近期会发生破坏性地震.”这是市地震局局长、副研究员王明球昨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的.近来,关于地震的传说颇多.不少读者来电、来信询问上海地区的地震情况,记者向市地震局局长王明球、副局长叶世元和总工程师张奕麟等提出了这些问题.关于社会上流传外国电台广播上海要发生大地震的问题,市地震局总工程师、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总工程师张奕麟说,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制订的国际间地震预报准则,任何国家都无权跨国公开发布别国或别地区的地震预报消息.所谓外国电台广播上海要发生大地震纯属谣传.记者提出,不少群众反映,最近出现“老鼠搬家”等现象,对这些现象怎么看待.王明球、叫世元和张奕麟都认为,  相似文献   

11.
1986年10月15日,国家地震局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驻京30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应邀出席.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在招待会上做了题为《地震预报与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讲话;高文学、丁国瑜、陈颙副局长对记者提出的问题做了解答.中国记协书记杨易才在招待会上也发表了讲话.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震活动在相对平静了9年多之后,从1985年年中起开始进入又一个活跃时期,这个时期预计将延续到本世纪末.中国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前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陈颙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访问时,作上述表示.这位43岁的地球物理专家说,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3000余年地震史表明,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呈现过多次高潮.前后高潮之间的周期大约为几百年左右.最新一期地震活动开始于上世纪末,它至少还将有起伏地延续至21世纪上半叶.现在出现的地震活跃现象,是本期的第五  相似文献   

13.
“如果明天,我国某地发生10年前唐山那样的大地震,能不能作出准确的预报?”这是一个假设,但是我相信,这也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访了国家地震局,一连串发人深思的数字在国家地震局一间会议室里,分析预报中心第一研究室主任高旭给我念了一长串令人震惊的数字.“从1977年到1985年,全世界发生了155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加上今年上半年的5次(也是7级以上),9年中共160次.不过,迄今没有一个国家的地震部门作出过短临预报.”所谓短临预报,是指对几个月内(短期)和几天内(临震)发生的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作出的预报.显然,对于防震来说,短临预报是至关重要的.接着,他谈起我国近几年的地震情  相似文献   

14.
本市不少群众今晨议论纷纷:今天的大雨与地震有关系吗?记者上午向市地震局作了询问.市地震局办公室负责人说:从历史上看,有的地区在临震前有降大雨等气候异常现象,但这并不等于说:降大雨就是地震前兆.今天上午的大雨,同上海的近期震情没有直接关系.近来社会上有一种传说:“6月20日左右上海要发生大地震”.这是全无根据的.  相似文献   

15.
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地震模式识别交流讨论会”于1984年12月4日—8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地震局系统及其他有关方面共15个单位41人参加。其中13名代表在会上宣读了有关模式识别、模糊数学等方面的论文共23篇,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陈颙到会并讲了话,还向会议赠送了礼品。宣读的模式识别方面的论文主要涉及地震危险区划、地震活动性的异常标志、中强地震的发生时间、地震的触发因子和地震前兆的综合判别等方面的问题。与会代表认为,模式识  相似文献   

16.
1987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在杭州主持召开了“全国地震水化基本台网专业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67个台站的代表及各省科技管理或分析预报部门的负责人等共120余人。水化台网技术管理牵头单位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及浙江省地震局为会议的筹备及会务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会议顺利进行。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同志到会看望代表并讲了话。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很圆满,达到了预期目的。概括起来,会议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1.检查、评比了1986—1987年水化基本台网的观测资料。通过对永氡、气体、水质离子三类观测资料严格、认真  相似文献   

17.
1 研究背景 震群活动历来是辽宁地区震情研究的热点.1975年辽宁海城MS 7.3地震和1999年辽宁岫岩MS 5.4地震发生前均出现明显前震序列,陈颙等(2015)、崔子健等(2015)研究发现,主震前地震的震源机制一致性较强,谱振幅相关系数较高,而余震的震源机制一致性较差,谱振幅相关系数亦出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1986年我省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在国家地震局及省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理扩5.6级,盐源5.4级地震震前有过中期估计,震后派人到现场开展考察和监视预报工作,在安定人心,迅速恢复生产上取得了一定效益.一、认真贯们“条例”,完善健全会商制度国家地震局颁发的“震情分析预报工作管理条例”(简称“条例”),我局于1986年5月收到后,立即组织从事分析预报的人员认真学习,提出实施意见,并在7月中旬将“条例”转发到全省地震系统各专群单位.根据“条例”的  相似文献   

19.
国家地震局于2月底在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召开实验场第三次工作会议。会上总结交流了实验场建场八年来的各项科技成果,进一步明确了实验场的方向任务,研究如何加强和改善实验场的学术领导和科技管理,讨论评议了实验场“八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学术委员会主任丁国瑜、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在唐山市社会学学会的倡导下,由《国际地震动态》编辑部、《中国地震》编辑部、《灾害学》编辑部等十一个单位联合发起,于1988年7月28日至8月1日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了“全国地震社会学研讨会”。 会议共征集论文87篇,经会议组委会甄选,有62篇论文在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共13个省、市、自治区的8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唐山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等向大会发来了贺信,郭增建、苏驼、邹其嘉、王子平、宋守全、陈非比等六位学者,就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