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由榴辉岩、石榴石白云母片岩和蓝片岩等组成,与蛇绿混杂岩、晚古生代浅变质地层岩片等共同构成了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这一构造混杂岩带,是伴随古特提斯洋闭合的深俯冲作用及后期构造作用的产物。通过对其野外地质特征、不同岩石类型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等的研究,确认榴辉岩和石榴石白云母片岩在早期分别经历了各自的形成过程,在榴辉岩形成之后的折返过程中二者共同构成了高压变质带,并且在折返过程中榴辉岩发生蓝片岩相退变质作用,同时导致了带内蓝片岩的形成。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闭合过程中的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发生于240Ma左右,折返过程中的蓝片岩相退变质作用及蓝片岩的形成应在220~200Ma,高压变质带最终在214Ma之前抬升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2.
羌塘中部的高压变质带位于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之上,由榴辉岩、蓝片岩和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组成,其形成过程对探讨板块缝合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其中的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研究并结合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认为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中的石榴子石具有多期次变质结晶的特征,保留了岩石多期次变质的信息。结合岩石组构特征,最终确定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至少经历了3期次的变质作用。第一、二期均为绿片岩相,当时岩石不具定向构造且未达到高压;第三期为低温高压蓝片岩相变质作用,与区域上蓝片岩的形成及榴辉岩的蓝片岩相退变质作用大体同时,该期变质变形作用形成了岩石的片理,最终成为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变质作用时代为218Ma左右。  相似文献   

3.
华中陆壳高压变质带类白片岩的岩石矿物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中陆壳高_压变质带以蓝片岩-榴辉岩-类白片岩三位一体为特征。类白片岩为一套富含高铝质矿物的岩石类型,分布在中元古界。主要岩石类型为刚玉蓝晶石岩、蓝晶石钠云母片岩,蓝晶石自云石英片岩和蓝晶石黄玉石英岩。变质矿物有蓝晶石、蓝刚玉、黄玉。钠云母、硬绿泥石和白云母等。类白片岩形成的温压条件为P=2000MPa,T=850—900℃,为高压条件下变质的泥质岩石。该类岩石与西德岩石学家Schreyer(1973)命名的典塑白片岩(蓝晶石+滑石)在矿物组合上略有不同,但其地质意义却很一致,都代表高压变质的泥质岩石,可作为地壳物质俯冲到地幔深度的指示剂,故称为类白片岩。  相似文献   

4.
王仕林  杜瑾雪  王根厚  梁晓 《地球科学》2018,43(4):1237-1252
羌塘中部蓝岭地区的蓝片岩呈透镜状包裹于多硅白云母片岩中.首次在多硅白云母片岩中发现的硬柱石被包裹于石榴石边部的石英颗粒中,正确厘定蓝片岩和含硬柱石多硅白云母片岩的变质P-T轨迹对进一步探讨龙木错-双湖低温高压变质带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详细的岩相学和相平衡模拟显示,蓝片岩经历了较为明显的热驰豫过程(压力峰期条件为490 ℃/2.4 GPa、温度峰期条件为540 ℃/2.1 GPa),而含硬柱石多硅白云母片岩却经历了相对较弱的热驰豫过程(峰期温压条件为530 ℃/2.2 GPa).另外,蓝片岩和含硬柱石多硅白云母片岩经历了相似的近等温降压的退变质轨迹,这可能暗示着密度较大的基性蓝片岩在折返过程中是借助于大面积、低密度的含硬柱石多硅白云母片岩的浮力才得以折返至地壳层次.   相似文献   

5.
华中高压变质带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边界部位,西起川甘陕边境,东至胶东半岛,连续延伸约2500公里.这条高压变质带主要由蓝片岩、白片岩和榴辉岩三条相互平行展布的岩带组成,三者在空间上紧密共生,形成时代基本相同,具有三位一体的特  相似文献   

6.
以低级变质作用为特征的蓝片岩(包括蓝闪片岩、低温榴辉岩和某些绿色岩),自60年代初板块构造问世以来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研究,美国的 Franciscan 地体、日本的Sanbagawa 带、新西兰的 Otago 片岩、新喀里多尼亚 Ouegoa 等地区被认为是最典型的蓝片岩。野外,除观察到以蛇绿岩混杂体产出的蓝片岩外,还能分辨出变质作用的粗略分带。如  相似文献   

7.
中国蓝片岩带的时空分布、地质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其韩  耿元生 《地质学报》2012,86(9):1407-1446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蓝片岩的时空分布、一般地质特征和成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一是当前中国蓝片岩的研究概况和重要进展;二是蓝片岩、蓝闪片岩和蓝片岩相名词的讨论;三是对17个蓝片岩带的一般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原岩性质、岩石矿物共生组合,p-t条件,变质时代及赋存的大地构造背景等)进行描述;四是讨论蓝片岩带的成因,并提出深俯冲-陆陆碰撞型和深俯冲-洋壳碰撞两个模式;五是总结了几点蓝片岩带综合地质特征;六是提出了蓝片岩带研究中存在的6个地质科学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考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华中高压变质带中的蓝晶石黄玉岩系指一套富含铝质矿物的岩石,其矿物组合为蓝晶石+钠云母士白云母,蓝晶石+黄玉士石英,蓝晶石+蓝刚玉士硬绿泥石,蓝品石+白云母+石英等.化学成分富铝而贫镁。原岩为一套铝质粘土岩—砂岩.形成的温压条件为P=1.0~2.0GPa,T=650~900℃.其成分与典型的白片岩有所不同。故称为“类白片岩”.白片岩类是地壳物质俯冲到地幔深度的指示剂,从而证明华中高压变质带是古陆内板块裂开、碰撞、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中国蓝片岩的时空分布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蓝片岩主要分布于3个构造位置:环太平洋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大陆内部褶皱带(包括中国陆台北缘蓝片岩带、华中蓝图岩带)。蓝片岩的成因与大陆增生及碰撞有关。中国蓝片岩年龄一般老于大陆碰撞年龄,这暗示着陆-陆碰撞可能是蓝片岩成因及抬升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北祁连山出露有我国目前唯一的一条Ⅱ型高压低温变质带,为含石英、硬玉质辉石、蓝闪石和铝石榴子石(富锰或富铁、富钙)等特征矿物的蓝闪榴辉岩。近年对蓝闪榴辉岩的研究,已获得如下认识: (一)和蓝闪片岩一样,北祁连山蓝闪榴辉岩也可分作三条带出露:阿克龙娃沟-清水沟-红桥带,大柳沟脑-白杨沟-百经寺带和百泉河-桦木沟带。野外观察蓝闪榴辉岩呈透镜状、条带状出露于蓝闪片岩带中,而蓝闪片岩带往往和蛇绿岩带共存。蓝闪榴辉岩出露处,一系列逆冲断层发育。可依此划分出若干岩片,自断层面起,由下而上是蛇纹岩(或蓝闪榴辉岩)、蓝闪片岩、钠长阳起片岩和绿帘角闪片岩。 (二)岩石化学特征数值研究表明,北祁连山蓝闪榴辉岩原岩种类较多,主要是基性火山岩,也有  相似文献   

11.
翟庆国  李才  王军 《地质通报》2009,28(9):1207-1220
羌塘中部榴辉岩位于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段,改则县古姆乡片石山地区。榴辉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角闪石等,围岩为石榴白云母片岩和蓝片岩,石榴白云母片岩主要由石榴子石、多硅白云母和石英构成,蓝片岩由石榴子石、角闪石(含蓝闪石)、多硅白云母等构成。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显示,榴辉岩主要经历了3期变质作用:①峰期榴辉岩相变质作用阶段,以石榴子石、绿辉石和多硅白云母为特征,变质温度和压力分别为500℃和2.3GPa;②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阶段,以后期形成的冻蓝闪石、镁红闪石、绿帘石、钠长石等交代早期矿物为特征;③绿片岩相变质作用阶段,以毛发状阳起石等为特征。榴辉岩的变质演化过程代表了青藏高原北部古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和冈瓦纳与劳亚大陆碰撞造山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1991年3月30日新华社通过中央台播发了关于“我国地质学家首次发现我国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带”的消息。该巨大的碰撞带是由蓝片岩带、白片岩带和榴辉岩带所构成的高压变质带,它西起四川,横跨陕西、河南、安徽、山东诸省,进入黄海。专家们认为,这条目前世界上保存完好的古老高压变质带的发现,是岩石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 该项成果是我院张树业教授所领导的教学科研集体在地矿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报导了在宿松地区经多种测试查证,有经受高压变质作用的黄玉、天蓝石,及石榴子石、角闪石、蓝晶石中柯石英的存在,并将以黄玉为标志的富铝泥质岩(Schreyer称其为广义白片岩),参照蓝片岩、绿片岩的命名原则,易名为黄片岩。深入的矿物学研究表明本区是一条有充分矿物学依据的超高压变质带。  相似文献   

14.
阿克苏附近所发现的元古界阿克苏群为一完整的蓝片岩-绿片岩系列,我们通过野外调查肯定了这一认识,并认为它是高压-温相的变质块体,长40km,宽约2.5km.该变质岩由强烈片理化的绿泥石-黑硬绿泥石石墨片岩、黑硬绿泥石-多硅白云母片岩、绿片岩、蓝片岩及少量石英岩、变铁质岩组成.原岩包活泥质岩、砂岩、基性玻屑凝灰岩、块状熔岩、枕状熔岩及少量深海沉积物.蓝片岩的矿物组合:青铝闪石-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石英-阳起石.阿克苏群为世界上真正的前震旦纪蓝片岩之一,其变质年龄至少有800Ma.  相似文献   

15.
西天山的基性高压变质岩显示互相连接的榴辉岩相脉体网络来源于蓝片岩的进变质脱水作用,通过这些网脉可以洞察在俯冲带高压条件下远程流体流动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元素负载。岩相学证据表明外来流体的渗透作用产生运输脉,而流体持续的沟道式流动导致主岩蓝片岩的淋滤。脉和蓝片岩蚀变带中锂(Li)的含量几乎是蓝片岩主岩中锂的两倍,它支持流体是外部来源的设想。这些流体触发了蓝片岩主岩的榴辉岩化作用而形成蓝片岩蚀变带。由于成脉流体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低,所以导致与流体发生化学反应的主岩中所有微量元素的强烈淋滤。在此过程中有53%~81%的微量元素被活化,与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的损失相符合,它们的损失量几乎是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损失量的两倍。  相似文献   

16.
羌塘中部的高压变质带位于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之上,由榴辉岩、蓝片岩和石榴石白云母片岩组成。其形成过程对探讨板块缝合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笔者在果干加年山地区的展金岩群湖南山岩组中发现了硬玉石榴石二云母片岩这种新的高压变质岩石类型,文中以其为研究对象,做了较为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变质作用的研究,认为硬玉石榴石二云母片岩至少经历了二期的变质作用:第一期早期绿片岩相,形成了片理S1,其pT条件为T=425~434℃,p=300~500MPa;第二期主期蓝片岩相高压变质作用,形成岩石主期片理S2,其pT条件为T=472~481℃,p=1200~1700MPa。硬玉石榴石二云母片岩是榴辉岩折返过程中构造事件的产物,这期折返事件形成了218~220Ma的一期蓝片岩相变形-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湖北省北部蓝片岩带的区域分布、产出层位,蓝片岩类型、矿物组合与沉积建造的关系,蓝片岩变质特征及形成地质构造环境等进行了详细讨论。本区蓝片岩带主要产于上震旦统(陡山沱组)、耀岭河群、武当群(上部双台组)三个层位,它赋存于富含Na_2O(2~7%)及较高的Fe_2O_2/FeO比值为共同特征的岩石中。蓝片岩带的形成始于中元古代,在早期由于扬子地台与华北地台之间发生裂陷槽,沉积了巨厚的酸性火山岩,中期继续拉张沉陷,发育了硅、泥质岩及拉斑玄武岩,至晚元古代末期地槽闭合,南、北大陆重新拼合,伴随产生强大的挤压应力而发生变质作用,至此蓝片岩变质带即告完成。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北部苏尼特左旗蓝片岩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备  J.Charvet  张福勤 《地质科学》2001,36(4):424-434
在苏尼特左旗以南地区的中古生代造山带的混杂岩带内发现了以岩块形式出现的蓝片岩,其矿物组合为斜长石+阳起石+蓝闪石+绿帘石+榍石。蓝片岩化学成分说明由基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矿物化学分析表明,蓝片岩中角闪石可分为钙质、钙钠质和钠质3类。钙质闪石均为阳起石,钙钠质闪石为蓝透闪石和冻蓝闪石,钠质闪石为蓝闪石和青铝闪石及少量镁钠闪石。利用Na(M4)和Al的含量推测本区钙质、钙钠质和钠质3类闪石的压力从0.3~0.7Gpa,表明蓝片岩相变质作用的压力约为0.7GPa。用化学反应限定蓝片岩的形成温度为200~375℃左右。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测定蓝闪石的等时线年龄为383±13Ma(1δ)。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沿贺根山—苏尼特左旗南是一条中古生代的缝合线,其俯冲—碰撞的标志即为混杂岩带以及其中的蓝片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澜沧江杂岩带小黑江-上允地区蓝片岩的岩相学、地球化学、成因矿物学以及相平衡模拟的综合研究,阐述蓝片岩的原岩以及变质演化过程。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蓝片岩具有一致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弱Eu正或负异常,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与OIB相似,其原岩可能为OIB型玄武岩。详细矿物学研究表明,本区蓝片岩记录了俯冲峰期蓝片岩相变质和峰期后绿片岩相变质两个变质阶段,其矿物组合分别为蓝闪石+钠长石+多硅白云母+绿泥石+绿帘石和蓝闪石+钠长石±阳起石+绿泥石+绿帘石。通过Na_2O-Ca O-Fe O-MgO-Al_2O_3-SiO_2-H_2O-O体系相平衡计算,得到两个阶段的压力范围分别约为0.95 GPa和0.40 GPa。  相似文献   

20.
我们编制了世界上蓝片岩的时空分布图。蓝片岩或者分布在大陆边缘,如日本和加里弗尼亚,或者分布在大陆内,如亚洲的一些陆内蓝片岩。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至新生代,大约已发现了150个蓝片岩带或地块,其中约120处在欧亚大陆。老于300Ma的蓝片岩常分布于陆内,而中新生代的则沿大陆边缘分布。陆内蓝片岩出现在陆-陆碰撞的造山带内,其放射性年龄总是比大陆碰撞时代年轻,这意味着陆间洋壳最终消亡之前,蓝片岩就已经形成并被抬升至陆缘浅部了。最老的蓝片岩位于非洲的泛非造山带和中国的塔里木克拉通西北缘,年龄均为800~850Ma,这表明,当时的岩石圈俯冲能够使俯冲杂岩的上盘冷却至足够的低温条件,使之可能转变为蓝片岩。在中国和苏联还报道过一些更老的年龄,1700~19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