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世纪末,由吴传钧主编的《中国学术大典·地理学》总结百年来研究中国地理的国际学者。"在20世纪前后约60年间,美、欧、日等资本主义国家派出的一些近代地理学的创建者来华考察。虽然动机不一,但也撰述了一些水平较高的地质地理学著作,促进了近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其中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沪江大学执教的葛德石(George B.Cressey)所著《中国地理基础》一书,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中国近代地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在科学成果的汇编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连续出版了《自然地理学与国土整治》(科学出版社,1988。以下简称《国土整治》)和《自然地理学与中国区域开  相似文献   

3.
试析中国传统地理学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国内外地理学界,学者们或赞誉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光辉成就,或认为它是中国滋生传统近代地理学的桎梏。然而,什么是中国传统地理学?它具有哪些特点?其形成、发展的过程?它包含哪些内容?与国外古代地理学相比有什么差异?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却至今未见专文给予较为系统地论述或探讨。笔者冒昧撰写《试析中国传统地理学的特点》等文章,冀望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和讨论,继承其优良传统,吸取其教训,加快发展中国现代地理学。  相似文献   

4.
《地理学报》2001,56(1):119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外地理学界的学术交流,扩大中国地理学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提高中国地理学者的国际知名度,《中国地理》英文版(TheJournalofChineseGeography)将自2001年起更名为《地理学报》英文版(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地理学报》英文版是面向国外读者的自然科学期刊。刊登的论文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区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和演化特征;自然地理诸要素的相互影响和自然地理过程;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自2001年起,《地理…  相似文献   

5.
正由张荣祖编著的《中国自然地理——动物地理》第一版于1979年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动物地理学专著,对推动学科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该书被日本同行译为日文发行(1981年)。1999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作者又出版了《中国动物地理》一书,对资料作了较大的补充。现在在《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完成的《中国动物地理》新版本,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进步,表现在:(1)内容由以往陆栖脊椎动物为主,拓展为包括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政治地理思想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云刚  王丰龙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2):1450-1462
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政治地理思想和实践,对当前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从先秦至晚清的相关文献中涉及政治地理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为地利(定都、设镇)、地政(治地、安民)、地缘(安边、攘夷)三大主题,对各主题的要点进行了整理,进而探讨了这些思想与西方政治地理学相关概念的关联,并期望未来中国政治地理学对于本国的传统思想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7.
金晓斌  曹雪  周寅康  黄贤金  高怡 《地理科学》2012,(10):1186-119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实现了全面复兴。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1980~2010年《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和《地理研究》3个中国地理学综合学术期刊所刊载的文献进行统计,以人文地理学论文为对象,分别从载文的时空特点、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机构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梳理了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热点,并对后期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分别从成长趋势、关键词、文献作者和研究机构等不同侧面对《地理学报》创刊以来至2013年3月中旬刊载的4420篇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基于地理学三分法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技术等主要分支研究以及地理总论进行探讨,旨在揭示代表中国地理学界最高学术水平的《地理学报》其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表明:1《地理学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中国地理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2《地理学报》年发文量存在显著差异,其波动起伏与中国历史的大事件紧密相关;3《地理学报》虽为综合性期刊,但自然地理研究一直占绝大多数;4《地理学报》具有较为稳定的学术研究队伍,老学者居多,需要进一步培养新的学科带头人;5《地理学报》具有较强集聚效应,中国地理学研究主体和研究内容具有明显区域性。  相似文献   

9.
郑敏雅 《福建地理》2003,18(4):56-58
本文简要介绍香港“LIVING GEOGRAPHY”(《生活地理》)教材(以下简称“教材”)。列举一些章节内容,体现地理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各种现象的紧密联系,打破以往地理学的逻辑系统,摆脱从理论到理论传统的束缚,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为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提供了一套素质教育的范本。  相似文献   

10.
毛曦  高松凡 《地理研究》2012,31(11):2115-2121
从中国大陆出版的教材及通论性着作的内容来看,我国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主要以中国历史地理为研究对象,对国外历史地理学理论方法及学术进展的了解乃至研究较为薄弱。我国台湾省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与大陆有所差异,陈芳惠所着《历史地理学》主要从一般原理意义上整合世界历史地理研究成果进行内容编撰,姜道章所着《历史地理学》重点论述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并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学的进展情况。启示如下:建设中国的历史地理学,除了需要继续推进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外,更应系统开展世界历史地理研究和进一步加强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等学科问题研究,进而在整体推进我国的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上,期待有通论性的“历史地理学”教材及着作的早日问世。  相似文献   

11.
钟赛香  曲波  苏香燕  毛鹏  游细斌 《地理学报》2014,69(8):1077-1092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分别从成长趋势、关键词、文献作者和研究机构等不同侧面对《地理学报》创刊以来至2013年3月中旬刊载的4420篇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基于地理学三分法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技术等主要分支研究以及地理总论进行探讨,旨在揭示代表中国地理学界最高学术水平的《地理学报》其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表明:①《地理学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中国地理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②《地理学报》年发文量存在显著差异,其波动起伏与中国历史的大事件紧密相关;③《地理学报》虽为综合性期刊,但自然地理研究一直占绝大多数;④《地理学报》具有较为稳定的学术研究队伍,老学者居多,需要进一步培养新的学科带头人;⑤《地理学报》具有较强集聚效应,中国地理学研究主体和研究内容具有明显区域性。  相似文献   

12.
陈婵  朱竑  杨蓉 《地理科学》2023,(3):434-444
重点刊物刊文是反映学科总体发展、内容结构、技术方法与机构分布的主要表现方式。以中国地球科学研究领域内综合性刊物《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为来源,选取其中193篇地理学研究论文为数据,通过VOSViewer软件和可视化结构图结合的分析方法,从载文数量、发文作者、引用情况、研究机构、热点主题和研究方法,以及时空间尺度特征方面对地理学相关领域2001—2021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刊载的地理学论文呈现如下特点:(1)载文数量逐步增加,并呈现自然地理、GIS与遥感科学相对凸显,而人文与经济地理相对弱化的非均衡发展态势;(2)主要研究单位与学者相对集中,未能及时反映出学科发展新动向;(3)研究热点聚类表明传统地理学主题与新技术方法的结合已形成庞大的研究体系,与《地理学报》期刊相比呈现出明显错位;(4)研究方法上,自然地理与GIS、遥感技术的结合已成为主流,但人文与经济地理有待进一步与技术方法相结合;(5)论文研究的时空间尺度跨度大,更偏向中观、宏观层面的分析,微观层面视角的地理学研究成果目前尚未在该刊出现。总体上,现有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地球科学系统内部对地理学的...  相似文献   

13.
一、《地理学报》是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地理科学学术刊物。它以反映我国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为任务,本刊内容包括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和有关边缘学科的各个领域,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地理科学的繁荣、发展及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社会地理学一直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但是1949年以后社会学和人文地理学成为了一个禁区,作为这两个禁区交叉学科的社会地理学更是禁区中的重点.虽然1979年以来,社会学和入文地理学得到了承认,但是由于社会学家需要解决许多迫切的社会问题,诸如人口控制、再就业等,地理学家们更关心于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地理问题,中国的社会地理研究一直停滞不前.虽然不乏一些对西方理论的介绍,也出现了诸如顾朝林、阎小培、丁金宏、柴彦威等一些青年学者对社会地理的某些问题的富有政策见解的研究,但是从纯学术的角度来研究社会地理问题似乎还少有人问津.王兴中教授等的<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年)一书,正如吴传钧先生所评价的"填补了中国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空白领域,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成虎 《地理学报》2021,76(9):2330-2331
中国城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引导和推动着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城市地理学,应1978年改革开放而生,随国家繁荣富强而壮,成为中国地理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2018年,科学出版社获得国家出版基金全额资助出版《中国城市地理丛书》.这是继《中国自然地理丛书》《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之后,推出的又一套地理学大型丛书,反映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的重要进展和方向,是中国地理学事业发展的重要事件. 《中国城市地理丛书》选题既包括了国家层面的城市地理研究,也涵盖了城市分部门的专业研究,是城市地理学新近的优秀成果,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读性和创新性.丛书第一辑共9册: 《中国城市地理基础》(张小雷等).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地貌、气候和水文等自然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人文、政治和经济等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别.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本分册重点介绍了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历史基础、经济基础、交通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和政治制度基础等,在进行中国城市综合实力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地理分区设想,是研究中国、研究中国城市必备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范今朝  刘姿吟 《地理学报》2011,66(4):576-576
唐晓峰的新著《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中华书局,2010),主要从地理学的“哲学”层面出发,借鉴国外的前沿研究成果,结合中国自古形成的地理观念,对中国古代的、传统的地理学发展、特征等进行了分析,为准确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地理学,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建构了一个适合中国的地理学思想史的论述体系。这些论述,在某种程度上,既为我们准确和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的地理学,指出了正确的门径;也为我们今天如何推进中国当代地理学的发展,提出了值得深入思考的若干关键之点。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     
K901 2004042650试论高校地理专业人文地理学的教学改革二On the teachingrefoml of human geography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己ucation/陆林,凌善金…//人文地理一2003,18(5)一65一69 依据7所高校地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地理专业人文地理学课程体系基本形成,《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课程成为人文地理学的核心课程.《人文地理学》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在人文地理学课程群中的总括地位,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该在于阐述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课程性质和教学重点对教材提出了…  相似文献   

18.
正生物地理学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但我国长期缺乏《生物地理学》教材。由殷秀琴教授等编写的《生物地理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于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首次编著出版的适合高等院校地理专业本科的《生物地理学》教材,修订后的《生物地理学》(第二版)于2014年9出版。该《生物地理学》教材基于植物、动物区系,植物、动物群及其生态地理规律基本  相似文献   

19.
吴传钧先生是中外著名的杰出地理学家,曾荣任两届(1988-1996)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会长,现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在80华诞之际,同时发表《人地关系与经济布局》、《现代经济地理学》和《中国经济地理》三部巨著,突出显现先生学术风采。先生的学术思想极其活跃,达到炉火纯青之境,不愧为当代中国地理学的大师。在复兴人文地理学中,先生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建立了历史功勋。本文扼要地介绍先生的人地关系与经济布局的理论创新,以及在地理学,尤其是在人文地理学(涵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土地利用学、资源综合考察、国土整治与国土规划)和国际地理学术交流领域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吴传钧先生是中外著名的杰出地理学家,曾荣任两届(1988~1996)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现连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在80华诞之际,同时发表《人地关系与经济布局》、《现代经济地理学》和《中国经济地理》三部巨著,突出显现先生学术风采。先生的学术思想极其活跃,达到炉火纯青之境,不愧为当代中国地理学的大师。对于复兴人文地理学,先生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建立了历史功勋。本文扼要地介绍先生的人地关系与经济布局的理论创新以及在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含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土地利用学、资源综合考察、国土整治与国土规划)和国际地理学术交流领域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